铁锁乡

铁锁乡 铁锁乡地理 铁锁乡人口民族 铁锁乡经济 铁锁乡社会 铁锁乡文化 铁锁乡宗教 铁锁乡路况 铁锁乡特色产业 铁锁乡基础设施


滇西北边陲的一个古老小镇,古名“铁索”,又名“乐春”。铁锁中心地区为山区小盆地,层层梯田相连,被人们称之为“小乌克兰”。相传,铁锁在明朝时期隶属大理国,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明朝万历二年当地土司暴动,邹督军应龙平定叛乱后,汉人逐步迁入,并占踞了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区,而原有少数民族则被迫迁往四山居住。铁锁乡地处滇西北,面积217.43平方千米。位于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三个地州交界处,是渔泡江汇入金沙江的入江口,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全乡呈现不同的区域气候:以铁锁坝子为主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左右;以环百草岭冷凉地区为主的高山气候区,常年低温,降水较少;以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为主的热带气候区,常年高温,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乡内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点为百草岭帽台山,海拔365...

详情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铁锁乡所有特殊区域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铁锁乡介绍

滇西北边陲的一个古老小镇,古名“铁索”,又名“乐春”。铁锁中心地区为山区小盆地,层层梯田相连,被人们称之为“小乌克兰”。

相传,铁锁在明朝时期隶属大理国,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明朝万历二年当地土司暴动,邹督军应龙平定叛乱后,汉人逐步迁入,并占踞了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区,而原有少数民族则被迫迁往四山居住。

铁锁乡地处滇西北,面积217.43平方千米。位于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三个地州交界处,是渔泡江汇入金沙江的入江口,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全乡呈现不同的区域气候:以铁锁坝子为主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左右;以环百草岭冷凉地区为主的高山气候区,常年低温,降水较少;以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为主的热带气候区,常年高温,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乡内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点为百草岭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为七棵树老村委会,海拔1507米。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复杂,受金沙江及其支流侵浊,多呈“V”型峡谷,谷壁挺拔陡峭。

铁锁乡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渔泡江、拉巴河、永和大河,流域面积0.39平方公里,其中拉巴河是铁锁乡的主要灌溉水源。渔泡江内水产品种类多样,水产养殖渐成气候。全乡现有耕地总面积10311 亩,旱地7478亩,水田2662亩,人均耕地1.19亩。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贫瘠,多为黄壤,农田因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多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果树行间套种玉米、蚕豆、小麦等粮食作物。

植被因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分布带,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分别是稀树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森林覆盖率达61.3%,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林间动植物、野生菌和药材等资源丰富,经济林果主要有花椒、核桃、板栗,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1.6万亩,花椒3.2万亩。年平均日照量2518.4小时,无霜期245天,适宜的光照条件适合种植多种作物,粮食、蔬菜、水果基本能自足。经勘测,在铁锁乡的永河、自碑么村委会境内含有丰富的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

人口状况

铁锁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有汉、彝、回、苗、白、傈僳等多种民族,其中彝族占多数。全乡辖铁锁社区、自碑么、杞拉么、永河、拉巴乍、七棵树6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3039户10243人,人口出生率为11.68‰,死亡率为9.87‰,自然增长率为1.8‰。农村家庭户数2568户,农业人口9415人,占总人口的93.2%,少数民族人口9614人,占总人口的79.8%。


  

四山牧场广阔,适合畜牧业发展和林果栽培,主要经济产业有核桃、花椒、烤烟、白芸豆、小辣椒等多种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有牛、羊、肥猪的销售量也占很大比例。全乡主要以烟草、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为主要经济收入。

农业

2015年新植花椒4515亩,花椒种植面积达55000万亩,培育、调供优质花椒苗180余万株,花椒产量、均价创历史新高,产量达992吨,产值达7936万元。

牧业

2015年生猪出栏11434头,牛出栏2750头,黑山羊出栏21422只,畜牧业产值达6300万元。

渔业

金沙江渔泡江两江渔业资源丰富,捕捞业已成为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乡1所中学、3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1230人,毛入学率达100%,学生巩固率达98%,中考上线率达 55.37%。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

新农保参保5897人,参保率达100.05%,新农合参合9633人,参合率达99.27%。评定农村低保户653户911人,发放低保金79.39万元,评定农转城人口低保247户423人,发放低保金45.67万元。发放救灾救济粮18770公斤,救灾衣物600余件,救济群众711户2273人,足额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185.6万元,发放“金秋助学”资金5200元,资助贫困学生14名,发放创业贷款4户26万元,争取团县委省级“国酒茅台”项目5000元救助贫困学生1名。投入抗旱资金6.8万元,建应急抽水站1个,发放水桶420只,调配用水500m³,实施水改旱1200亩,清淤沟渠28公里,解决658人389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赶冬街

每年12月22日前后一周,省内外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沿江两岸的少数民族,穿上节日的盛装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冬街节一共赶3天的街,白天,进行物资交流;夜间,人们围着箐火,吹起唢呐、芦笙,纵情欢歌舞蹈。前来赶街的各族群众多达万人,既是经贸的商机,又是民族歌舞的盛会。每逢冬至这一天,铁锁街上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舂成糍粑,放在炭火上烤得又泡又香,蘸着蜂蜜,和客人一起吃。这个传统的集会,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12月22日前后的一星期,来自各地的人们纷纷聚集在铁锁街进行商品交易,集市长达两公里,很多人在这几天会把全年要穿的衣服买齐。糍粑蘸蜂蜜是冬至最爱吃的食物。

传说很古的时候,铁锁一带冲突不断。后来有个姓董的彝族老人,他不忍看着人民这样常年争打,就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彝民的友好愿望,下山去对坝子里的汉民说合、劝解。这天正好是冬至节,彝汉人民经老人的说合,从此才停止了互相械斗。为纪念这个友好的日子,双方约定在每年冬至节这天,彝家人背着山货、土特产品到坝子里做客,并通过农产品换回盐巴。坝子里的汉民,每逢冬至节这天,就早早地舂好糍粑招待彝家客人,白天他们互换农产土特,同声共叙友情;夜晚他们吹笙打跳,庆贺民族友好团结,这种热闹的场面要连续三天。这个古老的习俗,年复一年,一直沿袭至今。

大年初一赶金沙江

这一天很多人都会早早的起来,带上干粮,步行几小时去金沙江看一看再走着回来。道路修缮中,很多人会骑着摩托去,带上一些小吃去卖。

登百草岭

百草岭蕴藏的动植物太多,也就因此而得该名并得名,在百草岭山系中,彝家人生生不息,繁衍后代,在咪依噜的故乡古老的昙华山上创造了灿烂的彝族文化,创造了彝族十八月历法、毕摩,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插花节都热闹非凡,漫山遍野的山茶花,马樱花吸引了当地的群众和前来观光的游客。

乐春八景

铁锁自古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景色宜人,文人墨客将一些形象的景致命名为——笞卧绿沉(春山竹景)、太公钓鱼、仙寺崖堤、赤映照壁、金沙彩石、凤凰展翅(凤穿牡丹)、鱼跃龙门、石龙吐水等八大景观,古往今来广为流传,而今,一些景点已遭破坏,难以找到他原有的模样,这些休闲之地也已很少有人光顾,甚至其中部分早已淡忘,为使“八景”之名不致流失,更希望本土居民注意保护现今尚存的古迹。

逼近村后者,古木参天,庙宇恢弘。有丛林井水,石壁深堂,时有鸦雀歌之,宛转悠扬。朔望之日,善男信女,妇孺提携,摩肩接踵,礼拜声声,禅音清越,是铁锁佛教圣地。

村西去三四里,一蜿蜒小路,盘旋而上,当地人称“大垭口”,路下侧,一巨石拔地而起,如人挺立,石下一枫树斜生,如人执杆而渔,故名曰“太公钓鱼”。相传,姜子牙欲堵泡江与长江之水,在此垂钓,钓台初成,遂施法术,驱动山石至排麓山,鸡鸣天晓,恰遇一樵夫早起上山,出言破了法术,固有此景,铁锁也因此避免了成水域之险。

村北去五里,有一小山,因其山土色褚红,朝阳初照,微泛红色光芒,“丹崖新放杏花红”并由此而来,铁锁小镇,四面环山,型如盆地,小山恰似农家小院照壁,加之此山乃铁锁最先得阳光普照,故得美名曰:“赤映照壁”。

村北三十五里,三洲交界之地,乃金沙江也,细沙出金,润石作砚,五色斑斓,两岸石壁,层层直指,属典型褶皱山系,滚滚江水东流淌,浪花朵朵逝光阴,时有苍鹰盘旋,声越天际,登临此地,则会感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村西尾与瓦窑村交界处,有一涌泉,古有龙潭之说,筑堤为坝,始一湖焉。当地人称大龙潭坝塘,潭西南,参天楝树,蔚然成景,繁茂的榕树直指蓝天。间夹阔叶灌木,形成一片天然林区。潭东北,梯田层层,沃野千里,值此一处,春观麦浪千层过,秋来稻花香十里,更异者,夏日农民泡了田,亮汪汪水域一片,斯时最妙的是,潭下农田形似鲤鱼,随波逐流,争涌而上,故得其名“鱼跃龙门”。

瓦窑村东北角,有小丘,其状酷似凤凰振翅欲飞,其势翩然,栩栩如生。然数年来,因村民砍其林,垦荒种地,地貌已毁,令人叹惋,今以观之,倘不细视,难辨之一二,更难窥得状美,若登高而望,则依稀可辨者然,假以想象,果若其名也。

乐春境内,林壑优美,清泉细流,比比皆然。地势参差,沟壑纵横,林间清泉叮咚如环佩之悦耳,高山流水如琴音之迷人。真乃好山好水好景致,福缘福地福人居。其村下,一条大河从高山陡然而至,其势凌然,夏日河水暴涨,声如雷霆万钧,枯水季节,则水落石出,一崖上,有石突出,形如飞龙出涧,露龙首焉,一清泉从口中喷出,是为“石龙吐水”,观之讶然,乃鬼斧神工,精巧天成,是夏初游玩的好去处。

有首歌谣唱到:铁锁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火腿香,核桃花椒名远扬,上有美丽百草岭,下有滚滚金沙江,冬至满街糍粑香,欢迎你到乐春乡。它不仅道出了铁锁的地理位置,还表现出了铁锁的经济状况以及地方传统节日。

鞍子山是铁锁的佛教圣地,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聚集于此吃斋念佛,祈求平安。鞍子山大门外的石碑上刻有:明万历二年,邹督军应龙,开辟此地,有旧题堂曰:“乐春山”也。子大如斗,遒劲有力,堂外又有都指挥使陈周泰题匾曰:“笞卧绿沉”,泉水叮咚,紫竹摇曳,风光旖旎,足堪游玩,自此,铁锁又名“乐春山”,不失为铁锁第一名区。

小鸡山坐落在山顶,只有一条小路通往。

县城至铁锁乡“最后一公里”的幸铁油路全长48公里,工程顺利进展,已全线贯通,途经永河、杞拉么、铁锁3个村委会。铁锁社区、杞拉么、永和、拉巴乍道路硬化已全面完工,铁自公路正在建设。

收发车时间

铁锁——大姚的班车可乘19人,每天发三趟车,分别是8:00一趟 ,9::10一趟,12:45一趟。寒暑假学生放假为高峰期,可打电话给司机提前订票。

花椒是铁锁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铁锁乡致力于打造“花椒之乡”的品牌目标,加大种植面积,对多刺花椒进行嫁接以提高产量。采用天然晾晒,炭火烘干,全过程无添加,色泽鲜绿,口感醇厚是铁锁青花椒的特点。2015年新植花椒4515亩,花椒种植面积达55000万亩,培育、调供优质花椒苗180余万株,花椒产量、均价创历史新高,产量达992吨,产值达7936万元。

铁锁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已逐渐发展为产业,但碍于交通运输条件,只能作为原产地来供应。皮薄肉厚,口味香醇,是铁锁核桃的一大特点,吃核桃时无需锤子,只要两个核桃握手里,一捏就碎。2011年新植核桃6023亩,核桃产量由去2010年的1162吨增至1340吨,核桃总面积达65014亩,产值达3491万元。大姚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其核桃主要来源于铁锁。

种植烤烟1800亩,调供烤煤517吨,收购烟叶20万公斤,均价达24.48元,产值达489.6万元,实现税收120.95万元。

林业产业形成支柱。紧紧围绕我乡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两个一千亩”任务,抓好全乡的核桃产业和花椒产业。加大对林业扶持力度,年内新植核桃4917亩,建设采穗圃基地50亩,花椒1534亩。2006年,核桃产量700吨,产值1400万元,人均产值1322元,花椒产量56吨,产值100万元,人均产值94元。在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的同时,管护好水源林,有效控制乱砍滥伐开荒事件发生,全年无一起森林火警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3.1万元,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畜牧业稳步发展。突出规模养殖,扶持各类规模 养殖户,加大羊痘病等动物疫情防控力度,认真做好猪、牛等大牲畜的疫病防治,控制了铁锁、自碑么出现的疫情。2006年共完成优良猪改良1876胎,其中人工授精1400胎,优良品种普及率达73%;加大饲料种植推广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52万元,购买种母猪120头,改厩21户,面积1260平方米;做好5个乌骨鸡示范基地的跟踪指导服务工作,指导30户农户厩养黑山羊,建立街村25户三元杂交优质仔猪基地;全年完成免疫注射生猪18100头次,牛5820头次,羊26080只次,防疫密度达98%,对46个饲养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建立了防疫档案;完成猪、牛、羊产地检疫共420头次,完成屠宰检疫300头。扶持发展好“铁锁小火腿”厂,年产量达15.5吨,“铁锁小火腿”品牌在大姚县县享有声誉。2006年,畜牧业现价产值达1300万元,人均产值489元。

各村架通了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改造达3165户,人均年用电水平832.8千瓦时。全乡通水、通电、通路的村民小组有54个,达80.6%。6个村委会有移动电话基站5个、联通电话基站1个、流动市话基站12个,固定电话300部,移动电话用户1372户,宽带上网201户。

周边景区,

铁锁梁子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

周边乡镇

铁锁乡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

周边村庄

铁锁村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

箐怖大湾傈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

酾田庀掺大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

杞拉么村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