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混镇

勐混镇 勐混镇建制沿革 勐混镇地理环境 勐混镇行政区划 勐混镇自然资源 勐混镇人口民族 勐混镇经济 勐混镇社会 勐混镇交通运输 勐混镇民俗文化 勐混镇风景名胜


勐混镇,隶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海县,地处 勐海县西南方向,中心位置为北纬21°50′35.34′′,东经100°23′3.01′′,东北邻 勐海镇,东连 格朗和乡,南邻 布朗山乡,西南接 打洛镇,西、北连 勐遮镇,距县城17公里,距州府 景洪6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52.55平方千米。勐混镇境内地形以河谷为主,地形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勐混镇辖7个村,常住人口32402人(2017年)。2013年,勐混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2亿元,2016年,勐混镇城镇居民人均预计可支配收入9370元,同比2015年增长20.91%。2016年,勐混镇入选 全国重点镇 。勐混系傣语地名。勐:平坝或区域;混:倒退。勐混:意为河水转道之坝。传说境内的南混河是从格朗和流...

详情

勐混镇地名网_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资料简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介绍

勐混镇,隶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海县,地处 勐海县西南方向,中心位置为北纬21°50′35.34′′,东经100°23′3.01′′,东北邻 勐海镇,东连 格朗和乡,南邻 布朗山乡,西南接 打洛镇,西、北连 勐遮镇,距县城17公里,距州府 景洪6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52.55平方千米。

勐混镇境内地形以河谷为主,地形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

勐混镇辖7个村,常住人口32402人(2017年)。2013年,勐混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2亿元,2016年,勐混镇城镇居民人均预计可支配收入9370元,同比2015年增长20.91%。2016年,勐混镇入选 全国重点镇 。

勐混系傣语地名。勐:平坝或区域;混:倒退。勐混:意为河水转道之坝。传说境内的南混河是从格朗和流向东南方,经释迦牟尼施法,用拐杖指向西流入勐混坝子,故名南混河。坝以河名,区以坝名。勐混之“混”的含义还有一说。传说释迦牟尼巡游至勐遮区曼恩乡的曼杭混,闻到臭味,便倒退回来,转道至勐混坝子,故名勐混—倒退坝。

勐混原为一土司地。 明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混、勐板为一版纳。

民国二年(1913年),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时,隶第三区行政分局(勐海)。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县时,隶佛海县。

1950年,称勐混区,隶佛海县,辖今勐混、布朗山、打洛。

1953年,建州重划十二版纳时,更名为版纳勐混;布朗山划出。

1957年12月,十二版纳合并为五个县级版纳时,隶版纳勐海。

1958年7月,复称勐混区,隶勐海县。

1962年,打洛划出。

1968年,更名为曙光公社。

1973年,更名为勐混公社。

1984年,复称勐混区。

1987年,置勐混乡。

2002年,原勐冈哈尼族布朗族乡的曼冈、拉巴厅2个村划归勐混乡管辖,同年勐混撤乡设镇。

勐混镇位于 勐海县西南方向,中心位置为北纬21°50′35.34′′,东经100°23′3.01′′,东北邻 勐海镇,东连 格朗和乡,南邻 布朗山乡,西南接 打洛镇,西、北连 勐遮镇,距县城17公里,距州府 景洪6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29平方公里。

勐混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坝区年平均气温18—19℃,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2.3—22.9℃,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1.8—12.8℃,极端最高温36℃,极端最低温-5.4℃,年霜期31天左右。风向以西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常风小、静风多。

勐混镇境内地形以河谷为主,勐混、曼国、曼蚌、曼赛、曼扫5个村地处勐混坝子,地势平坦;贺开、曼冈属山区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勐混镇最高海拔为贺开村的曼迈阿珠各脚山,海拔1826米,最低海拔为曼扫村的大呼拉村民小组,海拔1181米,镇人民政府驻地景勐混海拔1200米。

勐混镇地貌是山坝相间,地形狭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全镇海拨最高点为阿珠各脚1987米,最低点为南开河下游出境处1181米。勐混坝子面积54平方公里(8.1万亩),地势平坦,坝区平均海拨1200米,是勐海县较大的坝子之一。

勐混镇土壤分 水稻土、旱地土、砖红壤性红壤和红壤四大类,其中水稻土分布在坝区和坝区周围的缓坡地带,宜种水稻及冬季作物,旱地土多为缓坡地,砖红壤性红壤和红壤分布在山区,宜种旱稻、玉米、茶叶、甘蔗、咖啡、珍贵树种等旱地作物和其它经济林木。

截至2016年,勐混镇辖7个村: 勐混村、 曼国村、 曼蚌村、 曼赛村、 曼扫村、 贺开村、 曼冈村,81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地勐混村。

勐混镇境内主要河流有 南开河、南混河、 南养河、南卡河、南歪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镇境内最大河流为南开河,自东南向西北穿过勐混坝子中部,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509.2平方公里,灌溉农田9000多亩。截至2014年,勐混镇有中型水库1座(那达勐水库)总库容4943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座13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座,总库容155万立方米,坝塘3座。

截至2014年,勐混镇有林地面积25331公顷,森林覆盖率51%,活立木畜积量242.9万立方米。境内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8010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园分布在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有2米多高,枝干灰白。干围平均在0.2-2.12米之间,树幅1.1×0.77米-7.3×6.55米之间,叶脉对数8-15对。

2016年,勐混镇珍贵树种种植面积达5.6万亩,当年新植3531亩,48万株。办证采伐出材量6950立方米。

截至2014年,勐混镇总库容2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080公顷。

勐混镇境内居住着 汉族、 傣族、 哈尼族、 拉祜族、 布朗族、 佤族等多种民族,常住人口32402人(2017年)。

2013年,勐混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6元,增长16.4%。

2016年,勐混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0元,同比2015年增长20.91%。

勐混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勐海县优质稻“201”的主产区之一。

2013年,勐混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为3.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5.3%。

2014年,勐混镇农业总产值完成3.1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9%。

2015/2016榨季,全镇甘蔗总面积1.37万亩,产量5.87万吨。2015年,全镇茶叶总面积6.84万亩,茶叶产量2905吨。

2016,勐混镇粮豆总产量3.84万吨,甘蔗总产量为5.87万吨,茶叶种植面积6.84万亩;蔬菜瓜类总产量2.3万吨;石斛总产量4.49吨,全镇大牲畜存栏18885头,家禽存栏98381尾,全面畜禽肉类总产量为1574吨。全镇水产养殖面积2382亩,总产量829吨,其中,池塘养殖1917亩,稻田养殖340亩,水库养殖125亩,全年水产品产量达829吨。2016年,全镇珍贵树种种植面积达5.6万亩,当年新植3531亩,48万株。

2013年,勐混镇境内主要有茶叶生产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1328万元。

2013年,勐混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7.6%,贷款余额1.28亿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0.8%。

2016年,勐混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1.69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1900万元,贷款余额2.14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4400万元。

2013年,勐混镇投入资金900万元,对西干渠除险加固8公里;投入资金260万元,在曼贺勐水闸建设1座;投入资金80万元,在曼扁建设水沟渠4条。完成岁修、掏淤渠道16.3公里,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2件。

2016年,勐混镇投资4700万元建设东西干渠26公里,完成人畜饮水工程53件,完成人饮蓄水池45座,埋设水管线61公里,完成自来水进村19个,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3%。全镇有固定座机507部,移动电话20596部,移动网络4G信号实现全覆盖,全镇7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网络”。

2013年,勐混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6%,门诊合作医疗减免41.3万元,住院合作医疗减免191.9万元。对农村五保、低保等困难对象实施医疗救助222人次,申请发放救助金15.3万元;对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救助165人次,申请发放救助金14.7万元。完成农村建档人数30793人份,城镇建档187人,全镇建档率达98.4%。

2016年,勐混镇境内有勐混镇中心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

2016年,全镇出生率为出生率为12.05‰,计划生育率达94.16%;死亡率为6.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申报“少生快富”工程276户;申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6人;办理生育服务证1635本,其中一孩生育服务证1033本,二孩生育证602本;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慰问金共17万余元。

2013年,勐混镇有小学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49人(含学前13个教学班590人),住校生有593人,入学率为99.73%。中学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63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25人,住校生702名。全镇小学入学率99.73%;中学入学率104.2%。

2016年,勐混镇小学入学率达99.78%,中学入学率达104.2%。

2013年,勐混镇有老年协会19个分会,会员1822人次,分别设有气排球队、陀螺队、门球队等体育队伍。全年共开展大文艺表演活动5场次,观看群众达1万多人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5%。

2016年,勐混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业余文艺队100余支,广播电视覆盖率99.8%。有藏书400余册,共借阅图书280多册160人次;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电子阅览室接待上机读者共2628人次。

2013年,勐混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2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91%。发放各种保障金471.44万元。投入83.3万元,完成94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保障房、廉租房300套建设,发放贷免扶补贷款74万元(劳保、妇联)、小额信贷贷款114万元。

2016年,勐混镇办理小额信用担保无息贷款13笔,共计发放贷款108万,成功办理“贷免扶补”无息贷款2笔,共计发放贷款20万;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46人,新增参保人数3人,共计缴费26300元,年满60周岁享受国家养老补贴1人;农村村民参保人数为17337人,新增参保人数136人,共计缴费200.34万元,年满60周岁享受国家养老补贴210人。

勐混镇有国道214线和省道302线穿越全境。 2016年,勐混镇有7个村81个村民小组通公路,通车率100%。全镇有小汽车2327辆、摩托车10619辆。

傣族婚姻,上门入赘比较普遍。婚前,男女青年的社交及恋爱都很自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社交恋爱:傣语称“约骚”,当地 汉族则叫“串姑娘”;丢包;对 唱山歌。关系确定后,双方要互送定情物。男方告诉父母,托媒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只要子女同意,双方父母均不会阻挠。定婚之后,须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即“拴魂”,婚后从妻居,上门入赘,一般是从结婚那天起,先在女方家里住三年,然后,征得女方家里同意,丈夫带妻子回自己家里住三年,又回妻子家里住三年。如此往复,直到继承一方财产,建立新家庭为止。

手工造纸

手工造纸是傣家人保存完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曼召村的 傣纸 (4张) 手工造纸是以当地一种叫“葛树”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捣碎、搅拌、过滤倒入模具晾晒的过程后便可制成一张张原始的手工造纸。 2006年,傣族造纸工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竹编

傣家人都擅长编织,诸如竹笆、竹篓、篾盒、餐桌、竹凳等竹编用具。

傣族制陶

制陶,傣语名曰“板磨”,俗称“土锅”,傣族制陶工艺被称为傣族文化的“活化石” ,品种主要有锅、罐、甑、壶等,其中以土锅最有名。

贺开古茶

贺开古茶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由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组成,有古茶园面积16000亩。

勐混大白塔佛寺

勐混大白塔佛寺,由基达和尚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77年),1949年右召玛哈丙重建,于1985年有杜哈波甩臂再次组织重建。

贺开古茶山

贺开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与产茶区老班章、南糯山毗邻,距勐海县城40公里,树龄达200—14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有16200多亩,数量达200多万株,是世界上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密度最高、保护最完好的古茶园。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家农业部2014中国美丽田园。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勐海县勐混镇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政府

周边中学

勐混镇中学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320省道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320省道

周边村民委员会

嗌混怼玲勐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S320

周边诊所

勐海县勐混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景恩南路7号

周边乡镇

勐混镇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周边村庄

勐混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