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羽镇

凤羽镇 凤羽镇位置面积 凤羽镇历史沿革 凤羽镇行政区划 凤羽镇人口民族 凤羽镇地理气候 凤羽镇经济 凤羽镇社会事业 凤羽镇资源条件 凤羽镇设施建设 凤羽镇获得荣誉


位于云南省洱源县西南部的小镇,风景秀丽,气候适宜,适合旅游。200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x乡镇——凤羽镇,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2000年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手工艺品凤羽砚台享有盛名。凤羽位于云南省洱源县城西南部,东邻右所,西靠炼铁,南接大理花甸坝和漾濞县脉地乡,平均海拔2200米,全镇国土面积19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凤翔村委会,离县城18公里,距214国道20公里 。西汉以前,凤羽坝还是高山湖泊的洪荒年代,湖西的水滨就有罗武人居住,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后至汉前,楚将“庄乔开滇”率兵数万入滇,原居住在西北高原的氏羌族群,...

详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所有乡中心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介绍

位于云南省洱源县西南部的小镇,风景秀丽,气候适宜,适合旅游。200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x乡镇——凤羽镇,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2000年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手工艺品凤羽砚台享有盛名。

凤羽位于云南省洱源县城西南部,东邻右所,西靠炼铁,南接大理花甸坝和漾濞县脉地乡,平均海拔2200米,全镇国土面积19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凤翔村委会,离县城18公里,距214国道20公里 。

西汉以前,凤羽坝还是高山湖泊的洪荒年代,湖西的水滨就有罗武人居住,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后至汉前,楚将“庄乔开滇”率兵数万入滇,原居住在西北高原的氏羌族群,有部份随之迁居而来,在滇海区域,并形成许多部落。经凤羽不再翻山入大理而滞留下来,定居湖东与湖西罗武人遥遥相对,面水而居,后来逐步强大,打败罗武人,占领湖西。至唐代,由于地质发生变化,湖的东北岸出现裂口,湖水排干,形成平坦的凤羽坝,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村落,后随着外地居民不断迁入定居,规模不断扩大。南诏时凤羽属邓川洲,到南诏晚期设凤羽县,大理国时设凤羽郡,明洪年间归并浪穹县后设凤羽巡检司,民国时设凤羽乡归洱源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设凤羽乡,1958年后先后改为凤羽公社,凤羽区等,1987年设为凤羽乡,2000年9月撤乡设镇。

凤羽镇辖凤翔、振兴、源胜、上寺、白米、江登、凤河、庄上、起凤、振生十个村委会,共43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其中 庄上村于2002年被州人民政府列为全州扶贫开发重点扶持村。

全镇常住人口29232人(2017年),境内有汉、白、回、傣、彝、纳西等11个民族。

凤羽镇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形区域,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全镇除庄上村委会和 上寺村委会的大涧自然村属半山区外,其它均属坝区。凤羽属亚热带高原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3℃,最低月气温5℃(12月和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1℃(6——7月),年降雨量750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镇内洪涝,春冬干旱,低温、霜冻和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九五”实施以来,凤羽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递增13.2%,财政收入年均3%递增,粮食产量2%递增。2002年该镇经济总收入93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1元,比九八年增126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9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4万元,年末存款余额2150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705万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凤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耕地面积为33338亩,主产水稻、小麦、蚕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烤烟、啤大麦、白芸豆和大蒜,并已形成本地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凤羽油菜籽加工的香油,清香油亮,味色纯正,具有低温下不冻结,高温不变质的特点,每年有1000多吨销往各地,是该镇的特产之一。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1632.2万公斤,比1998年增长7.2%,单产379公斤,比1998年的340公斤年均递增13公斤,增长11.1%。油菜总量由1998年的172.3万公斤增加到2002年的242万公斤。烤烟已成为一个稳固的支柱产业,2002年完成2150亩4826担的种植任务,群众实际收入206万元。该镇林果生产发展很快,境内除有国有林10多万亩外,全镇有林面积6万多亩,果园6625亩,其中梅园15570亩,梨园810亩。水果产量达7718百公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镇总茶园1225亩,已经采摘加工生产的有680亩。畜牧业在凤羽有传统的发展历史,2002年,大牲畜存栏9180头,其中奶牛3948头,年出栏生猪17012头。

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工作,该镇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02年该镇有336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680人。营业总收入实现2350万元,年净利润总额202万元,实交税金总额66万元。

有小学九所,在校生3479人,初中两所,在校生1257人,已实现了“两基”教育,教学成绩良好,2002年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102.5%和99.3%,考试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实施“三为主”,推行“三结合”,2002年全面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杜绝超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素质大大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所成为州级达标服务所,提高了服务水平。全镇有乡级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九所,卫生医疗服务网点较多,保障医疗便利,群众有较好的医疗保障,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镇上有一个三级文化站,各村都有图书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组织活跃,1999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体育乡镇。

凤羽镇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使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进步,民主以法制进一步健全。全镇呈现争创文明单位的良好势头,通过“十星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有608家十星级文明户。全镇有4家州级文明单位,12家县级文明单位。另外,群众重教育,重科技、重开放、反愚味、反贫困、反落后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村改委进一步健全了村民自治制度。“三五”普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保存丰富的文物古迹,有元代的火葬墓群、帝释山寺观群、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建的镇蝗塔等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有镇水塔,留佛双塔、诸宝塔、镇风塔等6座古塔。有始建于唐、明、清时代的文庙、武庙、鹤林寺、灵鹫寺、三教宫、积庆寺、本主庙、玉皇阁、魁阁等11座古寺庙。青石板铺古驿道保存完整。三方一照壁、四合院的白族民居建筑,整体风貌简洁朴实,青石板古道、清澈的流水、镇头巷尾的古民居建筑、古塔形成了凤羽古镇的风貌,具有较好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

二是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有闹春王正月,田家乐、白族秋千会、清源洞会、黑龙王会、栽秧会、霸王鞭、白族服饰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众多的民族风情。正因为如此,2001年4月该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天然有序的灌溉分布,万亩良田及凤羽八景——清源洞、鸟吊山、二叠飞泉、天镜池、道人石、帝释山古建筑群、鹤林海眼、十分水,极为明快地展现着这个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的风姿。该镇自然 合并图册 (2张) 景区分布面积大,景观多样,其中鸟吊山的鸟类已知的有130余种,属十二个目、二十四科,有四十多种是中日候鸟保护协会规定保护的鸟类,具有很高的生态研究价值。

清源洞,位于凤羽镇的南都12公里左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清源洞作了详细记载,清源洞的流水碧绿,清流在洞外成湖,洞内有丰富多彩的石钟乳,宽阔的迷宫,阴森的蝙蝠洞,城楼级地宫,游完洞内要花2—3小时,最深处是清源洞的出水口。

(1)油菜资源,油菜播种面积15700亩,总产240万公斤,单产158公斤,油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在全县内都位居第一。

(2)林业资源,全镇有林面积17354亩,森林覆盖率为30.3%。

(3)梅子资源,现有梅子面积5570亩,梅子产量3970百公斤。

(4)茶叶面积1225亩,产量14.1吨。

(5)乳牛资源2002年末乳牛存栏3948头,全年奶产量2698吨。

硅藻土储量3818万吨,具有开采价值的有1442万吨,粘土质硅藻土2376.87万吨,为中硅、中铝、离铁矿层、碎屑状石英含量达31——45%。

自来水资源量为1.2亿立方米,是高源明珠洱海的主要补给水源,现有两座小电站,年发电量100千瓦时。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镇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有273人,占总人口的0.88%,接受高中(中专)教育的人口有1685人,占总人口的5.44%,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有8250人,占总人口的26.6%。

凤羽物华天宝,物产丰富,拥有诸多的土特产,有耗子洋芋(土生土长的马铃薯)、凤羽小白糖、玉翠茶、凤羽砚台、凤羽菜籽油、杨梅酱、豆腐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和相互馈赠的首选物品。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上,完成了白石江流域治理;农业上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到2002年底完成2.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业生产连续丰收;能源建设上,建成了35千伏等级电压变电站,克服了用电供需矛盾;交通上,完成县乡公路8.3公里弹石路面铺设;通讯上,在村村通程控电话的基础上,开通了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为发展增强了后劲。

小城镇建设 根据中央、省、州各级关于城镇建设的要求和发展城镇经济的需要,凤羽于2000年9月份撤乡设镇,紧接着大搞集镇建设,完成了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乡域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投资630多万元,完成95亩开发区“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建成占地10亩的新农贸市场和一幢商贸区样品房,一座公厕。另外,立足优势,努力申报,于2001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4月完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保护老镇和新区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0年12月,经专家评审,国家确定了38个镇、61个村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我省宾川县州城镇、洱源县凤羽镇、蒙自市新安所镇、祥云县云南驿镇云驿村名列其中。至此,我省新增了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周边政府机关

洱源县凤羽镇江登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上凤线凤羽镇江登村民委员会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民委员会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线

洱源县凤羽镇凤河村民委员会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米线与凤羽线交叉路口往北约100米

洱源县凤羽镇源胜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翔二环线凤羽镇源胜村民委员会

周边乡镇

凤羽镇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周边村庄

大涧口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庄上村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