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甸镇

通甸镇 通甸镇自然条件 通甸镇基础建设 通甸镇行政区划 通甸镇民族发布 通甸镇交通状况 通甸镇基础设施 通甸镇农村经济 通甸镇自然资源 通甸镇村改


通甸镇地处 横断山脉腹部,东跨 老君山与 丽江市石头乡、九河乡, 剑川县老君山镇接壤,南与金顶镇、啦井镇毗邻,西与石登乡相连,北与河西乡相依。镇政府驻地通甸街,地平面积广阔,距离县城37公里。通甸镇全镇总人口24980人(2017)。全镇国土总面积519.58平方千米。全镇最高点是拉巴山山神庙峰,海拔3688米,最低为河边村的德胜口,海拔2237米,高差1451米。镇政府驻地海拔2400米,处于“三江”流域高寒冷凉地区。是全州最冷的乡镇,素有“怒江小西伯利亚”之称。历年最高气温为29.5°C,最低气温为零下12°C,年平均气温10.7°C,年平均积温2840°C,霜期长达210天。历年最多降雨量为1215.9毫米,最低降雨量为676.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024.1毫米左右,雨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通甸河是通甸镇的主要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全镇。另外还有几条河流是稗子沟、青...

详情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所有主城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介绍

通甸镇地处 横断山脉腹部,东跨 老君山与 丽江市石头乡、九河乡, 剑川县老君山镇接壤,南与金顶镇、啦井镇毗邻,西与石登乡相连,北与河西乡相依。镇政府驻地通甸街,地平面积广阔,距离县城37公里。通甸镇全镇总人口24980人(2017)。全镇国土总面积519.58平方千米。全镇最高点是拉巴山山神庙峰,海拔3688米,最低为河边村的德胜口,海拔2237米,高差1451米。镇政府驻地海拔2400米,处于“三江”流域高寒冷凉地区。

是全州最冷的乡镇,素有“怒江小西伯利亚”之称。历年最高气温为29.5°C,最低气温为零下12°C,年平均气温10.7°C,年平均积温2840°C,霜期长达210天。历年最多降雨量为1215.9毫米,最低降雨量为676.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024.1毫米左右,雨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通甸河是通甸镇的主要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全镇。另外还有几条河流是稗子沟、青甸湾河、下甸河、 金竹河、清水江,径流总面积5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824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坝区第四系(E)河流阶地上,单井涌水量在1000~2000吨/日,年地下径流量为7.22万立方米。

全镇集镇建成区达0.61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79.76平方米。

通甸镇

集镇道路面积密度为7%,道路铺装率为49%。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全面投入使用,装表率达100%,排水采取沟渠排放。城镇电话普及率为9部/百人。有线电视覆盖率100%,电话、广播电视全部采用架空布置。 移动通信、 中国联通及电信小灵通全面开通。城镇燃料能源主要使用原煤和柴草等,使用户占居民的70%。镇内设有环卫站,主要负责两条主要干线的垃圾清运。绿地率为0.5%。

通甸镇共有5个坝区村,8个山区村,坝区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通甸镇境内居住着白、普米、僳僳、彝等9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田地相连,水流贯穿,朝夕相处,休戚相关,情同手足,其乐融融。

通甸镇内的道路主要由两条线构成主骨架,其一是剑川至兰坪的剑兰线,全长797公里,道路宽度7米,途经黄木、分江、黄松、福登、龙潭。加外一条是由通甸到河西的县乡公路,全长41公里。有乡村公路16条,长68.7公里,专用公路19条,长89.1公里。

通甸镇各村委会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通人畜饮水。全乡现有485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20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35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83户。
  通甸镇进镇道路为柏油路面,交通方便,乡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全镇共有674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425.09亩。各村委会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本镇已有116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有2668户,还有141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全镇共有65条灌溉水渠,其中新建水渠21条,老水渠44条。目前有电站1座即通甸河电站装机容量为1600千瓦。2007年建成通甸活畜交易市场。

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34.3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90.53万元,占总收入的33%;畜牧业收入1614.13万元,占总收入的2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709头,肉牛1252头,肉羊9831头);林业收入176.13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三产业收入1218.74万元,占总收入的20%;工资性收入664.22万元,占总收入的11%;。农民人均纯收入2245元,农民所得收入3634;外出务工收入664.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97 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730人,到省外务工67人;当年生产粮食9831162公斤;社员社得粮食人均468公斤。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现有居住于土木住房的农户有2668户,还有1412户居住于其它结构的住房,1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2010年底共拥有汽车282辆,拖拉机344辆,摩托车221辆。

通甸镇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目前有林业地580283亩,其中有林地552940亩,灌木林地1575亩,疏林地1859亩。全镇森林覆盖率72.7%,活立木蓄积量290.62万立方米。动物主要有: 黑熊、 小熊猫、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黑颈鸬鹚、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等近百个品种。植物中以自然植被为主,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两类,包括: 银杏、天花木兰、红豆杉、漆树、冷杉、云杉、红杉。中药材主要有 当归、 秦艽、 天麻、茯苓、何首乌等。野生食用菌主要有羊肚菌、松茸等。

镇域内主要矿藏资源有:铅锌、铁、铜、汞、锡等,已查明矿产资源有8处,即铅锌3处,铜矿3处,铁矿1处,汞矿1处。其中铅锌储量较大,在乡镇境内均有分布。

通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甸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最南端,是进入“三江并流风景区”的门户。镇域内的罗古箐,南连老君山风景区,北接大羊场,除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整的生态系统外,也是发育完全的丹霞地貌与原始森林的完美结合。境内居住着的 白族、 普米族、 僳僳族、 彝族等少数民族,保留着种类繁多、原始古朴的文学、 舞蹈、音乐等文化艺术与淳朴的民俗民风。从黄松到下甸不到20公里的范围内,保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玉水坪古人类洞穴和明清以来的古建筑黄松魁星阁、下甸本主庙 、分江本主庙等。除此之外,通甸也是“通兰暴动”的始发地,通甸中心小学旁还留有当时武装暴动纪念地和纪念碑。

通甸镇在兰坪县东部,在老君山西面,南高北低,形成宽谷盆地。附近有罗古箐风景区。纵横交错的嶙峋怪石,色如丹霞,当地普米族称之为“吉利吉”,意为红崖绝壁。有百兽岭、卧佛岭、剑峰岭、芙蓉岭等十八岭和三十六峰,陡壁悬崖,奇峰峭立。山间森林密布,箭竹丛生,九个幽深莫测的幽谷中,长年泉水喷涌,溪流潺潺,像九条青龙,蜿蜒回环于群峰幽谷间。保护区内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小熊猫、 金钱豹、黑颈长尾雉、雪鸡等在此往来栖息。罗古箐是杜鹃的世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生长着映山红、紫杜鹃、鲜红杜鹃、奇目杜鹃、枇杷杜鹃等六十多个杜鹃品种。高山黄杜鹃,每年三月至七月间,成片杜鹃花海,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情人坝是罗古箐的入口,像张大锦毯,柔柔地平铺在四面环山的绿荫之中。草坪中央一条溪流淙淙而下,崖边犹如一对对情侣的冷杉,历经千年风雨,树根裸露盘绕地面,树冠直插云霄,树干苍翠相依而立,恰似情人窃窃私语。茶盐古道穿越其间,顺河而上,消失在茫茫林海中。红岩丹峰似一堆篝火,在晚霞的映衬下,使情人坝的暮色更添神秘色彩。

和风景区两里之隔,有一普米山寨。据云是普米族由 青藏高原,翻越哈巴雪山,进入兰坪的第一个落脚点,至令仍是兰坪普米族的第一个大村寨。在这里,年节祭祀,婚丧嫁娶仍保留不少古老习俗,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在情人坝里举行,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

通甸镇对山区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2003年完成200户易地

开发移民搬迁工程,总投资990多万元;2004年完成德胜村罗古箐35户插花户的安居工程;积极实施人口较少民族扶贫项目和“四通五有一消除”工程,13个村委会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话,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镇最边远、最贫困的“边三村”已于2004年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并在德胜村建立了州内第一家村级移动基站。在文教卫生方向,全镇中小学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普九”工程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继续深化了城镇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了13个卫生室,2个医疗点,1个计生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受益群众达471人,报销 医疗费用为112004元。

周边医疗

兰坪县通甸镇卫生院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通甸街20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通甸街20号

周边乡镇

通甸镇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周边生活服务 政府 政府机构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