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

眉县 眉县历史沿革 眉县行政区划 眉县地理环境 眉县自然资源 眉县人口 眉县经济 眉县交通运输 眉县社会事业 眉县历史文化 眉县风景名胜 眉县地方特产 眉县风味小吃 眉县著名人物 眉县荣誉称号


眉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宝鸡市,古称“ 眉坞”,位于 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 渭河。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眉县是 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次出土西周 青铜器、 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眉县是先秦大将 白起、三国蜀汉名臣 法正、唐代医学家 王焘、宋代理学家 张载(因其学说在关中创建,又称 关学)、共和国上将 李达等名流故里。2018年,眉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另设有1个旅游区、1个森林公园 ,总人口32.617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98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351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446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18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588元。<...

详情

眉县地名网_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资料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介绍

眉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宝鸡市,古称“ 眉坞”,位于 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 渭河。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

眉县是 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次出土西周 青铜器、 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眉县是先秦大将 白起、三国蜀汉名臣 法正、唐代医学家 王焘、宋代理学家 张载(因其学说在关中创建,又称 关学)、共和国上将 李达等名流故里。

2018年,眉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另设有1个旅游区、1个森林公园 ,总人口32.617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98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351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446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18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588元。

眉县原名郿县 。“郿”字源于《 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 史纪》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为郿人”之记,证明在郿地置县。自建县以来,曾有过武功、邰县、郿县、荣县、汉光县、新光县、安汉县、郿城县、平阳县、美阳县、周城县、渭滨县、凤泉县、温汤县、柿林县、周至县、眉县等县名。

旧石器时代,今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遍及全县的32处原始社会 仰韶文化和 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眉县,在 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 炎帝之后,姜姓所封)。

西周时,渭水北,东属邰国,西为郿邑; 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前1022—前975年)西巡时, 叔齐子孙协助有功,被周穆王封侯,侯爵,因称 申侯,史称其为“西 申国”,为最早的申国。其国都故址在平阳(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县的建置,始于 春秋。原名郿坞。

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自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即设为武功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一说未设),后改为郿县,治所一说在今常兴镇西,一说在今车圈村。

西汉因之,渭水南仍为武功县。

新莽元始五年(5年),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改名曰汉光邑,渭水南依旧。

东汉初年(25年),撤销武功县和邰县。永平八年(65年),于渭水北之故邰城(今杨凌杜家坡和揉谷镇法禧村、疙瘩庙一带)复设武功县。献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汉光邑为安汉县。

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称秦国,后复为郿县。

前赵,今眉地号曰郿城。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郿城县曰平阳县。

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又改平阳曰郿城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设温汤县,辖地为今周至县西部,眉县渭水南东部地区。天和元年(566年),于县境西南斜城(今第五村乡境内)置云州。建德三年(574年),撤销郿城县(渭水北)、温汤县(渭水南),县地并入周城县;是年,周城县城由今岐山县京当周城镇迁至斜城(故址在今第五村乡境内);是年撤销云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周城县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渭滨县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于郿县东部设凤泉县,并于郿县境内设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620年)州废,将郿县城迁今址。贞观八年(634年),撤销凤泉县,其地并入郿县。

北宋景祐三年(1037年)正月,翰林承旨,评定三等国,郿城属小国。

金因北宋制。

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郿县为郿州,于东部设柿林县。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复改郿州为郿县,并废柿林县,其地复归郿县。此后近700年间,一直称郿县。

清代郿县属 凤翔府辖地。

中华民国初属关中道,不久重新划定全国区划,取消道治,郿县为省辖92县之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隶陕西省第九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郿县解放,亦称郿县。先后隶属于宝鸡分区、宝鸡专员公署、宝鸡地区,今属 宝鸡市辖县之一。

1958年12月1日,根据国务院调整县市规模的通知,撤小县并大县,郿县被撤销建置并入周至县。1961年9月,周郿分县,恢复郿县建置。

1964年9月,依据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和上级通知,将“郿”字改为“眉”,从此遂为眉县。

眉县行政区划图 (2张) 西汉沿秦制。

东汉时,县以下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里上为亭,亭上为乡。

三国曹魏时,仍继汉制。

南北朝时,郿县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辖地。西魏时,县以下建置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隋代建置,以五家为保,设保正一人;五保为闾,设闾正一人;四闾为族,设族正一人。百户为里,设里长。五百户为乡,设乡正。

唐时又恢复“乡里制度”,以百户为里,设里正;五百户为乡,设乡耆老。里以下三家为保,四家为邻。在城邑内设坊,坊设坊长。

宋初,沿袭唐制,以乡统里。在县城设衙前里正,管街道。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至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郿县有三乡28社。

清顺治时,以十家为牌,牌设牌头,又称为甲长。十牌为甲,甲有甲头,又称总甲。十甲为保,保有保长,又名保正。康、乾时,眉县仍为“乡里制”。全县设三乡19个里。

民国元年(1912年)3月,全县仍为19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县有7乡镇,61保,1292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设3乡、4镇,下辖56个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首善乡辖保由原7个增至9个,齐镇辖保由原10个减为8个,其他乡镇辖保数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未变。

1949年5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解放了郿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驻首善(今城关镇),全县设7个区公所。

眉县 (15张) 1958年根据国务院通知,12月1日撤销郿县建置,原郿县渭河南的太白、东风、金星、红旗4个人民公社并入周至县域;原渭北的卫星人民公社(即今常兴镇、马家镇)并入凤翔县域。同时,将原红旗人民公社改名首善人民公社,从齐镇移驻首善镇(今城关)。郿县并入周至大县时期,原所属其他公社、管区、大队、生产队均未变动。

1961年9月1日,恢复郿县建制,县城仍驻首善镇(今城关),全县分13个人民公社,辖154个生产大队、884个生产队(不久,安乐公社重归 岐山县)。

1984年初,改公社为乡镇,原城关公社与城关镇合并,称城关镇,全县分设5镇7乡。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眉县撤销原马家镇并入常兴镇,撤销青化乡并入横渠镇。

经过2011年陕西省行政区划改革后,县辖8个镇: 首善镇、 横渠镇、 槐芽镇、 汤峪镇、 常兴镇、 金渠镇、 营头镇、 齐镇,完全撤销了乡级行政编制,共有4个居民社区,123个行政村,88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眉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另设有1个旅游区、1个森林公园。眉县人民政府驻首善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0326001000 首善街道
610326101000 横渠镇
610326102000 槐芽镇
610326103000 汤峪镇
610326104000 常兴镇
610326105000 金渠镇
610326106000 营头镇
610326107000 齐镇
610326400000 陕西省太白山旅游区
610326401000 红河谷森林公园

眉县位于陕西省 关中平原西部,南依 秦岭,北临 渭水,属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东接 周至县,西邻 岐山县,北与 扶风县接壤。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县城东距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5千米,东距 西安市125千米;西距 宝鸡市65千米。

眉县由于处在华北地台与秦岭东西构造带两大构造单元的接触部位,构造较为复杂,在经受了长期的强烈褶皱与断裂活动的同时,在中生代发生了大量的岩浆侵入活动,使区内中生代以前的地层发生了强烈变质。在中生代末期秦岭及北山强烈上升剥蚀,渭河断陷盆地的迅速下降与大量沉积物堆积,掩盖了一些地质构造的本来面目。现存地质构造仍反映了东西构造带的两个特点。

其一褶皱构造:在汤峪至大镇沟一带中元古界宽坪群地层中,有一轴向为北西至南东向的斜构造,向南东倾伏。由于花岗岩的侵入破坏,出露很不完整。北西端铲状倾向1e0°—110°,倾角20°,两翼铲状分别为180°40′—80°,40°60′—80°,南东敞开延出县外。这是东西向褶皱受北西向陇西构造带影响的结果。

其二断裂构造:县内断裂构造分东西向及北东向两组,以前者为主,是秦岭东西构造带的主体部分,后者属前者的派生构造。

眉县地形地貌复杂,大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不对称“U”型地形,东西向延伸略长,南北向起伏较短。全县最高点为太白山次高峰,海拔3771.2米;最低点为位于青化与扶风交界的渭河东流出境处,海拔442米。依照地貌特征,全县可分为秦岭山地(海拔700米以上)、黄土梁原、山前洪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渭北黄土台原五种地貌类型。概括而言,全县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形态。

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442—376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609.5mm,平均日照2015.2小时,无霜期218天。每年3—5月,回暖较快,秋季受冷空气影响,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是关中地区秋雨最多的区域之一。

眉县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9条。境内最大河流为东西向渭河,流长25千米,水域面积79.13平方千米,河面东宽而多夹心滩,西窄而少弯曲,最窄处仅100米,最宽处达1.5千米,年平均流量为124.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6400立方米/秒(1933年)。以石头河、霸王河等五条渭河一级支流为统计口径,总流域积水面积为795.34平方千米,总流长为241.15千米,南北向流入渭河。

眉县土壤有红紫土、白墡土、红胶土、黄墡土、黑油土、 淤积土、 塿土、黄绵土、壅土、 潮土、河淤土、 水稻土、 沼泽土、 褐土、棕良土、 灰化土、山地草甸土、原始土18个土类和油土、立搓土、黑涝洼土、 灰土、褐墡土、墡土、 壅土、潮壅土、石窑土、 潮土、湿潮土、盐潮土、潮淤土、湿淤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潜育沼泽土、草甸沼泽土、淋溶褐土、粗骨淋溶褐土、 典型褐土、碳酸盐褐土、 棕壤、灰棕壤、粗骨棕壤、 灰化土、山地草甸土、原始草甸土等31个亚类。具体分60个土属185个土种。

眉县野生植物有数千种。在“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54000公顷土地上,有 种子植物1550多种,分属121科,640属。 苔藓植物有300余种,分属63科,142属。各类植物中,属于首位的是菊科172种;其次是禾本科138种;蔷薇科132种;豆科87种。占秦岭植物总数的60%。另外,还有60余种特有植物,其中反萼银莲花和独叶草在植物分类上有着珍贵的科学价值。野生植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一是野生药材,有400多种。以党参、黄芪、 丹皮、五味子、 苍术、猪苓、毛柏子、柴胡、茵陈、 金银花、太白米等为主。二是野生油料,主要有柏树籽、椿树籽、五角枫、野生大豆、苍耳籽等。三是野生淀粉,主要有百合、橡籽等。四是野生纤维,主要有葛藤、枸皮、皱丝麻、蝙蝠藤等。另外,还有野生牧草类植物数百种,主要以禾本科类为多,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大豆、野生黑豆、野生豌豆类也有分布,但比重较少。

野生兽类

有 黑熊、 云豹、 金毛扭角羚、麝、鹿、野猪、刺猬、獾、 豺狼、 岩羊、 狐狸等。其中云豹、金毛扭角羚、麝、锦鸡等系国家保护动物。

野生鸟类

有山鹰、啄木鸟、白脸山鹊、 灰喜鹊、灰顶伯芬、 黄鹂、 白鹤、 画眉、 锦鸡、 绿头鸭、大雁、 鹭鸶、 斑鸠等。

昆虫类

属捕食性天敌有14科56种,以瓢虫科最多,有34种,草蛉科的有 大草蛉等4种;属寄生性天敌有8科17种,主要有 螟蛉瘤姬蜂、 稻苞虫金小蜂、澳洲赤眼蜂等。蜘蛛类有 草间小黑蛛、丁纹豹蛛等10种,药用昆虫有 土鳖虫、 蝎子等。

水生动物

有野生鲤科、鳅科、鲶科等鱼类10余种,龟类3种,其余水生小动物上百种。

眉县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8000多万吨,金属矿藏品种有 铜、铅锌、 铁、 钛,非金属矿藏有 石英、 石墨、 红柱石、 大理石、 石灰石、 白云石、 滑石、 钾长石、 蛇纹石、 绿宝石等,其中红柱石总储量达66万吨。

眉县汤峪地下温泉,属低矿化弱碱性硫磺钠型高热水,水温高达50—70℃,日均出水量500—600立方米,年产地热水23.7万立方米,富含钾、钠、镁等元素,是县内一处宝贵的地热水资源。

截至2018年末,眉县人口为32.6177万人,自然增长率4.94‰。全县出生人口3067人,出生率9.80‰,出生人口性别比106.3:100。

2018年,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980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51588元,比上年增长22.1%。三大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14.2%,第二产业58.3%,第三产业27.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眉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6%;5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9.4%。实施重点项目278个,完成投资170.48亿元。

财税收支

2018年,眉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9.2%。税收收入完成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0.98亿元,同比增长6.7%。全年完成民生支出18.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7.6%。

人民生活

2018年,眉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18元,增长9.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17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08元,增长8.4%。全县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初步汇总年平均工资57671元,比上年增加6868元,增长13.5%。

2018年,眉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38.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眉县猕猴桃”成为首批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认证的优势农产品品牌,猕猴桃产业园区被认定为“陕西省特色出口基地”,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品牌,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县”,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2018年,眉县新建及改造基本农田1500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600亩,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7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千米,新建河道堤防7.0千米,治理渭河滩区面积5900亩,实现抗旱灌溉面积84万亩次,提升改善4.2万人饮水条件。结合渭河生态农业综合治理,建设渭河稻虾、稻鱼共养生态示范项目,槐芽镇、常兴镇新建及改造水稻田900亩、五谷杂粮200亩、观赏荷花50亩、育苗温室大棚10座,实施稻虾(蟹)共养300亩、稻鱼共养200亩。

种植业

粮食面积为196677亩,比上年下降0.2%;油料面积3781亩,比上年下降1.59%。水果面积达到了249790亩,其中:猕猴桃面积比上年增加20796亩。蔬菜面积达到11049亩。蔬菜产量1.5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产16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1%。其中:夏粮3.76万吨,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秋粮3.4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2%。

林业

2018年,眉县完成造林面积1.79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60万株,防护林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调运容器油松44万余株,完成封山育林6000亩,获得了“GEF三期项目先进示范点”、“省级森林城市”、“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县”三项荣誉。

畜牧业

2018年,眉县抓建千头养殖场10个,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户)5个,创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建成畜禽有机肥加工厂4个,全县畜禽存栏量达到121万头只,全年肉、奶、蛋总产量11.9万吨。全县牧业产值达到5621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全县肉类总产量5726吨,比上年增长0.17%。其中猪肉产量3725吨,畜禽肉产量692吨,牛肉产量1025吨。奶类总产量109785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14%,其中牛奶产量10.031万吨。

渔业

2018年,眉县水产品产量2653吨,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2018年,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产销率为92.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实现税金总额6.9亿元,同比下降9.6%;利润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25.9%。45个工业项目投产运营,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新增小微法人企业701户。

国内经济

2018年,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为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乡村为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县完成商品销售额1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贸易业完成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零售贸易业完成5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住宿业营业额完成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餐饮业营业额完成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举办眉县第七届汽车销售周活动,引进京东生鲜·猕猴桃产地仓项目,于2018年7月份建成运营。组织举办了县域电商发展论坛、猕猴桃网上博览会和线下产品对接会。电商销售总额达到13亿元。

对外贸易

2018年,眉县新增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14户,年内有出口实绩企业达22户,常兴纺织工业园外贸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陕西省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招商引资

2018年,眉县引进落实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88个(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74个),到位资金120.48亿元,占任务的125.5%。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38个,引进世界500强央企4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旅游业

2018年,眉县接待游客1357.6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77亿元,同比增长13.3%。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眉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4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存贷比为44.1%,较去年增长3.6%。

眉县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东距西安100千米,西距宝鸡50千米, 陇海铁路、西宝高铁、 西宝高速公路、法汤高速、西宝中线和南线、姜眉公路等交通动脉贯穿县境,是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2018年,眉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被陕西省科技厅评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组织管理工作先进县”,创新型试点县建设通过省上评估验收。全年申报发明专利76件。

截至2018年末,眉县拥有各类中小学校107所,其中小学39所,初级中学12所(含民办育才),高级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民办幼儿园5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45931名,其中小学19715名,初中8708名,高中4819名,职业中学2335名,特殊教育111名,幼儿园10243名。初中升学率为99.05%。全县中小学在校教职工3726名(含民办学校),其中幼儿园1118名,小学1116名,初中820名,高中496名,职业中学151名,特殊教育25名。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验收。学前教育提升改造项目、营头初中综合实验楼项目、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高中教育提升改造项目、首善东关小学扩容改造项目等5个项目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8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如期完成。参加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06人次,居全市第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省市标准,通过“省级特殊教育示范校”验收。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所、市级3所,市级“人防教育示范校”1所。

2018年,眉县举办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首届平阳湖龙舟大赛文艺演出、建党97周年革命戏曲晚会、“果丰民富·振兴乡村”第七届中国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暨宝鸡市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演出等大中型文化活动89场次。大型眉户廉政剧《杨文洲》在全市各县区巡回演出。“眉县堆漆彩绘漆艺”成功申报为宝鸡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了戊戌年张载关学国际研讨会,拍摄了反映张载生平及思想的电视纪录片《横渠先生》。横渠书院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2018太白山杯·眉县首届平阳湖龙舟大赛,2018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中国太白山赛区决赛、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等大型赛事会议相继举办。投资100余万元的广播“村村响”工程覆盖86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眉县拥有11所卫生院、11所民营医院、3所县级医院,152所标准化卫生室,病床1550张,卫生技术人员2543人,其中:医师730人。成立了宝鸡市首家县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搬迁并投用。通过国家慢性病示范区复审验收。全县重点传染病发病率275.3/10万,位居全市最低水平,被陕西省卫计委表彰为“全省传染病防控工作先进县”。举办全国第三届王焘学术思想研讨暨眉县第二届中医药临证经验交流会。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8年,眉县公益性岗位安置710人,公益专岗安置139人,贫困劳动力培训104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1万人,劳务收入13.5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8%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39万元,扶持创业2200人,带动就业5500人。

2018年,眉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9229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74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51322人,征缴各项保险基金2.5亿元。建成了首善街办滨河社区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和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2018年,眉县983户3170名贫困人口达标退出,23个贫困村顺利出列。全县共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87个,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62个。建立县级产业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1.04亿元。累计资助学生63781人次,资助金额3178.07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4746人次,资助金额542.9万元。

2018年,眉县完成改气18911户,完成改灶12733户,完成改炕39937户,完成改暖924户,完成改电961户。完成锅炉拆除273台,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86户,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分别达到了95%、96%和98%。

2018年,眉县开展了旅游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9份,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停产停业整改20家,取缔7家,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眉县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秦将白起、蜀臣法正、唐医王焘、宋代大儒张载、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历史名流辈出。

眉县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众多的手工艺制作如 脸谱、 剪纸、 刺绣、 皮影、 泥塑等,栩栩如生,无一不闪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尤以眉县下河寨道情——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唱腔艺术至为珍贵,由她衍生、变化、发展而来的眉户戏脍炙人口。其中著名眉户剧《梁秋艳》的演出曾轰动一时,影响、促进了几代中国妇女的婚姻自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 迟开的玫瑰》,荣登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自1998年问世,已演出400多场,观众累计达百万人次。并荣获“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近10年的辉煌历程彰显并诠释了它强大的生命张力。

眉县是中国公认的“三乡”,即中国酒文化之乡,因为眉县太白酒场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酒器,将中国酒文化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中国猕猴桃之乡,宝鸡市眉县和邻近的周至县因盛产猕猴桃共同被誉为猕猴桃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2003年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了大批青铜器,江泽民在北京参观了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之后挥笔给宝鸡市写下了“青铜器之乡”。

红河谷 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东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公园设计23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7%以上,最高海拔3666.6米。园内森林植被丰富,垂直地带明显,被誉为“动物园的基因库”。公园己开发景区四个,景点80多处,可观赏太白八景的“红河丹崖”、“斗母寄峰”、“平安云海,和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胜景。
钟吕坪 位于眉县汤峪口以西4千米的山腰,面积约2平方千米,传为 汉钟离、 吕洞宾等修道成仙之地,故名钟吕坪。坪间有山神殿、老君洞、 湘子庙、关帝庙、玉皇宫、太白殿、斗母宫等庙宇建筑。被称为眉县八景之一——雨云玉带,三坪间有二涧,飞流直下,冬季凝为百丈冰,远观如玉柱,奇特景致构成“玉柱擎三坪,玉屏映太白”的绝佳画面。
净光寺 始建于唐代元和十一年(816年),重建于宋 元祐二年(1087年),原址位于眉县平阳街中段,1993年2月易地重建,迁于县城美阳街中段南侧86号。寺内最珍贵的遗存有2处:一为净光寺七级浮屠,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是历史的有力见证;二为竖立在院中的六棱汉白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该碑立于唐元和十一年(816),通高2.18米,周长1.65米,汉白玉八棱柱体,八面楷书,字迹遭风雨剥蚀严重。
西部兰花生态园 位于陕西省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北5千米,总面积273公顷,建成水上娱乐垂钓园、高科奇观园、珍稀树种观赏园、百果采摘园、花卉盆景园、疏林休闲娱乐园和科普教育基地7个园区9个观光景点。有全自动电脑控制温室10000平方米、植物组培楼2300平方米,年“克隆”植物6000万株;水上垂钓娱乐园35万平方米;引进、繁育世界各国名优树种420多种2000万株,拥有 蝴蝶兰、 大花蕙兰、 红掌等名贵珍稀花卉160余种100万余盆,有“中国西部绿色明珠”的美誉。
太白山漂流 太白山漂流位于眉县汤峪镇太白山脚下,上码头距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500米,与中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太白山水流经于此,全长9.6千米,落差166米,漂流时长2—3小时,日接待量可达两万人次。被誉为“西北第一漂”。漂流东距西安86千米,西距宝鸡60千米,东北距咸阳66千米。西宝高速、310国道、环山旅游道均可直达码头。
眉县渭河湿地公园 位于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交易中心南侧,渭河之滨,是眉县新建的旅游景点之一。该湿地公园的建成,使眉县人民有了第一个风景园林休闲场所,提升了山水眉县,田园生活的境界。
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千亩荷塘景区 2016年7月23日上午,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千亩荷塘景区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亩荷塘景区是集荷塘观光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水乡文化生态区,新建、改造荷塘72座,栽植荷花、水生植物20多种、铺设草皮6.5万平方米,建成步道长廊、观荷塔、荷香亭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眉县大樱桃 陕西省眉县大樱桃基地自1986年引进欧洲大樱桃进行栽植培育以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科研合作,在齐镇建立眉县无公害大樱桃基地8000亩,带动眉县地区发展大樱桃已达1万多亩,在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创新园建立大樱桃示范园5亩,在岐山县建立优质大樱桃苗木繁育基地500余亩。为四川、湖北、河南等二十多个地市推广“晓文一号”、红灯、拉宾斯等三十多个大樱桃品种2万余亩。2009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10年大樱桃树苗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第十七届杨凌农高会优秀产品”。
眉县草莓 眉县草莓协会成立于2001年4月,带动眉县草莓产业从百亩地种植规模,发展为上万亩的大产业,会员从十几人发展到315人。协会下辖有草莓协会专家大院、草莓批发市场(面积40亩),建立优质草莓示范基地2000亩,被省、市命名为省级科技示范基地和市级科技示范园,协会建立了草莓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槐香牌”草莓商标,产品通过农业厅“无公害认证”。协会被县、市、省科协逐级评审推荐上报,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眉县猕猴桃 截止2011年底,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24.8万亩,猕猴桃产量达到33.9万吨,占宝鸡地区猕猴桃面积是62%,猕猴桃产量的65%,占陕西省猕猴桃面积的32.9%,猕猴桃产量的46%。形成的农业总产值12亿元,形成增加值6.9亿元,占种植业增加值的68.2%。眉县猕猴桃种植村达到121个,种植户达到6万户,农民户均种植猕猴桃3.6亩,人均0.95亩。建成各类猕猴桃示范园18个,取得眉县猕猴桃地理标志认证。有各类猕猴桃加工企业5户,拥有各类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8个,猕猴桃果品销售公司12个,猕猴桃储存冷库1620座,冷库储存能力达8.5万吨。
眉县红提葡萄 眉县横渠镇红祥村是红提葡萄种植基地,从2000年开始引种栽植红提葡萄,经过生长挂果证实,属红提葡萄优生区。红祥村已发展红提葡萄2060多亩,干杂鲜果1000多亩。红提葡萄基地于2004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审批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广州、武汉、郑州、四川等地,并辐射带动周围几个村,形成了相当的规模。2007年总产量将达到4200吨,每日可收获单粒重12克以上的商品果100吨。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饸饹,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苦荞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P,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维生素B1和维生素PP显著高于大米,维生素B2亦高于小麦面粉、大米和玉米粉1—4倍,有促进生长、增进消化、预防炎症的作用,经常食用荞麦食品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好处。
搅团 搅团为陕西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糨糊”,在二十世纪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搅团从何时起源无从考证。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老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是流传于陕西西府地区汉族传统风味的名小吃,其馍采用独特工艺加调味料烙成,厚过寸,锅形,敲之有声,俗称"锅盔",对火候、口感要求严格,色金黄,外脆内韧,嚼之劲道麦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叶;豆花用品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馍发源于秦地西府雍城一带,源远流长, 苏东坡任太守时,大力整治 东湖,成为西府名景。苏东坡在品尝了雍城豆花泡馍后,套用当地俗语说:“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妙景,巧人,佳味,实乃三绝也”!“金玉琼浆”说的就是豆花泡馍,其中“金”说的是金黄的馍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琼浆”是对豆浆的美誉。

白起

战国时期 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率军征战出奇无穷,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位列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井丹

字大春,东汉郿地(今陕西省眉县井索村)人,年轻时学习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据说,他为人非常清高,从未学会伺侯人,更不屑攀龙附凤。

法真

扶风郿(今陕西眉县金渠镇八练村人),东汉时期名士,儒学家。以清高而著称,有“玄德先生”的称号。

法雄(?一117年)

东汉右扶风郿县(今 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战国时 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秦灭齐,子孙不敢姓田,遂以法为氏。

法正(176年一220年)

字孝直,法真之孙。右扶风郿县(今眉县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父法衍,字季谋,官至司徒椽、廷尉左监。

王珪(570年—639年)

字叔玠,唐岐州郿县(今眉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唐初名臣。先祖在魏改姓为鸟丸氏。曾祖为鸟丸神念,投奔南梁后,复王姓。祖父王僧辩,在梁官至太尉、尚书令。父王觊,北齐乐陵太守,卒于北齐武平四年(573年)。

王焘(约686年—757年)

唐岐州郿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唐名医,著述《 外台秘要》等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载(1020年—1077年)

字子厚,凤翔 郿县(今陕西眉县) 横渠镇人,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 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 冯友兰称作“ 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张戬(1030年—1076年)

字天祺,“ 横渠先生”张载之弟,北宋时关中郿县人。先后任陕州阌县主薄、普润县令、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灵宝、渠州、流江、金堂等县事,改转为太常博士、监察御史裹行、知公安、蒲城县事,改夏县转运使举、凤翔司竹监。史书称他“爱民以诚,济济有术”。

李达(1905年—1993年)

陕西省眉县人。1925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