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畤河村

好畤河村


好畤河村曾是唐朝 好畤县的县址,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好畤县移治于今 永寿县西南好畤河村。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五年(1268)将好畤县废入乾州。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店头乡、梁家乡与乾县的羊毛湾、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并建立店头乡。1958年10月,店头乡、好寺乡合并建立红星公社。好寺河村位于陕西省 永寿县 店头镇政府驻地以北19公里,全村1399户5651人,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果园3080亩。2011年评为国家级标准化 苹果示范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发展一是现代果业项目:该村积极争取县果业局现代果业项目,安装 杀虫灯35盏,粘贴诱虫板4万张,修复渠道800米,新建渠道1300米,果园套种950亩,果园生草950亩,大水漫灌1000亩。二是大力发展果园生态养猪项目,建成占地11亩的果园养殖小区一处,建猪舍9栋,可存栏生...

详情

好畤河村地名网_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好畤河村资料简介
  好畤河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426101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426。好畤河村与樊家河村、桃花塬村、苏家塬村、徐家塬村、庄桥村、南庄头村、坡刘村、张家村、店头村、梁家村、祁葛村、东庄子村、坡龙头村、西庄子村、小石村、南咀村、王家庄村、上邱村、王家咀村、仪井村、樊家村、宋家村、陆贾村、康家村、樊宋山村、曹德村、强成村相邻。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好畤河村介绍

好畤河村曾是唐朝 好畤县的县址,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好畤县移治于今 永寿县西南好畤河村。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五年(1268)将好畤县废入乾州。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店头乡、梁家乡与乾县的羊毛湾、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并建立店头乡。1958年10月,店头乡、好寺乡合并建立红星公社。

好寺河村位于陕西省 永寿县 店头镇政府驻地以北19公里,全村1399户5651人,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果园3080亩。2011年评为国家级标准化 苹果示范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发展一是现代果业项目:该村积极争取县果业局现代果业项目,安装 杀虫灯35盏,粘贴诱虫板4万张,修复渠道800米,新建渠道1300米,果园套种950亩,果园生草950亩,大水漫灌1000亩。二是大力发展果园生态养猪项目,建成占地11亩的果园养殖小区一处,建猪舍9栋,可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
  基础设施一是积极争取县计划局项目资金43万元,硬化道路1.2公里。二是积极争取县计划局项目资金16万元,对村阵地场所进行维修,使该村办公条件进一步提升。

饮食文化
  好畤河的饮食及文化继承了关中文化,同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饮食中以面食为主,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浇汤面。浇汤面有人称 哈水面,哈水面是孤陋寡闻之辈对浇汤面的曲解.浇汤面与乾州 酸汤面做法类似。浇汤面正宗之地在 店头镇.浇汤面是世上少有之美食,过去只有在结婚丧葬的重大日子以及过年时才有的吃.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 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 臊子面,是今天 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 扶风 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 乾县一带演变为乾州酸汤面,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浇汤面的做工尤其讲究,工序繁多.汤,要肉汤,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醋要好,是粮食醋,汤好不好,全凭醋把门.辣子要用大油泼过的,不能用 菜油,否则太燥.将鸡蛋摊成薄饼,与白菜叶一起剁碎放入汤中,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菜叶白白,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面加碱,有韧性,筋到,细如发丝而不断.事先煮好的,过水冷却,捞成鸡蛋大小的小嘬.吃时,将面挑到碗里,加上汤即可食用.浇汤面要想入味需做到“汪煎稀”,非食过而不解也!

好畤县 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乾县东5公里好畤村,历两汉,到曹魏时撤销。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攻雍王章邯,双方战于好畤;建武二年(26)封耿弇为好畤侯,均其地。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在好畤故城东南复设县制,故址在乾县好畤村东南1000米,北周建德三年(574)撤销。隋开皇十八年(598)又将漠西县改名好畤县,大业三年(607)并入上宜县,故址在乾县西北3.5公里漠河西岸。唐武德二年(619)二月五日又在隋太子庄陵城复设好畤县,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撤销县制,故址在乾县西北3公里,《长安志》说唐武德二年复置好畤县于漠谷东南,在奉天县西北6里。贞观二十一年(647)七月复设上宜县,十一月三日改名好畤县,故址在永寿县店头镇东北10公里好畤河村,元至元五年(1268)撤销县制。《元和郡县志》载:“好畤县,东南至京兆府一百八十里,唐武德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贞观二十一年移于废上宜县,今县理是也。”《太平寰宇记》乾州条载:“好畤县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又云“贞观二十一年移于废上宜县”。从《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所载的好畤县,从道里和山川地势可知,即今永寿县好畤河村,而非旧上宜县;也就说,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复设上宜县时,县治就在今好畤河村,而非原上宜县城。

好畤河村的那条河
  漆水河,渭河左岸支流,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咸阳两市之间,古时曾叫漆沮水、武亭水、杜阳水,源出麟游县招贤乡石嘴子村西南山沟中,名招贤河;东南流过良舍乡转向东流,名杜水河;到麟游城,纳永安河、澄水河后始名漆水河。城西镇头天台寺有九成宫故址,为隋唐时皇帝避暑胜地,旁有《醴泉铭》碑,系唐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被世人誉为“双绝”,为楷书典范之一。漆水再东南流与扶风、乾县和永寿飞地搭界,本段又名好畤河;更南偏西行入武功境漠西河、水至大庄乡南立节村注渭。全河长151公里,平均比降4.7‰,集水面积382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约2亿立方米。桃树坡以上90公里为上段,属黄土梁状的土石山区,河谷窄深,基岩裸露,植被较好;桃树坡至北郑村为中段,长20公里,穿流于黄土原间,中部形成原间盆地,谷坡破碎陡直,库容1.2亿立方米的羊毛湾水库即建于此;北郑村以下40余公里为下段,河流进入关中盆地,地势平坦,农田水利开发较早。

周边

永寿县店头镇樊家河村役靓俩退惟军人服务站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

周边乡镇

店头镇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政府(225县道东)

周边村庄

樊家河村 地址:咸阳市永寿县

店头村 地址:咸阳市永寿县

好畤河村 地址:咸阳市永寿县

成家河村 地址:咸阳市永寿县

七里铺村 地址:咸阳市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