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村

龙兴村 龙兴村龙兴村简介 龙兴村龙兴村产业结构 龙兴村龙兴村村容整治


龙兴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又叫“龙过村”位于渭河北岸兴平市西南方向、西邻建坊村,东接吴耳村,北依丁家堡,南隔渭河可与周至县富仁乡相望。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岳家、尹家、止羊、闫家、计家、田家、刘家、西藏村),人口4270人,村民以岳、尹、闫、计、田、刘、杨、赵姓为主。耕地面积2893亩,人均耕地0.67亩,地势平坦渭河相依风景优美,主要以大蒜、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2011年人均纯收入约5400元。龙兴村又名龙过村,西汉时期村名为纪家庄,因纪姓人做官犯法,要株连九族,逐改纪为计,方得以逃生。刘秀反王莽时,该村有位青年名纪昌,力大无比,曾除掉了北莽山上的“人熊”,因用力过猛,双目失明。当时纪家庄有高祖庙,纪昌之父听信方士之言,说龙涎可治眼疾,因误听龙涎为龙颜,就去高祖庙要刮下高祖像上金粉。正当纪父动手之时,忽听有人大喝一声:“休伤吾祖”,原来大喝之...

详情

龙兴村地名网_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龙兴村资料简介
  龙兴村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481109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481。龙兴村与汤坊村、许家村、上辛庄村、梁家村、张家村、前堡子村、五丰村、南安谷村、北安谷村、王堡村、建坊村、吴丁村相邻。 还有67个地名与龙兴村同名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龙兴村介绍

龙兴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又叫“龙过村”位于渭河北岸兴平市西南方向、西邻建坊村,东接吴耳村,北依丁家堡,南隔渭河可与周至县富仁乡相望。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岳家、尹家、止羊、闫家、计家、田家、刘家、西藏村),人口4270人,村民以岳、尹、闫、计、田、刘、杨、赵姓为主。耕地面积2893亩,人均耕地0.67亩,地势平坦渭河相依风景优美,主要以大蒜、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2011年人均纯收入约5400元。

龙兴村又名龙过村,西汉时期村名为纪家庄,因纪姓人做官犯法,要株连九族,逐改纪为计,方得以逃生。刘秀反王莽时,该村有位青年名纪昌,力大无比,曾除掉了北莽山上的“人熊”,因用力过猛,双目失明。当时纪家庄有高祖庙,纪昌之父听信方士之言,说龙涎可治眼疾,因误听龙涎为龙颜,就去高祖庙要刮下高祖像上金粉。正当纪父动手之时,忽听有人大喝一声:“休伤吾祖”,原来大喝之人就是刘秀,刘秀因被莽军围追,逃至槐里县的纪家庄,躲在庙内稍作歇息。刘秀听完缘由,当即来到纪昌之家,给他治好了眼病。以后纪昌跟随刘秀出生入死,成为军中骠骑大将军,刘秀还亲笔给纪昌家题写匾额“永世不穷”。后因真龙天子刘秀从此地经过,村人为怀念这一亘古殊荣,便取村名为龙过村。后随着历史沿革,人们为取兴旺发达之意,更名为龙兴村。1951年称汉祠乡龙过村,1956年初级社时叫中东社龙兴村,从那时起龙兴村名沿用至今。

东汉末年村中有高祖庙,庙内有石碑一尊,以后改高祖庙为汉祠。1958年,汉祠还保留有前后两进大殿,山门和东西耳房尚且存在。前殿供奉刘、关、张桃园三兄弟;后殿是汉朝二十四位皇帝塑像,刘邦位列中央,其他各代皇帝依次排列两边。在高祖庙门外一里处有一“拔牛泉”,泉边有“祈雨碑”。碑文记载“天旱祈雨辄应,水深碧莹,久旱不涸”。相传,汉高祖升天后,曾派他的外甥去渭河岸边放牧神牛,岂料外甥嘴馋,竟偷着杀吃了神牛,还把牛尾巴插在庙门前地上。汉高祖知道了此事,令外甥拔出牛尾巴,就在牛尾巴被拔出的瞬间,一股清澈的泉水也泂泂流出。汉高祖为了惩罚外甥,将其化作一块石碑,立在泉水旁。以后每遇天旱,百姓只要轻轻摇动石碑,雨水即可来临。为此当地村民给泉水起名“拔牛泉”,将石碑称为“祈雨碑”。

解放前,东止羊村有关帝庙,西止羊村有药王庙,田家有双官庙,闫家有关帝庙。这些庙宇虽然在破四旧时全部被毁,但现在除了田家的双官庙以外,其他庙宇都已恢复。计家村外原有一棵大榆树,树身直径约两米,据说7个割草的小孩背着背篓都可围靠在树身上休息,站在数十里之遥的马嵬坡上都可以看见龙过村的大榆树。后因渭河涨水冲垮河岸,大榆树也被毁掉。

龙兴村因地处渭河北岸,历史上曾多次遭遇洪水侵袭。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关中五月大水,淹没渭河两岸居民、牲畜无数 。 清康熙元年(1662)八月,霖雨40日,渭水泛涨,水以平地涌出,井泉皆满,民田近渭河者,多没于水。清宣统二年(1910),兴平八月初大雨连绵,渭河泛溢,两岸冲崩地及秋禾。1954年8月17日晚暴雨,渭水泛涨,冲崩了龙过村,40户农民家室受灾,毁房38间。1956年6月,连阴雨近一个月。渭河五处决口,汤坊、宋滩、富仁3个乡受灾6662户,龙过村、梁家村部分耕地被崩陷。 1959年7月15日,渭水暴涨,龙过村、岳家、尹家均受洪水严重威胁。为了远离洪水,龙兴村曾3次北迁,第一次,在清同治年间;第二次,清朝末年;第三次,1954年。建国后,兴平县政府对治理渭河十分重视。1964年3月到1965年元月,首次从桑镇公社西桥大队到汤坊公社的龙兴大队开始,治理危险地段,筑土堤护岸1.2公里,修补丁形坝30座,控制了渭河北移。1965年,又在龙兴大队的岳家生产队(铁咀)设置了100米的顺坝(1号)经一年的奋战,用石15800立方米,动用土方28000立方米,投资30万元。这一工程的完成,迫使河道南迁,北岸村庄脱险。1974年至1975年,兴平县对境内渭河北岸进行了全面治理,运用石料20万立方米,新修长丁形坝8座,短坝253座,筑堤25.15公里,护堤岸10.72公里。从此,渭河不再溃堤,沿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根本保证。并在河滩造田300多亩,现在这些河滩地已成为村里的清水莲菜基地。

改革开放后,龙兴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打造出本村的“ 一村一品”。以前,村民主要以种植大蒜、西瓜、小 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龙兴村 麦、玉米为主,近几年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了一大批人发展地膜玉米种植,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村上同时狠抓以家禽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积极为养殖户提供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推动产业结构由养殖业为主向养殖、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特色经济等多元收入转换

该村人口众多,为汤坊乡第一大村,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全村85%的农户都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上先后投资100万元,修建水泥路4公里,打通了与周边丁家堡村、汤坊村、上新庄村及东西乡主干道路的连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投资30万元,完成了全村农灌地埋线及水井、水泵的更新,为全村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玉米亩产达到1300斤,小麦亩产800斤以上。各种经济作物如大蒜、清水莲菜、地膜洋芋、大葱、西瓜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全乡农业生产增长最快的村之一。

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该村在各家门前统一栽植柿子树,每到秋天,火红的柿子挂满家家户户门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该村率先在全村实现生活垃圾城市化管理模式,定期派专人打扫清理拉运,使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龙兴村利用每年十月十五古会庆祝时机,年年唱大戏,并举办群众锣鼓、秧歌大赛及“好媳妇”、“好家庭”评选奖励活动,此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为构建和谐龙兴、富裕龙兴做了大量的工作,村支书尹永会也被评为兴平市“人民满意的好村官”。

周边村庄

龙兴村 地址:咸阳市兴平市

汤坊村 地址:咸阳市兴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