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镇

汉王镇 汉王镇基础设施 汉王镇旅游产业 汉王镇汉王美食 汉王镇名优特产 汉王镇农业产业 汉王镇未来展望


汉王镇位于 紫阳县城以北60公里处,秦岭南麓,大巴山北,汉江上游,是陕南和秦巴山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因汉王刘邦在此地筑城养兵而得名,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7个村民小组,4000户,15685人。集镇常住人口四千余人,全镇总面积81.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223亩,其中水田4875亩。本镇交通方便,水路有汉江瀛湖黄金水道,陆路有横贯全镇的紫石公路;通讯设施齐备,已实现"村村通";富硒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本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陕南著名风景区-擂鼓台,素有“陕南小武当”之称,常年来此旅游观光和摩拜的游客不断;距集镇1公里处有汉江旅游景点-中坝岛,以及两汉遗迹等。汉王城,蕴涵着深厚的汉文化、道教文化和汉江文化。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 全镇总面积81.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

详情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介绍

汉王镇位于 紫阳县城以北60公里处,秦岭南麓,大巴山北,汉江上游,是陕南和秦巴山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因汉王刘邦在此地筑城养兵而得名,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7个村民小组,4000户,15685人。集镇常住人口四千余人,全镇总面积81.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223亩,其中水田4875亩。本镇交通方便,水路有汉江瀛湖黄金水道,陆路有横贯全镇的紫石公路;通讯设施齐备,已实现"村村通";富硒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

本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陕南著名风景区-擂鼓台,素有“陕南小武当”之称,常年来此旅游观光和摩拜的游客不断;距集镇1公里处有汉江旅游景点-中坝岛,以及两汉遗迹等。汉王城,蕴涵着深厚的汉文化、道教文化和汉江文化。

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 全镇总面积81.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223亩,其中水田4875亩。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7个村民小组,4000户,15685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4000人。本镇交通方便,水路有汉江瀛湖黄金水道,陆路有横贯全镇的紫石公路,镇内通村公路230.3公里,其中硬化路130公里,示范路120.3公里,通户率90%以上。

陕南著名风景区-汉王镇 擂鼓台

紫阳县擂鼓台自然风景区

汉王镇境内北部有国家森林公园陕南著名风景区-- 擂鼓台,素有"陕南小武当"之称,常年来此旅游观光和摩拜的游客不断;距集镇2.5公里处有我县重点移民开发项目,汉江旅游景点-- 中坝岛,它蕴涵着深厚的汉文化、道教文化和汉江文化,岛上有15个品种的鲜果100余亩供游客品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集休闲度假和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马家营古汉墓群披着神秘的面纱,令人心神向往。

汉王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是紫阳县的"粮仓",江北万亩灌区茨沟堰、安五堰为该镇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正在加大以水窖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建设投入,为该镇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保证一江清水进首都,汉江沿线栽植竹林带2000亩,退耕还林造林10000亩。目前汉王镇已为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和各项事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擂鼓台附近的山崖上,还保存着明代古建筑,虽已部分崩塌,仍可见当时之势。山顶道观真武庙始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古称玄天宫,有上下殿之分。据说是湖北武当工匠来建造,既有大武当的传承,又有因地制宜的创造。

下殿:坐落在顶峰南侧200余米下的狭窄阶地上,坐北朝南。现建筑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重建,1980年将山西向开放为南向。

上殿:建于顶峰,又称金顶。其旧址较小,紧靠峰顶石崖。今址亦重建于清代,顶部由人工开凿成约80平方米的台基,建正殿、签房、印房和土地庙、化钱炉,东侧崖边有石栏。正殿与化钱炉之间的场地可容纳50—60人。

西区(自免儿坪至黄龙洞),景点有:兔儿坪、偏头山、鹰嘴峰、马鞍山、松林寨、小松林寨、兰心石等。整个风景区内共有大小风景点49处(已知名者),按其方位可分为4块,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自真武庙下殿至莲花峰),景点有:龙头峰、五副蛮驾山、蛤蟆石、发水大仙墓、红崖、牛角寨、天池山、莲花峰等。

西区(自免儿坪至黄龙洞),景点有:兔儿坪、偏头山、鹰嘴峰、马鞍山、松林寨、小松林寨、兰心石等。

南区(自西坪至松树梁)景点有:双峰崖、响洞子三叠瀑、十八罗汉(又名寺沟)、凳鼓石、滴水崖、二仙洞、黑龙潭瀑布、松树梁等。

北区(擂鼓台顶峰及其以北地域),景点有:擂鼓台顶峰、仙人洞、藏神洞、轿顶山、丹灶、望天龟、龙王沟落差瀑布群等。

擂鼓台真武庙庙会由来已久,名为真武祖师会。其会期为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初一至十五,其中仅七月十五日为本庙的庆祝日(地官会)。近几年中,每年庙会期间,朝山香客达几万人。

陕南著名风景区-汉王镇中坝岛

中坝岛由一个主岛和两个附岛组成,岛西为大江,河宽水浅。三岛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中坝岛是安康境内唯一的天然岛屿,与人工湖形成的岛屿相比,自有其天然之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下游火石岩发电站正式建成,蓄水至此,岛周围水位升高,江面开阔,波澜不惊,煞是壮观,成为瀛湖公园的一个主要景点。九十年代末,省旅游局牵头由县移民局扶持开发,小岛锦上添花,如一幅天然画卷,美不胜收。岛上果树成林,鸟语花香,烟波迷雾,水光潋滟,自然雕饰浑然天成,仙境美如画。中坝岛虽地势低缓,可从未被水淹没过,水涨它也涨,传说此地有神仙。清道光年间,人们在岛的顶部建起了中坝庙,其上云:“松竹羽翳,兰桂并茂,舟船上下者必瞻拜焉,一胜境也”。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前后三天,岛上大办庙会,大江小河亦设临时渡口,数百人登岛拜神求签,小摊贩和赌场遍布全岛,从此这个无名岛便有了自己的名字——中坝岛。

紫阳蒸盆子-这道发源于汉王城美食的前世今生

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的著名汉族小吃,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如今已发展出紫阳蒸盆子,汉阴蒸盆子,汉中蒸盆子,紫阳蒸盆子是安康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紫阳蒸盆子

发源地: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

重要性: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

材料: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等

荣誉:安康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时间: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

历史渊源

紫阳蒸盆子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当年刘邦带军打仗行夜至紫阳县汉王城,当地军民为欢迎刘邦,特意找来厨师准备大摆宴席,可是军队第二天就要出发,七碟八碗的准备来不及,有聪明的厨师就将猪蹄、母鸡、鱿鱼和当地的黑木耳、莲莱等加入调料,一起放入大乌盆,用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刘邦大军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地吃了精光,个个精神焕发,刘邦大为赞赏,问厨师此为何名,厨师以前也从未这样做过,正为难时,猛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此菜名叫“蒸盆子”。这是关于紫阳蒸盆子最广为流传的传说,其历史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历年紫阳县境内的考古以及有关史料来看,紫阳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居住生息,最早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就有记载,准确的置县时间是1512年底。蒸盆子的具体出现年代已无从考证。

用料及制作方法

一、材料:全鸡1只; 猪肘;莲莱、萝卜;木耳、香菇,鸡蛋,鲜肉、鱿鱼、墨鱼、海参、干辣椒、生姜、大蒜、青葱,料酒、各种香料(花椒、白胡椒、草果,八角茴,香草、 良姜等,(鸡要本地仔母鸡,其它青菜及香料都要当地土产,稍有差迟则口味大变)。

二、制作器具:容积在5公斤左右的大乌盆一套;六案板、大锅一口、土灶(柴火灶)

三、制作流程

1、备料:一年生膘肥肉细的母鸡1只,约3斤左右,烫毛洗净,除去内脏,在内腔壁上涂抹盐,水气沥干备用。两年生猪前蹄一只,约3斤左右,剃洗干净,横向剁成圆盘形状,俗称“猪蹄子盘盘”,用料酒、盐拌匀,放置5小时以上备用:莲菜,萝卜各1.5斤,以没有破损或伤痕为选取标准、洗净后滚刀切块成三角状。鸡蛋饺子:选用本地鸡蛋5只,取蛋青蛋黄搅匀;将鲜精猪肉剁馅拌好备用,选用圆形炒勺,放置于碳火上,用猪板筋油均匀涂抹炒勺,创入适量鸡蛋,旋转炒勺炕至半熟,包入适量肉馅炕熟。蛋饺可做成“元宝”型、寓意“四季发财”和“金鱼”型,寓意“连年有余”。适量墨鱼,鱿鱼、海参、木耳、香菇发好,切块备用。取大茴、草果、花椒、白胡椒、肉香叶、干辣椒等香料适量,用干净纱布包紧备用。

2、装盆:首先将猪蹄块均匀铺放于盆底,然后将造型好的整鸡树立放置于盆中央,将料包放置在鸡身下:周围放置切好的莲菜、水萝卜、胡萝卜、木耳、香菇等与盆沿齐平,最后加。入适量冷水,盖好盖子。鱿鱼、海参、蛋饺等易熟的村料在主菜蒸熟后分别放入。

3、蒸制:蒸制最好是“牛头灶”,即当地的土柴灶。蒸制时将盆置于锅中央,锅底加入适量水,盖上蒸笼盖。初蒸时要用“武火”,最好选用竹片做燃料,火力猛,热效高,容易上气。待锅内上气后,即可改用“文火”,最好选用杂木做燃料,火力温而耐长,容易出味。用“文火”蒸制是整个工序中耗时最长,费神最多的工序,也是是否出味、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文火”蒸制一般需要六到八小时左右,这期间,首先火不能断,还要不断上水,保证底水不干,期间放入鱿鱼、海参,同时可以观察盆内汤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道工序的完成也就在腊月的二十九晚上,待蒸制好后,灭去灶火。三十早上再重新添火上气,在上桌前半个小时将鸡蛋饺子放入盆中,出锅后将切好的葱花、蒜苗花撒在面上,再将一段葱或红辣椒插入鸡的嘴里。

四、基本特征

紫阳蒸盆子自产生至21世纪初,经过几千年历史变迁、融合、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主要用料全部来自当地土产:主要用具为当地产大乌盆;

2、蒸煮时必须用土灶、竹柴火;

3、蒸煮时间必须达到8小时以上;

4、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地方饮食文化最有特色的代表。

五、主要价值

一、食用价值:由于紫阳蒸盆子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程序复杂,造就了其鲜、香、纯的口感,而且营养丰富,久吃不腻的特点。

二、审美价值:紫阳蒸盆子做工精细,从形、色上用功,取天成之美,又赋予其深刻的内涵,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传统的审美需求。紫阳蒸盆子传统工艺在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合理、到近代其工艺被严肃的程序化,目的就是要保证紫阳蒸盆子的特点,因此;紫阳蒸盆子这道传统地方菜肴有极强的生命力,集中展示了紫阳人民的审美水平和取向。

三、文化价值:作为地方饮食文化的代表,紫阳蒸盆子有优美的传说,有悠久的传承历史。从古互今。紫阳蒸盆子被勤劳的紫阳人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中,作为紫阳人精神生活的承载,被赋子了团圆、富裕、希望等美好的含义,穷有穷做法,富有富做法,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反映了紫阳人们一直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多民俗民风、民间文化因蒸盆子的传承而得以传承。

金钱桔和皱皮柑

汉王城自古有“橘乡”之称。早在唐代,今汉江两岸及安家河流域,农安、五郎坪、马家营等地有大面积柑橘种植,尤以金钱桔最为名贵。金钱桔皮红似火,瓤嫩肉满,汁水丰盈,酸甜适度,品味无穷,自古深受宫廷官吏的喜爱,因此被唐朝列为贡品,至今仍为陕西桔中珍品,汉王城的皱皮柑由于注重品种改良,科学种植,规模生产,已成为紫阳柑桔又一品牌。

大白菜和红萝卜

汉王城土质肥沃,地处陕西紫阳富硒地极高硒核心区(以双安乡廖家河为核心20平方公里内),汉王城历年盛产大白菜红萝卜,远销周边区县,天然种植,色泽鲜美,汁多带甜。

富硒茶和富硒米

汉王城是传统的紫阳绿茶基地,早在清朝时茶叶就远销省外,近年更是品种改良,茶叶品质和产量年报佳绩。镇内有安五堰和茨沟堰两大引罐水工程,沿途新塘村、五郎坪村环境优美,无污染。是传统紫阳粮仓,产优质富硒大米,近年已吸引西安,广东等农业投资公司前往种植有机富硒大米。

“十一五”期间,坚持一村一品和强村大户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建设,柑桔产业初具规模,新建柑桔园2000亩;生猪规范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培养标准化自育自繁养殖大户34户;蔬菜产业基本形成,发展设施蔬菜400亩;蚕桑、林果等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逐步转型;茶叶、食用菌、魔芋等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中成效初显;粮食产量保持稳定。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8048万元,是“十五”末的2.6倍。

以公路沿线、集镇周边为重点,累计流转土地3400亩,形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绿色产业、畜牧大户和个体企业;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林地81000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惠农政策增多,引来了外来投资创业人员,在外务工成功人士也纷纷回乡创业,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优质劳动力带回农村,农民建筑业、农村股份制企业等新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扎实抓好产业建设,强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皱皮柑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以大户为主的畜禽产业,着力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旅游开发等后续产业,农业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搞好汉江北岸公路建设,新修到组入户公路,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搞好饮水工程建设,实现人人安全饮水;认真搞好堰渠,库塘建设,增强农业灌溉能力;狠抓河堤建设,有效保护农田;努力实施电网改造,电力增容,解决电力不足问题;抓好村级活动室建设,实现村村有活动场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成汉江绿化治理、沼气池新建、退耕还林管护和天然林保护任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移民、计划生育等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新建集镇巡回公路,启动汉江河堤建设,拉大集镇骨架,完善集镇绿化、亮化工程,规范集镇管理,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中、小学校、中学道路、汽车站、政府政务大厅、文化站、畜牧站、土管所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到“十二五”末,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人居环境更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周边乡镇

汉王镇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政府(蒿汉路西)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政府(蒿汉路西)

周边村庄

汉王村 地址:安康市紫阳县

农安村 地址:安康市紫阳县

马家营村 地址:安康市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