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寺镇

红岩寺镇 红岩寺 红岩寺镇建制沿革 红岩寺镇行政区划 红岩寺镇自然资源 红岩寺镇经济发展 红岩寺镇旅游资源 红岩寺镇历史文化 红岩寺镇领导简介


红岩寺镇位于 柞水县境东北部,因街南红石岩和岩下建有东岳庙而得名。东与商州区砚池河、牛槽和山阳县小河口接壤,南与杏坪镇相邻,西与瓦房口镇相接,北与九间房和商州区东岳庙毗连。红岩寺镇总面积209.95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共15613人(2017)。307省道纵贯全境,通村水泥路连接各村,镇政府驻地具县城90公里,是柞水有名的边贸重镇。红岩寺镇考其沿革,明为里(甲),清为保,民国为乡,建国后曾更名为乡、管区、公社。1940年,本地湾由长安县划入。1950年3月,成立红岩寺区,将黄土砭、张家坪、小河口、穆家庄、瓦房口、狮子沟、马家台7个乡由镇安县金凤区划入。1953年6月将瓦房口、马家台、九间房3个乡划归曹坪区。1956年3月,撤销曹坪区和狮子沟、张家坪乡,将瓦房口、马家台、九间房3个...

详情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红岩寺镇所有特殊区域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红岩寺镇介绍

红岩寺镇位于 柞水县境东北部,因街南红石岩和岩下建有东岳庙而得名。东与商州区砚池河、牛槽和山阳县小河口接壤,南与杏坪镇相邻,西与瓦房口镇相接,北与九间房和商州区东岳庙毗连。

红岩寺镇总面积209.95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共15613人(2017)。307省道纵贯全境,通村水泥路连接各村,镇政府驻地具县城90公里,是柞水有名的边贸重镇。

红岩寺镇考其沿革,明为里(甲),清为保,民国为乡,建国后曾更名为乡、管区、公社。

1940年,本地湾由长安县划入。

1950年3月,成立红岩寺区,将黄土砭、张家坪、小河口、穆家庄、瓦房口、狮子沟、马家台7个乡由镇安县金凤区划入。

1953年6月将瓦房口、马家台、九间房3个乡划归曹坪区。

1956年3月,撤销曹坪区和狮子沟、张家坪乡,将瓦房口、马家台、九间房3个乡又从曹坪区划入,将青岗槽、万灯寺2乡由蓝田划入合并为万青乡。

1961年复设柞水县制,红岩寺区辖红岩寺、万青、黄土砭、张家坪、穆家庄、瓦房口、马家台、九间房8个乡。

1997年5月撤销红岩寺区,将原红岩寺乡的中坪、芦草沟、西北沟3个村划出归马家台乡,其余各村与原万青乡合并组建红岩寺镇,黄土砭乡并入张家坪乡,穆家庄乡并入瓦房口乡。

2001年将张家坪乡划入红岩寺镇,小金井河流域全部由该镇管辖。

红岩寺镇辖区内共有1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3人(2017)。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91元。

田口村:因地处东田家沟和西田家沟沟口而得名。2001年随同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距红岩寺街20公里。总面积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亩,辖4个村民小组,175户620人。村内有饶家湾、田口、舒家堡、姜家坡四个主要院落,以饶、舒、姜三大姓氏为主,居住在“一河两沟三面坡”上。东西田家沟有菱铁矿27.0257万吨,西田家沟有铜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4元。

掌上村:因境内地貌形似人的手掌而得名。2001年随同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2002年将原鱼家湾村并入。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亩,辖8个村民小组,333户1174人。有掌上、鱼家湾、王家山、阴坡四个主要院落,以程、张、鱼三大姓为主,居住在一川两沟三牌五面坡上。建国初期曾是小河口乡政府的驻地。307省道穿村而过。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在掌上建起了日处理1000吨的铜选厂一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10元。

张坪村:地处红岩寺南部的小金井河中游,因境内大坪地过去有张姓人居住而得名。解放后曾是张家坪乡政府(公社)的驻地,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距红岩寺街15公里,总面积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亩,辖4个村民小组,201户,778人,307省道穿村而过。村内主要有张坪、慢坦坡、六房湾等3个院落,有雷、徐、王3大姓氏。狮子凸、线麻沟有铜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8元。

石船沟村:地处红岩寺镇东南部的石船沟里,因沟口地下有一石头形似船而得名。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2002年将原张口村并入,距红岩寺街20公里,东与山阳小河口镇相邻。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亩,辖6个村民小组,217户694人,河面子是该村的最大村落,主要有、陈、王、徐、何四大姓,分居在“九沟十八岔,中间夹一个桃树凹”之中,有清乾隆年建的杨泗庙一座,杜家沟有菱铁矿藏量1366万吨。过去是一个老、边、穷村,自2007年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以来,铺设了3.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90%的户拉通了自来水,80%的石板房已改造成砖混结构楼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70元。

立王沟村:位于红岩寺镇西南,距红岩寺街18公里,因周朝时期有姓垒的和姓王的人在此地居住而得名。1997年由黄土砭乡并入张家坪乡,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于红岩寺镇。辖5个村民小组,142户,543人,总土地面积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亩。主要院落有蔡家院子、平头山、左家梁等,有程、左、蔡、周四大姓氏,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48元。

小合沟村:因境内小合沟而得名,地处红岩寺镇西南部。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距红岩寺街15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亩,辖5个村民小组,125户,468人。村内主要院落有庙坪、三叉口,有李、徐、黄、程四大姓,有铜、金、钼矿。村内元代建有观音庙一座,占地10亩,有正殿、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五殿,后因管理不善,只剩下正殿,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重修,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11元。

大沙河村:位于红岩寺镇南部小金井河的中游。清朝时,此地因村庄大而名大庄河,后因境内龙潭湾回水湾处的沙滩越来越大(多),故改名为大沙河。此地四山环抱,距红岩寺街10公里。民国初期,为镇安东二分区的一个保, 1997年由黄土砭乡并入张家坪乡,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于红岩寺镇。总土地面积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亩,辖2个村民小组,110户,401人。村内主要院落有大沙河、庙沟、朱家凸,有19个姓氏,伍姓为最大户姓氏。庙沟有铜矿。307省道穿村而过,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67元。

双沟村:位于红岩寺镇西南,距红岩寺街15公里,地处一条深沟里,该沟入口处深幽狭长,从沟口向里行至2.5公里处,有一大山迎面将此沟一分为二,东边是正沟,西边是枫沟,故名双沟。1997年由黄土砭乡并入张家坪乡,2002年随张家坪乡并于红岩寺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亩,辖4个村民小组,154户,519人,主要院落有双沟口、丰沟口,有刘、兰、王、张四大姓氏,兰姓壮族老人能说广东话,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24元。

跃进村:1958年“大跃进”建立人民公社时而取名至今。曾是镇安县东二区黄土砭保和黄土砭乡政府(公社)的驻地,1997年由黄土砭乡并入张家坪乡,2001年随张家坪乡并入红岩寺镇,2002年将原先丰村并入,距红岩寺街南6公里,东与山阳小河口镇和商州砚池河乡相邻。总面积18.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4亩,辖7个村民小组,318户,1114人,居住在五沟一川中。307省道穿村而过,组组通公路。村内有张家沟老屋场、刘家台子、伍家大坪院子、画眉苑等大院落,有杨、卢、伍、李四大姓氏。有柞水县公路管理段黄土砭工区及黄土砭小学。张家沟脑有菱铁矿,银洞凹、狮子沟、庙子凹有铜矿。大甘沟有省级保护1200多年树龄的七叶树(梭罗树)古树名木1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86元。

安乐村:距红岩寺街南4公里,始因境内有大、小黑沟而名黑沟口,1955年黑沟口与庵子合并高级社时取名安乐至今。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亩,辖3个村民小组,189户,725人。307省道穿村而过,村组交通便利。主要院落有黑沟口、蔡家湾、郭家湾、左家院子、柏家屋场,有杨、陈、蔡、郑、汪五大姓氏。黑沟口有穿山185米的改河工程一处,有大小古寨2个,可容纳500多人。黑沟有金、铜、铅、菱铁矿。橡子沟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刺叶栎(又名铁橡树,当地人称之为铁橿树)1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15元。

本地湾村:以境内居住的本地人而得名,距红岩寺街南2公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长安县划入柞水管辖,1958年取名红堡,1961年改名本地湾至今。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亩,辖4个村民小组,207户,735人。主要村庄有本地湾、庵寺、高湾、谷子沟、月亮坪。谷子沟是当年中共五星县红岩寺区工委和五星县红岩寺区苏维埃政府的驻地。庵子有铜矿,月亮坪有石墨。307省道穿村而过。该村以农副产品贩运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80元。

红岩村:因街南有红岩而得名,距县城90公里。2002年将杜家沟村并入,现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亩,辖8个村民小组,515户,1700人。是柞水县集市贸易最早、少数民族(壮族)居住最集中的村,历为红岩寺区、公社、乡、镇的所在地。307省道穿境而过,8个村民小组全通公路。东坡、街后有菱铁矿,杜家沟有赤铁矿,老凹山有褐铁矿,上下街有省级保护1300多年树龄的栓皮栎(桦栗树)和600多年的圆柏古树名木各1株。村内主要院落有蓝家湾、窑沟口、红岩寺街、杜家沟、葫芦湾,陈、蓝、谢为最大姓氏,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24元。

红安村:距红岩寺街北3公里,以前叫瓦庵寺,1958年11月农业生产合作化改为生产大队时而改名。2002年将纸厂村并入。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2亩,辖7个村民小组,410户,1483人。此地群山环绕,土地肥沃,生长着四季常青的油松、华山松,是国家油松良种供育基地。商柞公路和通村水泥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气候宜人。村内主要有朱、程、蔡、南四大姓氏,以农、林为主,主产玉米、洋芋、杂粮,盛产油松、华山松、核桃、天麻、猪苓。洋芋淀粉、洋芋粉条是该村特色产品,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71元。

青岗村:距红岩寺镇西北12公里,因境内地形成凹槽状和生长青岗树、松树而得名。是小金井河的发源地。1956年4月由蓝田划入柞水,1997年5月随万青乡并入红岩寺镇。总面积1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0亩,辖3个村民小组,170户,637人,主要有张、陈、李三大姓氏。山上植被较好,万亩松林,古木丛篁,茂密蒙蔽。有通往九间房、蓝田的公路。过去是秦楚通往西安的骡马古道必经之地,有蒋家街、孙家店等小有名气的客栈,有形似鹰咀的鹰咀石,有铅、辉钼、钼铜、萤石矿,是国家有名的优质油松良种供育基地。境内的黄土凸曾是蓝田县葛牌区青岗槽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所在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53元。

闫坪村:距红岩寺镇北10公里,因该地的地貌和清朝年间有闫姓的大户人家在此地居住而名。东与商州牛槽乡接壤,北与商州东岳庙乡毗邻。1956年4月由蓝田划入柞水,1997年5月随万青乡并入红岩寺镇,2002年将原万灯寺村并入。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0亩,辖6个村民小组,346户,1201人。1935年2月,在境内建立了万灯寺乡苏维埃政府。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万青公社、乡政府的所在地。该村以农、林为主,主产玉米、洋芋、线麻,盛产松子、天麻、猪苓。雷家沟、柴家沟有铜矿,是国家有名的优质油松良种供育基地。境内的万灯寺庙曾是蓝田县葛牌区万灯寺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驻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33元。

盘龙寺村:因境内有明末清初修建的蟠龙寺庙而得名。距红岩寺镇北12公里,位于鸡冠岭山下,是柞水东部通往商州的必经要道,号称柞水的东大门。1956年4月由蓝田划入柞水,“文革”期取名繁荣村,1997年5月随万青乡并入红岩寺镇,2002年将原繁荣、富强两村合并,更名蟠龙寺村。总面积16.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2亩,辖6 村民小组,344户,1266人。307省道穿村而过。该村以农林为主,盛产玉米、洋芋,松子、天麻、猪苓、洋芋淀粉、洋芋粉条、洋芋糍粑是特产。有森林2.16万亩,是国家有名的优质油松良种供育基地。境内的蟠龙寺庙曾是柞水县万青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驻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17元。

正沟村:地处红岩寺镇东部,距红岩寺街10公里,东与 商州牛槽乡接壤,南与商州砚池河乡毗邻。是山阳小河的发源地。1956年4月由蓝田划入柞水,2002年将马鞍岭、水口两村并入。现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4亩,辖6个村民小组,338户,1189人。山上植被较好,千亩松树连片成林。有通组和通往商州 砚池河、山阳小河口的简易公路。该村以农、林为主,主产玉米、杂粮、 洋芋,盛产松子、连翘、天麻、猪苓,是国家有名的优质油松良种供育基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41元。

红岩寺镇自然资源丰富。地质部门已探明具有一定规模储量的金、银、铜、铁、铅、锌、萤石、石墨、花岗岩等矿床达3类14种,其中黑沟、西沟、狮子凸等铜矿和东坡、黑沟脑、杜家沟、田家沟的菱铁矿具有开采价值。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上,有百年以上树龄的省级保护古树名木4株。红岩、正沟、红安、青岗、闫坪、蟠龙寺村是优质油松良种供育基地,田口、掌上、小合沟、张坪、立王沟村是重要的烤烟基地。 红岩寺街以北气候高寒,盛产洋芋、玉米、麻籽、松籽、天麻、猪苓;以南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洋芋、红薯、核桃、板栗、连翘、木耳、香菇。

陕西省商洛市红岩寺镇地图 红岩寺镇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经地质部门勘察论证,该镇境内有金、银、铜、锌、萤石、石墨、花岗岩等3类14种矿产资源,尤以铜、金、萤石、石墨、花岗岩贮量为最大。具有开采价值的红岩寺石墨矿,东起大黑沟,西至芦草沟,矿带长8公里宽1公里,总储量140万吨以上,可露天开采,交通方便。大沙窝铜金矿经地质专家论证,具有较高开采价值。境内林业 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类林木和野生中草药丰富,宜林荒山和宜草荒坡面积大,发展林牧业条件优越。

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7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元,粮食总产量6146.68吨,人均370公斤。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核桃、板栗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板栗建园面积1.5万多亩,核桃2万多亩,每年销售优质核桃板栗10余万公斤,香茹、木耳肉厚鲜嫩,品质上乘,年产6万余公斤,销往26个省市;天麻有性繁殖发展势头良好,全镇人均天麻栽培7.5平方米。

农贸集市繁荣,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从事中药材、农副产品贩运,粮油农副产品加工,水果蔬菜贩运,农机修理,运输、饮食、娱乐等服务业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00余个,2002年乡镇企业产值1433万元。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有线电话拉通全镇,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红岩寺街道,洛柞路沿线有线电视全部拉到,水、电等设施齐全。

“普九”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该镇中学、各小学和幼儿园的校貌校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1998年6月红岩寺中心 卫生院顺利通过市一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镇内村级卫生医疗网络健全。

境内的红岩寺戏楼是革命文物,又是省级(古建筑)保护单位。红岩寺戏楼,大约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之后),清嘉庆年间,因地震和李家沟山洪暴发,庙宇、戏楼均遭破坏,于嘉庆21年(1861年)重新修复,结构为三层土脊飞檐,柱角省替。面阔8米,进深4.7米,台级高2米,柱高4.5米,柱径0.45米。梁柱上有木雕人物、禽兽。天花板为四层、四角八卦太极画,壁画为“封神榜”中姜尚和哪吒为太师助战的场面。楼两侧为栏杆,后墙、山墙为砖砌。瓦项为鳞,有侧角生起,置有铜铃、人物像各33个。建筑工艺精湛,音响效果极佳。唱戏时不用扩音设备,远近的听众都能听到唱腔,听清道白,现代专家评论它是“颇具声学原理,阁楼式古建筑的优秀代表”,也是柞水县境内保存完好的人文景观。

古老的红岩寺镇呈现一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充满活力和机遇。

勤劳

该镇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邑民养成质朴、勤劳的性格。“男务耕猎,女事蚕桑”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农忙时节,男女老幼全家出动,披星戴月,劳作不息。农闲时节,积肥整地,饲养猪牛,少有空闲。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屡见不鲜。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帮做家务习以为常。农妇尤为辛苦,做饭洗浆,喂养猪羊,下田劳动,终年不息。民众对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多有微词,说“不知他是个弄啥的”。这种勤劳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该镇人,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

节俭

该镇因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民众虽勤劳不息,但生活仍难获温饱,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节俭,从不浪费钱物,养成了节俭的风尚。在饮食上农忙时吃稠些,农闲时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采集加工和粮食搭配食用。在衣着上平时穿旧的差的,节日走亲或赶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补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后给小的穿。花钱上精打细算,有用才买,不花冤枉钱。八十年代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数家庭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节俭的风尚犹存。

互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该镇人为克服天灾人祸和生产生活中一家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养成了团结互助的好传统。民国时期,农民为摆脱高利贷的盘剥,不少人自愿组织“纳钱会”,推举会首主持会务。会员中谁有大事要办但资金困难时,由会首主持会员按股纳钱,共同出资帮其解决困难,全体会员轮流过完即告结束。类似此种性质的还有“孝义会”、“渠会”等。在日常生活中,准家有婚丧大事,基建盖房,打墙安磨等,只要主家打个招呼,邻里都会不计报酬热情相帮。新中国成立后,旧有的民间组织虽是不再存在,但该镇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仍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爱幼

该镇人尊老爱幼风气浓厚,多数家庭虽不富裕,但老幼之间相处和睦,生活和谐。青年人多能体谅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尽量给以照顾,好吃的好穿的先让老人,做事说话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气。谁虐待父母必会受到众人指责,也难在社会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处。群众中流传着一名俗语:“少连那连他大(父母)都不认的人来往”。老年人也能体谅青年人的难处,儿子结婚时多将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却住差些的房子。宁可自己穿旧些,也要给儿女 穿好些。有好吃的饭菜时不忘给儿孙留一些。在社会生活中青年人对老年人多称“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谈时开口常说“好娃哩”,以示亲切。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生争执时,劝说的人对青年人常说,“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对老年人说,“你是老者嘛,倒连娃们争啥哩,你承让些。”一场风波也就很快平息了。

重情守法

该镇人诚实厚道,仗义宽谅,看重人情。亲朋好友中不论哪家有婚丧大事或人情 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礼仪,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会生活中不论对当地人或外来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讲义气,多诚实,少欺诈,朋友有难,能尽力相帮,故多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融洽。信奉“仁义值千金”的古训。该镇人在重情的同时还重视守法。旧志载“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纷争“一经官断,无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互相告诫“犯法的事可不敢干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群众学法守法之风日盛。

红岩寺镇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境内明清时期修建的东岳庙和戏楼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安放着13位革命烈士的杨家山陵园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苍翠挺拔的万青原始森林,大圣显灵的宝东山,遮阴乘凉的千年桦栗树、投石生子的打儿窝等都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

红岩寺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 陈胜派宋留率起义军经商州越鸡冠岭在此休整; 西汉末年,赤眉军樊崇、逢安部在此招纳兵勇;唐中和三年(883),黄巢起义军在此操练武艺;明李自成起义军扫地王、黑煞身、爬山虎部驻守红岩寺、大沙窝,在此筹备粮草;民国26年(1937)陕西省政府在此设立警察局;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境内建立了5个乡19个村苏维埃政权、军事等组织,设立了后方医院和物资仓库,有226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117名革命烈士壮烈牺牲,为保卫红色政权等作出了不朽贡献。

红岩寺是一个边贸集市贸易古镇。早在西汉始元六年(前81),商州、蓝田、长安、 阳等地人将海盐、井盐和京货挑至红岩寺换取毛皮、药材、沙金,“民择日聚换”(唐代后每旬集日三六九至今),开始了柞水集市贸易的先河。

党委书记陈晓琴

党委书记陈晓琴同志: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武装、人事工作,联系本地湾村。

党委副书记、镇长胡鸿

党委副书记、镇长胡鸿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信息统计调查工作。分管财政所、信息统计工作站、信用社等单位,联系双沟村。

人大主席徐光祥

人大主席徐光祥同志:主持人大全面工作。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保险工作。分管劳动保障所,联系大沙河村、小合沟村。

综治维稳中心主任袁锋

综治维稳中心主任袁锋同志:负责平安创建、政法、社会稳定、信访、对外宣传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分管综治办、信访维稳中心、司法所、信访办和公安派出所、森林公安派出所、法庭等单位,联系闫坪村、红岩村。

党委副书记张斌

党委副书记张斌同志:协助书记工作,协助书记处理党委日常事务。主管党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党务公开、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关教和后勤接待等工作,负责红色红岩网站管理。分管党政办,联系红安村、青岗

纪委书记张长生

纪委书记张长生同志:协助书记和镇长工作,主持纪委全面工作,联系政协和武装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农业农村工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园区建设、林业生产、畜牧生产、农机安全、药业生产、水利水保和新农

周边行政单位

柞水县岩涠佝红寺镇岩涠佝红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社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柞水县红岩寺镇正沟村擀退役倩胞军人服务站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柞水县红岩寺镇跃进退况鲫村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周边厂矿

柞水县红岩寺镇森宝核桃加工厂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S307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S307

周边乡镇

红岩寺镇 地址:红岩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