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堡镇
河西堡镇 河西堡镇2河西堡镇 河西堡镇概况 河西堡镇社区现状 河西堡镇总体思路 河西堡镇发展目标 河西堡镇企业天地 河西堡镇农业概况 河西堡镇投资环境
河西堡镇是 金昌市城乡结合的大镇,处于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具有地域联结、资源联结、经济联结和市场联结的作用。面积664平方千米。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228人(2017),城镇化率达70%。中央、省、市、县驻地企事业单位84家,中小企业416家。永昌县河西堡镇处于金昌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是金昌市的计划单列镇,是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的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是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是全省第一工业大镇。镇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228人(2017),城镇化率达66.8%。中央、省、市、县驻地企事业单位84家,中小企业416家。2008年镇域生产总值达到15.8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镇级可用财力达到2268万元。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县党委政府把“河西堡建成集化工、电力、...
详情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有7个社区
河西堡镇是 金昌市城乡结合的大镇,处于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具有地域联结、资源联结、经济联结和市场联结的作用。面积664平方千米。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228人(2017),城镇化率达70%。中央、省、市、县驻地企事业单位84家,中小企业416家。
永昌县河西堡镇处于金昌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是金昌市的计划单列镇,是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的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是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是全省第一工业大镇。镇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228人(2017),城镇化率达66.8%。中央、省、市、县驻地企事业单位84家,中小企业416家。2008年镇域生产总值达到15.8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镇级可用财力达到2268万元。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县党委政府把“河西堡建成集化工、电力、建材、冶金和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工贸强镇”的要求,突出工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两大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工贸强镇战略,全方位改善发展环境,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永昌发电公司“上大压小”(2×330MW)改扩建、金铁集团450立方米二号高炉扩能改造、金化集团35万吨纯碱改扩建、22万吨合成氨装置填平补齐、甘肃瓮福公司20万吨粉状磷酸一氨节能减排新工艺技改、金泥集团2500T/D电石渣制水泥熟料新型干法带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等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及鑫华100万吨捣固焦、熔凯20万吨电石、金化30万吨合成氨、金泥20万吨电石、华瑞120万吨兰炭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形成以河雅路化工、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为主轴,以中小工业园区和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两翼的“一轴两翼”工业发展格局,预计在两至三年河西堡镇域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并创造条件向200亿元迈进。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铁、铜、煤、 石灰石、 膨润土储量可观。工业聚集效应突出,既有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金化集团公司、金铁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瓮福公司等一批大中型生产企业,又有金昌火车站、金昌汽车运输公司、河西盐业分公司等运输流通企业,是电力、化工、钢铁、建材基地和河西走廊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镍都“门户”作用明显,兰新铁路横贯全境,省道212线与金河、河清、河宗公路纵横交错;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07年镇域生产总值达到11.60亿元,各类 税收收入达到1.7亿元,占全县税收的68.8%,镇级可用财力达到1818万元。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2006年1月起市委市政府对河西堡镇实行计划单列,并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
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河西堡建成集 电力、 化工、建材、冶金和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工贸强镇”的要求,坚持“突出服务主题,建设工贸强镇”的基本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以地企共建为动力,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切实强化道路、供排水以及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使镇容镇貌发生重大变化,城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投资环境有效改善,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河西堡镇社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现辖6个社区居委会,下设6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84家。河西堡镇原有三个街道办事处,八个 居民委员会和八十一个居民小组。2003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撤消街道办事处,合并居委会的有关精神,设立了河西堡镇社区管理办公室,并以小区为基础、以地域性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主要 街道为界限,将原有居委会按地域性、单位型、小区型等不同格局合并,调整为六个社区居委会、六十个居民小组。县委选调了六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书记兼主任,并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形式,选举出了六名副主任、八名委员、六十名居民小组长。同时社管办成立了党总支,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党支部。辖区单位党组织有党委18个、党总支19、党支部208个,共有党员3806名。2005年7月按照“拓展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有效性,推进规范化的要求,改革了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将原来的社区管理办公室党总支设置为社区党工委,将原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改为社区居委会党总支,并成立了28个基层党支部。在市县镇各级领导有和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经过3年的努力,六个社区居委会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健全,办公设施完善,步入了正规化运转 轨道。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 社会稳定,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河西堡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现有基础上要切实研究解决合理划分社区、 干部配备、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办公经费、办公用房以及理顺体制和明确社区居委会职、权、责等问题,使社区建设达到“十有”目标,即: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用房、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有一个20平方米以上的警务室、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一个规范的寄托所、有一个布局合理的社区医疗站、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洁绿美净健身休闲场所、有一个高标准的宣传橱窗、有一支文艺宣传队、有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同时,总结推广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推进文明社区建设的步伐,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力争建成6个镇级文明社区,3个县级文明社区、2—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社区。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建成1—2个经济文化繁荣、环境舒适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设施配套、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的现代文明示范社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个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
基本任务
1、加强社区党建要按照《党章》规定,搞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党员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全体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要探索新时期社区群团工作新途径,特别是加强流动党员、民营非公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确保社区内每名党员都能坚持过组织生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2、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保对象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以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吸引广大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3、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生、优育、卫生知识和保健咨询等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技术服务,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和计划生育条件。
4、繁荣社区文化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5、美化社区环境大力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净化、绿化、美化社区,努力建设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
6、强化社区治安按照“一区一警”的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实行群防群治。认真做好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民事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的帮教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创建无毒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全镇的社会稳定。
主要措施
1、以党政重视为保证,加强社区工作领导。要把 社区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将社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县上要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镇党政领导联系社区、镇属部门包抓社区工作的责任制。要帮助建立健全社区基层党的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协助抓好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督促解决社区治安、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文明社区,帮助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2、以理顺关系为重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事权交给社区居委会,进一步增强社区居委会在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要切实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社区 公益事业。通过优化环境、加强服务等,引导和促进社区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动力,落实社区建设的内容。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居民公约,明确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义务和权利,调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河企事业单位要树立社区意识、支持配合所在 辖区的社区建设。逐步将社区内各企业、各单位用于服务内部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纳入到社区服务事业中来,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和低偿使用等办法,发挥其潜在效益,实行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努力达到社区 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以社区为主体,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河西堡镇乡镇企业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载体,紧紧抓住“五个依托”,大力创办企业,不断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依托驻河大企业,发展附件配套加工业,投资兴办了耐磨钢球、工业窖用耐火材料、 塑料包装袋等企业64家。二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矿山采掘业,抓住金泥集团、酒钢河西堡铁厂扩建给矿山开采业带来的新机遇,因势利导,大办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品开采企业42家,年开采各类矿石50万吨,仅此一项年创工业产值2300多万元。三是依托农业产业化,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农”字头企业,如金昌酒厂、三彩食品厂、天香粮油公司等共有31家。四是依托科技开发,兴办化工企业。抓住我镇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小城镇示范镇的优势,积极培育星火主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引进力度,创办了金昌省力多粮油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胜利复混肥厂、辰源化工厂、博瑞宏精细化工厂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21家。五是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商流企业。抓住河西堡镇地处市、县之间的中心地段的优势,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引导个体工商户来河创办批发、零售等商流企业。相继建成了河西农贸市场、供销社再就业市场、河西第二市场,创办了振达电子商场、金龙商场、金苑商贸城等商流业40多家。截止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乡镇企业达到399家。
镇党委、镇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全年实际引进资金1292万元,共落实工业项目5项。一是河西堡东盛膨润土厂投资140万元、年产3万吨膨润土项目。二是河西堡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投资220万元,对可降解塑料腹膜及彩印生产设备技改项目。三是甘肃博瑞宏精细化工厂投资350万元、年产2000吨氟化钠及1000吨硫酸钡项目。四是金昌胜利复合肥厂投资35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五是金昌市天香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60万元、年产6000吨高级烹调油及色拉油项目。截止10月底,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40877万元,占年计划49090万元的83.2%,同比增长22.3%;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37200万元,占年计划44970万元的82.7%,同比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877万元,占年计划10660万元的83.2%,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2489万元,占年计划2990万元的83.3%,同比增长17%;上交税金920万元,占年计划1075万元的83.7%,同比增长2.2%。
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 主题,以“整合优势,扩张总量”为要求,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努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供优惠政策上下功夫,筑构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力争每年创办5—10个企业在工业示范区落户。计划建设的 工业项目有5项:一是金昌市绿色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五防”轻体墙体材料生产项目。二是省力多公司投资350万元新建PVC发泡及天然塑料门套、门窗生产项目。三是河西堡镇昌熔加工厂投资150万元的铜矿石加工项目。四是投资150万元的河西机械厂除锈防腐技改项目。五是投资120万元的辰源化工有限公司的超细钙生产技改项目。
河西堡镇地处金昌市区与永昌县城之间的 中心地带,是甘肃省第一工业大镇,是金昌市的“门户”,永昌县的“窗口”,是全国星火科技小城镇示范镇之一。随着把农业推向市场,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全面引进新、名、优、特产品,为城市提供肉、蛋、奶、菜、等绿色农产品,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丰满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蔬菜, 中药材、小杂粮等生产都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现已培育了一大批上规模,高档次的无公害绿色新兴产业。
河西堡镇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蔬菜生产的好环境;便利的交通,配套的专业市场有利于产品的流通销售;河西堡镇农民具有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能种植出优良品种;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具备强大的销售潜力。
河西堡镇通过不断引进省农科院,各大中专院校等科研单位的先进技术,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设生产基地,把千家万户的经营联结起来,形成“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推动“城郊型”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蔬菜种植4554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4446吨,主要种植品种有:番茄、西葫芦、甘蓝、西芹、百合、蘑菇、乌塔菜等。我镇还特别注重培育了中药材,商品性较高的甜、糯玉米和优质小杂粮谷子。种植中药材420亩,种植品种有天、黄芪、甘草、板兰根、霍香、王不留等。甜,糯玉米500亩,优质小杂粮谷子700亩。
养殖方面,我镇大力发展以优质饲草为主的草产业,饲草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同时结合草产业着力发展舍饲养殖业。规模养殖户达1202户,养殖畜禽6500头(只)。截至目前,全镇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15.32万头(只),存栏总量7.97万头(只),出栏总量7.35万头(只),肉类产量1019吨, 鲜奶1200吨,加工酸奶300吨。我镇还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淡水养殖,养殖规模达7680平方米,年产 虹鳟鱼200吨,年产金鳟鱼40吨。我镇还着力培养畜禽产品加工业,使我镇的养殖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1、示范区交通便利。示范区南距县城27公里,有国道312线穿过县内,北距金昌市22公里。示范区镇区内有河雅、平口路、北京路、东大山路、河清路等纵横交错的城镇道路,对外有省道212线纵穿全境,兰新铁路线横穿全镇。有金昌火车站,金昌汽车站落脚区内,是镍都 金昌的交通运输之咽喉,在西北也是一个交通重镇。
2、金川峡 水库距镇区有14.2公里,示范区内已建成日供水能力7200吨的自来水厂一个,并铺设16.2公里的上水管网,日供水能力8000吨。
3、示范区已投资3100万元建成16000立方米的 污水处理厂一个,并铺设排污管网14.8公里,日排放污水能力15876吨。
4、示范区内有永昌电厂,金昌供电局等落脚,永昌县河西堡镇 供电所日供电能力在30万千瓦以上,供电线路纵横交错,电力充足。
5、示范区内有河西堡镇 邮政局、电信局、 联通等通信单位落脚经营,目前有10000门程控交换系统电话已满容,现正投资扩容到20000门,移动通信在我区开通有139、136、138、135、130、131等全球通移动电话,并且有“小灵通”手机10000门的市话补充。
6、示范区内有高级中学一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另有初级中学5所,小学、幼儿园等25所。并且区内有市级医院一所,县级医院一所,镇级卫生院一所等医疗单位分布全镇区,总计设置病床2308张,高中初级医护人员800多人。
7、示范区内有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农村信用社设有支行或办事处,满街金融营业网点足以说明金融业在我镇的发展程度。并且在区内有地税局、国税局、 工商局、 派出所、交警队、法庭、消防队、环卫等管理机构。
8、示范区内小但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充足,而且省、市,县等企业事业单位驻地多,工矿企业密集,有丰富的石灰石、铁、膨润土、白云石、莹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是全国的镍基地,有“镍都”之称,是省内重点电力、建材、重化工基地,有永昌电厂、金昌水泥集团公司、金昌化工集团公司等大中型骨干企业落脚,而且区内商业发达,除河西堡粮烟酒分公司等运销单位外,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河西综合农贸市场也已启动运营。位于河西走廊的河西堡镇,其农产品的丰富及运销便利更不用。
9、河西堡镇小城镇建设类计筹措资金35592万元,完成旧镇区拆迁改造25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11项,楼房187栋,总建筑面积60.6万 平方米。现已建成大型集贸市场三处,占地34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容纳各种门店、摊位1900户,日交易额达到35万元。
10、永昌县河西堡镇1996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镇后,2000年又被省 政府命名为全省发展乡镇企业十强明星乡。
周边政府机关
河西堡村村委会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北京路与玉河路交叉口东南200米
周边休闲广场
河西堡镇广场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金河路社区河西堡镇广场
周边火车站
金昌站
地址: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车站路
周边汽车站
永昌河西堡汽车站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汽车站(河雅路南)
周边综合医院
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金昌路3号
营业时间:07:30-17:00
周边乡镇
河西堡镇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周边村庄
河西堡村
地址:金昌市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