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镇
会师镇 会师镇历史文化 会师镇基本概况 会师镇历史沿革 会师镇行政区划 会师镇经济发展 会师镇优势资源 会师镇社会事业 会师镇发展思路 会师镇乡镇名人 会师镇名胜古迹 会师镇当地特色
会师镇位于甘肃省会宁县 西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会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4年底,经乡镇合并后,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王庙乡的两个村合并而成,下辖8村62个村民小组,6社区,2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7161人(2017),含汉族、回族、满族、东乡族等4个民族。会师镇以境内有 会师楼而得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被誉为会师圣地,是中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甘肃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公布的30条精品线路中兰州—定西—会宁—静宁— 六盘山—银川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20个中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之一。会宁县会师镇位于会宁县 西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4年底,经乡镇合并后,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王庙乡的两个村...
详情会师镇位于甘肃省会宁县 西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会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4年底,经乡镇合并后,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王庙乡的两个村合并而成,下辖8村62个村民小组,6社区,2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7161人(2017),含汉族、回族、满族、东乡族等4个民族。
会师镇以境内有 会师楼而得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被誉为会师圣地,是中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甘肃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公布的30条精品线路中兰州—定西—会宁—静宁— 六盘山—银川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20个中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会宁县会师镇位于会宁县 西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4年底,经乡镇合并后,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王庙乡的两个村合并而成,下辖8村62个村民小组,6社区2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7161人(2017),含汉、回、满、东乡等4个民族,区域面积186.8平方千米,城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0元。
会师镇区域面积186.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700米,年均气温8.3℃,全年 无霜期130天。会师镇 退耕还林2.98万亩,退耕还草4.06万亩,荒山造林2.1万亩,会师镇 国内生产总值2亿多元,人均纯收入190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0元。名优特产有杏仁露、 地毯、 机制砖等。境内有企业90多家, 个体经营1900户,有招商企业3家,开发住宅小区2个。境内有 312国道和207省道通过 ,有中小学校25所,企业90多家,个体经营1900户。镇上有招商企业3家,开发住宅小区2个。
元初为会州治所,明改为会宁县,原名会宁城。1949年后改为城关镇,1981年改会师镇(一说,1965年建城关镇,1983年更名为会师镇),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于此,故名。1958年设立城关公社,1983年改桃花山乡。1996年,会师镇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东关、南关、西关、北关、颐园坪、校场、砚台坪、枝阳巷8个居委会;桃花山乡面积181.5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城关、西岩山、高家庄、南家嘴头、东河、王家山、南十里铺、范家湾8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桃花山乡并入会师镇。
由于会师镇内几个村大多属山区,且土地属二阴地,适宜种 马铃薯及各种杂粮,为创建马铃薯储藏、贩运,淀粉加工、杂粮产品开发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扩大,为发展养 牛、养 羊等养殖业奠定了基础。会师镇地处县城,从事第二、 第三产业的人数逐年增多,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会师镇的 劳务输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加了群众的收入。2004年会师镇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人均纯收入1785元。
1、区位优势:地处会宁县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优 势。
会师镇
2、交通优势:境内312国道、207省道及 平定高速公路通过,对于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旅游优势:会师镇以境内有会师楼而得名。旅游景点有会师楼、会师景园、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桃花山等,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教育优势:镇内有中小学校25所,坚持“科教兴镇”的方针,统筹协调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每年为国家输送千名大中专生,吸引各乡镇的中小学生到县城中小学就读,教育潜力巨大。
5、生态优势:通过退耕还林(草)工程和“三山”绿化工程,城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吸引投资、居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会宁县会师镇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会师镇按照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认真落实农业税减免、 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退耕还林粮款搭乘直通车,以现金直接兑付到群众手中,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落实 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以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民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改善。农村学校减免学杂费得到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规范运行。高度重视民兵和武装工作,积极为部队输送优秀青年,严格按标准兑现现役军人优抚款。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城市低保1470户4127人,月保障金达27.0592万元。安排零就业家庭54户77人,已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保补贴1060人。2008年,会师镇共审核确定第一批农村五保户96人,确定第二批农村低保对象565人。在 低保工作的基础上,对因 自然灾害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给予救济,会师镇累计发放救济面粉22.8万公斤,发放救济款59.62万元。
会师镇党委一班人,根据会师镇的实际状况,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围绕县城、服务县城、管理县城、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农村经济突出在“三圈经济”上,即“城郊型、山区、川区”。通过调动会师镇上下干部的积极主动性,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工作思路,依招商引资与发展 种植、 养殖、 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材建筑、 农产品加工为着力点,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力争把会师镇建设成为白银市政治、物质、 精神三个文明的城镇。
张汝洽字润甫,会师镇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进士。历署陕西大荔、 洋县、淳化知县。性刚果、不畏强御、所到豪黠敛迹。断决积案,甚有能名。
1、长征会师旧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建筑“会师楼”始建于 明代,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 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红军会师期间留下的 马灯、 铜壶等大量文物。建于明代的文庙大成殿,是当年红军会师的地方。
2、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甘肃省级 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瞻仰凭吊、旅游观光之胜地。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设计,原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题写园名。
会宁县会师镇有各种独特的风味小吃,名点菜肴、山珍野味和瓜果蔬菜。其风味小吃主要有 羊肉泡馍、 羊羔肉、鸡肉凉粉, 醪糟、 卤肉、 羊肉包子、 干面锅盔、 糖酥饼、枣儿油饼、糖油糕、罐儿扁食、 油团、 馒头、 油茶、 粽子、 晶糕、 烧鸡、水晶点心等近20种颇具地方风味的名优小吃外,还有10几种杂面食品,如: 甜醅、 凉面、甜荞面、 苦荞面、扁豆面、 燕麦片、八宝炒面粉、 地达菜等。其中最有当地风味的 罐罐茶,是当地三宝之首。
周边中学
甘肃省会宁二中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S207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兴隆县三道河乡委员会
地址: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南路与延安街交叉路口往东北约100米
营业时间:08:30-17:30
周边会宁县
夏桑殚铳秩太阳能(建黄路店)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周边乡镇
会师镇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