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窝滩镇

草窝滩镇 草窝滩镇概况 草窝滩镇沿革 草窝滩镇行政区划 草窝滩镇自然资源 草窝滩镇经济发展 草窝滩镇社会事业 草窝滩镇区域优势 草窝滩镇发展思路 草窝滩镇当地特产


草窝滩镇,隶属于甘肃省景泰县城,地处甘肃省景泰县城以北8.4公里、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省道201线横穿全境,包兰铁路沿其南端而过,芦草公路为东西相接的主道。1998年撤乡建镇,总人口22104人(2017),乡治西和村。草窝滩镇位于景泰县东北部。地处半山区半灌区、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平均海拔1600米。面积549平方千米,总人口22104人(2017)。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和村,距县城9千米。年均降雨量217.5毫米,年均气温10℃,全年无霜期159天。1980年设杨庄公社,1983年置草窝滩乡。1996年,面积440平方千米,辖杨庄、新建、红嘴子、三道梁、黑嘴子、龚家湾、长城、红跃、范家湾、安家湾、景城、新墩、草窝滩、陈槽、西和、陈梁、翠柳17个行政村。2005年1月,将原八道泉乡的青城、清泉、八道泉、猎虎山、常丰、丰泉、青石墩等7个村并入草窝...

详情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所有镇中心区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介绍

草窝滩镇,隶属于甘肃省景泰县城,地处甘肃省景泰县城以北8.4公里、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省道201线横穿全境,包兰铁路沿其南端而过,芦草公路为东西相接的主道。1998年撤乡建镇,总人口22104人(2017),乡治西和村。

草窝滩镇位于景泰县东北部。地处半山区半灌区、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平均海拔1600米。面积549平方千米,总人口22104人(2017)。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和村,距县城9千米。年均降雨量217.5毫米,年均气温10℃,全年无霜期159天。

1980年设杨庄公社,1983年置草窝滩乡。1996年,面积440平方千米,辖杨庄、新建、红嘴子、三道梁、黑嘴子、龚家湾、长城、红跃、范家湾、安家湾、景城、新墩、草窝滩、陈槽、西和、陈梁、翠柳17个行政村。2005年1月,将原八道泉乡的青城、清泉、八道泉、猎虎山、常丰、丰泉、青石墩等7个村并入草窝滩镇。

2005年元月原八道泉7村并入,辖长城、西和、新建、新墩、龚家湾、黑咀子、三道梁、陈槽、翠柳、杨庄、红跃、青城、清泉、八道泉、猎虎山、丰泉、常丰、青石墩18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120个自然村,乡治西和村。

草窝滩镇分为 山区和 灌区两部分。山区位于景泰县东北翠柳地区,东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南临 黄河,西邻 五佛乡,北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距县城70多公里,是景泰县最边远的偏僻之地。境内山峰突兀,沟谷幽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景泰县面积的1/13,土地瘠薄、地下水贫乏。翠柳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东有黄草塘山,植被较好,适于放牧牲畜。南有 黑山峡,是黄河上游的著名峡谷,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自黑山峡向西至十里沟一带,蕴藏着大量的 煤和 石膏, 十里沟是景泰县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草窝滩镇镇域面积549平方公里,分 灌区和 山区两部分。总耕地面积32800亩,其中有效 灌溉面积28000亩。交通便利,包兰铁路和省201、308线穿境而过。资源丰富,有煤炭、 石膏、 粘土、石灰石等。名特优产品有枸杞、翠柳 羊羔肉、 肉兔、沙漠蜜瓜等。煤炭、石膏、石灰石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201线兰钢段两侧为主要商业区,汇聚了加工业、批发零售业、修理运输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68家。自1999年建成龚家湾小康示范村以来, 自来水、气化站、 厕所等设施现已配套,车站、 农贸市场即将运行,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活跃的市场景象。

草窝滩镇 (2张) 1991年以来,草窝滩镇以 市场经济为导向,全面实施“项目带动型”发展战略,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面,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的区域性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精品农

业迈进;以资源和科技优势为依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0年,农业总产值1648.88万元,比1990年增长1.18倍。粮食总产量1350.21万千克,比1990年增长1.0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比1990年增长3.07倍;财政收入144.8万元,比1990年增长3.6倍。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共开挖 排碱渠10千米,恢复弃耕地1200亩;衬砌斗农渠100千米;建立了范家沟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新建小碱沟小提灌;大、中、小型 汽车、 拖拉机已达3500辆。2000年草窝滩镇植树3000亩,种草3000亩,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小麦为主粮的产量不断增加,品种得到有效改良,品质不断优化,2005年达到5516.6吨。随着结构调整合理化,玉米、洋芋、 油料及其它 杂粮种植面积适度增大,产量明显增加。枸杞栽植已达10108亩,其中进入盛产期的4326亩,枸杞平均亩产干果300斤,按每斤8元计,最高亩收入8000元,最低亩收入1500元,已成为草窝滩镇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金盏花、 西红柿种植分别达到360亩、1200亩,收入可观。舍饲养殖业不断发展,标准化圈舍逐年增加,草窝滩镇已有标准化建设212个,舍饲养殖 小尾寒羊12500只(现存栏),共计 羊只存栏44650只, 猪存栏17210头,全年畜牧业收入1150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54元,比2004年增加119元。 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2000年,完成了工业总产值1253万元,比1990年增长1.2倍,完成镇水泥厂扩窑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年产量由4万吨扩大到7.2万吨;通过整改后的镇属煤矿年产原煤2000吨;建成2个石膏粉厂;建设开发区,形成以镇政府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经济走廊;新建小康示范户21家,发展服务网点104家;投资67万元建成秸秆气化站一座;营盘水建成13家 个体私营经济。

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修建草窝滩中学、龚家湾、新墩小学教学楼4幢。 幼儿园2所;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化学校8所;新修 剧院1处;扩建乡 卫生院住院部、 门诊部,增设医疗网点3个;完成农网改造70千米,架通翠柳村输变电线路;新修改建 乡村道路100千米;草窝滩乡 电视接通户达96%,农话开通户达60%。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0多万元。1999年,省道201线景泰路段拓宽改造,草窝滩镇抢抓机遇,在公路沿线建起了龚家湾小康示范村,先期筹集118万元建成22家,共建起了50栋上下两层 小洋楼。小洋楼因地制宜,一楼为铺面,经营 饭店、 理发、 百货、 医疗等,二楼自然为 住宅。院内配套有 塑料大棚和猪圈鸡舍,既经济又实惠,每个家庭的小日子都过得很红火。

小观音水力发电站 (2张) 1、沿路经济开发条件优越。草窝滩镇政府距县城8.4千米,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201、308省道过境达10千米,可建设以个体私营为主的经济走廊,带动二、三产业。小城镇示范村建设已具雏形。营盘水地处甘、蒙、宁三省交界处,以土地开发、畜产品交易、发展商贸 个体经济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2000年草窝滩镇落实间套带20495亩,地膜覆盖16000亩,单产增长9%。引进实验了枸杞、 仁用杏、种桑养蚕等新品种。枸杞种植达2270亩,亩收入1700元; 桑蚕亩纯收入1000元;沙漠洋芋5000亩,亩纯收入500元。范家沟小流域治理,成为甘肃省农民承包绿化、美化荒山荒坡的先进典型。

3、黑山峡小观音水力发电站。小观音坝址位于翠柳村,黄河在这一段峡谷深窄,水流湍急,地质水文条件好,具有建大型水电站的天然优势,被甘肃省政府列为“十五”期间争取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百亿元。 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 黄河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可增加水域面积90平方千米,兼灌溉、防洪、反调节等多项功能,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草窝滩镇 草窝滩镇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结合实际,鼓足干劲,开拓进取,有力的推动了草窝滩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接再厉,奋发向上,纳贤聚士,大开门路,努力完成草窝滩镇的枸杞加工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平安草窝、和谐草窝。

沙漠枸杞是1998年经草窝滩镇党委、镇政府考察推广的一项帮助农民增收的特优产业,从试验50亩,到万亩枸杞园区建设,草窝滩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算帐对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广栽植,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草窝滩镇枸杞栽植面积已达到10108亩, 干果产量达3032吨,仅枸杞收入为3032万元。草窝滩镇生产的“景沙红”牌沙漠枸杞具有个大、色艳、肉厚、籽少的特点,2004年11月,被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林博会最受欢迎奖”

周边政府机关

景泰县草窝滩镇龚家湾村民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周边中学

草窝滩中学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中学(景泰县草窝滩镇政府南)

周边乡镇

草窝滩镇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周边村庄

草窝滩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

草窝滩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

草窝滩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