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镇

牡丹镇 牡丹镇概况 牡丹镇沿革 牡丹镇经济状况 牡丹镇文化教育 牡丹镇基础设施 牡丹镇旅游资源 牡丹镇历史名人


牡丹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东接店镇乡,南邻 华岐乡,西与 秦岭乡、陇南市 礼县红河镇、马河乡接壤,北与藉(读音:西)口镇、 太京镇毗邻。地处秦岭西段北坡,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整体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1581米。多年平均最高 气温34.6℃,最低气温-20℃,年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643.2毫米。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稠泥河流经西南部,是 西汉水西源。随着G310连接线藉口至罗家堡公路的拓宽改造,交通便利。牡丹镇位于 秦州区西南部,是一个重要 集镇,农业生产为主。面积132.08平方千米,人口22183人(2017),辖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牡丹村,距市区45千米。景点有 木门道、宝峰山。牡丹镇因花得名,是中国最早种植牡丹的地区之一,是西北牡丹( 紫斑牡丹)品系的重要发源地,传说在牡丹村有一白音寺,寺院内有广种...

详情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介绍

牡丹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东接店镇乡,南邻 华岐乡,西与 秦岭乡、陇南市 礼县红河镇、马河乡接壤,北与藉(读音:西)口镇、 太京镇毗邻。地处秦岭西段北坡,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整体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1581米。多年平均最高 气温34.6℃,最低气温-20℃,年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643.2毫米。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稠泥河流经西南部,是 西汉水西源。随着G310连接线藉口至罗家堡公路的拓宽改造,交通便利。

牡丹镇位于 秦州区西南部,是一个重要 集镇,农业生产为主。面积132.08平方千米,人口22183人(2017),辖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牡丹村,距市区45千米。景点有 木门道、宝峰山。

牡丹镇因花得名,是中国最早种植牡丹的地区之一,是西北牡丹( 紫斑牡丹)品系的重要发源地,传说在牡丹村有一白音寺,寺院内有广种牡丹,闻名远近,牡丹园由此得名。1961年设牡丹公社,1983年改乡。辖牡丹、白家湾、杜杨、辛兆坡、李官仁湾、谢家岭、马家堡子、红土坡、王家大山、河脉、赵家坪、高磨、杜集寨、张家寨子、万家山、草川、辛家石嘴、任家堡子、李家门、邓家门、翟家门、缑家沟、邵集寨、吴集寨、刘家沟、辛下庄、辛中庄、王家嘴、姚家团庄、篆嘴、王家寨子、刘家窑、宋家窑、梁家大湾、陈石、新阳、木门、王家山、大柳树、辛家山、马家窑等40余个自然村。2000年,面积127平方千米,有31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905户,农村人口27248人。

天水牡丹镇

全镇耕地总面积71600亩,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055元。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务和运输为主,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葵花、胡萝卜等。

近年来,牡丹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秦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视镇情、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培育产业、输转劳务、构建新村、改善民生”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压粮扩径、引优育强”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良种良法”推广工程,改良提升胡萝卜、马铃薯、葵花等传统产业,培育引进中药材、甜玉米、早熟洋芋等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粮食作物上山、经济作物铺川”的农业产业格局;遵循“中心辐射、南扩北延、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坚持“村、田、路”综合治理,统筹“涵、桥、堤”配套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但由于我镇地域广阔,村民坐落分散,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空间狭小,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低下。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吨,农业总产值3765.6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品洋芋、胡萝卜、洋葱远销四川、广州、海南一带。

全镇有40个村委会,161个村民小组,

全镇所有自然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牡丹中学建校于1966年,后发展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与农业职业中学,并结合实际和学生特长,开设了美术、体育两个特长班。学校拥有教师87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30人,获省“青年教学能手”称号的1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奖获得者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日趋完善。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取得了较大突破,大专、高职上线率为57.8%,2005年美术专业课考试中有8人达到了高校录取成绩,有多名普通、专业学生被高校录取。2006年普通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线率7.32%,其中:应届生上线率为4.62%,居全区六所农村中学第二,往届生上线率为20%,居农村中学第三。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不懈的努力,2009年高考再创新高,应、往届生上线率均跃居全区农村中学第一。

全镇有小学、教学点31所,专职教师245人,在校学生2830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有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12张。镇政府驻地有供销社、农村合作信用社、邮电所、邮政储蓄银行、畜牧兽医站、供水站等单位。

全镇大部分自然村通水泥硬化路、宽带、自来水,农村人饮解困工程扶持部分山区村庄的供水。

位于牡丹镇木门村的“木门道”,是稠泥河深切峡谷,两边高山陡峭,林木丛生,地势险要,至今最窄处不足50米。公元231年春天,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初期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因粮草不济而撤退。撤退过程中,在木门道设伏,引诱魏国大将 张郃( 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车骑将军)进入木门道,顿时万箭齐发,木石俱下,魏军大乱,张郃右膝盖中箭,不治身亡,谥号壮侯。

木门村的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 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大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这样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绝对适合古代的战争条件。 木门道图册 (10张) 木门道自古是 街亭、 上邽(天水古称)南入 祁山的重要通道。一千七百多年前,蜀相 诸葛亮在这里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地指挥蜀军作战,在 马谡痛失街亭之后于撤退途中从容而激越地大败魏兵,射杀 魏国名将张郃于木门道。

因街亭之战蜀军大败,诸葛亮上表自贬,因此成就了张郃赫赫威名。此时,诸葛亮呕心沥血经营的 蜀国大好形势顿时全失,不得不退回 汉中。张郃成了蜀军最可怕的对手,于是诸葛亮恨不得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公元231年,蜀军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机会。诸葛亮在四次伐魏时,命蜀将 魏延率一万人马领一千弓箭手设伏于木门道峡谷,诱引魏之名将张郃误入此道,被埋伏在此的蜀军一举打败,张郃中箭身亡,并埋葬于峡谷半山的峰坪之上。

峡谷中昔日茂密的林木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一高8米,顶部面积27平米的鼓形小石山,呈椭圆状,俗称石鼓,相传为诸葛亮在山顶指挥作战所用的擂鼓台,后因贤相长逝巨星陨落而自坠谷底。木门道东侧张家坪有伏兵湾、拴马湾,传说当年蜀军对 魏军的设伏之处。当地农民耕种时还不断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泥土,最多的是箭镞和矛头,间或也有其它的兵器。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后在太阳光下散发着幽幽青光,也散发着因时间隔绝已久的,如风如雨的丝丝古意。

在王家铺,远远就能看见花木丛中的木门道 武侯祠若隐若现。从山下拾级而上,仰头便是半拱红门,左右两侧是砖雕长联。进得青砖仿古山门,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周围山体绿树成荫,鸟鸣啁啁,庭院遍植花草树木,显得幽雅而静谧。新落成不久的武侯祠一院三进,第一进为照壁过厅;第二进为武侯祠,正殿塑诸葛亮像,东西厢房塑文臣武将像;第三进为先主殿,塑 刘备像。先主殿有联:“破 黄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汉鼎;逆乌浪,伐碧眼,白帝空余蜀魂。”对 刘备一生作了形象概括。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宝峰山位于秦州区牡丹境内,海拔1980米,其山峻秀挺拔,高耸巍峨,山体犹如覆钟,镶嵌于群山之巅,,蔚为壮观,宛若群山之首,使人仰止感叹。
  自唐以来,宝峰山一直是天水西南路的道教圣地。山上有明朝成化十六年铸大钟一口,高1.5米,直径1.2米,钟声洪亮,声闻数十里。清康熙年间,修葺的一寺一观,历经战乱匪祸,已经付之一炬,寺焚庙毁。八十年代以来,国臻大治,民交泰运,宝峰山周围十三庄的群众捐资捐材,重建宝峰山寺院,先后建成圣母宫、祖师殿、药王庙等10余座庙宇35间,塑像71尊,在其周围诸峰上还建造了八仙庵、文昌阁、白衣寺等庙宇。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庙会期间,方圆几十里百姓相约游山进香,香客游人日逾万计。每年农历四月初酬神唱戏,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宝峰山西侧有“卧牛山”,传说明洪武年间,山下八位老农同时梦见有一位须眉雪白的老翁借牛,说要犁平宝峰山。到了黎明,则见耕牛皆大汗淋漓,卧地喘息。八老互道所见,十分惊异,远眺宝峰山,山尖不翼而飞,上山则见顶平如砥,遂盖小庙于其上,塑老翁像祀之,即今之宝峰山土地公公。东边有“盘头山”,相传为宝峰山“圣母殿”三位娘娘每晨梳妆之处。
  宝峰山东侧崖底,有一眼清泉,名为“饮马泉”,相传是蜀人盗马之处。南有一小峰名曰:“八仙岭”,山上建有“八仙庵”,为昔日八仙常聚之地。庵旁植有牡丹千株,传说花丛中有位牡丹仙子,欲求吕洞宾赐成仙之术,故有“ 吕洞宾三戏牡丹”的传说。

据辛姓族谱中记载,牡丹镇中部有一座海拨1980米的宝凤山。西汉时,破羌将军辛武贤有子孙受封在宝凤山下住居,宝凤山下现有辛家山和辛家沟两个辛姓村庄,共有辛姓人家500余户。

辛家沟下庄和中庄的家庙内都供有太原伊海将军、侍御史朝三品巡殿候辛门第42代宗祖 辛武贤及辛武贤夫人李氏(李广之妹),皇帝敕授为“一品诰命夫人”的圣像。每逢年关、节日,辛姓族人都进庙烧香朝拜。

五代后汉时,镇岷州敕授六品,拜左谬将军,伸为朝廷巡寨大王的辛鑫,为辛门57代,81岁寿终,骸骨葬于牡丹宝凤山下。

宝凤山下的辛家沟村庄后有一处乌牛坟地,这里埋葬着大明 万历年中举赴任,曾任 成纪知县,江南 镇江府,户部主事,73岁寿终,辛门第86代的辛金。

康熙22年(1683年)牡丹村翟家门俊美聪慧、贤淑知礼的翟金环被康熙皇帝选为秀女,康熙48年(1709年)病逝后葬于翟家门坟地, 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颁昭下旨为“金环娘娘”。

周边行政单位

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财政所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牡丹派出所

周边政府机关

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政府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牡丹村296号

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人大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政府

周边政府机构

秦州区牡丹镇科学技术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政府

周边小学

牡丹镇中心小学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牡丹村73号

周边乡镇

牡丹镇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周边村庄

牡丹村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

木门村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

红土坡村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

大柳树村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