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城镇
陇城镇 陇城镇概况 陇城镇沿革 陇城镇地理环境 陇城镇经济发展 陇城镇社会事业 陇城镇旅游资源
陇城镇位于甘肃秦安县东部,清水河中游,大陇山西侧,距县城45公里。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镇域面积75.32平方千米(2017年)。全镇现有22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6804户,总人口30367人(2017年) 。该镇总耕地面积59310亩,其中山地53367亩,川地5943亩,人均耕地面积1.91亩;粮田面积49397亩,人均1.59亩。陇城镇位于秦安县东北部,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面积75.3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0367人(2017年) 。辖张家沟、张湾、娲皇、山王、张赵、陈村、凤尾、王家湾、常营、西关、龙泉、略阳、上袁、南七、头图、阴坡、朱魏、范吕、上魏、许墩、金泉、崇仁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娲皇村,距县城45千米。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大陇山两侧,清水河上游,海...
详情陇城镇位于甘肃秦安县东部,清水河中游,大陇山西侧,距县城45公里。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镇域面积75.32平方千米(2017年)。全镇现有22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6804户,总人口30367人(2017年) 。该镇总耕地面积59310亩,其中山地53367亩,川地5943亩,人均耕地面积1.91亩;粮田面积49397亩,人均1.59亩。
陇城镇位于秦安县东北部,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面积75.3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0367人(2017年) 。辖张家沟、张湾、娲皇、山王、张赵、陈村、凤尾、王家湾、常营、西关、龙泉、略阳、上袁、南七、头图、阴坡、朱魏、范吕、上魏、许墩、金泉、崇仁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娲皇村,距县城45千米。
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大陇山两侧,清水河上游,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说伏羲、女娲生于陇城,故有“羲皇故里”之称。名胜古迹有女娲庙、女娲洞,齐家文化遗址、西番寺遗址、三国时期古街亭战场等。1964年上袁村出土秦代铜杈和铜灯,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陇城镇历史悠久,三国古战场街亭就在境内,是古秦安四大集镇之一。史料计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凉洲刺史部冶在陇城(古名为龙城);西晋时设置略阳郡、略阳县,隋朝时设置陇城县。以后历代在陇城一直设置有道、县、镇的建制。解放后设立陇城区。1950年设陇城区,1959年改为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1984年撤社改乡。1996年,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张家沟、张湾、陇城、山王、张傅、石堡、张赵、陈村、李家庄、凤尾、王家湾、常家坪、常营、梨园、西关、龙泉、略阳、上袁、南七、王李、头图、中庄、阴坡、朱魏、范吕、上魏、许墩、金泉、崇仁、赵山30个行政村。
2003年陇城撤乡建镇。2005年,全镇面积78.94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共6534户、312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2人,非农业人口8820人;人口密度393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8个村:撤销李家庄村,并入略阳村;撤销石堡村、张傅村,并入南七村;撤销梨园村、常家坪村,并入常营村;撤销中庄村,并入阴坡村;撤销赵山村,并入崇仁村;撤销王李村,并入头图村。
秦安陇城镇 陇城镇位于甘肃秦安县东部,清水河中游,大陇山西侧,距县城45公里。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镇域面积78.94平方公里。
陇城镇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8.9℃。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69天左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较为肥沃,农作物、蔬菜、水果均适宜种植。
该镇地处清水河上游,境内有较大河流2条(清水河和南七河),清水河从 张川县自东至西流入,形成一条较开阔的河谷地。
该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餐饮、商贸、运输、养殖、果椒、建材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且发展潜力较大。主要表现在: 交通较为便利:陇城地处三县交界地带,桥四公路从东向西横穿其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蔡河至马河县际柏油公路工程建成,将于蔡莲、叶莲等公路连为一体,彻底改善陇城与外界的交通状况。
该镇商贸流通较为活跃:陇城为秦安四大集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集日客流量较大。现有占地面积20亩,功能设施比较完善的综合市场一处,有营业用房60间,近1000平方米;售货大棚2栋1000平方米,摊位176个。建材、粮食、畜禽等市场已初具雏形。
该镇传统养殖业初具规模:有种鸡繁育场一处,年孵化能力30万只,万只以上规模养鸡场3外,规模养殖村10个,规模养殖户1000户,有一支百人以上常年经销畜禽的队伍。养殖业是陇城的传统产业,优势较为明显,陇城仔猪享誉县内外。乡镇企业以建材加工为主,有大型砖厂五个,年产红砖5000万块。
陇城镇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基础设施,改变镇村面貌当作德政惠民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乡村公路建设方面,除县上乡村农路建设拨付补助资金外,镇村两级和村民自筹部分资金新开挖农路8条,20.6公里,铺砂石路面18.6公里,整修道路3条18公里,购买涵管62节,修建涵洞10条。通过自筹资金,启动了陇城镇清水河大桥,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该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附中1所,小学22所,幼儿园1所;建有使用面积350立方米,设施较为齐全的镇文化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建有750平方米的门诊楼,内设30个订位的住院部,建有急救中心,配有急救车。全镇村村通农电,90%村通电话,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镇。
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实现了农户医药费用的报销服务制度,报销率达58%。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巩固在90%以上,同时建立健全了卡、证、册;儿童入保率达80%以上,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确保了全镇范围内没有传染病的发生。
全镇小学中期双合率达89%,优良率达31%。依法组织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生免试100%升入初中;完成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已启动1站15点的年培训计划,建成了5个示范点、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场所,培训党员群众1200人次。
2010年,全镇范围内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创建“平安村”22个、“平安校园”23所、“平安单位”4个、“平安家庭”3800户,同比增长27%,巩固了“无毒镇”成果。五是对陇城镇范围内长16.3公里的“中石油”输油管道所占用土地及附着物设施,进行附着物赔益、土地补偿,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
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
街亭古战场遗址位于陇城镇,是汉代略阳道街泉县的治所、俗称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使首出祁山的叛魏应亮的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安定(今甘肃镇远)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1997年,秦安县政府在陇城镇修建碑亭并立碑,碑名由曾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的习仲勋同志题写。街亭文化是天水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娲祠
汉代以前,女娲祠在陇城镇以北2.5公里的龙泉山上。清代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祠移建在陇城东门内。此后,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祠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回民起事,女娲祠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在“文革”期间,女娲祠被毁无存。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在陇城南门的原址重建。
女娲洞遗迹
女娲洞位于陇城镇东南约二公里的风沟,洞在风台梁西侧的半崖上,洞口高六尺,宽三尺许,洞口大而宽,在洞深10米处,又窄而小,一人能进去。女娲洞与郑家沟相通,全长约1.5公里,由于洞深,空气稀薄,洞内不详。
陇城古城遗址
陇城故城是晋代设置的略阳郡,北魏至唐的陇城县,宋时的陇城寨,明代设置陇城巡检司的治所。北魏、北周时期的陇城故城,在唐代宗宝应年(公元762年),因吐蕃进犯而被毁,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现在的陇城,又称八卦城。八卦城之名与伏羲画八卦有密切联系。
西番寺
西番寺,又称无忧寺,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了割据陇城的番王阿育王后,认为天下统一和太平了,“吾无忧矣”,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就在陇城积麦崖(今西番寺处)凿险洞、建庙宇,取名为“无忧寺”。唐代佛教大兴,由尉迟敬德奉旨重建“无忧寺”,更名“西番寺”,沿传至今。
明清古建筑一条街
现在陇城城内的明清建筑物大多是商业铺面,分布在陇城城内街道两边,长约200多米,四五十间,是现在天水市保护比较完好的明清建筑。这些建筑物较好的表现了当时陇城民众的建造水平及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观赏及历史价值 。
周边中学
陇城中学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西关村
周边政府机关
陇城镇政府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人大(女娲祠附近)
周边汽车站
陇城汽车站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
周边小学
陇城张湾小学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张湾村
周边乡镇
陇城镇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周边村庄
陇城村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
阴坡村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
山王村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
赵山村
地址:天水市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