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村
小庄村
小庄村是甘谷县的一个小村庄,姓小,名字更小,小到只有一个“庄”字。小庄,矮的山,弯的路,走窄道的牛队,吃贫草的羊群……孩子呀呀学步,个半小时南北一趟;老人背手慢行,两袋烟功夫走东西一遭。 村在山上,山名曰仁寿山,最高处曰“老爷山”,左肩“凉帽顶”,右肩“献羊台”。三山相连,远观有头与两肩的气势,故曰“人”寿山。人寿山北为秦安县的旅游景点青林沟,由于青林沟所在地青林村多年与本村形成繁复的亲戚关系,村民唤之为“亲戚沟”;山南为王家河,延伸下去可达西坪乡辖区,中间夹一“大滩子”,有十来户人家。一条小河发源于青林沟,沿着人寿山脚蜿蜒而过,流向王家河方向,小河从始至终没有名字,鉴于路过王家河,暂且称其为“王家河”。 在凉帽顶下,各家各户依据地貌而居,大致可分五个层次,从上往下为:山顶(实为山胸)、老坟埂、瓦窑台、中间带和阳沟底等五个自然组,人数不等;近年树大分支,新院落南北方向又形成了两个臂膀...
详情小庄村是甘谷县的一个小村庄,姓小,名字更小,小到只有一个“庄”字。小庄,矮的山,弯的路,走窄道的牛队,吃贫草的羊群……孩子呀呀学步,个半小时南北一趟;老人背手慢行,两袋烟功夫走东西一遭。 村在山上,山名曰仁寿山,最高处曰“老爷山”,左肩“凉帽顶”,右肩“献羊台”。三山相连,远观有头与两肩的气势,故曰“人”寿山。人寿山北为秦安县的旅游景点青林沟,由于青林沟所在地青林村多年与本村形成繁复的亲戚关系,村民唤之为“亲戚沟”;山南为王家河,延伸下去可达西坪乡辖区,中间夹一“大滩子”,有十来户人家。一条小河发源于青林沟,沿着人寿山脚蜿蜒而过,流向王家河方向,小河从始至终没有名字,鉴于路过王家河,暂且称其为“王家河”。 在凉帽顶下,各家各户依据地貌而居,大致可分五个层次,从上往下为:山顶(实为山胸)、老坟埂、瓦窑台、中间带和阳沟底等五个自然组,人数不等;近年树大分支,新院落南北方向又形成了两个臂膀和一个延伸,名曰“社火台”、“燕儿坡”和“文家道里”连接文卜组片区。随着村子的不断壮大,人寿山从起初的站立日趋端坐了。从对面的石蛙山上看,像是“层参十万人家”的缩写。 小庄村没有旅游景点,亦没有文化古迹,若说此类风味,还数村里的自然风光为佳。村民栽树,多以白杨、杏树居多,经过多年的发展,站在凉帽顶上往下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最耀眼的所在,要数 白杨林、四门沟和酸刺畔等 。
——西北村庄的缩影
小庄村是甘谷县的一个 小村庄,姓小,名字更小,小到只有一个“庄”字。生在小庄村,长在小庄村,想写点关于村庄的文字,多次提笔都因太小而无法描述,矮的山,弯的路,走窄道的牛队,吃贫草的羊群……孩子呀呀学步,个半小时南北一趟;老人背手慢行,两袋烟功夫走东西一遭。
村在山上,山名曰仁寿山,最高处曰“老爷山”,左肩“凉帽顶”,右肩“献羊台”。三山相连,远观有头与两肩的气势,故曰“人”寿山。人寿山北为秦安县的旅游景点青林沟,由于青林沟所在地青林村多年与本村形成繁复的亲戚关系,村民唤之为“亲戚沟”;山南为王家河,延伸下去可达西坪乡辖区,中间夹一“大滩子”,有十来户人家。一条小河发源于青林沟,沿着人寿山脚蜿蜒而过,流向王家河方向,小河从始至终没有名字,鉴于路过王家河,暂且称其为“王家河”。
在凉帽顶下,各家各户依据地貌而居,大致可分五个层次,从上往下为:山顶(实为山胸)、老坟埂、瓦窑台、中间带和阳沟底等五个自然组,人数不等;近年树大分支,新院落南北方向又形成了两个臂膀和一个延伸,名曰“社火台”、“燕儿坡”和“文家道里”连接文卜组片区。随着村子的不断壮大,人寿山从起初的站立日趋端坐了。从对面的石蛙山上看,像是“层参十万人家”的缩写。
小庄村没有旅游景点,亦没有文化古迹,若说此类风味,还数村里的自然风光为佳。村民栽树,多以白杨、杏树居多,经过多年的发展,站在凉帽顶上往下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最耀眼的所在,要数白杨林、四门沟和酸刺畔等地。
白杨林具有浪漫之嫌,旁边坐落一户人家,属村里的遗珍。白杨树葱葱绿绿,延伸至王家河边,其间慢坡的荒芜地近年也成了水平田,将白杨林包裹,林子里静谧,安静,清新。不少年轻人冲破旧文化限制,常有三五对恋人漫步其里。
四门沟颇有神鬼之嫌,由于树木过于葱茂,走进沟底,暗无天日,偶尔被人丢下的小东西,也很少有孩子敢去捡。无人惊扰,青草不密,且出奇的长。静坐沟地,雾气湿润,树顶的鸟鸣犹如天外之音。一根根挺拔的树干被绿叶隔绝于下,如有闲情,在树干上刻下“到此一游”,像是大圣曾蜗居过的五指山风貌,只是并无祥云,仅有绿意。
酸刺畔有死亡地之嫌,其间数酸刺(沙棘果)、白杨、榆树、杏树和槐树居多,身姿外形尽不相同,苗条的被臃肿的夹击,臃肿的被矮个的包围,矮个的被柔软的缠绕。要说能钻进去,那数牛人;若说进去还能出来,那更是牛人。其间有条稀罕的原始小路,旁路而行,可窥探里面详情,有席地而坐的痕迹,也有人刻字于树干,杏树底下留有小片砸过杏仁的壳,至于何年何月何人所为,外界不得而知。
如果你喜欢漫步,从从山顶漫步至凉帽顶,又是一片风光,村里的大片田地均收眼底。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的绿,有沟豁张口,清泉暗流;有荆棘丛生,鸟舞其上。要是在五月,麦腔正圆,苜蓿花烂漫,三两牧童满湾清唱着小调,或是悠扬泛笛,另有一番风味。如果说花园般的精致,我想这里当属小庄村的后花园。
受地形限制,住在小庄村的人,未曾经受过王家河的灌溉,并没有王者风范。看着日子起起落落,适时的参与劳作。太阳偏西,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如过眼风云,得不到太多的关注。常有小媳妇满乱于灶膛之间,会为一集电视而让油锅烧糊;也有孙子说不明情节,急的拍打爷爷的脸。奶奶辈一般不识字,听清普通话也是百里见一,是最为沉默的群体。要说最活跃的,还数半大的小子们,吃罢晚饭,尽走树影婆娑的地方,练练拳脚,吹吹口哨,或许还有一些哨外之音。
村民多有擅长二胡、板胡、长笛等乐器者。走过村头巷尾,偶尔冒出一句歇斯底里的喊唱,震撼之后清细如诉的板胡遮头掩面、摇摇颤颤的流将出来,或是一支悠扬的横笛吹起了柳青调儿,如大山的脚步,亦如山涧的溪流……
村民为了祖宗文化产业的传承和更替,除了官方的村委会外,组织了一个民意机构,名曰“社史组”,“社”这个字的演变我不详知,不过跟公社没有关系,经揣摩,我想它是神话传说中神系中的一个级别,经多年演变,今在小庄村内,“社”就是整个村庄“非官方”的概括。
社史组跟村委会并列为村里的管理机构,村委会为国家管理单位,社史组为本村千百年来默认的传统管理机构,负责村里社火队、逢年过节的节目或慰问演出等活动。社史组亦有财务机构,负责收受经费、粮食的名曰“收头”;负责管理祭奠、文化演出等设施器具者名曰“东家”,一般负责看管公用娱乐器才,如锣鼓,戏服等。收头、东家为轮流制,从山顶至阳沟底永不停歇的轮流。负责看管历史崇拜人物庙宇者名曰“庙倌”,虽说是社里的一个职务,当此职者一般为生活没有着落或家庭条件较差的老年男性,社史组按月发放一定的工资或物质资助,流传至今,实为一种“慈善”职务。
本村崇敬的古人有西周识大体、体恤民生的开国功臣黄飞虎,鉴于其弃暗投明的凛然正气及在西周史上的丰功伟绩,村民将其比作“东岳泰山”,唤之为“泰山爷”,象征着人们对正义、和平的向往。还有过关斩将、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兄弟情深,忠义无比,亦有传承兄弟同根生,亦当共患难之义,村民唤之为“关爷”,有教导子孙云游四方,不忘宗业之意。亦有三界神系中呼风唤雨、主宰水域的“龙王”,村民对其的供奉,表达人们盼望雨水合节大丰收的愿望。
每逢除夕,庙里热闹非凡,在交夜时,早有小伙子们守在庙门口,手挽钟表,零点一到,蜂拥而入,或打闹嬉笑,或低头找鞋、或作揖上香,走在最前头的,往往得意非凡,心里暗笑:“今年我烧了“头香”。
村民祭祀神灵不光在逢年过节,就连平日农忙时节,都有人专门上香供烛,要在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庙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新时代气息的冲击下,时至今日,祭祀已成为一种村庄文化,隔三除五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或歌舞升平、或流行串烧、或小曲合奏、或小丑跳梁,人群总是沸腾着。此类娱乐节目,五花八门,难收笔锋。简而概之,音乐戏曲类,当数秦腔及当地小调为上,小曲属祖宗的遗产,今人只是一棒一棒的接力、翻新,时代在变迁,但曲调依然沁人心脾,最受人喜爱者,要数以爱情为基调的《摘棉花》、《蓝桥担水》、《绣荷包》等!
关于西北村庄的特色,小庄村仅仅为一个小小的缩影,千言万语,难以速结,将是南煜书写一生的题材。
——西北村庄的缩影
周边中学
大庄初中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大庄乡660号
周边政府机关
甘谷县大庄镇政府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Y660(谢大段)
周边诊所
甘谷县大庄卫生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中国邮政旁(甘谷县大庄乡政府附近)
周边乡镇
大庄镇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周边村庄
小庄村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
席家大庄村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
白虎岔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
魏家岔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
大转湾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