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镇

南岔镇 南岔镇地理环境 南岔镇历史沿革 南岔镇行政区划 南岔镇地理气候 南岔镇经济发展 南岔镇新农村建设


南岔镇隶属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历史悠久,境内有汉、藏、回、蒙、白、东乡、裕固等7个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定居,且有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自古以来便是西域邻近府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牛羊养殖基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南岔以地处八工渠分水岔之南而得名,解放前属瓜州区管辖,1958年撤区并乡,南岔与六工、八工乡合为南岔乡,1964年易名南岔公社,1982年复名为南岔乡,2003年经省 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岔镇。南岔镇位于安西县城西南,东南与 踏实乡相连,西南与东巴兔相接,西与 敦煌接壤,北与 瓜州乡、 环城乡相邻。南岔镇地处古瓜州(安西县)西南17公里处,占地面积995.64平方千米,是全县人口最多的农村集镇。镇区东与安西县城紧密相连,西与国际旅游名城 敦煌为邻,南与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北与瓜州乡接壤,313国道穿腹而过。全...

详情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所有村庄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介绍

南岔镇隶属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历史悠久,境内有汉、藏、回、蒙、白、东乡、裕固等7个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定居,且有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自古以来便是西域邻近府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牛羊养殖基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南岔以地处八工渠分水岔之南而得名,解放前属瓜州区管辖,1958年撤区并乡,南岔与六工、八工乡合为南岔乡,1964年易名南岔公社,1982年复名为南岔乡,2003年经省 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岔镇。南岔镇位于安西县城西南,东南与 踏实乡相连,西南与东巴兔相接,西与 敦煌接壤,北与 瓜州乡、 环城乡相邻。

南岔镇地处古瓜州(安西县)西南17公里处,占地面积995.64平方千米,是全县人口最多的农村集镇。镇区东与安西县城紧密相连,西与国际旅游名城 敦煌为邻,南与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北与瓜州乡接壤,313国道穿腹而过。全镇辖8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10人(2017),现有耕地7万亩,可垦宜农面积15万亩。南岔镇位于祁连山地边缘,平均海拔1350米,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中贯截山,山南草原广阔,宜于放牧,山北地势平坦,宜于农耕,平均海拔1350米,年日照数3260小时,年平均气温8.8℃,无霜期150天,平均降水量45.6毫米,蒸发量3140.6毫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种植的瓜州蜜瓜、西瓜、葡萄含糖量高、皮薄瓤厚、甘甜爽口,远销北京、长春、兰州等十多个城市;生产的棉花色白、绒细、衣份长,畅销上海、陕西、重庆等地,素有“瓜果之乡”、“植棉大乡”之美誉,是瓜州县农林牧业发展最具前景的乡镇。

镇区内的白旗堡、悬泉遗址、芦草沟、截山庙、六工古城等重点旅游景点历史悠久,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锁阳城等旅游景点融为一体,是人们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勤劳勇敢的南岔人民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棉花、瓜类、牛羊等三大支柱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蜜瓜、葡萄、红枣、甘草、制种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全镇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化服务条件、人居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渠路林水电配套率100%;绿化面积达到1.6万亩;镇区道路四通八达,柏油路面达到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

2005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49007亩,皮棉总产量达4.5万担;瓜类、甘草、葡萄等特色农作物面积达到1000亩;大畜饲养量达1680头(匹),羊饲养量达32444只,牛饲养量达1060头。全镇民营经济个数达342个,从业人员达130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达1789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3917万元,利润1170.4万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亿元,较上年增加1100万元,增长9.2%,其中:种植业收入达到6652.3万元,较上年增加739万元,增长12.5%;养殖业收入达到752.1万元,较上年增加46.4万元,增长6.6%;林业收入与上年持平;二三产业收入达到5490万元,较上年增加280万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7元,较上年增加225元,增长5%。竭力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优越的投资建设环境。

该镇位于八工水渠分水岔之南而得名,1955年将南岔、六工、八工合并为南岔乡;九工、十工合并为九工公社,1958年与环城乡、瓜州乡、渊泉镇、西湖乡组成五爱人民公社,1959年成立南岔和九工公社,1964年九工公社并入南岔公社,1968年改名为红旗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

全镇撤乡并镇前下辖南岔村、六工村、七工村、七工堡子村、八工村、十工村、开工村、九南村、九北村9个 行政村。

南岔村:该村村名与南岔乡地名来源相同。1966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成立南岔村。

六工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六的工区。1966年曾被改名为金光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成立六工村。

七工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七的工区。1966年曾被改名为前进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成立七工村。

七工堡子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七的工区,并且境内又军事防御工程——堡子而得名。

八工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八的工区。1958年成立八工大队,1983年成立八工村。

十工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十的工区。

开工村:安西县划分了十个屯垦工区后、又在此安置移民开荒,称之为开工,1966年曾被改名为双胜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成立十工村。

九南村:是十个屯垦工区排列第九的工区,该地区又分为南北两个沟,南沟称九南,北沟称九北。1958年成立九南大队,1983年成立九南村。

九北村:1958年成立九北大队,1983年成立九北村。

镇区东 南岔镇 与安西县城紧密相连,西与国际旅游名城 敦煌为邻,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北与瓜州乡接壤, 313国道穿腹而过。全镇辖8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7万亩,可垦宜农面积15万亩。南岔镇位于祁连山地边缘,平均海拔1350米,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中贯截山,山南草原广阔,宜于放牧,山北地势平坦,宜于农耕,平均海拔1350米,年日照数3260小时,年平均气温8.8℃,无霜期150天,平均降水量45.6毫米,蒸发量3140.6毫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旅游经济

镇区内的白旗堡、 悬泉遗址、芦草沟、截山庙、六工古城等重点旅游景点历史悠久,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锁阳城等旅游景点融为一体,是人们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

农业经济

南岔人民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棉花、瓜类、牛羊等三大支柱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蜜瓜、 葡萄、红枣、甘草、制种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南岔镇劳务经济促土地流转

南岔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 土地流转紧密结合,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产业。而快速的土地流转不仅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农民增收。两者紧密相关。南岔镇一批有胆识的农民纷纷“走出”或进城进镇经商、或外出打工,其大多数人不但在本镇有住宅,还在城里购置了楼房,形成“农忙下乡务农搞生产、农闲进城务工抓经营”的新型生产生活模式。南岔镇劳务经济促进土地流转向规模经营发展,全镇经营20—50亩以上的规模户1343户,面积31900亩,占总农户的一半,适度规模初具形成。专业经营及务工种田穿梭于城乡之间;下田下海相结合,务工种地两不误的“两栖”农民476户,约2100人,占全镇人口的91%。他们围绕建筑、运输、商贸、饮食、维修等搞二三产业,跳出农门闯市场,多种经营抓收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这些农民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骨干。

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化服务条件、人居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渠路林水电配套率100%;绿化面积达到1.6万亩;镇区道路四通八达,柏油路面达到85%;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无线寻呼全国联网;高标准农村电网改造基本结束,电力资源充足,输变电能力增强,全年供电量达到600万千瓦时;农民农田作业机械率达到90%以上;教育卫生条件优越;镇、村、组三级文化网络健全,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连续十年保持“地级文明单位”称号。

文化生活

南岔镇在县体育中心运动场参加了安西县举办的2008年第七届 农民运动会。本届运动会,该县有12个镇的204名农民运动员将分别参加 篮球、 乒乓球、五项全能等五大项、14个小项目比赛的28块奖牌的角逐。

经济数据

2005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49007亩,皮棉总产量达4.5万担;瓜类、甘草、葡萄等特色农作物面积达到1000亩:大畜饲养量达1680头(匹),羊饲养量达32444只,牛饲养量达1060头。全镇 民营经济个数达342个,从业人员达130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达1789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3917万元,利润1170.4万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亿元,较上年增加1100万元,增长9.2%,其中:种植业收入达到6652.3万元,较上年增加739万元,增长12.5%;养殖业收入达到752.1万元,较上年增加46.4万元,增长6.6%;林业收入与上年持平;二三产业收入达到5490万元,较上年增加280万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7元,较上年增加225元,增长5%。发展中的南岔,在全面实施《安西县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九条规定》的基础上,立足本地棉、瓜、畜三大支柱,依托人文景观、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创优质,以规模促效益,大力实施项目强镇、人才兴业、产业富民战略。

安西县南岔镇七工村是市、县两级确定的 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位,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村上多方筹资180万元,完成了二组至小农场5.3公里油路铺筑,硬化了二组居民点人行道;整修硬化一组至二组渠坡2.5公里;新植风景林带3公里。同时还修建了4100平方米的群众文体休闲广场,完成了汉白玉毛主席雕像、龙柱、景观灯、凉亭、休闲长廊等特色景点的建设,提升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水平。同时,着眼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增收方式的转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新建成“1881”高标准设施养殖小区1个,修建暖棚圈舍20座、微贮氨化池10座、 沼气池21个;积极发展西甜瓜、洋葱、獭兔等特色种养业,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周边行政单位

瓜州县南岔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瓜州县Y417瓜州县人民法院南岔人民法庭东南侧30米
瓜州县Y417瓜州县人民法院南岔人民法庭东南侧30米

周边政府机关

南岔镇政府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Y417

周边乡镇

南岔镇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周边村庄

南岔村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

南岔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

瓜州村七组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