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镇

首阳镇 首阳镇基本介绍说明 首阳镇历史沿革 首阳镇地区代码 首阳镇特色产业 首阳镇城镇建设 首阳镇发展规划


首阳镇位于 陇西县西部,距离县城21公里,渭水穿境而过,辖区面积123.4平方千米,属渭河河谷平原区。境内 316国道、省道209线和西五、首双、红李等公路主干道交汇,陇渭高速贯穿全镇,交通便利。首阳镇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定点市场”;被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确定为“甘肃乡镇企业示范区”;被甘肃省建设厅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乡镇总人口41659人(2017)。1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8个村通公路,6个村通 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有医院、卫生院2所, 医生64人,床位37张。有各类 学校30所,教师477人,在校 学生12659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99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227公顷,粮食总产量881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73元;财政收入...

详情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所有主城区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介绍

首阳镇位于 陇西县西部,距离县城21公里,渭水穿境而过,辖区面积123.4平方千米,属渭河河谷平原区。境内 316国道、省道209线和西五、首双、红李等公路主干道交汇,陇渭高速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首阳镇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定点市场”;被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确定为“甘肃乡镇企业示范区”;被甘肃省建设厅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

乡镇总人口41659人(2017)。

1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8个村通公路,6个村通 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有医院、卫生院2所, 医生64人,床位37张。有各类 学校30所,教师477人,在校 学生12659人。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99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227公顷,粮食总产量881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73元;财政收入477万元, 财政支出477万元。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7℃,年降雨量450毫米,无霜期160天。

种植党参、红芪、 黄芪、板兰根等药材。

首阳,古代属“雍州”地,为西戎部族所居, 汉高祖二年,陇西郡领县十一,首阳为十一县之一。唐高宗上元二年又置首阳县。宋神宗元年修筑熟羊寨,俗称熟羊城。《甘肃新通志舆地志》记载,首阳故城在陇西县西25公里处。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为渭源县。唐上元二年(675年)又置首阳县,后并入渭源县。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判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推荐侯可修筑熟羊寨(即今镇旧堡子),俗称熟羊城。1935年设首阳镇,解放后设首阳、敦厚、南麓3乡,1955年合并为首阳乡,1994年改建为首阳镇至今。 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古石多处,上面刻记着仰韶、 马家窑、齐家文化的灿烂文明。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1]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樵家河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2]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南门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3]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首阳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4]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董家堡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5]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王家磨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6]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石家磨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7]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禄家门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8]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菜子坪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09]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蒲家山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0]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罗家山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1]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2]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新华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3]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廿里铺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4]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李家营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5]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水月坪村民委员会[621122102216]

产业发展促进了人口 流动, 人口流动拉动了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首阳镇党委、政府在面对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带来的具大商机的同时,更面临着流动人口管理的具大压力和支柱产业在流动人口的大量参与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严峻挑战。2007年4月,首阳镇樵家河村村民张风林首次组织40名青壮年劳动力赴外蒙古乌兰巴托务工,务工协议已 签订;但个人组织赴境外务工,出现了组织难、管理难、签证难和维权难的四难问题。面对困难,镇党委针对务工人员中有四名农村党员的实际,及时组建了“劳务流动支部”,明确了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支部的成立不仅增强了劳务工的凝聚力,而且增强了组织者的责任感。支部与镇党委联系,通过各级组织及时办理了赴外务工的相关 证件,按期输转了务工人员。在外务工期间,党支部不仅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同时依托组织强化了对民工的维权,有效化解了在外务工期间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劳务流动支部的成功组建,镇党委不仅总结了经验,而且看到了党组织设置在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5月,首阳镇党委针对流入人口多,村两委班子不便管,企业不能管,镇政府无从管的实际,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在流入党员中组建了“流入党支部”,推举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流入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流入支部的组建落实了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提高了流入人口的政治地位,推动了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架起了地方 党委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沟通的桥梁,使流入人口真正实现了属地化管理。2007年6月,镇党委针对党组织地域性设置和中药材支柱产业链条式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为了化解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 矛盾,增强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使党组织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镇党委打破党组织地域性设置的常规,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首阳、南门、董家堡、樵家河四个村党支部和运销协会党支部的201名党员,按照从事行业进行 梳理归类,按照带动能力整理排队。根据党员实际情况和农村工作以及产业发展需求,在保留原四个村支部的同时,组建了“中药材产业党总支”,下辖示范园支部、市场支部、运销协会支部和正东药业公司支部。中药材产业党总支的成立,使得产业发展与基层党组织相得益彰,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首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和“产业主导、项目支撑、科学 规划、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完成了镇区道路及排水,供水供电,邮电通讯,广播 电视,商贸流通,加工园区,餐饮服务,金融 电信,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镇容镇貌明显改善,城镇功能大幅提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镇区现辖首阳、南门两村。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城镇的聚集效应显著增强。首阳不仅是陇西西部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中心,而且是定西市最大的 劳动力市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全镇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6家,个体加工户2400户,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8000多吨。市场年交易中药材5万吨,中药材 种子2000吨,种苗1万吨,饮片8000吨,年交易额10亿元。党参、黄芪销量分别占全国销售量的70%和50%,是全国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

为了适应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容管理工作的需要,首阳镇市容环境管理所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实行“五抓”,逐步改变了过去简单 粗放的管理方式,市容环境和秩序大大改观,提升了城镇 品位,展现了良好的城镇形象。

繁华的市场

1999年,首阳镇被省体改委确定为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镇,被省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第二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聘请西北市政设计院的 专家,深入首阳就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全面调查了解后,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并报经省小城镇建设评审委员会 评审和县政府审批。规划对城镇性质明确为“陇西县的中心镇,中药材加工、贸易、集散基地”。共规划建设用地225.35公顷,设计了四纵九横道路网络和五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药材加工和工业区、集市贸易区、中心区、居住区)六市(中药材批发市场、 粮油禽蛋批发市场、 小商品批零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的城镇总体功能。城镇规划的出台,为小城镇改造明确了方向,为建设明确了主线。镇党委、政府按照总体规划和各区功能定位,逐年推进城镇建设,确保做到了性质不变,功能不乱,规划不改。

产业不仅是小城镇活力的体现,而且是发展潜力所在。首阳镇小城镇建设和培育支柱产业相得益彰。在建设中围绕城镇功能定位和地方支柱产业,重点抓了中药材批发市场、西部药材种业市场、中药材加工园区、中药材信息中心、货运中心等产业主体项目和为中药材服务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餐饮服务、金融、住宿等 服务性项目建设,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了 平台,从而促进了中药材由 种植向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拓展。随着中药材产业的逐年做大做强,聚集带动效应日益明显,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日益聚集,不仅彰显了城镇改造建设的作用,而且表现了新的需求,推动了城镇规模的逐年扩张,功能的不断完善和 资金的积累效应,实现了城镇建设与支柱产业的互促互带。首阳镇

在城镇建设上存在土地供应和建设资金双重 短缺的疑难问题。2000年,镇党委、政府贷款启动了第一轮拆迁建设。尽管城镇面貌有了改观,但沉重的债务包袱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于一区一策,推动了新一轮建设高潮。具体而言,道路建设上经营土地、整合项目和重点争取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搭建路网结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三路,即通安路、福星路、宝田路通过移民搬迁、 天津帮扶和通村油路整合资金300万元,完成长300米的宝田路,长260米的通安路,长520米的福星路建设,宽均为20米,年内全面完成路基路面和亮化美化工程建设;二区,投资1200万,全面完成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二期工程,并启动生产;投资1290万进行易地扶贫 搬迁,完成 住宅建设,做好供水、供电配套,6月底前验收,10月底前入住;二站,年内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80万元,征地20亩,完成首阳客货运汽车站主体工程建设;依托中药材运销协会,聚集民间 资本,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首阳货运中心 办公楼、综合调度室及配货场和仓库,年内投入使用。一广场,信托土地,招商引资,投资800万,开发建设药都广场,完成广场拆迁、平整和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市场建设上,招商引资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年内通过 招商引资,改造现有中药材市场,提高市场品味和服务功能;组织动员征地拆迁户,联合开发建设百货市场。投资400万建设首阳中药材饮片市场商铺20间、交易大棚3000平方米,年内启动运营;投资50万,建设占地2亩,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依托首双公路铺油工程带动申报首阳至樵家河通村油路,争取以工代赈支持,年内聚集资金360万元,力争2009年完成永吉路改造和下水管网 埋设。经营城镇土地,聚集闲散资金,启动并完成通安东路建设;通过争取小城镇镇区道路及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永宁路东段。

建管并重是破解小城镇“脏、乱、差”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小城镇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自律意识差,管理 难度大,加之镇政府作为小城镇村管理主体,人员缺少,执法缺位,经费不足,由城镇办公室具体负责镇区管理,“脏、乱、差”的现象难以改变。2007年,镇党委、镇政府从管理体制入手,破解这一难题,在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同时,报请县编委成立了镇环卫队、镇市场管理服务所和镇兼职 消防队。镇政府又组建了集治安巡逻、行政执法为一体的城管办。明确了各队、所、办的人员和职责,配套了相应的办公和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城镇办动员各市场业主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和自管小组,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文明经营公约。有效推动了小城镇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彻底扭转“脏、乱、差”的现象,提高了城镇品味。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涉及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拆迁建设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没有积极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关系着小城镇改造建设的成败。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镇党委、镇政府多层面,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 思路,宣传城镇建设的重要 意义,宣传产业开发的主导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将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小城镇建设的决策部署上,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通过多层面推介开发建设项目,积极向外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效聚集了民间资金和产业资本,加大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力度。通过宣传动员,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意识,促进了城镇总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宽松有序的建设管理 环境,为不断推进城镇改造建设和强化城镇管理提供了人力和财力支撑。

2008年,首阳镇确定为民办十件实事。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力争沿川、浅山区群众自来水入户95%以上;完成首阳汽车站和首阳 货运中心建设,形成首阳 交通枢纽,进一步规范客运、货运市场;建设福星路、通安路和永吉路东段,硬化首阳、南门巷道5条8公里,改善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建设药都广场和首阳商业大厦;扩建首阳 中学、首阳一小、菜子坪、罗家山小学,搬迁扩建首阳 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扩建首阳卫生院、聘请专家开展首阳、渭河 巡诊活动,规范合作医疗管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改造三十铺、李家营、水月坪、新华中低产田10000亩;加快中药材信息中心和中药材展厅建设,搭建中药材交易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品牌;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增强务工能力,扩大就业机会;衔接峡口水库,解决董家堡、首阳、南门、樵家河、三十铺五村局部灌溉问题。

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

首阳镇党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立足镇情,依托资源优势,强化中药材产业的纵深开发,先后建成了占地200亩,集引种试验、野生 品种驯化、示范推广和技术创新为一体,拥有100多个 中药材品种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占地100亩、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入住加工企业26家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培育形成了正东药业公司、禄灵药业公司、民安饮片厂等一大批中药材加工企业。组建了拥有大型运输车辆80台,运销网络遍布全国的四海运销协会,促使中药材产业真正形成了引种示范、基地种植、市场经营、加工转化、 组织运销相互衔接的庞大产业链。全镇有2400户农户、12000多人常年从事个体中药材加工和贩运。年加工中药材饮片8000吨。运销中药材5万吨,种子5000吨,种苗2万吨,饮片8000吨。首阳被誉为西北药都,首阳药市号称全国 党参、黄芪市场价格的晴雨表。2006年,中药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入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183元的82.45%。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首阳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在逐年加深,流入流出人口日渐增加。常年居住首阳,从事中药材 贩运和加工的外来人口2600人,其中四川藉流动人口1600人;周边县区和乡镇流入首阳的务工人员达8000—10000人。首阳年输转劳动力8000人,其中就地转移就业6000人,组织输出2000人。

1999年被中共 陇西县委评为“双文明”村,2004年被 县委命名为“五个好”示范村。

未来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以陇西为核心打造“中国药都”的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把首阳建成西北最大的地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初级加工基地的目标定位,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调整修编全镇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老镇区以东的南门和樵家河两个村规划建设占地2250亩的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首阳分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46亿元,设计园区主干道“三横八纵”11条10.2公里,总投资9640万元。园区分为地产药材交易区、中药饮片加工区、 精深加工区、社会事业服务区、搬迁安置区五个功能区。

根据产业园总体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已引进江能市场开发公司、圣大药业、扬子江制药、济安堂、康力升等投资企业16家,批复征用土地1500多亩,完成投资8.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3.5亿元,全面完成占地170亩的地产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230亩的圣大药业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和占地109亩的四海中药材货运中心、正源药业、鑫徽药业、陇博药业等企业建设;占地328亩的扬子江制药基地、占地339亩的江能中药材综合加工基地和稷丰种业、本草康元、济安堂、康力升等项目年内都要开工建设。产业园规划区内剩余的500多亩规划用地,尽管有意投资开发的企业很多,但由于受城镇土地利用指标的限制不能报批土地。要力争协调争取增加指标,确保园区尽快全面建成。 首阳镇风景 (18张)

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首阳分园区建成后,交易市场年成交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交易额将突破30亿元;饮片加工区入住加工企业160户以上,同时通过建立饮片加工合作社,推动全镇中药材饮片加工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路子,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基地,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上缴税金1亿元以上。

周边中学

陇西县首阳中学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316国道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316国道

周边市场

甘肃首阳江能中药材交易城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316国道南50米
营业时间:09:00-21:20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316国道南50米

周边小学

陇西县首阳小学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小学(316国道北)

周边乡镇

首阳镇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陇阳镇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