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镇

十里镇 十里镇历史沿革 十里镇经济发展 十里镇附设机构 十里镇城镇建设 十里镇艺术旅游 十里镇劳务输出


十里镇地处甘肃省 岷县城西部,距岷县县城5公里,位于东经103°57′,北纬34°29′。东靠岷阳镇,南依秦许乡,西临西寨镇,北滨洮河,与 清水乡隔河相望。解放前属唐桥乡辖,解放后设西川区十里乡,公社化时为十里公社,文革期间改为红旗公社。十里镇地势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2340米。年平均气温5.5℃,全年 无霜期120天,年降雨量604毫米,土地平坦肥沃,洮河流经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1969年仍恢复原名十里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十里乡人民政府,2002年更名为十里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镇政府所在地十里村,面积94.23平方千米。2003年粮食总产3836吨,洋芋产量2458吨,药材总产2957吨,当归产量1910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147万元,农业增加值2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2元。十里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十华里...

详情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介绍

十里镇地处甘肃省 岷县城西部,距岷县县城5公里,位于东经103°57′,北纬34°29′。东靠岷阳镇,南依秦许乡,西临西寨镇,北滨洮河,与 清水乡隔河相望。解放前属唐桥乡辖,解放后设西川区十里乡,公社化时为十里公社,文革期间改为红旗公社。十里镇地势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2340米。年平均气温5.5℃,全年 无霜期120天,年降雨量604毫米,土地平坦肥沃,洮河流经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

1969年仍恢复原名十里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十里乡人民政府,2002年更名为十里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镇政府所在地十里村,面积94.23平方千米。2003年粮食总产3836吨,洋芋产量2458吨,药材总产2957吨,当归产量1910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147万元,农业增加值2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2元。

十里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十华里而得名。十里镇现辖1个 居委会、12个村委会:十里街居委会、台子村、 大沟寨、铁关门村、骆驼村、庙沟村、三十里铺村、任家庄、曹家庄、山底下村、南小路村、北小路村、寺沟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063人(2017)。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上突出"两洋(羊)一药",加大药材种植面积和洋芋种植面积,并建成一处200亩的玫瑰种植基地,动员农户人均种植5株,在两年之内把十里镇建成"玫瑰之镇"。

十里镇还有丰富的金矿和锑矿资源,开采潜力巨大。“一品一村”专业村社众多 十里镇 (3张) ,北小路村的铁器加工、 齐家村的竹编、 周家村的工艺织毡、 台子、 张家坪村的砖瓦、大沟寨村的盆景、 寺上村的肉牛育肥等远近闻名,构成十里经济的另一特色。

由于该镇距县城只有5公里,徐合公路穿境而过,且公交车直通十里镇,加之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有百货贸易和中药材交易两个专业市场,集镇贸易活跃。

十里镇重点实施了“两区三带”工程。“两区”:一是“工业区”,主要构建以农副产品加工、锑矿复选、碳化硅等高耗能低污染的加工业等新兴工业区。重点在镇区西面的 大沟寨、中寨、甘寨延河靠山水电充足的村实施。二是依靠近郊区域位置和西川灌渠两大优势,打造县城“鲜菜区”,逐步建成5000座左右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走“一村一品”的蔬菜基地发展之路,重点在镇区东面的十里、曹家、南小路、张家坪等村实施。“三带”:一是“红带”,紧紧抓住“岷州会议”纪念馆项目建设和全国三十条重点开发红色长廊和卅里铺铺沟、大沟寨等生态环保示范区;三是“玉带”,依托冰桥湾、清水、刘家浪电站建设和十里沿洮河功能区建设,打造水上娱乐、养殖、观光一体的旅游项目.

镇上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25所;有学校2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有5929人;有私办幼儿院6所,在校幼儿640名。

十里镇办公大楼建于2003年5月,总投资100万元,建筑面积1662平方米,有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展览室、健身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办 十里镇 (2张) 公大楼投入使用后,极大的改善了政府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水平,加快了小城镇建社步伐。总投资810万元的西川水渠纵贯十里镇全境,浇灌13个村的14580亩耕地,为解决人畜饮水,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里镇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岷县县城西面15公里处。1936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三十里铺村召开了著名的“ 岷州会议”,并成立了由何长工任主席的甘肃省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甘肃省委。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省、市、县级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十里镇千亩标准化当归种植基地地处岷县县城西面5公里处,是岷县当归GAP主要生产基地。2008年,镇党委、政府按照把示范点建成群众的样板田、科技人员的实验田的需求,根据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技术要求突出无公害,突出规范化,突出经济效益,高质量、高标准、上规模、上档次。在甘寨村建成千亩无公害当归GAP示范种植基地1080亩。该基地的建成将对提升全县中药材产业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8年,镇上把山底下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100座;种植优质牧草红豆草400亩,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修建标准化暖棚60座,建设“四位一体” 沼气池30座,增加农民收入。新修曹家------山底下村防洪河堤1900米;长1.5公里的村庄道路拓宽至7米,浆砌道路护坡1500米,对路面进行了整修、铺砂,并栽植行道树550株;新建村文化活动室5间;投资12万元,正在对长1.6公里的村庄道路进行硬化,对房屋进行整修。通过项目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760元,人均增收286元,群众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将得到明显改善。十里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开始,在全镇11个村共退耕还林17000亩,每年得到国家补助270多万元,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极大的改善了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发展十里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十里镇南小路,曹家,十里等村群众具有深厚的民间艺术底蕴,尤以南小路的窗花,木板刻印;曹家的剪纸,鞋垫;十里的 刺绣、 香包等民间工艺品享誉县内外,是全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岷县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沟寨五台山风景区位于十里镇西面1公里处,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风景优美,山下绿水环绕,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避暑的好去处。随着红色旅游专线的开通,大沟寨五台山风光将迎来更多的游客。

三十里铺铺沟位于十里镇三十里铺村,距县城15公里,与“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相毗邻。全长10公里的铺沟绿色长廊,林木繁茂,风景优美,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潜力巨大。

十里镇的经济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历届镇党委、镇政府都深刻认识到解决人地矛盾是加快发展的关键,采取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兴办乡镇企业、发展专业村社、扶持农产品加工等帮助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群众收入低、生活困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2002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当地劳务资源优势,在深入实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里人民要致富,多种经营抓劳务”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把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人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区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产业来抓,以县内县外两大劳务市场为依托,逐步培育成熟了以从事城区药材加工、人力拉运、建筑工地等区域务工为主业,以妇女、老人和低文化水平人群为主要对象的县内常年务工群体,以青壮年和文化水平较高人群为主要对象的县外常年型、季节性劳务输出群体,使劳务输出多层次、全面发展。

经过三年的努力,十里镇劳务输出人员由2002年的1600人增加到2005年的11746人,占全镇剩余劳动力的86%,增长了7倍多,县外输出人员达到9346人,其中:政府组织1329人、组织能人带动3765人、自发输出4252人;季节性劳务工1269人,县内务工2400多人。全年劳务总收入达到2760万元,人均690元,占十里镇人均纯收入的44%,其中组织输出(包括能人带动)收入1869万元,占到劳务总收入的67%。特别是2003、2004、2005三年镇、村、社三级干部,克服困难,充分动员,组织赴疆拾花工1510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十里镇劳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里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到他乡异地创业,到城镇聚集落户。2008年以来,镇劳务移民工作站通过加强对务工人员、务工方向培训和引导,千方百计、多方联系,从元月6日开始,已直接向 浙江、 上海、 青岛、 深圳、 新疆、 山东等地组织输送十批1180人。劳务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使当地农民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周边诊所

岷县十里镇卫生院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卫生院(092县道南)

周边乡镇

十里镇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周边村庄

十里村 地址:定西市岷县

三十里铺村 地址:定西市岷县

甘寨村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