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坝乡

口头坝乡 口头坝乡历史沿革 口头坝乡地理位置 口头坝乡矿产资源 口头坝乡旅游资源 口头坝乡交通状况 口头坝乡教育状况 口头坝乡行政区划 口头坝乡历史发展 口头坝乡经济建设 口头坝乡乡村建设 口头坝乡发展规划 口头坝乡抗震救灾


口头坝乡,位于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东邻武都县武库、草河乡,南连玉垒、横丹乡,西与尚德乡相接,北和尖山乡接壤。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乡政府驻地口头坝村,距县城100公里,海拔700米。地处白龙江沿岸,白龙江流经全乡23公里,西北有长丰等3条大沟水汇入白龙江。全乡分为长北、长南两大片。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山大沟深, 坡陡地瘠,长丰沟深12公里。境内的云雾山,海拔2615米。自然条件差,土地瘠薄,降雨量较少,制约着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荞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油菜、纹党、还有天麻、猪苓等杂药。因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竹园随处可见,经济林果繁多。上、下西山核桃、阳山苹果、长坪花椒,已成为本乡名产。口头坝乡,原因挖出一“狗头金”而名“狗头坝”,后演释为“口头坝”。地处白龙江沿...

详情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口头坝乡所有村庄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口头坝乡介绍

口头坝乡,位于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东邻武都县武库、草河乡,南连玉垒、横丹乡,西与尚德乡相接,北和尖山乡接壤。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乡政府驻地口头坝村,距县城100公里,海拔700米。地处白龙江沿岸,白龙江流经全乡23公里,西北有长丰等3条大沟水汇入白龙江。全乡分为长北、长南两大片。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山大沟深, 坡陡地瘠,长丰沟深12公里。境内的云雾山,海拔2615米。自然条件差,土地瘠薄,降雨量较少,制约着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荞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油菜、纹党、还有天麻、猪苓等杂药。因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竹园随处可见,经济林果繁多。上、下西山核桃、阳山苹果、长坪花椒,已成为本乡名产。

口头坝乡,原因挖出一“狗头金”而名“狗头坝”,后演释为“口头坝”。

地处白龙江沿岸,白龙江流经全乡23公里,西北有长丰等3条大沟水汇入白龙江。全乡分为长北、长南两大片。 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山大沟深,坡陡地瘠,长丰沟深12公里。境内的 云雾山,海拔2615米。自然条件差,土地瘠薄,降雨量较少,制约着 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荞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纹党、 花椒,还有天麻、 猪苓等杂药。因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竹园随处可见,经济林果繁多。阳山苹果,长坪花椒,已成为本乡名产。

乡境内长丰沟有丰富的 沙金矿,明清年间就曾开采,曲里拐弯的金洞随处可见。先民们凭着古老原始的工具,探矿定位之准确、采金方法之绝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口头坝曾出现群采黄金热潮,破坏了资源和 植被,后经治理整顿,刹住了乱采滥挖。

乡境内长坪沟西山村的西南群山中有奇峰秀岭龙凤山,山泉飞瀑,林密幽邃,早年曾有人依山崖凹进 洞穴就势建龙源洞。清 康熙同治年间,多次拓修建成龙凤山寺。“文化大革命”中古刹被毁,仅一殿尚存。山峰叠翠,清幽静雅,仍不失为消暑佳境。

历史上这里曾是甘、青、蒙、新等省区商贾下碧口入川的黄金通道之一

,口头坝村为南来北往商客的 驿站,骡帮马队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清脆的铜铃声摇出了山野乡民的喜悦,使这里成为偏僻山乡的繁华之地,解放后随着甘川公路的开通,这里驿站已成为厍历史,昔日的繁华已风光不再。如今,境内县乡公路与 国道212线在尖山乡河口村连接,这条 公路沿白龙江而下经口头坝村,进入长丰沟可直通阳山村,全长35公里,每日均有交通车营运。

1969年至1973年,县上曾在阳山开办“阳山农中”,学生最多时达350人,公民办 教师近20人,现兰州商学院教授刘公望曾在该校任教4年,培养不少山区 青年。现全乡有小学所,在校 学生人。其中口头坝中心小学1所,设有初中部。

全乡辖15个行政村(口头坝、下西山、上西山、 阳山、苍元山、 长丰、寺坝、 坪上、成家山、 柏林、高家山、豆家湾、畦次坝、柳家、冯坪),68个 合作社,76个自然村。冯坪村为碧口库区 移民村,有移民户34户,135人。全乡共有2036户,7028人,劳动力3325个。耕地面积14452亩,其中水田201亩,水浇地2666亩,旱地11585亩,梯田10874亩,经济林 果园4380亩, 党参950亩,农民人均耕地1.73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571万元,多种 经营收入201万元,粮食总产16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5公斤,人均纯收入928元。

口头坝乡,最有名的村要数阳山。 旧社会有民谣:东山苦,西山穷, 最穷不过阳山人,三日无雨苗发黄,一场暴雨山洪冲。

60年代,阳山人在村支部书记侯进位的带领下,数年如一日征山战水,兴 水利,修梯田,务林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全省 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学阳山,赶阳山”的口号曾传遍全县村村寨寨,《阳山联唱》唱遍阴平大地,为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发挥了作用。《甘肃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报道《看,阳山人怎样征山战水》。

村党支书候进位当选为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 甘肃省委第届委员会委员,曾任屯寨乡党委 书记等职,晚年退休返回故里仍解囊献策,竭尽全力造福桑梓。

口头坝乡,因地处边远偏僻深山 峡谷,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 曾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之一,1986年与临江片其他乡一起被列入省 扶贫困乡。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历届乡党委和乡政府带领全乡农民群众艰苦奋斗,治穷致富,坚定不移地走“抓水整地增粮,营林种草兴牧,多种 经营取胜,采矿加工致富”的路子,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口头坝乡党委和政府带领全乡广大人民 群众艰苦奋斗,全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共完成地膜面积1.2万亩,推广良种1.8万亩, 水稻旱育稀植450亩,带状种植2000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6项,新增有效 灌溉面积1100多亩,兴修梯田1500多亩。营造以花椒、 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630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落实各种项目26项,争取国家扶持资金362万多元,延伸5村16社农电线路,建成12村22社人畜饮水,完成关子坝大渠、畦子坝大渠改造工程和枣元坝大渠的新建工程,建成 建筑面积993平方米的义教工程教学大楼,完成了总长30公里的临江至口头坝通讯光缆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建设对全乡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全乡各项社会 事业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巩固了“三为主”成果,实现了三年来确定的人口控制指标,通过了省地县验收。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都有了新发展。

文县口头坝乡开展了“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使全乡村级道路建设和 农民的生产生活 条件发生了较大改观。该乡通过“一事一议”筹资20多万元,修建村社 道路57公里,保证 农产品畅通入市。

农业税费取消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社道路修建和维护、植树造林、电网改造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成了农民迫切关心的问题。为改善全乡群众的居住环境,彻底打破 交通瓶颈,口头坝乡党委、政府把2007年确定为全乡的“公路建设年”。该乡在组织发动群众修建村社公路时,配合县交通局工程技术人员反复选线、勘察,对比算账,确认采用机械开挖方案最为有效。通过作业测试,一公里路包干, 机械修需要1.5万元,人工修需要3.5万元,远比人工修筑成本低。通过“一事一议”,群众的眼睛亮了,心里明了,方案通过了,通村通社公路建设迅速启动。柏林坪村3个社共134户531人。这个村,通过“一事一议”,村民自愿集资5万元,在不到3个月时间就一举修通了9.5公里通村公路。这条公路,除乡上解决4吨 炸药外,涉及“拆迁占”的村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地50亩,砍树200多棵,拆圈棚16间。通村公路通车后,村民王树槐一家6口人投资2000多元,接着修通了自家的入户道路,创下了全乡通村公路建设个人投资最高记录。过去“学阳山,赶阳山”的阳山村,依然是修路 先锋。阳山公路是阳山村民发扬 愚公移山精神,硬是从 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通天路”。

这个乡的苍元山村还是通过“一事一议”又开工建设一条长10.5公里的通村公路。虽然是天寒地冻,但为了修筑致富路,连日来,全村男女老少,自带干粮,自带工具,早出晚归, 修路修得热火朝天。

“一事一议”筑就群众致富路。该乡自2006年交通大建设以来,仅一年零两个月时间,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20万元,新建和改建口磨、阳山、上下西山、陈家山、柏林坪等通村公路7条、57公里,使全乡公路通村率从2000年12月的30%迅速上升为75%。

口头坝乡党委和政府坚持以发展 经济建设为永恒主题,本着实事求是、尽力而 为的原则,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围绕实现三个增加(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财政收入),强化两个基础(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以公路和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着力建设四个产业(畜牧、经济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大力推进一个 开发(黄金开发),大搞科技兴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抓水、改土、增粮、兴林、修路、办电”六个重点,坚持开放搞活,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主要奋斗目标是,奋战三年,基本实现粮食平衡 自给,全乡15个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财政 预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3%,达到782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1%;粮食总产达到237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达到3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

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乡政府立足实际,结合乡情,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力争本届末实现人均1亩基本田和0.5亩水浇地;抓好科技兴农措施的落实,提高粮食产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优质 小杂粮的产量和规模,以农业科技培训 学校为依托,努力培养一批农业 科技明白人队伍,增加农业实用技术应用率;加大支柱产业开发,不断壮大多种经营生产,努力开形成“高山药材半山椒,川坝生姜加核桃,成坪木耳和天麻”的 格局;以整体解决温饱为目标,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二是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路、电、水工程建设。拓宽改造河口至口头坝公路,延伸乡村公路,争取畦子坝大桥建设立项审批。完善畦子坝、下西山、苍元山、阳山农电线路工程,不断扩大农 电线路覆盖面。抓好农业用水和村社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巩固 计划生育“三为主”、教育“普九”达标成果,全面抓好计划生育和教育工作。四是求真务实,推进全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是依法政,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5·12” 地震瞬息间造成文县口头坝乡20人死亡,6793间民房倒塌,259头大牲畜死亡,大面积山体 滑坡,交通、电力、通讯全部 瘫痪。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文县口头坝乡党委在第一时间组织乡机关的32名党员干部奔赴15个行政村,以抢救群众生命为首要任务,充分发动农村 党员干部全力抢救和疏散受灾群众,及时排除险情,稳定群众情绪。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抗震救灾。5月12日晚7时许,全乡48名受伤群众全部被护送到了乡 卫生院和临近的农村 诊所接受治疗;4500名灾区群众顺利撤离险境,同时广泛开展了防震 自救知识的宣传讲解,稳定群众情绪。5月14日,全面完成了20名死亡群众的善后处理工作。

面对交通堵塞,救灾物资无法运输的问题,乡领导不畏余震频繁、山塌石滚的 危险,实地查看路段损毁情况,紧急调动 装载机两台,发动指挥200名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连续奋战3个昼夜,于5月16日修通了河口至磨坝27公里通乡公路。口头坝乡的抗震救灾工作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紧张有序地开展。

周边行政单位

河坝村民锑颓小组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祁家坝村曩捺鲔民小组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周边村民委员会

村贴坝头瘗口村民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周边生活服务

文县口头坝乡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陇南市文县口头坝乡政府机关1层103室
陇南市文县口头坝乡政府机关1层103室

周边乡镇

口头坝乡 地址:陇南市文县河口段

周边村庄

口头坝村 地址:陇南市文县

苗家坝 地址:陇南市文县

寺坝村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