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川镇

理川镇 Lichuang Town 理川镇基本介绍 理川镇发展建设 理川镇建制沿革 理川镇地理环境 理川镇历史文化 理川镇风景名胜


理川镇位于 甘肃省 陇南地区 宕昌县北部,乡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通讯设施良好,是理川片五乡镇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该镇以 药材出名,有“千年药乡”之美称。近年来,该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洋芋、药材、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另外还其他名贵中药材和畜牧品种,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下,经济得到了新发展。理川古称“荔川寨”。“荔”原为上古羌族姓氏,寨以此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东汉时修建“荔川城”,继而又称“索西城”。周明帝元年(公元557年)置基城县,后为“佑川郡”。随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佑川郡和基城县同时取消。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恢复了基城县,隶属岷州。宋代绍兴四年,由于宋将关师古的叛变,岷州被金朝占领,金人在岷州州治所在地佑川建立了佑州。至元(元朝的一个年号),复于佑川置岷州。明代洪武四年复于佑川旧地设岷州千户所,洪武十一年千户所升为岷州卫,属陕西都司,洪武十...

详情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理川镇所有村庄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理川镇介绍

理川镇位于 甘肃省 陇南地区 宕昌县北部,乡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通讯设施良好,是理川片五乡镇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该镇以 药材出名,有“千年药乡”之美称。近年来,该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洋芋、药材、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另外还其他名贵中药材和畜牧品种,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下,经济得到了新发展。

理川古称“荔川寨”。“荔”原为上古羌族姓氏,寨以此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东汉时修建“荔川城”,继而又称“索西城”。周明帝元年(公元557年)置基城县,后为“佑川郡”。随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佑川郡和基城县同时取消。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恢复了基城县,隶属岷州。宋代绍兴四年,由于宋将关师古的叛变,岷州被金朝占领,金人在岷州州治所在地佑川建立了佑州。至元(元朝的一个年号),复于佑川置岷州。明代洪武四年复于佑川旧地设岷州千户所,洪武十一年千户所升为岷州卫,属陕西都司,洪武十五年四月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在此期间岷州卫又是岷王府所在地,驻守岷州卫的藩王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楩。清为喃铁里。民国29年(公元1930年)设理川镇。民国31年(1942年)岷县政府将“荔川”更名为“理川”,意在文明开化,以理为先。解放后设乡属白龙区,后设理川区、镇。1958年11月设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改为理川乡,辖11个村。2004年8月撤乡并镇,原大舍乡并入理川镇。

理川镇位于 甘肃省陇南地区 宕昌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国道212线14公里,柏油乡级公路,街道水泥硬化,乡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110电网、移动通讯、数字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是理川片五乡镇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全镇总面积86.1平方千米。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21773人(2017)。盛产洋芋、当归、蚕豆等。年产洋芋18000吨,蚕豆1000吨,是“岷归”的主产区之一,境内家种药材28种,有野生药材三百多种,有“千年药乡”之美称。现已形成洋芋淀粉、粉条加工服务一条龙体系,加工、建材、饮食等服务齐全。理川特产“浆水梨”,是有名的绿色保健果品,有止咳消痰之功效。

近年来,理川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洋芋、药材、畜牧三大支柱产业,种植 百合、 黄芩、 甘草、 柴胡等名贵中药材和引进山东小尾寒羊。2004年全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纯收入156万元,小尾寒羊存栏达到1628只,畜牧纯收入17.4万元,洋芋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纯收入162万元。退耕还林、还草2556.8亩,栽植杏树317523株,3年以后杏花满山遍野,杏脯及杏仁加工将成为理川经济增长增添新力。年劳务输出3000人,纯收入900万元,尤其是“万亩灌渠”的建设,使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正在迅速发展。

境内以泰山庙为代表的旅游资源闻名县内外,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蚕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当归、黄芪、油料等为主,是"岷归"的中心产区,有"千年药乡"之美称。辖区内有中小学校15所,卫生院(所)2个,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药材、马铃薯、畜牧、劳务是该镇的支柱产业。

2007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548亩,总产量2960吨,药材播种面积15205亩,产量2563吨。温6.3℃,年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近年来,理川镇党委、政府以市、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各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生产方式,初步形成了以药材、洋芋为主体,以小杂粮为补充的特色产业结构模式,建成苏都村当归、陈家沟村黄芪、绿园、尚营等四村5000亩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有力促进了理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4%,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可达2800万元。

理川古称“荔川寨”。“荔”原为上古羌族姓氏,寨以此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东汉时修建“荔川城”,继而又称“索西城”。周明帝元年(公元557年)置基城县,后为“佑川郡”。随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佑川郡和基城县同时取消。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恢复了基城县,隶属岷州。宋代绍兴四年,由于宋将关师古的叛变,岷州被金朝占领,金人在岷州州治所在地佑川建立了佑州。至元(元朝的一个年号),复于佑川置岷州。明代洪武四年复于佑川旧地设岷州千户所,洪武十一年千户所升为岷州卫,属陕西都司,洪武十五年四月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在此期间岷州卫又是岷王府所在地,驻守岷州卫的藩王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楩。清为喃铁里。民国29年(公元1930年)设理川镇。民国31年(1942年)岷县政府将“荔川”更名为“理川”,意在文明开化,以理为先。解放后设乡属白龙区,后设理川区、镇。1958年11月设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改为理川乡,辖11个村。2004年8月撤乡并镇,原大舍乡并入理川镇。

居东经104°18′与北纬34°20′之地,海拔2150米,年平均气温6.7度,年降雨量534毫米。年太阳辐射124.94千卡/cm,无霜期132天,年日照时数2081小时。境内以泰山庙为代表的旅游资源闻名县内外,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蚕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当归、黄芪、党参等为主。辖区内拥有陇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宕昌中药材交易城,有中小学校15所,卫生院2个,交通、邮电、电力、通信、金融、粮储等基础设施完善。公安、法院社会管理健全,全镇21个行政村已全面修通了通村公路,S209线、理哈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每旬二、五、八日逢集,集日人数过万,贸易兴隆。

(一)道教文化圣地—泰山庙。泰山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公元1621----1627年)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因火灾烧毁,于清光绪年间由武举人刘毓秀原址重建。使泰山庙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经多次维修保护,现保存完好。共占地2000多平方米,自清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为物资文化交流大会,期间来自各地人们汇聚于此,举办大型文艺及戏剧演出,进行物资交流。并来泰山庙祭祀神灵,盼望着来年风调雨顺。2007年6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理川古城。被群众历年取土,扩地修房,已全部毁尽,无法详察。与年高老人谈述,此吉城长宽约150至180米,呈正方形。城墙底部厚约3至4米,顶部厚约1.5米以上,高约5至7米,南北各有城门,东靠农田,半山有“泰山庙”,南接理川街,是通往宕昌县城的公路,西邻公路和理川河,北近上城门村庄去八力乡的大道。《资治通鉴》: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建岷州卫于祐川,是年秋,筑城垣,建楼橹,设学校官廨。证明此城建于明代,属州城。

(三)理川古街。古街南北长500米为理川镇的核心区,古街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代建筑群落,古街各建筑排列合理有序,是宕昌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同时,我镇以打造“宕昌北部重镇”为建设目标,理川镇将成为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人文景观独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古镇。

理川泰山庙位于宕昌县以北40公里的理川镇任家山,始建于明朝天启(公元1621——1627)年间,已近400年历史,后多次修缮,2007年被列为陇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甘肃省政府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宕昌县理川泰山庙名列其中,包括沙湾梓潼文昌庙在内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至两处。

泰山庙建筑群总体包括泰山殿、子孙殿、赫赤庙、代王庙、六角亭、、钟鼓楼、亭台画廊等。总体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式建造格局,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庙内松涛万顷、古树参天,更有诸多石碑,见证着理川的变迁。泰山庙的泰山殿和子孙殿坐东朝西,前后并立殿内塑像,形态各异;当中壁画,意蕴深刻。无论泥塑彩绘,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三月会(农历三月二十八)时更是张灯结彩、香客云集,为古刹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泰山庙绝不仅仅是一座庙宇古迹,它更是一横屏障,一道风景,一处名胜,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周边派出所

宕昌县公安局(理川派出所) 地址:陇南市宕昌县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中学

宕昌县理川中学 地址:陇南市宕昌县
陇南市宕昌县

周边景区,

理川河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

周边乡镇

理川镇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