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席镇

姜席镇 姜席镇历史沿革 姜席镇自然地理 姜席镇行政区划 姜席镇发展现状 姜席镇社会事业 姜席镇产业资源 姜席镇劳务输转 姜席镇旅游资源 姜席镇招商引资 姜席镇发展思路 姜席镇人口数据


姜席以姜川和席川两村得名,地处 西和县城北部,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2003年7月撤乡建姜席镇。全镇总土地面积70.8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C,全年无霜期170天。辖30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人口27323人(2017)。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1958年8月改乡为生产大队,1961年大队改名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姜席公社改为姜席乡人民政府,2003年7月撤乡建镇。姜席镇取所辖姜川和席川两村首字命名,地处西秦岭南缘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部,距县城13公里。姜席属轻切割的黄土梁峁、沟壑地貌框架,温凉、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638.2----2229.3米、平均海拔1670.6米,年平均气温8.1℃,年降水量517.3毫米、年蒸发量1626.5毫米,年日照时数...

详情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介绍

姜席以姜川和席川两村得名,地处 西和县城北部,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2003年7月撤乡建姜席镇。全镇总土地面积70.8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C,全年无霜期170天。辖30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人口27323人(2017)。

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1958年8月改乡为生产大队,1961年大队改名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姜席公社改为姜席乡人民政府,2003年7月撤乡建镇。

姜席镇取所辖姜川和席川两村首字命名,地处西秦岭南缘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部,距县城13公里。姜席属轻切割的黄土梁峁、沟壑地貌框架,温凉、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638.2----2229.3米、平均海拔1670.6米,年平均气温8.1℃,年降水量517.3毫米、年蒸发量1626.5毫米,年日照时数1731.4小时,无霜期平均172天,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要种植农作物。全镇东西径距11公里、南北径距9.4公里,总面积70.82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大小沟壑9条汇集成5条河流,其中一条汇入漾水河、其余四条注入位于本镇东部的晚霞湖。

姜席镇地处 西和县城北部,总土地面积70.8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C,全年无霜期170天。

全镇辖30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323人(2017),镇政府驻地席川村。行政村分别为:上胡、下胡、杨湾、马窑、赵河、姬窑、董堡、姜窑、青沟、谢庄、峰坪、董坡、姜川、李山、席川、冯沟、马集、段集、富沟、角善、山坪、西王集、北庄科、四图、彭寺、曹沟、张山、马沟、马坪、西番。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96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767公顷,粮食总产量826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元;财政收入158万元,财政支出112万元。

全镇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交通建设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土地管理走上正规,依法治理成效显著,信访案件逐步减少,安全生产有序进行。全镇2008年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499.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8元,全镇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辖30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5826户,乡镇总人口29446人,乡镇从业人员14081人。3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3个村通自来水,9个村通有线电视。有各类学校23所,教师173人,在校学生5667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8人,病床9张。

姜席镇西王集村,是典型的半山阴湿区,海拔1700米左右,土壤、光照、降水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马铃薯种植。从2000年起,该村就引进和示范种植马铃薯优良品种。近年来,逐年扩大示范面积和增加良种数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6年,该园区被列为全县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在包抓领导和农牧局、农技中心、种子公司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镇、村两级共同努力建成了500亩的马铃薯示范园区,种植品种有天引薯3号、4号、9号、陇薯3号、7号、新大坪、大西洋、费乌瑞特、LK99、L9408—10、7144、90—2—10、鄂95P3—3、0031—17、02—3—4、95—7---5等16个品种。其中有新试验品种4种,有10余种良种近三年来向本镇各村、本县部分乡镇及周边县区外调,累计外调良种877.5万斤,收入351万元。

2007年镇党委、政府以建好示范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在全镇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种植,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2007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西王集村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和“西王集村马铃薯种植协会”。合作社和协会的成立标志该村的马铃薯种植正式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解决了长期以来马铃薯销售渠道窄、销售价格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群众的马铃薯种植的积极性。为了解决马铃薯的冬天贮藏问题,西王集村通过贷款、群众自筹等多种办法修建了储量400吨的马铃薯冬藏窖一处,可以把良种储存下来,保证了籽种的供给和更新,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扩大种植规模,镇政府制定了西王集村马铃薯良种试验与示范园区三年发展规划。2009年种植面积要新增9000亩,形成马铃薯种植万亩示范长廊。

本镇姜川村有川坝地300多亩,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宜半夏种植。上世纪80年代有部分群众试种半夏成功,收到良好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十余村群众竞相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全村150户群众种植210亩,产量高、品质优,当年创收800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人员每年夏秋季节到外地统一购买良种、交流种植经验和技术、联系外地客商,现已组建半夏产业协会,积极务实地做大做强半夏这一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全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5919人,劳动年龄内的人口13056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2008年全镇输转6800余人,户均输出1.2人,劳务创收3500余万元。本镇张山村有204户927人,村两委结合本村人多地少的实际,紧抓劳务富村不放松。2006年村上成立劳务协会,组建6个劳务输出点、对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外出务工信息、维护务工人员权益。2006年全村输转310人,务工收入达120万元,为全镇的小康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支部书记、劳务协会会长张彦文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百名农民工明星”,2007年张山村被评为全县“劳务输转先进工作奖”。

位于镇东的晚家峡水库,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1960年,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面积20000平米、库容1034万立方米的防洪水库。2002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晚家峡库区综合开发项目,使这块沉睡了近半个世纪的土地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通过实施综合开发,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姜席乃至全县经济的发展。如今,晚家峡水库已更名为晚霞湖,晚霞湖水色秀丽,景色宜人,游客春可品茗观花,夏可避暑纳凉,秋可尝果香鱼肥,冬可赏雪滑冰,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县城后花园。2006年在晚霞湖成功举办了西和县“首届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2007年又在这里设立“首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分会场,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乡村大世界”栏目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互动节目,使姜席晚霞湖名播陇上、享誉全国。目前,在湖区旅游观光、垂钓、休闲者每天达近2000人次,湖区已由开发型向盈利型转变。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同年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这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库区五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1480元增加到2008年的2100元。湖区现在有旅游观光乘坐的小汽艇16辆,大船两辆,有望年底环湖路通行电瓶车。湖区周围有农家乐32处,2009年新办高标准农家乐3处,累计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400多人,对姜席全镇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拉动效应。晚霞湖水色秀丽,景色宜人,游客春可品茗观花,夏可避暑纳凉,秋可尝果香鱼肥,冬可赏雪滑冰,2014年5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招商引资与在建项目:席川农贸综合市场

镇党委、镇政府在立足镇情的基础上,结合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我镇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暨“五比五看“活动,紧紧围绕”商贸兴镇、特色强镇、劳务和旅游富民“的总体思路,做到三个强化,培植四个经济增长点,即: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产业、库区旅游业、小城镇商贸建设和劳务输出四大经济增长点,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努力把姜席建设成为全县经济强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年全镇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 “1.2.3.4.6.16”的奋斗目标,即:打造一支队伍、突出两个重点、达到三个目标、实现四个转变、抓好六项工作、落实十六件实事。

(一)打造一支队伍。就是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团结苦干的镇村干部队伍。

(二)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这两大重点。

(三)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完善灾后重建和维修的后续工作;二是精心打造库区民俗村建设;三是洋芋良种覆盖全镇,辐射全县乃至周边县区。

(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库区资源由开发型向盈利型转变;二是洋芋种植由单一型、局部型向大面积和规模化转变;三是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四是道路建设由通车型向标准型转变。

(五)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抓好坡改梯建设工作。二是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四是抓好教育工作。五是抓好综合治理工作。六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六)落实十六件实事。镇党委、镇政府在立足镇情,结合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反复酝酿、认真筛选,确定了今年全镇要抓的十六件实事,并确定由每名党委、政府成员各承包2件实事,负责落实。这十六件实事分别是:1、在谢庄、峰坪、青沟、姜窑四村建设新农村200户;2、完善重建200户、维修300户;3、五保家园建设4处、800平方米;4、席川农贸市场后续工程;5、种植洋芋3万亩、示范园区一处;6、完成沼气池建设500户;7、组织劳务输出6000人,技能培训600人次,有组织输出1000人;8、种植半夏1000亩;9、新修梯田1000亩;10、硬化董坡至马窑乡村路4.5公里;11、新修上胡至何坝南峪乡际路3.7公里,马坪至苏合吕集乡际路2.5公里,整修姬窑通村路1.5公里;12、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室6处、新修4处;13、落实整村推进项目4个村14个、完成人饮工程400户;15、新修姜川机砖厂;16、硬化计生服务站院子。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24593
12856
11737
家庭户户数 5523
家庭户总人口(总) 24482
家庭户男 12768
家庭户女 11714
0-14岁(总) 7204
0-14岁男 3890
0-14岁女 3314
15-64岁(总) 15861
15-64岁男 8229
15-64岁女 7632
65岁及以上(总) 1528
65岁及以上男 737
65岁及以上女 79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4511

2017年,总人口27323人。

周边景区,

姜席河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

周边小学

西和县姜席镇赵河小学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周边乡镇

姜席镇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周边区县

西和县中国半夏之乡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周边村庄

姜窑村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

姜川村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