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窑村
马窑村 马窑村村政建设 马窑村经济建设 马窑村乡村文化
马窑村位于 甘肃省西和县 姜席镇,全村165户816人,祖 祖辈辈生活在水电路不通的穷山僻壤,近几年来,该村一改过去“出行无路、浇田无水、挣钱无门”的窘境,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大抓洋芋产业和劳务输出,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大部分人家盖了新房,人均收入也从原来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1407元。马窑村以前不仅是镇里有名的贫困村,就是在全县也是挂上号的落后村。在马贵玉上任以前马窑村是一个公路、电视、电话都不通的“三不通村”,全村的电网只是一根木头架起的一根电线,村里人吃水要走几公里的山路去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每年秋天丰收在家的洋芋都只能自己食用,辛苦养了一头三四百斤重的猪,要找六七个人才能抬出去卖……为了解决马窑村祖祖辈辈吃水困难的现状,马贵玉积极和分管单位联系,争取项目,在他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当年,马窑村就建成178眼人畜饮水口井,马窑村长期以来的吃...
详情马窑村位于 甘肃省西和县 姜席镇,全村165户816人,祖 祖辈辈生活在水电路不通的穷山僻壤,近几年来,该村一改过去“出行无路、浇田无水、挣钱无门”的窘境,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大抓洋芋产业和劳务输出,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大部分人家盖了新房,人均收入也从原来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1407元。
马窑村以前不仅是镇里有名的贫困村,就是在全县也是挂上号的落后村。在马贵玉上任以前马窑村是一个公路、电视、电话都不通的“三不通村”,全村的电网只是一根木头架起的一根电线,村里人吃水要走几公里的山路去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每年秋天丰收在家的洋芋都只能自己食用,辛苦养了一头三四百斤重的猪,要找六七个人才能抬出去卖……
为了解决马窑村祖祖辈辈吃水困难的现状,马贵玉积极和分管单位联系,争取项目,在他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当年,马窑村就建成178眼人畜饮水口井,马窑村长期以来的吃水难题彻底解决。接着村干部商讨修路,为了说服大家修路时投工投劳,全村人积极投身修路大军,主动投资投劳。2006年,西和县开始在全县深入开展交通大建设活动,如今,通往马窑村的公路宽阔笔直,8米宽的路面常常让马窑村的村民自豪不已。村民有了盼头,都在心里捉摸着买电视、买摩托……
水通了,电通了,路通了,马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发展壮大全村经济,改变村里以往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发展壮大 特色产业,走和市场接轨的路子,以特富农。
为了改变马窑村以往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马窑村人开始放下思想包袱大面积种植洋芋,如今马窑村已经建起了83亩的洋芋生产基地,洋芋产业成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为了把村里的特色产业做强、做大,现在又在尝试着带领村民在马窑村发展壮大苹果、核桃等林果业和半夏、黄芪等中药材。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劳务部门,把培训班办到了村上,让青壮年劳力带着一技之长外出务工。
目前,全村816人,有300多人在西安、杭州、温州等地搞建筑、缝纫等,每人每年都能挣回5000多元,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彻底改变了马窑村经济落后封闭的历史。2007年,马窑村村民人均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407元。
马窑村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人儿童。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体弱多病的老人无人照料,马贵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所有党员要和村里的留守老人结对帮扶,照顾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村里党员的支持,现在村里所有的留守老人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5.12地震中,顾不上自家倒塌的房屋,马贵玉带领全村党员冲锋一线,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组织全村村民安全转移,组织发放救灾物资,一直奔波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只要群众哪里有困难,马贵玉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在马窑村的群众心中已形成了“只要有困难就找党”的观念。
几年来,在马贵玉的带领下,马窑村发动党员带头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开展了评选“种养能手”、“产业化带头人”、“致富能手”等活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的马窑村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周边行政单位
马窑村民小组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
窑家马匾耋兖村民小组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姜窑村民小组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
周边村庄
马窑村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
姜窑村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
马家窑
地址:陇南市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