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镇

长宁镇 长宁镇概况 长宁镇沿革 长宁镇地理位置 长宁镇行政区划 长宁镇经济建设 长宁镇农业 长宁镇扶贫 长宁镇推进整改 长宁镇人口数据 长宁镇下辖村


长宁镇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全镇人口41084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民族,面积93.11平方千米。辖长宁、王家庄、新寨、下严、甘沟门、宋家庄、韩家山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963年又复归 大通县设长宁公社。1966年合并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为 长宁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辖1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长宁,距县城14千米。有汉、回、土、藏等民族。地处河谷地,北川河流经境中。西(宁)大(通)铁路,227国道、S1宁大高速公路穿境。古迹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的长宁遗址,马家窑类型的后子河遗址和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寺沟遗址。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

详情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所有镇中心区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介绍

长宁镇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全镇人口41084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民族,面积93.11平方千米。辖长宁、王家庄、新寨、下严、甘沟门、宋家庄、韩家山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963年又复归 大通县设长宁公社。1966年合并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为 长宁乡。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辖1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长宁,距县城14千米。有汉、回、土、藏等民族。地处河谷地,北川河流经境中。西(宁)大(通)铁路,227国道、S1宁大高速公路穿境。古迹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的长宁遗址,马家窑类型的后子河遗址和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寺沟遗址。

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963年复归大通县设长宁公社,1966年合并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长宁乡。1996?年,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回族占总人口16.3%,辖长宁、王家庄、新寨、下严、甘沟门、宋家庄、韩家山7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长宁乡、后子河乡,合并设立长宁镇,并划入原元朔镇的新添堡、上堡、鲍东、鲍西4个村;全镇辖22个行政村,总面积92.2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497增至26685人;镇政府驻地长宁村,人口37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3人。

长宁镇位于大通县东南部,宁张公路20公里处,介于东经101°42′至101°48′,北纬36°50′至36°47′之间,海拔2333—2799米。东靠虎头山,大墩岭山与互助县分界,西与 景阳镇相接,北与 黄家寨镇毗邻。

距县府驻地14千米,总面积93.11平方千米。长宁镇系2001年10月撤乡并乡建镇时由原 后子河乡15个村委会、 长宁乡7个村委会、 元朔乡4个村委会合并建成,辖长宁、韩家山、宋家庄等7个村委会,农业人口1.1万人,有汉、回、土、藏等6个民族,总耕地面积34920.7亩,人均0.97亩。

长宁镇始终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坚持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5395万元,比2002年建镇之初增长37%;农业总产值1800.9万元;完成畜牧业总产值2990.7万元,比2002年的1115.74万元增长1874.96万元,年均增长56%。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46万元,争取省市资金125万元,招商引资8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84.8元增长到3009.78元,增加824.98元,年均增长12.5%。加强劳务输出工作,五年间共输出农民工25000人次,技能培训30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5000万元。

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4770吨,油料总产量达到1600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6200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以长宁、王家庄为主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600亩,以新添堡村为主的“青春202”小麦百亩连片示范基地320亩。发展和扶持菜篮子工程,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87栋,以陈家庄、东风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面积达1000亩。河滩、上孙、新寨为中心的中藏药基地效益明显。建成东村、西村、甘沟门、双庙四个牛羊育肥基地,鼓励农户推广舍饲圈养、种草养畜,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2005年末,草食畜出栏率181%,生猪出栏率100%,牛羊贩运育肥户106户,贩运牛羊2.65万(头、只),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990.7万元,比2002年增长36%。

全镇累计完成村庄道路硬化56公里,完成黑沟村异地扶贫至海西州香日德农场,韩家山四村、鲍西八、九自然村整体搬迁工作。积极实施好山区综合示范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累计完成四旁植树28万株,成片造林26000亩,农田林网4万株,新育苗470亩,造林提前整地5300亩,封山育林4800亩,周边荒山治理26800亩,退耕还林15417.22亩。

2001年起,镇党委、政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对五保户、贫困家庭,残疾户等弱势群体进行扶持,及时开展救济救灾工作,使受灾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全镇共有城镇低保户56户,116人,每年发放低保金约12.5万元。坚持巩固“两基”成果,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发展,“普九”教育覆盖率达100%,“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计生“少生快富”工程扎实推进,“十五”末,人口出生率为14.6‰,综合节育率达91.1%,计划生育率达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共帮扶238户计生户,落实帮助资金59850元,完成93户独生子女奖励费的发放工作,农民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安全文明村”创建活动。共创建“安全文明村”21个,“安全文明小区”7个。

长宁镇在推进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过程中,采取四项举措扎实开展整改提升工作,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抓好后进组织整顿。采取分工镇干部包村、相关单位帮扶等形式,为后进党支部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二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在班子组成结构上,注重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强化村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增强每位支部成员“在其位,谋其政”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抓好突出问题解决。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存在的重点或突出问题上,做到整顿工作与当前各项工作“两促进、两不误”。把全力做好“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工作和村级日常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抓好思想整顿提升。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查找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11163
5735
5428
家庭户户数 23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936
家庭户男 5612
家庭户女 5324
0-14岁(总) 3161
0-14岁男 1635
0-14岁女 1526
15-64岁(总) 7520
15-64岁男 3861
15-64岁女 3659
65岁及以上(总) 482
65岁及以上男 239
65岁及以上女 2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553

2017年,总人口41084人。

长宁村 甘沟门村 韩家山村 宋家庄村 王家庄村 下严村 新寨村 新添堡村 上鲍村 鲍家寨西村 鲍家寨东村 陈家村 代家村 后子河东村 河滩村 红崖村 康家村 上孙村 双庙村 田家村 汪家村 殷家村 后子河西村 中咀山村 黑沟村 后子河尕庄村
周边乡镇

长宁镇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下严村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下严村委会

双庙村 地址: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双鲍段

上孙家寨村 地址: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