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镇

焉耆镇 焉耆镇历史沿革 焉耆镇城镇介绍 焉耆镇气候地理 焉耆镇经济发展 焉耆镇地域风景 焉耆镇特产 焉耆镇发展现状 焉耆镇城镇建设


焉耆镇属于城关镇,是 焉耆回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县党委、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焉耆盆地中心,坐落在开都河北岸,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东与五号渠乡相连,南与永宁镇毗邻,西起乌库铁路,北与北大渠乡接壤,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11.86平方千米,和库高速公路、314国道和南疆铁路横贯全镇,是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焉耆是古 丝绸之路中道重镇,南北疆交通要道上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公元前1000多年前,开都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秦时(公元前246—209年)焉耆名为敦薨。在《佛国记》、《水经注》中写作“乌彝”。 秦汉时期(公元前246—206年),焉耆盆地绿洲出现了许多“城廊诸国”,焉耆即为当时的三十六国之一,扼中西交通的咽喉。公元前121年西汉在焉耆屯田。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正式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详情

新疆维吾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镇所有镇中心区

新疆维吾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镇介绍

焉耆镇属于城关镇,是 焉耆回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县党委、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焉耆盆地中心,坐落在开都河北岸,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东与五号渠乡相连,南与永宁镇毗邻,西起乌库铁路,北与北大渠乡接壤,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11.86平方千米,和库高速公路、314国道和南疆铁路横贯全镇,是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焉耆是古 丝绸之路中道重镇,南北疆交通要道上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公元前1000多

年前,开都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秦时(公元前246—209年)焉耆名为敦薨。在《佛国记》、《水经注》中写作“乌彝”。 秦汉时期(公元前246—206年),焉耆盆地绿洲出现了许多“城廊诸国”,焉耆即为当时的三十六国之一,扼中西交通的咽喉。公元前121年西汉在焉耆屯田。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正式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焉耆归属西域都护府。 北魏(公元448年)在焉耆设镇, 唐代(公元648年)在焉耆设都督府。唐代高僧法显、玄奘去西天——天竺取经取道焉耆时,焉耆已是西域佛教胜地之一。元朝初年(公元1218年), 蒙古西征,在西域设立别失八里行省,焉耆地处别失八里东境,为一重镇,设宣谕司。清代(公元1884—1898年)在焉耆设立厅、府,管辖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属各县市。民国(1920年)设焉耆道,后改为焉耆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区专员公署。建国初期,焉耆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1954年3月4日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2月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焉耆是历史上的名城,汉唐时(公元220—618年)有员渠城。明末清初(公元1628—1644年),在焉耆镇一带已形成村落。清 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建协顺城(喀喇沙尔老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焉耆城已具雏形。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建安集延回城(兵城)。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建喀喇沙尔新城(今焉耆镇一带)。今焉耆镇一带为光绪初年所建,系协顺城南。新中国成立后,城镇规模逐年扩大。1977年进行县城总体规划,并新建扩建城镇街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焉耆县把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纳入科学管理轨道,建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饮水、照明、公园和防洪工程设施。80年代以来,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近段时间来城镇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红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称号。

唐安西四镇之一

唐显庆三年(658年)置。咸亨元年(670年)罢废。调露元年(679年)复置安西四镇时为碎叶所代。驻地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格代沁古城。

焉耆县焉耆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面积11.86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有各级行政、事业、企业单位137个,有汉、回、维、蒙等十几个民族, 宗教活动场所14所(其中清真寺13座,基督教活动点一处),总人口33335人(2017),商业网点多,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杂,城乡结合部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较大。2002年8月1日焉耆镇组建成立治安联防大队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下,强化城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对社会面的违法犯罪及刑事案件的有效防控,积极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队伍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和积累了适合城镇治安联防工作的新路子,为全面提高城镇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2006年辖10个社区居委会,一个村民委员会,一个牧业队,有涉农站所1个。有耕地面积2970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1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09公顷。 焉耆镇

典型的 大陆性气候,但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夏季聚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

时间长,热量较为丰富。焉耆是南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是相邻的和静、和硕、博湖等县和兵团农二师八个团场的商贸中心。这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境内314、218国道和 南疆铁路交错汇集,横贯南北,与 库尔勒机场相距60公里,航空运输也十分便利。

2006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22.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9元。主要农作物产量:粮食100吨、 白葵、 油葵67.5吨、甜菜720吨、打瓜220吨、小 茴香2.4吨。造林面积56.7亩,成活率90%以上,防治率达100%。年末牲畜存栏12030头(只),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投入农田水利基本资金6.6万元,修建桥闸21座,清理排灌渠3800米;为牧业队修防渗渠580米,平整土地500亩,精平300亩,为农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资7万元新建牧业队队部,完成牧业队部围墙等设施建设。对辖区内的有易感蹄畜进行了2次强制免疫工作,对家禽进行了3次强制免疫工作,共完成 口蹄疫防疫12030头只, 禽流感防疫59553只,牲畜、禽类防疫密度达到了100%。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村民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七一”等节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村风文明。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科技致富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上四号渠村党员、村民代表和致富能手先后到 博湖、 和硕参观、考察学习农业生产,逐渐把农牧民向致富创业上引导。

搞好社区建设,2006年,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1万余元为社区配备了电视、VCD影碟机,投入5万余元为10个社区,计生办、爱心捐助站配备了微机和打印设备,使社区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5月新华社区和解放社区荣获自治州级文明社区称号。

焉耆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于世。早在汉唐时期,古焉耆国便成为西域三十六国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文化成为古 丝绸之路上最为璀灿的一颗明珠。境内的汉唐文化遗址有七个星千佛洞,日喀则古庙,四十里城博格达沁古城、土孜诺克等数十余处; 清澈、宽阔的开都河傍城缓缓流过, 展现出一派浓郁的水乡风情;已被开发为旅游胜地的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距县城仅十余公里,游览十分便利。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的相思湖、环开都河旅游区,更使中外游人络绎不绝;风光优美的贺拉山大泉沟、小泉沟旅游区是您旅游和度假的最好去处。 博格达沁故城: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宏伟高大的城。遗址在焉眷回族自治县西南约12公里处,为焉耆盆地故城遗址最大的一个。平面略近长方形,周长3000米。城墙已毁,墙基犹存,高2-3米,夯筑。城内见古代建筑基址两处,露出铺地红方砖块,故城近郊,有七处高大建筑物基址,夯土底基,其上用巨型上坯垒砌。城东半公里,有小城一座,周约1.5公里,城墙已毁。历年在故城内采集到汉五株、唐钱、波斯银市并金银饰物、料珠、 陶器等。城郊里疙瘩等地,有汉、唐时期墓葬,出土过汉镜、包金铁剑等。根据故城的位置、规模、出土文物考证,这是汉焉耆都城、唐焉耆都督府治所及焉耆城镇所在地。

自古以来,闻名遐迩的 焉耆马就盛产于此;被自治区权威部门命名为“焉耆甘草”的优质野生甘草遍布境内,畅销国内外。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开都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县,蕴藏着巨大的水力和 水利资源,开都河上游建设的大山口水电站,为焉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焉耆盆地的石油储量可观,石油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宝浪油田”, 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大有可为。现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水晶、云母、铜、红柱石、绿柱石、稀土等几十种,储量丰富,品位上乘;野生药用植物有 甘草、紫草、党参等100多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近段时间来,按照“区域凸现优势、特色形成规模、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大

力培育优势农产品区域和优势特色产业带,努力建设巴州重要的农副产品种植、 养殖、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4万亩甜菜,3万亩工业番茄,2万亩小茴香,2万亩 白葵,3万亩打瓜等特色种植基地。相继荣获“中国小茴香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中国甘草之乡”等荣誉称号。焉耆红辣椒、焉耆小茴香、焉耆白瓜籽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开运牌红辣椒、开强牌大白菜、开成牌白瓜子、开都牌小茴香等特色农产品的商标和原产地证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特色经济作物正向数乡一业、几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方向发展;把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狠抓牛羊育肥、“万头奶牛”工程和特畜禽养殖三个重点,加强 疫病防治、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畜禽品种优良化,畜种结构合理化,防疫体系网络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格局,促进了由农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的转变。2007年牲畜年末存栏19万头(只),肉类总产达1.18万吨,奶类总产达3.44万吨,建成养殖育肥小区27个,畜牧业在农牧民增收中的份额占到13.84%;把林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不断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封山育林等林业重大工程,积极发展以 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定植工业酿酒和鲜食葡萄面积3万亩,葡萄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财政部科技示范园区和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全县林木保存面积达15.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6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5.7%,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88.5 %,被国家评为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有序转移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育壮大三个重点。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用 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手段去谋划、管理和经营城市,广辟投融资渠道,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完成焉耆县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善给水、排水、环境卫生、绿地、道路等6个专项规划以及开都河绿化带、人民广场、金博华府、鑫鼎花园、卫生小区、政府小区等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市资本营运,引进安达商厦、诚信、金博、华景、新泰、鑫鼎、众鑫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老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相继开发建设了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住宅,人均住房面积达33.46平方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 人民广场建设,拓宽改造了解放路等17条总长32公里的县城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治理和硬化背街小巷93条。狠抓城镇绿地建设,绿化面积已达3657亩,城镇绿地覆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平方米。积极实施天然气输送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引进鑫泰集团投资4000万元,铺设城区供气管网20公里,使4000余户1.6万人受益,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5%。通过近段时间来的努力,焉耆商业发展层次和商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老城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品位,发挥了聚集能力和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快速扩张。

周边焉耆回族自治县

玲诤秀啮烟酒批发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X265(如意路)

周边乡镇

焉耆镇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周边公安局

焉耆回族自治县公安局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县公安局(解放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