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池口村

马池口村 马池口村马池口 马池口村起源


马池口村为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下辖的一个村。马池口于明代成村。北邻京密引水渠,东邻京昌公路,与燕山山脉遥遥相对。马池口村正在进行旧村拆迁改造,马池口村占地面积约8000亩,第一期批准改造项目占地1200亩,其中回迁房占地约150亩,集体产业用地450亩,城市开发用地约67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很早很早以前,马池口村西南方向二、三里的地方,有个名叫火烧营的小村庄。后来,火烧营在一次突发的天火中,村落殆尽。余者痛定思痛。顿悟,原来犯了地名大忌。于是,便迁到马池口村现在这个地方。所以,先有火烧营,后有马池口。 荒野村落,名不见经传,又无文字可证,只靠代代相传,而村民却深信不疑。火烧营演变成马池口村,其间大约于明代中期偏后。 马池口村四周,有多座规模较大的古坟。如兰家坟、梁家坟、王家坟、尚家坟、杨家坟、马家坟等。1956年,...

详情

马池口村地名网_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马池口地区马池口村资料简介
  马池口村是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马池口地区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10114003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10114。马池口村与念头社区、东坨村、西坨村、东闸村、北庄户村、楼自庄村、土城村、横桥村、白浮村、下念头村、宏道村、上念头村、百泉庄村、奤夿屯村、亭自庄村、北小营村、乃干屯村、丈头村、辛店村、土楼村、葛村相邻。


北京市市辖区昌平区马池口地区马池口村介绍

马池口村为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下辖的一个村。马池口于明代成村。北邻京密引水渠,东邻京昌公路,与燕山山脉遥遥相对。

马池口村正在进行旧村拆迁改造,马池口村占地面积约8000亩,第一期批准改造项目占地1200亩,其中回迁房占地约150亩,集体产业用地450亩,城市开发用地约67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很早很早以前,马池口村西南方向二、三里的地方,有个名叫火烧营的小村庄。后来,火烧营在一次突发的天火中,村落殆尽。余者痛定思痛。顿悟,原来犯了地名大忌。于是,便迁到马池口村现在这个地方。所以,先有火烧营,后有马池口。
  荒野村落,名不见经传,又无文字可证,只靠代代相传,而村民却深信不疑。火烧营演变成马池口村,其间大约于明代中期偏后。
  马池口村四周,有多座规模较大的古坟。如兰家坟、梁家坟、王家坟、尚家坟、杨家坟、马家坟等。1956年,笔者曾悉数马家古坟,从祖爷的第一个大坟头起,数到最后一排坟头,共二十三排坟头,每排坟头代表一代人,即为二十三代人。每代人平均以二十岁计算,至少延续四百年有余。
  从前,马池口村中间有座古庙,大殿前面,横向并排竖着四块大石碑(石碑已于解放初被移走,不知下落),四块石碑分别镌刻着各次重修古庙事宜。在碑文中依稀可辨古庙修建年代,约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如果按当时“有村必建庙”的建制,这是马池口建村四百余年的又一佐证。
  1997年出版的《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也标明,马池口于明代成村。
  至此,我们基本上摸清了马池口村的来历及村龄。
  马池口村名,有别于昌平区境内其他带有“口”字的村名。如高崖口、南口、碓石口、桃峪口等等。这些带“口”字的村名,几乎都坐落在山口处,或于山口附近,因山口而得名。令人不解的是,马池口村是典型的平原村庄,既不靠山口,也不傍渡口。那么,马池口村的“口”是什么意思呢?
  马池口村名“马”字当头,于是,那些不知内情的人便望文生义,认为马池口村一定姓马的人多。错了。目前,几百年的老住户,加上近代迁来的,马姓人家也不过四十户。在这个千余户的大村里,是个极少的姓氏。

马池口村名字的起源,与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从前,人们习惯将长城以北地域,统统称作口外。口外商队的马帮、骆驼队,以及牛羊群,钻出四十里的关沟进京,当时有东西两条路线。西路,南下经阳坊、温泉、颐和园等地尔后进西直门。东路,出关沟则向东南方向行进,擦三间房(南口镇自然村)而过。然后,经奤夿 [hǎbā]屯、上念头、马池口、西沙屯、沙河、清河等村镇,直抵德胜门。
  走出关沟的牛羊群,以及负重的马帮、骆驼队,行走很慢。当时路况又很差,走到马池口村,已时近中午。正好在此打尖,人吃干粮歇歇脚,牲畜饮水加草料。更重要的是,当时马池口村已具噶松潭哟蚣庑的条件。
  马池口村古庙门前,正是商队进京的通衢大道。庙门前有块偌大的场地,场地南端,有座四周用大条石加固的大戏台,场地本是村民看戏的地方。可是,一年里只唱有数的几场戏,可以说,场地常年闲着没用。所以,大戏台至庙门之间的场地,正是商队歇脚打尖的好地方。
  庙门东侧,与古庙一墙之隔,有座约三丈见方的小院,里边有一口石块砌帮的大水井,井筒直径约六尺,井口南北搭着两块巨大的条石,可容四人同时打水。此井水质甘甜,水源极旺,而且水位较高,用扁担勾着水桶,就可以打水,极为便利。
  庙门东西侧,筑有二尺多高的庙台。东侧庙台下首,有一排巨大的石槽,每个石槽长一丈有余。井口至石槽之间,有一条约五寸宽,三寸深的石沟,从井里打上水,灌进石沟。水便顺着石沟,流进庙台下首的石槽里,供牲畜饮用。
  庙门东西两侧,曾经有两棵古树,西侧为老槐树(1950年春被大风摧毁,挂在上面的铸钟被摔成两瓣。)东侧是一棵气度非凡的老杨树(于“文革”中的1970年被砍伐),树龄近三百年(锯断时,笔者曾数过其年轮)。其主干需四个成年人才搂抱。树冠硕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荫可覆盖两亩地面积。
  商队之人,喝着甘甜水,乘着浓荫,消疲解乏,甚为惬意。
  但也不完全是喝口水歇会儿脚,就起身上路的商队,从现存的两处地名考证,也有过夜的商队。一处名
  叫“尚家店”,另一处名叫“骆驼圈”。现在村里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两个地名一点也不陌生。
  1939年,日伪时期修建了京张公路,商队便沿着公路进京了。但仍有少数商队,嫌走公路绕脚,仍习惯走老路。直到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才完全消失。那些大石槽,因多年不用,又妨碍交通,后被移走。至此,马池口村历经四百多年的“驿站”作用,便告结束。但是,马池口村在全县的大村地位及其影响,仍在延续。
  解放前后,昌平县曾有“四大村”之誉,东有鲁疃、百善,西有马池口,苏家坨(苏家坨于1958年划归海淀区)。就四大村规模而言,马池口村只能排在老末,但其大村地位及其影响,其他大村却无法比拟。解放前曾流行一句口头禅:“小昌平县,大马池口。”
  马池口不光村大,更重要的是临近县府,八里许。交通方便,也是马池口村的一大优势。东靠京张公路,西临京包铁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各历史时期的政权,都很看重马池口村。日本人占领时期,在马池口村建立中心据点,成为“模范村”。国统时期,成立马池口伪大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马池口乡。1950年至1956年,全县入伍新兵,连续七年在马池口村集中。1950年,昌平县农业试验场建在马池口村。马池口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旱涝保收,粮食年年增产。解放初的几年,被县领导誉为昌平县的“乌克兰”。
  农村改革开放之初,马池口村勇于开拓,成效显著,很快成为京郊上空一颗耀眼的明星。李鹏、 陈慕华、邹家华等中央领导人,先后来这里参观访问。马池口村又大大的风光一回。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吉木萨尔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流路与神牛路交叉路口往北约90米
北京市昌平区昌流路与神牛路交叉路口往北约90米

周边商圈

马池口 地址:昌平区

周边小学

马池口小学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马池口村963号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马池口村963号

周边乡镇

马池口(地区)镇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昌平区

周边村庄

马池口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街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街

葛村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昌平区

横桥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