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屯村
肖家屯村 肖家屯村自然环境 肖家屯村人 口 肖家屯村产业情况 肖家屯村村貌建设 肖家屯村学 校 肖家屯村医 疗 肖家屯村村风民俗 肖家屯村村政举要
肖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方向3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945亩,林地500亩。肖家屯交通便利,村前不到一公里即是黄岛西行最近的一条路。 据传,明洪武年间,翟姓从灵山卫迁此立村,取名翟家屯。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肖家屯。 肖家屯村历史上以农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肖家屯村有塘坝三座,大口井一眼,是风河宝山段的源头之一,环境优美,是投资高效农业和林地开发的好地方。属冲积平原,俗称 盐碱滩。整个地形由北向南稍有倾斜。总土地中,有耕地4581.5亩,占73.4%;盐碱荒地578.5亩,占9.3%;荒草地323.7亩,占5.2%;林地62.8亩,占1%;水域289.7亩,占4.6%;道路占地180.8亩,占2.9%。地质分区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冲击平原弱中等富水亚区。地势低洼,地层主要是湖相沉积的细粒物质,地下水迳流不畅,埋深较浅,一般不...
详情肖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方向3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945亩,林地500亩。肖家屯交通便利,村前不到一公里即是黄岛西行最近的一条路。 据传,明洪武年间,翟姓从灵山卫迁此立村,取名翟家屯。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肖家屯。 肖家屯村历史上以农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肖家屯村有塘坝三座,大口井一眼,是风河宝山段的源头之一,环境优美,是投资高效农业和林地开发的好地方。
属冲积平原,俗称 盐碱滩。整个地形由北向南稍有倾斜。总土地中,有耕地4581.5亩,占73.4%;盐碱荒地578.5亩,占9.3%;荒草地323.7亩,占5.2%;林地62.8亩,占1%;水域289.7亩,占4.6%;道路占地180.8亩,占2.9%。
地质分区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冲击平原弱中等富水亚区。地势低洼,地层主要是湖相沉积的细粒物质,地下水迳流不畅,埋深较浅,一般不超过2米。潜水蒸发强烈,水化学成份浓缩作用显著,地下水矿化度1.0~2.3克/升。化学成份复杂,为氯化物重碳酸盐类。据九十年代监测,村内3口井中有1眼500毫升含砷量高达0.12。地表咸水层埋深小于15米。据村中19眼井孔揭露,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粗砂、中细砂,主要开采层位2~40米,涌水量15立方米/时左右,为半咸水区。
母质为冲积物。土壤属潮土土类,苏打盐化潮土和苏打盐土亚类。据1984年普查,有机质含量村南、村北0.6%~0.8%,东、西局部小于0.6%;全氮含量均小于0.05%;速效钾含量50~100ppm;速效磷含量大部10~20ppm,东南部为5~10ppm。土壤PH值9~11。
全村共有345户,1168人,其中男617人,男女性别比111.9。当年出生率13.69‰,死亡率4.28‰,人口自然增长率9.41‰。
有谷、糜、黍、黄落子、莜麦、高粱、马铃薯、豆类及胡麻、白麻。耕地4582亩,粮田2760亩,其中水地小麦占20%,玉米占54%,谷子占1%。粮食总产107万公斤,施用氮、磷及多元复合肥418吨,亩均151公斤。
传统以猪为主,产仔猪闻名。存栏大牲畜558头,猪857头,年产肉类14.24万公斤。
杨、柳为主,兼有少量杏、榆、松。1949年有成片林30亩,零星杨157株,柳233株,榆4株,松8株。新中国后,多在路旁、田埂植优种杨树。七十年代发展农田林网。1997年林地扩大到59亩。有4条渠、10条路植15460株优种杨,农田林网有2000株。
地表为碱性水,含砷、氟偏高。传统人畜用井水,浇田引柳林河水。1949年人畜用水井9眼,水浇地1000亩(洪水)。新中国集体化生产后,逐年挖排碱渠道改良土壤,村东、村南、村西各1条,共长4850米。1970年后,修机电灌站3处,装水泵3台。同时又打井18眼农灌。1980年水浇地3400亩。八十年代后,配以防渗渠道,国家投资打井、种麦、改滩。1990年取水量可达22.0166万立方米,其中河水9.29万立方米,地下水12.7266万立方米。1997年,全村有机井34眼,配套29眼,装机总量272.5千瓦。固定渠道42.8公里,其中防渗渠道13.8公里。水浇地3350亩。全年地下水开采量67.4万吨,其中人畜用水4.7万吨。
有汽车2辆,小四轮拖拉机21辆,农用三轮车11辆,二大皮车200余辆,大皮车16辆。机械总动力505千瓦,年用电14万千瓦时。
有个体摩托修理部3处,拖拉机、自行车修理部各1处,米面加工作坊2处,豆腐房2处,熟肉加工1处,季节性糕点加工1处。全村工副业生产者55人。
设供销社分销店1处,售货员1人。有3户个体小卖部,1户生肉铺,1户猪饲料销售部,1处生产资料门市部。长年外出贩猪、贩粮等30余人。全村从事商贸活动者53人。
村民居址地势平坦,海拔1006米至1007米。至迟明正德十年(1515)已有土堡。至清末,公共建筑有五道庙、东岳庙、真武庙、观音庙、玄天庙、大庙、乐楼各1处。1949年有民居土房867间,瓦房193间。院落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正房多“一堂两屋”或“三明两暗”,为土木结构,五檩起脊居多,少数为三檩“蹶式”,墙体多草皮或土坯。新中国集体化后,不断建有大队办公室、库房、畜圈、饲养室、加工房、学校等集体房舍,到1980年有120余间,其中砖木瓦房30多间。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新房舍渐趋砖木结构瓦房,院落向独家院发展。只建南、北房,正房住人,南房简陋放闲物或为畜棚圈。1997年村民居址占地207亩。
是村传统村际土路有7条,可通大车。新中国七十年代后,拓宽、取直变为通汽车公路。五十年代通邮政。1961年架通有线电话线路,七十年代初通有线广播专线。1985年前后电话、广播中断。1997年仅通邮政,后来有私人电话。
学校占地2346平方米,校舍24间432平方米。教师6名,学生166名。
赤脚医生1名,个体行医人员1人。
传统尚耕作,重碱业。村民四季不闲,勤劳、吃苦,且能言善语,有收养童养媳之风。以糜、黍和马铃薯为主食,早、晚喝“黄落子”糊糊。习俗多从阳高县,方言口语亦然。新中国以玉米面为主食。八十年代后,以面粉、大米为主食。旧俗简化,陋俗不闻。
明朝,为百户驻地。清 乾隆十八年(1753)设1甲,下分8牌;有甲长1人,牌头8人。清末设甲,有甲长理村事。已有香灯礼、明会组织活动。中华民国8年(1919)是村为卅里铺属村之一,为副村,设副村长1人;村内设 4闾 ,闾长4人。14年(1925)为主村,设村公所;村长1人,村警1人,闾长4人。后来 ,传入大佛教。民国18年(1929)旱灾,传入天主教。26年(1937)10月后设立伪村公所,村长1人。29年(1940)改设甲,伪甲长1人,伪闾长4人。34年(1945)10月,共产党建立村公所,设农会、妇救会、武委会等组织,有村长、粮秣、治安员等。实行减租减息,清算斗争。11月,建立共产党支部,有党员9人,支部书记马彦。35年(1946)10月,国民党重新设立村公所,组织红枪会分队,会员30人。36年(1947)传入一贯道组织,设堂1个。37年(1948)1月,国民党搞“三自传训”、“一夜成功”,捕共产党员和群众10多人,经保释放。1949年,开展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份,地主5户,富农12户,上中农4户,贫农105户,余为中农。一贯道徒发展到85人,其中女58人,堂主1人。天主教17人,香灯礼39人,明会58人。新中国1950年春颁发土地证。冬季,登记并取缔一贯道、大佛教、香灯礼、明会等组织。1951年镇反中镇压反动地主1人。1953年常年互助组1个,7户农民参加;临时互助组1个,3户农民参加。1954年1月,为全县首批转初级社村庄之一。1956年转为高级社,设社务主任1人,社长、社共产党支部书记等干部22人。内设4个耕作小队。1958年改为生产大队,设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辖生产小队4个,有大队长1人,小队长4人。还有党、团、妇女、民兵组织。是年大炼钢铁、深翻土地。又成立集体食堂5个,到1959年食堂为2个,社员全部入伙吃饭,直到1961年春复以户自炊。1960年部分社员开小片荒地,多者亩余。1961年公社派干部驻村,搞夺“五权”斗争,社会秩序好转。1962年落实饲料地政策,户留3分地自种;共自种地225亩。1963年变大队核算为4个小队核算。同年进行清库等“三清”工作。1964年9月,县派工作队驻大队,开展“四清”运动。严肃查处大小队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清退“三定”款约0.2万元。增设贫下中农协会,设贫协主席1人;重新评议阶级成份,划地主、富农25户,给5人戴“分子”帽子。1966年6月“四清”运动结束。秋季,“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部分学生、青年社员批斗戴帽分子,并成立红卫兵。1967年红卫兵分成两派,斗争严重。大队推广大寨评工记分办法。社员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单行本“老三篇”等。1968年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大队长称大队主任。其余大队组织不变。同年,干部组织社员学习批判党、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等的文章。1969年冬,备战备荒,到次年,以民兵为主打地道。民兵连配备枪60余支。1971年又进行整党工作。环境革命化中,街巷墙壁制小板报,书写毛主席语录百余条。1972年社员学习批判林彪的文章。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院内搭棚防震。9月,悼念毛主席逝世。1977年社员学习批判“四人帮”的文章。1978年恢复大队管理委员会、大队长称谓,其余组织不变。1979年给5个戴帽“分子”摘“帽子”。1980年冬,下乡干部组织社员反复学习中央75号文件精神,研究包产到户的具体措施。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7户社员承包口粮田171亩,以人承包责任田1059亩,劳力包责任田2370亩,年缴承包合同金4.6万元。农具、大畜、羊亦作价归社员。1984年,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设村委会主任;大队其余组织不变,小队自然消失。1988年7月12日下午,同小辛庄、范家庄、兰玉堡同时被冰雹袭击,玉米、小麦等受灾严重。1990年8月20日,受大风吹迫,小麦多倒伏。1995年秋,涝灾,房屋渗漏,马铃薯沤烂。1997年有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会计等7人,共产党员25人。
周边村庄
肖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
过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
左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
代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三零一省道
胡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
田家屯村
地址:大同市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