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庄村

小辛庄村 小辛庄村位置境域 小辛庄村自然环境 小辛庄村人 口 小辛庄村产业概况 小辛庄村村貌建设 小辛庄村学 校 小辛庄村卫 生 小辛庄村村政举要


小辛庄村居址在县治西16.3公里,东经113°54′50″,北纬40°21′13″相汇处。西距阳高县界1公里,北达卅里铺3公里,东偏北接肖家屯2公里,南隔白登河望兰玉堡2公里。属冲积平原,俗称西滩,四面平坦由北向南倾斜。村北1公里为黑水河,村东的南北渠沟通黑水、白登二河,称改河渠。总土地中,耕地4311亩,占76.4%;园地66亩,占1.2%;林地137.1亩,占2.4%;荒草地450.6亩,占8%;水域186.1亩,占3.3%;道路用地143.4亩,占2.1%。属平川中温半干旱区,气象要素同三十里铺村。民国24年(1935)5月15日~7月30日淫雨,毁田禾较多(《 中国经济年鉴》)。民国28年(1939)6月至7月淫雨,柳林河毁禾田2000余亩,房屋30余间。1956年涝灾。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春季4米/秒以上。1966年5...

详情

小辛庄村地名网_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卅里铺乡小辛庄村资料简介
  小辛庄村是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卅里铺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222200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222。小辛庄村与卅里铺村、兰玉堡村、刘家庄村、肖家屯村、廿里铺村、卞家屯村、范家庄村、西马坊村、孙家店村、高家店村、康小屯村、范家屯村、白小山村、阳和塔村、高墙框村、魏家夭村、李芳山村、王家山村、迁安新村相邻。 还有77个地名与小辛庄村同名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卅里铺乡小辛庄村介绍

小辛庄村居址在县治西16.3公里,东经113°54′50″,北纬40°21′13″相汇处。西距阳高县界1公里,北达卅里铺3公里,东偏北接肖家屯2公里,南隔白登河望兰玉堡2公里。

属冲积平原,俗称西滩,四面平坦由北向南倾斜。村北1公里为黑水河,村东的南北渠沟通黑水、白登二河,称改河渠。总土地中,耕地4311亩,占76.4%;园地66亩,占1.2%;林地137.1亩,占2.4%;荒草地450.6亩,占8%;水域186.1亩,占3.3%;道路用地143.4亩,占2.1%。

属平川中温半干旱区,气象要素同三十里铺村。民国24年(1935)5月15日~7月30日淫雨,毁田禾较多(《 中国经济年鉴》)。民国28年(1939)6月至7月淫雨,柳林河毁禾田2000余亩,房屋30余间。1956年涝灾。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春季4米/秒以上。1966年5月1日下午,风力最大10级,平均8级,10多间房和畜棚掀掉顶泥、瓦。

成土母质为冲积物。表层土壤属潮土类中苏打盐土与潮土,少量苏打盐土、风砂土(村南)。1985年普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村西0.6~0.8%,村东北1.0~1.5%,村南小于0.6%。全氮含量小于0.06%,村东北含量在0.05~0.065%。速效磷含量村西5~10ppm,余为10~20ppm。速效钾含量50~100ppm之间。

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浅埋、中富水亚区,以湖泊相地层为主,岩性为粘土或亚粘土。地下水埋深较浅,据29眼井孔揭露,含水层主要岩性是细砂、中砂,村西粗中沙,为南洋河古河道区。开采层位2米至30米,极个别井孔80米。单位涌水量不超30.0吨/时。浅层咸水埋深0到10米,地下水矿化度1.5克/升左右。水化学成份复杂,为CL.HCO3—NaMg型,PH值8左右。村北黑水河为永定河三级支流,间歇性河流,五十年代丰水期流量0.5 立方米/秒,枯水期0.4立方米/秒,2003年均值114立方米/秒。

其中男552人,女551人,男女性别比100.2。当年出生率16.31‰,死亡率1.81‰, 人口自然增长率14.5‰。人口均为汉族。

有耕地4311亩;粮田面积3190亩。粮食总产67.4万公斤。

传统猪为主,役畜牛,兼有骡、马、驴和羊、鸡、兔、狗。存栏大牲畜734头,其中牛占一半多。猪449头,羊276只。年产肉157吨。有种公畜驴1头。有个体笼养鸡场1处,有鸡600多只,日产鸡蛋30公斤左右。

成片杨柳树在柳林河沿岸,田埂、渠、塄仅零星树。1949年有成片林30亩,零星树1.05万株。新中国1955年林权随土地归集体所有,并伴随农田基本建设,每年在田间、路旁新植杨树。1973年,1986年及1990年栽杨树4片,成林379亩。洎1973年栽苹果60亩,1983年又新植苹果树100余株。迨1995年用材林127亩,果园65亩。1条渠、4条路有零星杨树1083株,村内杨、柳树等2311株。

传统人畜用井水,并有引河水浇地习俗。清 道光年间,村北开挖引黑水河水渠道1条,长2公里。民国18年(1929)和兰玉堡村伙开义顺渠15华里,引河水浇地。1949年有水井3眼,洪水浇地1000亩。新中国后集体化生产,改滩治碱,引水灌田。1962年国家投资建兰玉堡电灌站兰辛抽水站。1976年,历时3月,改造河床1500米,挖土1.6万立方米,用石150立方米,于村南2里处筑桥一座,将柳林河改道北引和白登河汇流。1980年水浇地扩展到3000亩。有25眼机井,装机总量255马力,其中柴油机11台,132马力。嗣后结合改碱、打井种小麦。1990年取水量可达28.9804万立方米,其中引河水8.43万立方米,地下水20.5504万立方米。到1997年有27眼机井,配套26眼,装机总量196.5千瓦,灌溉面积达4330亩。固定渠道41公里,其中防渗渠14公里。村中3眼旧井在七十年代填塞后,又有2眼机井供部分人畜饮用,多数家户饮用院内的深水压力管井水。全年人畜用水2.4万吨。

有玉米脱粒机3部,小麦脱粒机2部,薄膜覆盖播种机27台,农用三轮车5辆,小四轮拖拉机24辆。“二大车”198辆,大皮车6辆。

豆腐坊3户。从事工副业人员21人。

设供销分销店,售货员1人。有个体小卖部3处。有生肉铺2户。有季节性蔬菜、瓜果摊点。全村从事商贸业人员30余人。

村民居址海拔1009至1010米,从北向南倾斜。民居建筑,基本呈东西南北四条街布局。至清末,建有真武庙瓦房1间,泥塑彩画(村北);五道庙(当村);龙王庙(村东)瓦房3间, 泥塑彩画;观音庙(当街)3间瓦房,泥塑彩画(东配间奶奶庙,正中观音庙,西配间阎王庙),乐楼(民国20年重修,和龙王庙对照),面阔3间,座南朝北。1949年,有民房906间,其中土房816间,瓦房46间。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正房为“一堂两厢”或“三明两暗”。新中国集体化生产后,逐步新建小队畜圈、库房,大队办公室,磨面房乃至小学校,1980年约110多间。村民在七十年代前,多翻修旧房,新居为土木结构泥顶。八十年代后,新建房多砖木结构,覆瓦,个别户打混凝土地梁。1990年居民建筑占地350亩。

村有传统村际道路4条,仅容单车通行。七十年代后,逐步拓宽、取直、垫砂,并修涵8座,可通汽车。1984年,修建小辛庄至兰玉堡之间跨白登河水泥大桥1座。新中国初通 邮政业务。1961年架通有线电话线路,附通有线广播。八十年代后期中断。1997年仅通邮政。

学校一所,占地3780平方米,校舍25间,450平方米。有教师6人,学生143人。村累计留学博士生1人,大专生23人,中专生41人。

有1名赤脚医生,有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生回村行医。有个体医生3名,诊治常见小病不出村。

乾隆十八年(1753)前后分有4牌,设牌头4人,由牌头主村事。唱戏等公益活动,推社首主事。光绪初年设1甲。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设有乡约主村事。有明会组织活动。中华民国7年(1918)后为三十里铺附村之一,有村副1人;内设4闾,有闾长4人。26年(1937)沦陷后,设伪甲公所,有伪甲长1人;内设4闾,闾长4个。30年(1941)传入一贯道,设堂收徒。33年(1944)成立红会组织。34年(1945)冬,共产党设立村公所,始发展共产党员。有农会、武委会等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次年成立贫农团,进行反奸清算斗争,分富户青苗地约200余亩,发展共产党员10人。35年(1946)10月后,国民党设村公所,发展同志会、“三人小组”、“兵农基干”等。37年(1948)1月,国民党“一夜成功”中,共产党员曹步功被抓到上吾其乱棒打死。红会会员发展到30余人。37年(1948)4月,共产党恢复村公所,设村长、粮秣、实业、治安员等。新中国1949年2月设共产党支部,开展土地改革,分土地200多亩。划阶级成份地主4户,富农1户,上中农16户,中农98户,贫农76户。一贯道组织大肆活动。有点传师3人,堂坛主3人,一贯道徒达200余人。1950年春,颁发土地证。冬,村民捐款、物,支援抗美援朝。同年有一贯道徒59人(女29人),红枪会14人,明会4人,登记退道退会。1951年有反革命道首1人被镇压。有11户村民退童养媳。1953年涝灾,马铃薯沤烂,减2成。1954年始组织互助组。次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设社务管理委员会,有社长等社务干部23人。下分耕作小队4个。留自留地195亩。1957年5月草地螟严重发生,45亩拦网成虫35.5公斤,后扑灭。1958年,高级社改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有大队长、会计、保管等。配设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妇女、民兵等专职干部。下辖4个生产小队,有小队长、记工员。当年深翻土地,大炼钢铁。1959年成立公共食堂2个,全村人均在食堂吃饭,直到1961年春解散,复以户自炊。同年派青壮劳力参加孤峰山水库筑坝劳动二年多。1960年,部分社员开小片荒自种。1961年公社派干部驻村搞夺“五权”斗争,社会秩序好转。1962年重新划分自留地。又每户增0.3分自留粮地。全大队社员自种地192亩。同时由大队核算划以4个小队单独核算。当年大队干部隐瞒产量25991公斤,多报人口,多留口粮8205公斤,二项占总产粮36.7%,受通报批评。1963年,大队开始自己搞清工分,清仓库的“三清”工作。1964年初,开展经济“四清”工作。贯彻中央“双十条”。9月,县派工作队10多人驻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查处大小队干部贪污挪用、多占集体财物“三定”款1000多元,基本退赔。重新复议阶级成份,有地主、富农7户。核定6人为戴帽子“分子”。当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设主席1人。1965年7月运动结束。秋季,开展了毛主席著作学习热潮。1966年初,阶级斗争氛围增浓。秋,“文化大革命”初始,社员自己砸神龛,拆庙宇,烧旧书。后期,批斗地富等戴帽子“分子”。1967年学习大寨农业管理经验,变定额计酬为评工记分等。1968年,大人管理委员会称大队革命委员会,大队长称大队主任。1969年,冬至1970年备战备荒,打地洞。同时,街巷墙壁制小板报,写毛主席语录。1972年大队组织社员学习批判林彪反党叛国罪行文章。1973年清理阶级队伍。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村民院中搭棚居住月余。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村民集会悼念。1978年恢复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大队长称谓。1979年给6个“四类分子”摘帽子,以社员待遇。当年试行分组作业。1980年传入天主教,教徒1人。冬季,下乡干部组织学习中央75号文件,研究包产到户具体办法。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8户社员承包口粮田152亩,以人承包责任田1028亩,劳力承包责任田2070亩,年应上缴承包费4.4万元,大畜、羊及队有农具作价归村民私有,耕地以户自主耕作。1987年春,遭严重冻灾。1984年,生产大队改为村,设村民委员会,共产党、团、妇、民兵、治安组织依旧。1994年传入耶稣教,信教者17人,均妇女。1997年村干部6人,有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会计等。共产党员18人。

周边村庄

小辛庄村 地址:大同市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