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镇
礼义镇 礼义镇镇情概况 礼义镇历史追溯 礼义镇寺庙建筑 礼义镇宝贵遗产
礼义镇位于 山西省 陵川县西北部,东距县城18公里,西与 高平市毗邻,北与 长治市接壤,境内地势平坦,十地肥沃,宋金元时期建筑非常丰富。镇内的 崔府君庙、 南吉祥寺、 北吉祥寺和 龙岩寺均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且遗存有众多的民居古建,堪称为“太行文物第一镇”。礼义镇隶属于 山西陵川县,位于陵川县西北边境,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礼义镇西与高平市 北诗镇搭界,东与 杨村镇和 崇文镇相毗邻。南与附城镇相接,北与长治市接壤。城区东距陵川县城20公里,西距高平市24公里,北距长治市50公里,南距晋城市45公里,境内 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高平进入陵川县的第一道门户。全镇辖34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9077人(2017年) 。沁辉公路从本镇的苏村入境至杨幸河出境,贯穿镇域东西,在礼义镇境内长8公里左右;陵礼线,东接崇...
详情礼义镇位于 山西省 陵川县西北部,东距县城18公里,西与 高平市毗邻,北与 长治市接壤,境内地势平坦,十地肥沃,宋金元时期建筑非常丰富。镇内的 崔府君庙、 南吉祥寺、 北吉祥寺和 龙岩寺均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且遗存有众多的民居古建,堪称为“太行文物第一镇”。
礼义镇
隶属于 山西陵川县,位于陵川县西北边境,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礼义镇西与高平市 北诗镇搭界,东与 杨村镇和 崇文镇相毗邻。南与附城镇相接,北与长治市接壤。城区东距陵川县城20公里,西距高平市24公里,北距长治市50公里,南距晋城市45公里,境内 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高平进入陵川县的第一道门户。
全镇辖34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9077人(2017年) 。沁辉公路从本镇的苏村入境至杨幸河出境,贯穿镇域东西,在礼义镇境内长8公里左右;陵礼线,东接崇文镇,从梁泉岭进入本镇,在礼义镇境内长10公里左右;礼附线,在境内全长5公里。形成了本镇方便、快捷的 交通联系网络。
明清时期,礼义为陵川西部的经济文化重镇,是本县的四大古镇之一。据《陵川县志》记载,早在夏 商时期,礼义就形成了村落, 西周为 晋国的封邑, 战国归 赵国管辖, 西汉属泫氏县,自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后,才一直归属于陵川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这个素有“礼义之邦”的古镇,蕴积了丰富的古建文物。既有建筑工艺精湛的明清大院,又有恢宏古朴的寺庙、祠堂和会馆,而礼义最具文物价值的则是它的寺庙建筑。
目前礼义镇内保存最完整的金、元建筑,是耸立于村北隅高台上的崔府君庙。该庙始建于 唐代,重修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l284年),历代屡有维修和增建。庙宇布局严谨,形制规整,而其最具特色的建筑首推庙前之山门。山门前平台凸起,两边石阶对峙,中轴线前为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左右各配以廊庑三间。山门高居于平台北面的正中,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灰色筒瓦铺作,正脊垂脊均以琉璃装饰,明间并镶宋代青石门框,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其二层支出平座勾栏,平座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屋顶斗拱为单下昂,梁架结构为金代制法。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道,门两边的青石狮子以及门楣上的木雕,全为精雕细刻,十分精美。整个山门建筑庄严秀丽,气势磅礴,它和一般的庙宇迥然不同,不愧为古代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
全庙建筑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一进院有面向正殿的倒座戏台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式结构,昔日为祭神演戏之场所。二进院为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为八架椽,悬山式五脊顶,殿前建有卷棚式拜殿一座。正殿左右两侧各有耳房两间,并有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共有房屋五十余间。这种建于高台上的寺庙以及平台两侧的石阶对峙建筑形制,仅见于 唐朝的 敦煌壁画之中,无论从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是一处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坐落在村西南高岗上的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 (25张) 是一座布列严整,规模宏大的古代庙宇建筑群。该寺创建于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后历代曾多次重修。寺院为三进式格局,一进院前面两侧原有钟鼓楼,钟鼓楼前坡下原有“春秋阁”山门,分别于50年代和70年代被拆毁。而且当年寺前还有四株号称“四大天王”的古松,可惜三株已遭砍伐,现仅剩西南一株还郁郁葱葱,傲立天空。寺的前殿、中殿历史最古、为金、元遗物。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歇山顶,上铺灰色琉璃筒瓦,殿中有唐代铸造的铁佛像一尊。其中殿前檐为木柱棱状造型,斗拱硕大而简洁,颇具早期建筑之遗风。在前殿、中殿两侧分别筑有对称的掖门和圆光门。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廊一步架。在殿的两侧有对称的左右翼楼,其东西的配殿、廊房,均为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建筑。
南吉祥寺位于陵川县礼义镇平川村中央,和礼义镇北吉祥寺遥遥相对。创建年代不祥,原址在礼义镇宋家川村。宋天圣八年(1030)移于平川村重建,元明清维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南吉禅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前殿、当央殿和圆明殿,两侧建有钟鼓楼、配殿、禅房等。 记者发现,前殿竟被供销社占用。
南吉祥寺位于镇南3公里处的平川村中,系宋代建筑,是礼义镇四处国保单位中庙龄最长的古建文物。根据寺内原存的碑碣所载:“南吉祥寺,溯自唐太宗贞观年间奉敕修建。原位于平川南面之宋家川,至宋天圣年间,迁移平川重新修建。”这座由太宗皇帝下旨修建的大庙,到宋代的天圣年间,已历经了近400年时间。对这项浩大的搬迁工程,碑文中还记载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说是这重建始于原籍本县潞城的一位崔姓有钱人家。此公寄居平川村时,因年岁较大,妻妾尚未给他生下个承嗣家业的儿子,便想通过捐资修庙的善举换得后继有人。不料此举盛灵,夫人果为其生下贵子名有孚,年仅十五岁就中了状元,而且还是宋朝七状元之首。碑文所记甚详,可惜此碑文革中已被毁,现只剩下老百姓的口碑传说了。
该寺建筑为两进式院落,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两侧各有东西偏门。一进院中轴线上为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灰色筒瓦铺顶,殿脊为彩色飞龙对峙,彩色琉璃剪边。殿檐斗拱为单抄单下批竹昂,设补间铺作,全部用偷心造,且用材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建筑形制浑厚、古朴,制作手法朴实而简练,很少有雕凿和细刻,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二进院中轴线上的后殿为圆明殿。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斗拱为无补间铺作。殿面上下设两层半圆形窗户,中间和东西两侧为三开式殿门,木制“圆明殿”匾额高悬挂于中间门首。殿的两侧内墙还有50多平米的元代壁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寺内现存之珍品。
龙岩寺位于镇东6公里处的梁泉村中。该寺前身为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全寺分为上下两院,坐北朝南。现寺院中轴线南的山门和左厢房已不存,但过殿以北的建筑却十分完整,其中下院的过殿和上院的后殿最具文物价值。下院的过殿建在五层砌筑的青石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铺以灰色筒板瓦,屋脊为陶灰色飞龙装饰,两边龙吻对峙。过殿前檐用四柱顶撑,柱头有卷刹,施补间斗拱,昂为琴面式,斗拱用材硕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上院又建于七层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级而上,其正北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撑,檐下设殿廊。屋顶为单檐悬山式,斗拱为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为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由当地的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着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
礼义镇现存的四处大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尤其在宋、金、元古建筑多被历史湮没的今天,更觉其价值的珍贵。因此,认真保护和管理好这些“国宝”,是我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边
陵川县礼义镇余崮椅村掌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沙河村役嫫圈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周边派出所
陵川县礼义派出所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街礼夺线礼义镇政府东北
周边政府机关
陵川县礼义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委(礼夺线西)
中共陵川县礼义镇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委(礼夺线西)
周边小学
陵川县礼义镇东街小学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礼夺线与陵礼线交叉路口往西南约110米
周边乡镇
礼义镇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