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城村
盖城村 盖城村简介 盖城村村史 盖城村地理气候 盖城村文物景点 盖城村现代发展
盖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附城镇镇域东南1.5公里处,西连庄里村,南接城东村,北与神眼岭村、附城村相接,区域面积2.11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底,全村共有236户,945口人,劳力330个,有耕地面积1455亩。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1944年5月建立了党支部。盖城村现有土地1455亩, 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小杂粮为主。玉米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0%,农业耕作方式由手工逐步发展到了半机械化,并实行了科学化的测土配方,大面积普及了优种,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7.3万公斤,平均单产600公斤。农业生产收入占到农户总收入的40%以上。近年来,盖城村积极响应附城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依据本村农民有栽桑养蚕这一传统习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06年,...
详情盖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附城镇镇域东南1.5公里处,西连庄里村,南接城东村,北与神眼岭村、附城村相接,区域面积2.11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底,全村共有236户,945口人,劳力330个,有耕地面积1455亩。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1944年5月建立了党支部。
盖城村现有土地1455亩, 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小杂粮为主。玉米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0%,农业耕作方式由手工逐步发展到了半机械化,并实行了科学化的测土配方,大面积普及了优种,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7.3万公斤,平均单产600公斤。农业生产收入占到农户总收入的40%以上。
近年来,盖城村积极响应附城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依据本村农民有栽桑养蚕这一传统习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06年,组织村民接受远程教育节目时,网上科学养蚕增收致富的专题节目,激发了农民走养蚕致富新路子的热情和信心。党支部、村委会趁热 打铁,积极引导,由村委主任焦志军牵头,联合10多户农民成立“新丝路”蚕桑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开始大规模的桑园建设,投资12万元,建成桑园150亩。桑园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市、县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给予70000元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多次深入实地,给予技术指导,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 赞扬。2008年,桑园面积又扩大到了200亩,2009年,即可实现“户均一亩桑,年养一张蚕,增收1000元”的目标。
附城镇盖城行政村
盖城村(gan cheng cun)位于 山西省 晋城市附城镇镇域东南1.5 公里处,,距陵川县20余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13°09′35.4″,北纬35°39′14.5″之间。西连庄里村,南接城东村,北与神眼岭村、附城村相接。区域面积2.11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245户,总人口965口人,劳力390口。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四县。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新置县,县治即在今天的盖城村,其范围大部分在陵川。盖城县建县仅有9年时间,到武德元年被撤销,盖城村因故而得名。
民国以前,盖城村隶属于在乡二十四里之郊义里,同里村还有路城村、下郊里。民国七年(1918年),全县划分为三个行政区,盖城村隶属于第二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区划调整,盖城村属于第三区,此后的历次区划调整,盖城村又被划入附城区。1956年全县第二次划乡后,盖城村划入附城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盖城村划入附城跃进公社。1984年撤社改镇后,仍隶属于附城镇。此后行政区划及隶属关系再无变化。
盖城村为 丘陵地,地形是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从村域地形看,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肥沃,资源贫乏。村域内海拔高度在1000-1100米间。
盖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最高气温35.7°C,最低气温为-13.86°C年平均气温10.47°C,年均无霜期约为198.7天,年均降雨量567.95mm,年最大降雨量780.10mm,年最小降雨量59.3mm,耕地面积为1455亩,主要以种玉米、谷子、小米等小杂粮为主,农业生产收入占到农户收入的40%以上。
盖城村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现存的就有玉皇大庙、三仙庙等。玉皇大庙位于村中央,坐北朝南,南北长大约39.1米,东西宽约25.2米,占地面积为98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其他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现存正殿,两侧分布有厢房、廊房、耳殿。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出廊,单檐悬山顶,檐下斗拱五踩双翘。两侧耳殿各三间,东西廊房各六建,厢房各三间。正殿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且规模较大,木雕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玉皇庙后有三教堂,似农家四合小院,小巧玲珑的建筑。此外,坐落于村东北角的有三仙庙,该庙上下两院,上院建有殿,下院建有戏台,戏台下方为正门出口,总体建筑不到玉皇大庙的一半。上述文物古迹均建筑年代不详。
盖城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展农村经济。2003年,筹资了总长为3公里的村村通水泥公里,路面状况良好,实现了与外界的便捷沟通。2007年建立了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的乡村便民连锁店,进一步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同年创建了占地130平方米的卫生所,驻有2名乡村医生。2008年,全村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面积为870平方米标准化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修建了标准化的篮球场,安装了10多台农民健身器材,使百姓生活多姿多彩。全村有3名教师,小学生40余名,2001年筹资20多万元,兴建了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630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成绩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先后有35人考入中专,30人考入大专,毕业后成为各项社会事业有用人才。
盖城村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94年5月中共盖城村委党支部诞生。抗日战争时期,本村为太后四第委四专区驻地,全村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先后有8名热血青年为新中国的革命解放事业血染沙场,为国捐躯。1946年秋,解放军荣部荣校进驻盖城村。1950年盖城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在村东北的三仙庙外,为本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焦新喜,焦景昌等烈士举行了纪念活动,并为烈士立碑。
盖城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治上创造了以“民主议革命”为中心,以“民主议事中心”为阵地,以“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以人为本的理念,盖城村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周边村庄
盖城村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礼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