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沿革,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名人辈出,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建设,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企业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位于运城市东郊,辖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是运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区位十分优越。大运、运三、运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南同蒲铁路贯穿其中,区内建有关公机场,航线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交通枢纽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现有4500余家 商户、326家 企业,已形成邑北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游乐区、南风工业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四区二园”的产业格局。工业区以精细化工、 五金加工、轻纺服装、新型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商贸区禹都市场被国家统计局和 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和“全国百强食品饮料烟酒交易市场”,是黄河金三角地区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运城市“十大重点工程”中的森林公园、中西部国际博览城已在区内开工建设,这将为开发区创造优美自然环境和商贸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
详情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位于运城市东郊,辖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是运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区位十分优越。大运、运三、运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南同蒲铁路贯穿其中,区内建有关公机场,航线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交通枢纽 。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现有4500余家 商户、326家 企业,已形成邑北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游乐区、南风工业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四区二园”的产业格局。工业区以精细化工、 五金加工、轻纺服装、新型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商贸区禹都市场被国家统计局和 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和“全国百强食品饮料烟酒交易市场”,是黄河金三角地区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运城市“十大重点工程”中的森林公园、中西部国际博览城已在区内开工建设,这将为开发区创造优美自然环境和商贸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 关羽的故乡,位于 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 陕西省 渭南市、 河南省 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33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4.6万,其中城镇人口171.0万人,乡洒立循钻村人口333.6万。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纸舟希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 中国 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 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 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煮朽渗射据点。颂婶漏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 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 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 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胶海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 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 王绩、 王勃、 王维,中唐 政治家、文学家 柳宗元,北宋史学家 司马光,元代戏曲家 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 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 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 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 芮城永乐宫、 《西厢记》故事发生地 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 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 黄河大铁牛、葛懂纸万荣秋风楼、夏县 司马光墓等 。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 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西南部的历史名城 运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西倚秦陕,南达中原,是秦晋豫 黄河金三角地区的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十分便利,运城民航机场建于区内, 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 。
区内拥有各类 医院、 诊所38家,公办、民办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职业学校11所,各大 银行分支机构12家。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 自治区),219个县(市)的308家企业(不含安邑)和4500余家个体工商户在此投资经营。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形成了邑北工业区、商贸区、游乐区、住宅区、南风工业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四区二园”的发展格局。商贸区禹都市场2004年以45.9亿元的骄人业绩,继2003年后再次被国家统计局和 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在全国3365个亿元以上市场中综合排名第90位,在华北地区排名第11位,是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截止2004年底,区内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9.7亿元,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9亿元,科工贸总收入累计达297.8亿元,综合指标在全省开发区名列前茅。
2003年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达436429.3万元,同比增长18.8%;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31859.3万元,同比增长19.4%;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134万元,同比增长125%;工业总产值完成27013.9万元,同比增长130%; 工业增加值完成7293.8万元,同比增长88.4%;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晚体婆26662.7万元,同比增长13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0509.5万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169.9万元。截止2003年末,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43879.4万元,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091.2万元 。
截止2003年12月底,共洽谈投资项目50项,协议投资总额14.03亿元。其中,已审批入区11项,工业6项,房地产业1项,商业2项,仓储运输业2项,投资总额达77340万元。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工业项目分别为:(1)鑫龙实业集团投资的年产5000吨稀土恒磁钕铁硼项目,总投资2.7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7亿元,实现利税1.3—1.5亿元;(2)通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可降解防伪BOPP热收缩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3.3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3)运城恺鑫工贸有限公司投资的镁合金及压铸件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税2600万元;(4)天源药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医药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实现利税1700万元。随着这些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4年将会大大增强开发区工业发展后劲,并为开发区奠定坚实的税源基础 。
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地增长势头,尤其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供电全年投资80万元,截止2012年总容量达6200KVA,总线长度接近20公里,用户达4200余户;供水全年投资258万元,年供水量26万吨,用户达2678户(仅禹都市场);网通全年投资1300万元,截止2012年铺设光缆达358皮长公里,电缆799皮长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40000门左右,已通电话行政村159个,达10个办、乡镇,电话户数35000户;铁通全年投资130万元,铺设光缆电缆20公里,用户达1000余户;道路工程方面,投资达1699.4万元的禹西路和禹王街西路全长1100米,已于2003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投资达200余万的禹东路桥主体工程已完成竣工并开始试用;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的南风工业园铁路货场也即将交付使用;总投资3000万元的邑北工业区主干道工程,全长7.3公里,正在加紧施工;投资达1.2亿元的运城机场路工程,全长7公里,双向8车道,2003年12月8日动工,拆迁工作全部结束,路基工程已全面铺开,到2004年5月底交工通车 。
2003年开发区商贸流通进一步活跃,新增商户企业573户,新增就业岗位4300个,经营户总数达4500家,从业人员突破3.9万人,全年商业批发零售交易总额达406941.4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665.9万元,同比增长25.5% 。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处于升级时期,升级消费成为销售热点, 房地产、 汽车、 旅游、 环保、医药、通讯制造和家电等热点行业逐步形成,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们的快速增长会拉动相关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的发展,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汽车修理业、物业、装饰装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会为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将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众多产业提供发展机遇。
从各行业分析来看, 钢材、汽车、 装饰材料、烟酒副食、 小百货逐渐成为开发区商贸的支柱行业,其总比重达70%以上;尤其是钢材上升到第一位,达19.3%,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房地产等耗钢产业的拉动;装饰材料和汽车销售行业也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从经营方式和货源组织形式上看,市场内从事特许经营、专业连锁、专卖代理的批发零售商增至590家;从事多式联运、长途托运的专业货运商增至27家,且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仓储业作为独立的专门行业日益壮大。商贸流通总体呈现出物流资源初步整合,新型物流企业和物流方式逐步形成的新趋势。市场内的服装鞋帽、百货副食、汽车建材的商家普遍更新改造了经营环境和经营设施,市场品位进一步提高,继鑫源装饰材料城落户后,粤晋陶瓷广场又建成运营。禹都市场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 小麦、 棉花、 苹果、 稷山板枣、 王过酥梨、 绛县山楂、蒲州柿子、 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 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十余年来,累计完成科工贸总收入252.6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为13.8%; 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1.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7%;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2.5%;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5%;累计实现各项税收8602万元,实现社会利润25.9亿元。截止2004年末,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9.7亿元,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9亿元。
建成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累计修筑硬化道路61.2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12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05公里,供电容量4万千伏安, 电话交换机容量6万门,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490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3500家。尤其是先后完成了禹西路和禹王街西路、禹东桥、南风工业园铁路货场、运城机场八车大道的建设任务,禹都街东段、邑北工业区主干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向东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亦为开发区“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开发区积极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为企业入区创造宽松环境。到2004年底,开发区历年来累计引进国内资金28.8亿元,其中省外资金6.7亿元。累计协议洽谈项目174项,协议投资总额85亿元,其中批准入区项目55项,投资总额5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项,商业项目32项,其它项目3项 。
伴随着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沿海各省、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加速推进,许多产业和资本正在寻求新的出路。开发区作为 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把握“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立足 开发区实际,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和设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科技项目,加快产业开发,繁荣市场商贸,强化管理服务,营造宽松环境,突出抓好以“精细化工、五金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五大产业群,形成开发区特色产业格局,逐步由“商贸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
开发区要继续坚持“流通先导,工业强区,科教兴业,争先发展”的建区方略,一手抓产业开发,一手抓商贸繁荣,进一步加大工业开发力度,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同时,应加快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提升商贸功能和档次,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
税收优惠政策
1、新办的被认定为 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2、对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税务部门认定批准,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70%以上的,减按15%征收 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将其从该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免除再投资部分的企业的所得税的40%。
5、外商投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间同时减免3%的地方所得税。
土地优惠政策
1、开发区辖区内土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的原则,采取成本核算的办法,实行公开拍卖和出让。
2、根据企业性质、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等因素,土地出让价格给予相应的优惠。
3、对全球500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含2亿元或2400万 美元)以上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独资制造企业,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用地,所需土地补偿等各种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
4、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含1亿元或1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除征地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外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出让金、开垦费、管理费等各种费用(以下简称土地费用)的40%地方财政暂缓征收,可延缓到投产经营之日起五年之后一次性缴纳。
5、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或600万美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或60万美元)的外来独资、合资企业,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土地费用的20%地方财政暂缓征收,可延缓到投产经营之日起三年之后一次性缴纳。
截止2012年开发区共有各类企业308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28643万元;其中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32家,小型企业270家;按行业类别分:工业企业16家,商业企业268家,其它企业24家。工业企业除南风工业园内的企业外,全部为规模以下企业,年产值在300-1000万之间,都为传统型、低水平的小型私营企业;商业企业限额以上共计46家,限额以下企业262家,限额以上企业的年销售额占开发区年总交易额的38%左右。
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新星电工机械厂临猗县南贯绝缘材料厂
运城市芮城县泉鑫祥和胶管有限公司
运城市康益德食品厂
山西恒达门窗有限公司
运城市稷山县均和杰秀蜜枣厂
山西省侨兴塑料有限公司
运城市银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运城市宏泰工艺礼品公司等等
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工业企业发展步履较为缓慢。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仅为1.2平方公里。由于特定和历史原因的形成,开发区在产业结构上比例失调,二产和三产比例为8:92,这一比例说明开发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流通贸易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巩固第三产业的同时,要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应立足运城市情,结合我区实情,从自有的资源优势出发,以发展现代化工业、外资和出口创汇为主导,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 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而积极努力 。
面对难得发展机遇,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带动作用 。
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将在开拓 大市场、发展大流通、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 运城市区东移,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民航机场的开通,依托中心城市赋予了我们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禹都市场进入全国百强市场,开发区被确定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省商务厅重点联系单位,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树立了整体对外形象。四是运城市被定位为“山西省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开发区应乘着大好时机,走在前沿 。
因此,我们应抓住这有利契机,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招商工作,大力发展园区建设,发挥大企业的龙头拉动作用,以企业为平台,主动出击,“以商招商”,努力使大企业上水平,优势企业上规模,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带动开发区乃至 运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支撑开发区经济运行的大型企业为:南风集团、通达集团、鑫源集团、通宇置业集团、运城粤晋实业有限公司、禹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晋南嘉陵公司、东信和新运金属公司等,这些大企业其创造的增加值、利税、提供就业的能力等在开发区占着主导地位,因而应充分利用其群体聚集效应、示范效应,带动和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力争使开发区的工业状况得到改善,逐步走向工业强区的良性轨道 。
周边行政单位
自治区医药卫生学会管理办公室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裴相路空港创业大厦
营业时间:08:00-12:00 13:00-17:00
周边园区
达州公路物流港零担区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陶朱公街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东南侧约160米
周边税务局
中国税务
地址:陶朱公街与雪花路交叉口西南150米
周边公安局
运城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中路与华源街交汇处往北100米
营业时间:00:0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