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村
书院镇, 书院镇建置沿革, 书院镇地理环境, 书院镇自然资源, 书院镇行政区划, 书院镇人口, 书院镇经济概况, 书院镇交通, 书院镇社会事业, 书院镇历史文化, 书院镇著名人物, 书院镇获得荣誉
书院镇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2003年5月,书院镇由原新港镇、书院镇、东海农场合并而成。2017年,书院镇域面积为66.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978人 。全镇下辖13个村、5个居民区。 书院镇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镇 、上海市卫生镇 、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镇 、上海市生态镇 等称号。 著名人物有 唐思义 、 李雪舟 、 张锡祚 、 丁金山 、 李南屏 、 陈应时 等。建置沿革 详情
书院镇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2003年5月,书院镇由原新港镇、书院镇、东海农场合并而成。2017年,书院镇域面积为66.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978人 。全镇下辖13个村、5个居民区。 书院镇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镇 、上海市卫生镇 、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镇 、上海市生态镇 等称号。 著名人物有 唐思义 、 李雪舟 、 张锡祚 、 丁金山 、 李南屏 、 陈应时 等。
建置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书院镇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中心位置地理坐标:北纬30º57´,东经121º51´。 书院镇地形
书院镇属于长江三角洲,属江海潮汐相互作用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地面高程在吴淞零点4米~4.5米之间。地势稍有东低西高之态,部分地区出现低中有高,高中有低的凹地形变化。气候
书院镇地属 亚热带气候 ,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和酷暑时间较短,有利于土壤母质的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对土壤熟化、农作物的多熟、优质高产起了重大作用。因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冬夏长,春秋短。春季温凉多雨,以偏南风为主;夏季炎热湿润,多吹东南风;秋季干湿相间,东北风频繁;冬季寒冷干躁,常刮西北风。土壤
书院镇土壤属渗育型水稻土。其剖面自表及里依次分为4层,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母质层。土壤按性状分为僵黄泥,粘心黄夹沙,黄夹沙,砂心黄夹沙,沙底黄夹沙5个土种。土壤水气比较协调,呈中性偏碱。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粮棉类 粳稻、糯稻、小麦、大麦、元麦、荞麦、棉花、油菜、芝麻、黄豆、花生、赤豆、绿豆、玉米、高粱、蚕豆、豌豆、山芋等。 蔬菜类 青菜、卷心菜、茭菜、花菜、大头菜、榨菜、菠菜、雪菜、蓬蒿菜、荠菜、芥菜、塌菜、芹菜等。 瓜果类 西瓜、菜瓜、甜瓜、黄金瓜、草莓、无花果、桃、李、杏、梨、白果、橘、橙、葡萄、苹果、枣、枇杷、金橘、柿子、甘蔗、菱。 水生及杂植类 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野茭白、浮萍、芦苇、芦粟、茳草、秧草、落帚、秆稞、南京芝麻、杞柳、向日葵。 竹木类 护居林、蔑竹、紫竹、桑、槐、梧桐、柳、杨、柏、松、银杏、皂角、洋槐、苦楝、水杉、冬青、香樟。 花卉类 牡丹、芍药、大丽花、水仙花、百合花、绣球花、木香花、六月雪、迎春花、茶花、广玉兰等。 野生药材类 金丝荷叶、杜瓜、牵牛子、薄荷、车前草、紫苏、艾、夏枯草、泽兰、蓼、仙鹤草、石蒜等。 食用菌类 蘑菇、平菇、凤尾菇、银耳、灵芝、猴头菇、金针菇、草菇、滑菇、白木耳等。行政区划
2014年,书院镇下辖(塘北村、石南村、中南村、 中久村 、 洋溢村 、书院村、里灶村、外灶村、路南村、石北村、新东村、 李雪村 、新欣一村)13个村、(新舒苑、丽泽荷亭苑、中南苑、丽泽·梅傲苑、革元小区)5个社区;政府驻地浦东新区书院镇新府东路81号。人口
1950年土地改革时,书院地区总户数已有2732户,总人口为11768人。 2002年,全镇总户数为8956户,总人口有2.38万人,其中男1.17万人,女1.21万人。2012年户籍人口为2.21万人。户籍人口5.2万,来沪人员2.3万人。 2017年,常住人口56978人。经济概况
综合概述
第一产业
解放前,书院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很低,好的年成水稻亩产250公斤,棉花亩产35公斤(籽棉),玉米亩产100公斤,黄豆亩产50公斤,花生亩产100公斤,麦子亩产100公斤左右。2002年,书院镇种植业总产值5 234万元,比1987年增长5倍,占农业总产值56.82%。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新建9个现代农业项目。余姚村、李雪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
书院镇位于 浦东国际机场 和洋山深水港之间,至2001年,书院镇境内有县级河道5条,全长25.3公里;镇级河7条,全长36.4公里;村级河40余条,全长49.5公里。至2002年,书院镇修筑镇级公路2条,总长5.5公里;修筑村级水泥路27条,全长44.19公里。社会事业
教育
卫生
解放前,书院地区没有正规医疗机构,境内先后有中医10多人、土医生2人,或坐堂、或走巷串户为病家服务。 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民间医生建立联合诊所。至1954年春,书院地区建联合诊所2家。1958年7月,书院人民医院成立(书院镇卫生院前身)。 2001年, 书院镇卫生院 有职工48人,其中42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4人,中专以上25人,占职工总数88%;有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技术职称医师4人,主管护师1人,初级职称42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社会保障
2012年,书院镇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510个,职业技能培训470人,发放就业补贴199人,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覆盖率达到90%。全镇新农保缴费人数达6766人。2.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共报销各类医疗费用3561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帮困金1300多万元。 余姚村 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工作实现村居全覆盖。成立镇应急分队,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市政
2012年,书院镇基本完成临港综合区先行区55.13公顷土地的征地和动迁任务,安置动迁户826户。完成东场社区集约化供水和小区楼道改水工程。完成东场社区4条主干道和5条街坊道路路灯安装工程。改建桥梁23座,大中修农村道路4条(段)8公里,改扩建3公里村级道路。岳麓道、丽正路延伸段竣工。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26万平方米。3个村纳入村庄改造计划,惠及3700户农户。整治28家不规范畜禽场。历史文化
解放前,民间文娱活动很少,主要有“清音班”、“浦东说书”,及难得几次的迎神 庙会 。解放初,书院地区有“秧歌队”、“腰鼓队”活动,欢庆人民翻身解放。 1983年,文艺工厂排演沪剧小戏《赶不走的媳妇》,曾先后获“南汇县文艺工厂汇演”一等奖、“上海市文艺工厂汇演”一等奖、“上海市业余文艺汇演”一等奖。同年,上海电视台将此剧拍摄成外景电视剧。 民俗 春节: 春节 在书院地区习惯叫“过年”,时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九(逢小月二十八)到次年正月初三。“过年”包含辞旧与迎新两个方面,因此在众多民间节日中,“过年”是最隆重的。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大搞卫生(书院地区称“掸檐尘”),购置年货,做好甜酒酿。著名人物
唐思义 、 李雪舟 、 张锡祚 、丁金山、潘伯根、刘祥根、尹冠群、 李南屏 、陈应时、张献祖、陈银祥等。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2022年11月1日,书院镇(西瓜)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周边乡镇
书院镇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
周边村庄
李雪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