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港村

小洼港, 小洼港简介, 小洼港英雄小洼港, 小洼港历史名人


新港镇,因临小洼港而得名,小洼港开挖时间晚于南六灶港。小洼港镇位于浦东新区东部,东枕人民塘,南滨小洼港,是 书院镇 人民政府驻地,西北距原南汇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惠南镇 13.5公里。简介1957年设新港乡,为乡机关驻地,遂称今名。聚落位于新开港北岸,呈矩形分布,东西全长约1公里。近来向公路两旁发展,面积0.2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人。有棉毯厂酷垫元渗、五金工具厂、车灯厂等企业20多家,各类商店几十家。老芦公路南北穿越镇区,北与南老公路相接。 小洼港与新开港是两条河,新开港即是 邬家路 港东段新开挖的入海水道,处于小洼港北侧,南六灶港南侧。小洼港处于东四灶港之北,历来是重要的出海口,西也或接南四灶港定请。 新开港集镇,位于新港协删全镇东北。西北距 惠南镇 12公里。处于新开港和南白龙港的交汇篮判处,因临新开港而得名。民国初期成集,30年代是其鼎...

详情

洼港村地名网_上海市市辖区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资料简介
  洼港村是上海市市辖区浦东新区书院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101151422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10115。洼港村与书院第一、新欣、东场、新舒苑社区、丽泽社区、舒馨、东方颐城、东场第二、新舒苑南苑、塘北村、洋溢村、路南村、新北村、李雪村、中久村、外灶村、黄华村、桃园村、余姚村、棉场村、四灶村相邻。


上海市市辖区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介绍

新港镇,因临小洼港而得名,小洼港开挖时间晚于南六灶港。小洼港镇位于浦东新区东部,东枕人民塘,南滨小洼港,是 书院镇 人民政府驻地,西北距原南汇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惠南镇 13.5公里。

简介

1957年设新港乡,为乡机关驻地,遂称今名。聚落位于新开港北岸,呈矩形分布,东西全长约1公里。近来向公路两旁发展,面积0.2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人。有棉毯厂酷垫元渗、五金工具厂、车灯厂等企业20多家,各类商店几十家。老芦公路南北穿越镇区,北与南老公路相接。 小洼港与新开港是两条河,新开港即是 邬家路 港东段新开挖的入海水道,处于小洼港北侧,南六灶港南侧。小洼港处于东四灶港之北,历来是重要的出海口,西也或接南四灶港定请。 新开港集镇,位于新港协删全镇东北。西北距 惠南镇 12公里。处于新开港和南白龙港的交汇篮判处,因临新开港而得名。民国初期成集,3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有大小商店10余家。1949年水灾后被毁。现为新妹奔承港村。 小洼港镇胶判说与 东海农场 场部之间现鸦您旬谜坑蜜规划为上海市临港新城综合经济圈。

英雄小洼港

小洼港位于浦东革命老区东部,是红色浦东的英雄渡口,在革命战争与 抗日战争 时期是浦东、 浙东 与启东三块根据地的著名联结港。

浦东游击队与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港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部强大军威震慑下,有些伪军考虑到利害关系,对我部不敢为难。如外三灶港口,由伪军王阿弟部队把守,但我们的船只,包括 浙东 纵队海防大队的船只,都可随便进出,不找麻烦。“海大”的船,在浦东的薛家泓、潘家河、老港、小洼港等地都可停泊。很清楚,谁敢动共产党游击队,决没有好下场。

浙东纵队之北撤

毛主席曾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南方的两个抗日游击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指 东江纵队 与 浙东 纵队。 194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为避免内战,争取全国和平建国的新时期早日到来,毅然作出巨大的忍耐与让步,命令浙东区党委、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和地方党政干部以大局为重,除留少数精干武装隐蔽坚持外,全部撤离浙东,开赴苏北。从9月30日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近8000健儿与浙东区党委、地方党政干部等共1.5万人,挥泪告别曾抛撒热血的浙东大地,告别4年多来朝夕相处的浙东父老,踏上了北撤的漫漫征程…… 其中有一部横渡杭州湾时,因为船体大一时浮不起来,到了半夜才起碇。次日上午驶至离北岸约10公里时,突遇七八级大风,船不得不抛锚避风。两小时后又逆风行驶,花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才到达 海宁县 的 黄湾 。次日向海盐的澉浦进发,经过激战突破了国民党部队的重围,在南汇的小洼港下船,渡过长江口到达苏中的启东,进入了老解放区。

浦东部队二度南渡杭州湾

1947年5月,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浦工委决定浦东人民护丁总队(浦东人民解放总队前身)基干队南渡杭州湾,前往浙东;同时抽调武工队(组)干部前往青浦;浦东留下少数干部和武装人员继续坚持战斗。 于是,浦东人民护丁总队在政委张凡率领下登舟南下,在慈溪登陆后即遭到浙江伪保安队及各区、乡伪自卫队前追后堵,南下部队于六月上旬分两路从海上撤回浦东。

浦东部队三度南渡杭州湾

1948年1月,中共浙东临委决定成立浙东主力武装——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同年5月,临委派人去浦东接引两支革命武装南渡四明,于5月18日与第三支队胜利会师。 解放战争时期 ,浦东有两支用不同方式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的革命武装,他们是中共淞沪工委领导的、在解放战争初期重新建立起来的“浦东人民解放总队”(简称“解总”),和长期埋伏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同志于抗战胜利后在南汇组建的国民党“大团镇自卫队”储贵彬部(简称“储部”)。这两支武装经常互相提供情报,在敌人内部制造各种矛盾,秘密配合作战,消灭敌人,发展壮大各自的力量,以便将来解放大军南下解放上海时,能起些配合的作用。 中共 浙东 工委为了更好地打通苏北一上海一浙东之间的海上交通,以利于干部来往和军需物资的采购、输送,已于1947年9月在上海成立了“小海委”,他们为了掩护革命工作,在南汇东门开了一家“永和花厂”,储贵彬同志则利用他那个 大团镇 镇长的合法地位,以及他们家在小洼港这个便于进出的地理条件,把小洼港成了“小海委”的物资“中转站”,储贵彬的家成了我们来往干部的“招待所”。 鉴于浦东的情况和浙东的形势,浙东临委向中共中央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提出建议,将“解总”和“储部”撤来浙东,这样既可避免这两支武装遭受损失,又可加强浙东的武装力量,进一步打开浙东的局面,以尽快实现上海局提出的“四山连成(四山,指 四明山 、会稽山、天台山、 括苍山 ),山海一片(海,指东海地区)”的目标。外委会同意浙东临委的这个建议。 浙东临委在讨论如何接引浦东部队来四明山时,认为这两支武装虽然都是淞沪工委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但由于他们的处境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撤走时,“储部”的困难可能要比“解总”多。“解总”和“储部”对撤离浦东渡海来浙东已有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避免上年6月浦东部队登陆后未能上四明山的情况,他们要求浙东方面派船并派一个军事干部去浦东参与指挥和接引。 正当储贵彬同志煞费苦心地设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部队调出大团镇,集中到小洼港附近时,竟有两件事“送上门”来帮他解决了这一难题。一件是,五月上旬,驻大团镇的国民党青年军要“储部”让出仁善堂的营房,储贵彬借此机会把部队调出大团镇,移至南四团、马厂等沿海地区驻防,并把库存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全部运到小洼港隐蔽。另一件事是,5月14日是他祖父死后的“五七”,储贵彬的几位叔伯来大团和他商量,要搞开丧受吊,并要储贵彬出面支持。储贵彬同志心想,这真是天助我也,这不仅可以“护院”、“警戒”为名,把部队调集到小洼港一带,还可以迷惑敌人,因此他满口答应,表示场面要搞得大一点。这些叔伯们得到了这位当镇长的侄子的支持后,高高兴兴地做准备工作去了。行委会把这些情况及时向临委作了汇报,如无意外,准备于5月14日或15日撤离浦东,并请余上县工委注意接引。 5月13日晚,“储部”在奚德祥、戚大钧、刘路平等同志率领下,开抵小洼港担任“警戒”。“解总”在张凡同志率领下也于那天晚上开抵小洼港附近隐蔽。 5月14日,储贵彬同志的叔伯们设灵堂于家中,请来和尚敲敲打打,大院里灯火辉煌,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储贵彬家里的客人们真是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县长、参议员、国民党的书记长、军官、大商巨贾、地主老财等。这些宾客有搓麻将的、有赌牌九的、有玩纸牌的、更多的谈天说地,整个大院被鼓乐声、骨牌声、吆喝声和烟雾所笼罩。这哪里是在办丧事,简直是在搞喜庆,是为储贵彬同志他们送行似的。 储贵彬把来接引的张任伟介绍给几位宾客认识。他们听说是 余姚 来的大盐商,竟把他奉为上宾。因为储贵彬的祖籍是 余姚县 ,不知从哪一辈起到大团垦荒,发迹起来成了望族。因此他这个从储家故乡来的客人不仅没有引起他们的怀疑,而且纷纷过来寒暄,有让座的,有递酒的,有打听行情的,也有邀我打牌的。 这一天时间好象特别长,太阳一动不动的挂在天空中就是不下山,到了下午4点钟,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说是顾维训带了几个卫士来了,这使储贵彬同志有些吃惊,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来干什么?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他轻轻对戚大钧与张任伟同志说:“我去应付,有什么事情你们处置。”戚大钧同志轻轻告诉我:“顾维训是二团乡的乡长,曾是汪伪特务,后为CC特务,他和储贵彬虽是世交,但他们是两个不同营垒里的人,互相心中有数,因此面和心不和。”我俩感到顾维训此来问题有些严重,必须提高警惕,除了加强院子周围警戒外,还派人去告知张凡同志和奚德祥同志,如果这里发生意外,要他们密切配合,消灭敌人,突围出去。 储贵彬同志到大门外把顾维训迎进厢房,叫人把随同顾维训来的几个卫士领去另行招待。他俩相互寒暄几句后,储贵彬见顾维训脸上似有怒色,心想必须把他的底先摸出来,然后对付他。经老储从旁试探,才知道二团乡自卫队长黄兴华(党员)已动摇,把储贵彬要带队出走的消息透露给他,幸好黄兴华不知道部队出走的具体时间和出发地点。二团乡自卫队是大团自卫队的一部分。在国民党人的心目中,军权是他们飞黄腾达的阶梯,你要把他的部队带走,等于割了他的肉,因此顾维训下午的到来,不是来吊唁的,而是来向储贵彬兴师问罪的。储贵彬摸清这个情况后,心中泰然了下来,心想既然你知道了,回避、否认是不行了,不如干脆向他摊牌,主动向他进攻。储贵彬对他说:“我储某从来不谋私利,至于出走,这是各方面逼出来的,这些事你也知道。另外也出于革命的需要,你看对不对?”顾维训万万没有想到老储敢于对他说出这样的话来,弄得他一时答不上话来。他不愿意说同意这个行动,这样部队就要被带走,但他又慑于储贵彬的势力,也不敢贸然说不能走。只好吞吞吐吐地说了些事先应和他商量一下之类的话。储贵彬想黄兴华已动摇,黄手下的几个人也不好带,弄得不好反成累赘,不如作个人情给顾留下,为此储贵彬对他说了当前形势,要他好好考虑自己的前途,并向他表明不带走二团乡自卫队。这样,一场唇枪舌剑、短兵相接的商量结束了。顾维训从身上摸出几排木壳枪子弹,送到储贵彬手中,算是对储贵彬略表一点心意,准备起身告辞。储贵彬看了看手表,考虑到离撤走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为了防止意外,另外设宴招待顾维训,到晚上9时左右才让他离去。那天深夜,热闹的储家大院因宾客都已散去,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接连数日忙碌的家人们也都进入了梦乡。这时,储贵彬环顾了一下自己家院的四周,然后轻轻地对张任伟说:“参谋长,我们可以走了,戚大钧同志已把‘护院’的部队在外面集合好了。”等我们率领部队到达小洼港港口时,“解总”和“储部”已在海滩上分别集合,张凡、储贵彬等同志互相握着手,接着由储贵彬、吴建功和张凡同志分别向“储部”、“解总”宣布撤往 浙东 的决定,并作了简短的政治动员。由于“储部”的同志平时受党的不同方式的教育,而且亲眼目睹了 国民党反动派 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尤其是许多长期随储贵彬、戚大钧等同生死、共患难的同志,经过种种复杂环境的锻炼和考验,对投奔革命参加三五支队,则是向往已久的事情。因此,动员后没有一个公开提出由于家庭等问题不愿走的。有些同志还说,早就该走了,难道再蹲在这里受国民党的窝囊气! 由于小洼港附近海滩较浅,虽然潮水已经涨上来了,但停泊在港口外的两条船怎么也驶不进来。从滩头到停船处,大约有半里多路。时间已过半夜,如果我们当晚上不了船,不迅速离开小洼港,第二天必将有一场恶战等待着我们,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失败。在这关键时刻,只能迎着困难前进,没有犹豫后退的余地。于是我们几个人紧急地商量了一下,决定全体指战员立即下海涉水上船。这时,从船上放来了两只小舢板,同志们将较重的物资放上舢板,装不完的就往自己的头上顶、背上背,大家一个个手拉手,一步一步向前移动,越往前水越深、浪越急,使人站不住脚,齐胸深的水压得透不过气来。5月深夜的海水,还有些凛冽刺骨,有些同志一下水就直打哆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搏斗,终于战胜了海浪,人与物资全部登上了船。起锚了,船开始往前行动了,同志们站在舱板上,透过朦胧的夜色,深情地凝望着黑暗中的故乡,默默地说:“别了,小洼港,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乡亲们望保重!”我们的船驶过泥城角海面时,已是晨曦微露了。驻有国民党青年军的 泥城镇 清晰可见。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大家警惕地走进船舱里隐蔽。船驶进杭州湾后,正遇顺风,船老大拉起三道蓬帆,两条满载革命战士的船一前一后,如离弦的箭,飞速前进。5月15日下午4时许,我们顺利地到达姚北的谢家路海边,当即派钱珊实先上岸和余先、章钦同志联络,在他们联络上后,于当天黄昏船开至十六户登陆,再经过诸丁丘到芝塘乡邵家村隐蔽休息。余先、章钦同志来看望了大家。第二天晚上,由余上武工队护送,越过杭甬公路,于18日晚抵达姚南的章雅山,与浙东人民解放军第支队胜利会师,外委会副书记林枫同志,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同志、副书记马青同志及四明工委、第三支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都亲自出来迎接,他们和张凡、李铁峰、储贵彬、奚德祥、戚大钧、刘路平等同志热烈握手,祝贺他们顺利到达四明山。 5月19日,林枫同志传达外委会的决定,将浦东来的两支部队合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五支队,由储贵彬任支队长,张凡任政委(8月后为陈布衣),奚德祥任副支队长,吴建功任政治处主任。原“解总”改编为第一大队(代号“反攻”),由谈仲华任副大队长,李铁峰任教导员;原“储部”改编为第三大队(代号“解放”),由戚大钧任大队长,刘路平任教导员。 从此,浙东地区新的三五支队诞生了。它们和第一(金肖路西)、第二( 会稽 )、第四(台属)、第六(路南)等支队及各地方武装,在浙东大地上协同作战,为1949年5月全浙东的解放作出了贡献。从浦东部队转战浙东到全浙东的解放,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五支队已成为浙东地区反蒋武装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浦东部队到 四明山 不久,三支队的“坚强”、“钢铁”两支部队先后西出会稽,南下台属。五支队奉命留在 四明 地区坚持。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但他们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有了发展,后来还抽出一部分部队去台属、会稽协同兄弟部队作战。在这一年中,五支队的十几位同志在浙东大地上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永远留在浙东人民的心中。

历史名人

储贵彬 储贵彬(1914-1986)南汇县小洼港人。1940年参加革命,曾受党指派到伪军五十团任二营营长,配合游击队开展斗争。日军投降后,他的部队被国民党改编为“交警十八纵队”的一个连,驻常州。1946年2月,由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的“大团区自卫队”成立,为搞好“自卫队”工作,6月,储贵彬脱离了“交警”,回到南汇小洼港家里。出任 大团镇 长后,即成立了约有20人枪的大团镇“自卫队”。1948年,储贵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他与其他同志把大团区各乡自卫队编成1个中队3个分队。5月,中共浙东临委决定把浦东的部分游击队和“自卫队”拉上 四明山 ,为此成立了“起义行动委员会”,储贵彬为委员,并参与制定行动计划。5月15日晚,储贵彬向“自卫队”作起义动员,随后带领他们乘船开往浙东,上了 四明山 ,与浙东游击队的第三支队会师。 过了几天后,国民党方才发觉,国民党浙江当局急令省保安第一团团长童烈率部进剿,“务必将叛匪储匪,捉拿归案”。童烈率2千多人入山进剿,但在慈南红岭、慈南南黄、上王岗战役中,被储贵彬率领的五支队和三支队,打得一败涂地。童烈向上级谎报军情,说“储匪已为击毙于上王岗上……”。但当当局令“将其首级,割来姚城”时,童烈急得昏倒在地,抢救无效,一命呜呼。此后,储贵彬率领五支队,在 浙东 打了一系列胜仗,扩大和巩固了 四明山 根据地。 解放以后,储贵彬任宁波专署粮食局长、水利电力局长等职,工作卓有成效。虽然由于“左”的影响,多次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他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1986年8月29日,储贵彬在宁波逝世,终年72岁。

周边行政单位

浦东新区河道管理署临港管理所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新港)洼港村251-1号河道事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新港)洼港村251-1号河道事务中心

周边行政地标

洼港村洼港一组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桃德路

周边文化宫

书院镇村洼堰馁港温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港大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港大道

周边村庄

荔枝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