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街道
越溪街道 越溪 越溪街道建置沿革 越溪街道行政区划 越溪街道地理环境 越溪街道自然资源 越溪街道人口民族 越溪街道交通 越溪街道经济发展 越溪街道社会事业 越溪街道文化古迹 越溪街道历史人物
越溪街道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郊,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9′,东经120°36′。越溪东依 京杭大运河,西倚 七子山,南临东太湖,北座名胜古迹 上方山,是苏州市的南大门,规划中的苏州市吴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境内坐落着 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市吴中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旺山生态农庄。越溪街道总面积48.8平方公里,人口79797人(2010年),下辖8个社区,2个行政村。越溪自公元前221年置 吴县始,即为吴县辖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划归 吴江县,越溪属。民国元年(1912年),境内设湖东湖西乡。民国十八年(1929年),始有越溪镇建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境内置湖西乡、越汉乡为城区所辖。10月,撤并乡镇, 境内湖西、越溪两乡合并为越西乡 。...
详情越溪街道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郊,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9′,东经120°36′。越溪东依 京杭大运河,西倚 七子山,南临东太湖,北座名胜古迹 上方山,是苏州市的南大门,规划中的苏州市吴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境内坐落着 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市吴中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旺山生态农庄。
越溪街道总面积48.8平方公里,人口79797人(2010年),下辖8个社区,2个行政村。
越溪自公元前221年置 吴县始,即为吴县辖地。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划归 吴江县,越溪属。
民国元年(1912年),境内设湖东湖西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始有越溪镇建置。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境内置湖西乡、越汉乡为城区所辖。10月,撤并乡镇, 境内湖西、越溪两乡合并为越西乡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越西乡与湖东乡扩并为越溪乡,属城区辖。乡公所驻越溪镇下塘街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7日,越溪解放,越溪乡为吴江县城厢区管辖。
1950年9月12日,复归吴县管辖。
1994年,撤乡建镇,设 越溪镇建制。
2001年8月,越溪镇与 长桥镇合并,组成新的长桥镇,在越溪设办事处(其管辖范围不变,职能不变)。
2002年3月,原越溪镇境域又从长桥镇划出,并入 吴中 经济开发区辖。
2004年3月,从吴中经济开发区划出,成立越溪街道办事处,隶属吴中区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境内湖西、越溪两乡共设13保130甲。其中湖西乡786户,设7保72 甲;越溪乡643户,设6保58甲。同年10月,湖西、越溪两乡合并为越西乡,设10保114甲。
1958年9月,越溪人民公社成立,辖6个农业大队,61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又将6个农业大队分为9个农业生产大队,79个生产队。
1969年1月,太湖公社红旗大队划并越溪人民公社,原14个生产队按生产类型缩编为6个生产队。
1983年9月,恢复乡村建制,越溪共有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
2000年末,越溪下设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村,1个市镇委员会。
2002年3月,原属 横泾镇的 前庄村、 南章村、木里村、 旺山村四个村划归为越溪办事处管辖。
2004年3月,成立越溪街道办事处,下设2个行政村、6个社区。
2010年,越溪街道辖8个社区,2个行政村。 具体为:龙翔社区、珠村社区、溪上社区、莫舍社区、吴山社区、木林社区、溪江社区、教育园社区;以及张桥村和旺山村。
越溪位于苏州市区西南,东依京杭大运河,西倚四季花果飘香的七子山,南临烟波浩瀚的东太湖,北座名胜古迹上方山,是苏州市的南大门,越溪城市副中心地位日益显现。
越溪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9′,东经120°36′。2010年,越溪街道总面积48.8平方公里。
越溪街道
越溪地理环境优良,气候条件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年无霜日300天。
越溪大地构造以木渎向斜的东南翼由石灰系黄龙组至泥盆系茅山群诸地层组成,见于七子山、尧峰山、横山带。境内七子山系泥盆纪地层,致密坚硬,不易风化剥蚀。 地质以粘土为主,自然承载力是18---24T/m2,属无地震区域。
1962年,全镇有耕地面积14205.3亩,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大搞整田平地,荒地变成粮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之后,随着大办社队工业,尤其是镇、村工业的崛起, 企业征用土地;建筑业的兴起,民房建筑占用土地;交通运输的发展,建筑公路征用土地;教育事业的优先,学校征用土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000年底,全镇山地面积4400亩,水面10000亩,平地2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 10096亩,包括高湖田调整产业结构面积5 000余亩。2004年,全镇耕地1100余公顷,水面600公顷,山地650余公顷。
越溪丘陵山地均为石英石,1972年在杨梅园(与横泾旺山交界)开始采石铺路,后建成石料厂,供块石、石子、沙和塘渣,用于集体和民用建筑。1997年,因越湖路沿路景 区保护,石厂停办。
越溪山区药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品种主要有:威灵仙、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紫苏 (紫苏叶、紫苏梗)、金银花(藤)、野菊花、枇杷叶、金钱草、夜交藤等。
1995年越溪全乡总人口14443人;1995年越溪全镇总人口14423人;2000年越溪全镇总人口14754人 ;2010年,越溪街道人口79797人(2010年)。
越溪俗以汉族为主,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只有壮族一个少数民族,全部为婚嫁迁入。2000年底,有壮族,土家族,蒙古族三个少数民族 。
越溪境内交通便捷。境内南北向六级航道“越来溪”贯通南北,接 京杭大运河,可承载500吨级船队,成为主要的水上通道。境内道路四通八达,越湖路、 友新路、龙翔路等,集装箱可直达境内的旺山高科技工业园。苏州市14路、22路、50路、51路、54路、55路、62路公交车可直达越溪境内。 沪宁铁路、312国道、 318国道、 沪宁高速公路、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 苏嘉杭高速公路近在咫尺,距离上海 虹桥机场83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40公里;距离 上海港100公里, 张家港96公里,水陆空交通快速便捷。
2009年,越溪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8.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0%和12.5%。全街道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0%。2012年,全街道完成集体总收入14508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3%,其中街道集体收入5808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1%;村级集体收入8700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5%。
2000年末,越溪粮食总产361.4万公斤,水稻亩产605.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5967元。 2009年越溪新成立了街道股份合作总社,一期注册资本2200万元,新增村、社区合作社12家,受益农民3800户、农民24800人,分红300多万元。镇、村集体总资产达5.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0%,8个社区、村全年可支配收入3821万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5%。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1个、江苏省丘陵山区项目1个。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0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1%。
2000年,越溪拥有镇村企业74件,形成了机械、印刷、电子、化工、建材、工艺、服装等七大行业。年工业产值9.14亿元,销售7.5亿元。 2009年,越溪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23.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至43家,完成总产值13.8亿元。
2009年,越溪街道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5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万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20%和30%。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3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37%和30%。
2000年末,越溪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3所,成教中心1所,镇幼儿园1所,有教职工146人,在校学生2227人。 2012年,越溪中学获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越溪第二小学奠基,木林、旺山幼儿园完成翻建。
越溪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流行典型的 良渚文化、 马桥文化和 湖熟文化。1993年,越溪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群众文化先进镇。至2000年,越溪建有文化站、文化中心、图书馆、影剧院、广播电视站及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点。其中,越溪广播电视站建于1965年,至2000年,越溪的行政村,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越溪文化站建于1973年,1988年文化站投资16万建造了文化大楼,后多次投资扩建,设有桌球房、由西方、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咖啡厅、室内溜冰场等10几个项目,至2000年,文化站固定资产20多万元。
2000年,越溪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0所。越溪卫生院,1974年由越溪卫生队变更而来,1993年迁至新建的卫生院大楼内,院占地面积5162平方米,建筑面积1935平方米。 越溪的村卫生室建于1968年,1997年起,越溪2个行政村共设10个卫生室,共有村保健医生12人。
寿量桥
寿量桥在越来溪西张宅演口,是迄今为止本镇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拱桥。南北走向,石桥两侧都典1有桥联。西面为:”北引越溪资利涉,画通震浮庆安兰。”东面为: 一安节养性局募资重建。 光绪十八年六月吉日立。
越溪三桥
据明朝陈荠的《溪渎三桥记》记裁,“越溪三桥“即饶稼桥、溪桥、管渎桥。
饶稼桥在郡西南二十里周村之上跨越来溪之支流,明弘治十三年( 1500年) 溥朝重建,里人卢钢等助成之,饶稼桥据査在罗家浜。溪桥、管渡桥,,二桥均在横山麓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邝潘建。管法桥又名永福桥,为石洪桥,位于官波村中部,现属危险桥梁,东西走向。 桥面中部有一圆型石刻八卦图 。 拱桥底部,东首立有一青石碑刻,内容为:大明弘治十四年岁左辛西,七月初三明重建永福桥。
张家桥
张家桥又名保字桥,.在张桥村,,《吴县志》卷六十曾载有”张家析题记析名保宁,雍正四年“。 现该桥保存完好。
张基村遗址
张基村遗址位于龙翔张墓村北,东经120°34'20"-120'35'00",北纬31°11 '20" -31°1200",1987年考古调査时发现,1997年7月28日公布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単位。 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米,耕地层厚30-45厘米,文化层厚度超过1米,调査中共采集到文物14o 余件(片)。其中,以央砂的最多,其次是泥质的,并有少量印纹的、原始资及残石器、兽骨。 遗址地表目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保存尚好,该造址属新石器一商周时代,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洄溪革堂 摩崖石刻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位于张桥8队山坞中。山地名俗称老江北园,系清乾隆时江苏吴江处士徐大椿晚年隐居之地。 据传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后毁于成丰战火。 现在洄溪草堂遗址旁,在一块高5米、长5o余米的石壁上还保留着当时锋刻的31方石刻,1986年3月25日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陆龟蒙(?一876年),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举进士不第。曾任苏、湖两郡从事。后退隐甫里。擅长诗文。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朽,多讽刺和揭露。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著有《甫里先生集》、《笠泽丛书》等。其墓在今甪直保圣寺旁。 相传越来溪南陆巷为流寓处。
卢襄,字师陈,越来溪人,明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升礼部员外郎,迁职方郎中,寻改武选。襄历三部,所在职办,诸尚书亦器重之,升陕西参议。诗尤精诣,著有《五坞草堂集》、《石湖问略》。
周边商圈
越溪
地址:吴中区
周边乡镇
越溪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