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水产村
垛田街道, 垛田街道地理环境, 垛田街道行政区划, 垛田街道经济发展, 垛田街道旅游文化, 垛田街道人文历史, 垛田街道新农村, 垛田街道特色种植, 垛田街道促进发展, 垛田街道保护垛田, 垛田街道所获荣誉
江苏省 兴化市 垛田街道素称“千岛之乡”,垛田街道 耕地面积 2.25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如水网平铺,垛岸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千岛之镇由此得名。垛田 历史 上就以 种植蔬菜 为主,50年代曾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2013年5月21日垛田镇主持申报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 。垛田街道水产品资源丰富,有水面养殖面积3.1万多亩,97年建成了江苏省万亩青虾养繁基地。“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垛田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地理环境垛田街道位于兴化城区东渗页键乐郊汽盛精,东与 林湖乡 踏榜境、 竹泓镇 蜜地接壤,协炒影南与 临城街道 交界汽旬埋,北邻 兴东镇 。全镇南北长 12.7千米、东西宽7....
详情江苏省 兴化市 垛田街道素称“千岛之乡”,垛田街道 耕地面积 2.25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如水网平铺,垛岸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千岛之镇由此得名。垛田 历史 上就以 种植蔬菜 为主,50年代曾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2013年5月21日垛田镇主持申报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 。垛田街道水产品资源丰富,有水面养殖面积3.1万多亩,97年建成了江苏省万亩青虾养繁基地。“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垛田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地理环境
垛田街道位于兴化城区东渗页键乐郊汽盛精,东与 林湖乡 踏榜境、 竹泓镇 蜜地接壤,协炒影南与 临城街道 交界汽旬埋,北邻 兴东镇 。全镇南北长 12.7千米、东西宽7.5备汗千米,总面积59.55平方千米(2017年), 陆地面积3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为23平方千米。共有耕地面积3.1万亩。垛田境内大部分耕地为四面环项辨甩水、形如海岛的垛圪,故称“垛田”,全街道大约有几千块这样的田块,有“千岛之乡”的美称。行政区划
街道辖22个行政村、38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有居民 15176户,总人口43516人(2017年),人口密度为939人/平方千米。经济发展
有史以来以种植蔬菜为主,是久负盛名的蔬菜之乡,街道现有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蔬菜近30万吨。所产蔬菜有近百个品种,尤以芋头、韭菜、瓜果、萝卜、香葱最为优秀。种植效益较高,街道亩平年收入达 6000多元,可谓“田无一亩不高效”。 垛田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塑料农膜、消防器材、砖瓦建材四大行业为主。其中,蔬菜脱水加工是垛田街道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从1967年开始,这里就办起了第一家蔬菜脱水加工厂——兴化工贸联营脱水蔬菜厂,经过多年的发展,街道现有蔬菜加工企业46家,年产脱水蔬菜产品3万多吨,年创产值5.8亿元,上缴税收1153万元,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加工基地和脱水蔬菜产品集散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旅游文化
油菜之乡人文历史
垛田的美丽传说新农村
芦洲村是垛田街道最大的 行政村 ,也是最大的 自然村 ,由原来的芦东、芦南、芦西、芦北4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7568人。芦洲村只有几条狭窄的街巷,虽然先后有老兴东公路、高兴东公路在村后建成通过,但进村通道狭窄而又弯曲,两辆摩托车会车都有些困难。九十年代中期曾规划拓建中心一条街,但有始无终成为“ 半拉子工程 ”,村民对此极为不满。从2006年开始,新的党总支一班人研究决定,将拓建中心街道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一号工程”摆上日程、紧抓不放。分工协作,制定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对54家拆迁户深入进行动员安置工作,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短短的几个月就建成一条与高兴东公路相连、长800米宽10米的南北进村大道。2007年下半年,又实施了二期工程,建成长200米、宽20米的东西中心街,同时完成了绿化、亮化配套工程。道路建设的三期工程,即东西中心街西延接线路,包括中心大桥工程,已经完成勘测、规划、拆迁动员等项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 联圩和闸站建设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当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田未建联圩,逢汛必淹。2007年,芦洲村集中精力主攻水利设施建设,共新建联圩3800米,加修标准联圩6435米,完成土方81574方;新建圩口闸4座,排涝站2座,彻底实现了全村农田汛期挡得住、排得出。全村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没向群众摊派一分钱,都是由总支书记汪子泉带领一班人跑项目、拉捐助、挖潜力,多方筹集而来。特色种植
垛田街道地处兴化 城东郊,22个行政村,43516人(2017年), 耕地面积 2.3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历史上以蔬菜种植为主,品种有芋头、生姜、洋葱、香葱、包菜、莴苣、韭菜及瓜类产品等数十个品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葱种植一枝独秀,成为全镇蔬菜种植的拳头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香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通过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证的2.3万亩耕地上,香葱面积已达1.8万亩,每年种植5万多亩次,年产量超过20万吨,产值过10亿元,亩平收入近万元。种植香葱的收入已成为垛田街道广大菜农的主要收入。主要措施有:一是政府促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 香葱 产品销售看好,该镇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和菜农算账对比等,积极鼓励菜农调整蔬菜种植品种,扩大香葱种植,使香葱成为该镇的“一镇一品”。二是工业带动。自创办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以来,全街道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86家,其中规模企业48家, 固定资产投资额 近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以“ 兴化香葱 ”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产品,远销美国、 日本 、 韩国 、中国 香港 地区、中国 台湾 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技术推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万亩无公害产地检测制度,加大对种植户进行香葱等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广大菜农运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更新品种,科学施肥,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兴化“龙香芋”是垛田街道的特色传统无公害农产品,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金秋九月正是“龙香芋”陆续上市的季节,来自江浙鲁等地的客商纷纷到垛田采购“龙香芋”,用以供应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市场。2008年垛田街道共种植“龙香芋”3000多亩,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市场批发价每公斤1.8元,每亩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种植效益较高。兴化“龙香芋”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垛田街道有一支高素质的蔬菜经纪人队伍,走南闯北,活跃在城乡之间,将“龙香芋”推介给全国各地的客商,使“龙香芋”在国内蔬菜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迅速拓宽了市场销路。促进发展
1999年, 兴化市 政府在垛田境内建设了兴化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10063亩,园区内实现了路、桥、渠、水、电等达标配套建设,各项设施达到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技术要求。园区年蔬菜种植面积可达3万亩以上,蔬菜总产量10万多吨,年产值1.1亿元,园区已列为省级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垛田香葱”的价值得到了 南京 农科院有关专家教授的肯定。垛田龙头芋深受消费者喜爱。从20世纪60年代创办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以来,垛田街道至今已形成了以蔬菜脱水加工为主要特色的产业模式,垛田街道已有8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8家,固定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4800人。以“垛田香葱”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打进了 英国 、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福酱菜”荣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使用权证书。垛田街道基本上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垛田加快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境内水陆交通便利,投资环镜优越,创业气氛浓烈。保护垛田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前不久被列入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 ,成为我省首个入选项目。专家们称赞,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着它不只是属于兴化的,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份遗产成为新课题。 兴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保护区总面积47万亩、核心面积6万亩。保护区垛田划红线禁止开发占用,禁止建工厂、民居。在规划中,兴化市对垛田农业生态保护明确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修复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保护范围,制定并实施垛田生态系统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2015年至2016年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垛田 农业生态系统 修复保护工作,保护农作物品种资源,对保护区的水质进行严格控制,垃圾分类回收率达60%;2017年至2020年为完善成熟阶段,将恢复垛田原始地貌特色,传承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保护区自我维持的发展机制。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 2021年5月15日,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 镇 。 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周边政府机关
中国共产党都匀市文峰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支部委员会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兴东公路
营业时间:09:00-12:00 14:00-17:30
兴化市垛田街道杨花村民委员会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
周边村庄
垛田水产村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