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镇

衙前镇 衙前镇基本概况 衙前镇地理位置 衙前镇历史文化 衙前镇经济发展 衙前镇历史发展 衙前镇历史人物 衙前镇所获荣誉


衙前镇位于萧山区瓜沥新城西端。(瓜沥新城:瓜沥新城是航坞山经济区和萧绍边界区域的区域政治、经济、商贸和居住中心),距萧山城区1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坎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前人这样记载。104 国道萧山衙前东岳庙旧址、萧绍运河、杭甬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公里,交通便捷。2019年10月,衙前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衙前镇位于 萧山区 瓜沥新城西端。(瓜沥新城:瓜沥新城是航坞山经济区和萧绍边界区域的区域政治、经济、商贸和居住中心),距 萧山城区14公里,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老区以凤凰村改造为中心,实施“三园两区”建设,已完成凤凰大厦为标志的老区相关改造项目;新区以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构建行政、商贸、金融、卫生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建...

详情

衙前镇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资料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介绍

衙前镇位于萧山区瓜沥新城西端。(瓜沥新城:瓜沥新城是航坞山经济区和萧绍边界区域的区域政治、经济、商贸和居住中心),距萧山城区1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坎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前人这样记载。104 国道萧山衙前东岳庙旧址、萧绍运河、杭甬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公里,交通便捷。

2019年10月,衙前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衙前镇位于 萧山区 瓜沥新城西端。(瓜沥新城:瓜沥新城是航坞山经济区和萧绍边界区域的区域政治、经济、商贸和居住中心),距 萧山城区14公里,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

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老区以凤凰村改造为中心,实施“三园两区”建设,已完成凤凰大厦为标志的老区相关改造项目;新区以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构建行政、商贸、金融、卫生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资源整合的要求,规划调整村行政区域,设立行政村11个,社区2个。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坎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前人这样记载。104国道复线、萧绍运河、杭甬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公里,交通便捷。

衙前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有4处省级历史文物,县、镇级历史文物20多处,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21年9月,爆发的衙前农民运动是我党领导下第一个农民革命运动。衙前农民协会发表的《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和《衙前农民协会宣言》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部农民革命的行动纲领。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为萧山区惟一的“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古有廉吏朱仲安,近代有 李成虎、 陈晋生等农民运动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 朱执信(祖籍衙前翔凤村)

衙前工业发达,产业集聚,规模企业一马当先。全镇600多家企业,其中,亿元企业达17家,平均每百名衙前人就有两家企业,每平方公里年工业产值8亿多元。形成化纤纺织、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是唯一的“中国化纤名镇”。目前,全镇创省级名牌产品4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承担国家级火炬项目1只。

2002年,东南网架集团被建设部命名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2003年,我镇被中国化纤协会命名为“中国化纤名镇”。2005年,恒逸集团建立了杭州市首个“化纤行业研发中心”。

2006年,全镇新产品产值达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1%。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有四位企业家分别被评为萧山“十五”时期“十大杰出工业企业家”和“十大优秀工业企业家”。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荣获2007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领袖称号。

工业经济再创佳绩。面对宏观调控、资源要素制约,我们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

升经济运行质量,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6家企业分别建立省市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有3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区级名牌,有一批项目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获专利7项,其中一项获发明专利。

兴达布业设计的面料获得中国流行面料入围奖。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408万美元,实到外资825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17%和100.6%;协议利用内资1.25亿元,实到内资7150万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15.7%和104%。

循环经济有力推进。新增清洁生产试点企业2家。全镇日处理工业废水12000吨,其中有8500吨得到回用。有22家企业拆除26台燃煤锅炉,每日使用蒸汽量1000余吨。万元工业产值能耗降幅超过7.3%。盘活存量取得实效。盘活存量土地155.1亩,新建和改建标准厂房13.3万平方米。特别是原水泥厂区块盘活后,有效地缓解了用地矛盾。

衙前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14750元,同比增长10.9%,村级可用资金达到4500万元,同比增长33 %。基本实现粮食种植面积30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苗木种植面积3000亩,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的“3331”种养格局,并顺利完成国家粮食订购任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原有8家农业企业的基础上,新办农业企业2家,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

衙前三产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实现三产销售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2.8%,三产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22%。“中纺城”兴商隆市工作进展顺利,一期市场开业率达到90%,投资2000多万元的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投资2500万元的第二期C区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社区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农村连锁超市基本普及。

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衙前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新兴工业重镇,兴历史文化名镇,绘新型人居城镇”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兴镇,新型城镇,文化名镇,和谐立镇”五大战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紧靠 瓜沥镇成为瓜沥组团副中心。

序号 村名 户数 人口 由来
1 螺山村 468 1784
2 杨汛村 425 1553
3 南庄王村 370 1386
4 吟龙村 460 1599
5 新林周村 642 2278 由新林周、东庄王、祥里施合并而成
6 衙前村 840 2815 由里东徐、韩戴、田里胡、新发王合并而成
7 项漾村 903 3128 由项家、项甬、草漾、优胜合并而成
8 凤凰村 602 2021 由凤凰、交通、卫家合并而成
9 山南富村 627 2163 山南、同富合并而成
10 四翔村 622 2335 由四村、翔凤合并而成
11 明华村 470 1860
12 毕公桥社区 446 1037

(2011年普查)

42238人(2017年)。

丧葬

中产人家,步入中年后即预为死者做准备:制寿衣,构寿材等等。及至“寿终正寝”(横死,在外暴死者除外)据习俗先行“送终”之礼。病人气绝后,即以丝绵或纱布等覆死者头面,并将遗体调转方向。迷信谓此举能加速死者“投生”顺产转世。

移尸,长子、幼子分别捧死者头脚,将遗体移至中堂门板上,张挂白布孝帘,布置孝堂。报丧,移尸上堂后,即向亲友报丧。拜忏,人逝当日,丧家即须延请道士至灵前诵经拜忏。入殓,年高长者逝世,一般停3日左右,择单日入殓。出殡,一般年高尊长者停柩三五天后出殡,具体日子还得择定,其要点一是要单日,二是与家长或长子等主要佳人的干支不犯冲。

婚嫁

旧时婚姻,有制腹为婚的习俗,其先决条件是双方皆属亲密友好,且同期怀妊,但虽一时相约,终究心中无底,故入民国后,此俗即已绝迹。贫穷人家,有领童养媳之俗,及所谓的“亲上加亲”,即中表通婚现象,前者往往长成后双方个性不合,难成美满,后者则每见下一代素质降低之显现,而渐弃。寻常人家约定俗成,以托媒联姻为正途,其程序为:

1、托媒:旧时镇、村有热心为人说合婚姻的人,每为中老年男女,俗称媒人、媒婆。他们平时有闲串门、留心各家大官人、大姑娘(即指未婚男青年男女),并记住他们的年龄、生肖。这是他们所掌握的“人才资源”。遇有男女两家年龄、财产、门户相当者,即主动上门游说,从中撮合,但主要的是男家托媒代为物色大姑娘。媒人接受委托后,即到女家说项,待女方家长探明男方家庭和“小官人”(男青年)情况后,媒人再至女方,征得首肯后索回姑娘的“八字贴”(庚贴)。“八字贴”用大红贴写成,四角分别写“X门闺女”四字,中间直行写姑娘诞生的年、月、日、时,共八字。此贴送到男家后,男家将红贴压在灶神前的香炉底下,静观半月内家中有否出现重大不利变故,即占验一个兆头。如半月内平安无事,即认为大吉,男方家长即同自家男孩生辰,持住占星家,要求推合、择日。这合婚择日系古巫遗风,有许多讲究,主要是根据生年属肖有诸多不宜、避忌,如猪羊不能婚配,说“猪配羊,咬断肠”,肖蛇鼠者不宜,说是“蛇拖老鼠”,虎羊相配,说是“羊落虎口”。此外,还有什么“鸡犬不合”、“犯六冲“以及年、月、日的干支犯冲,等等,这些均认为应该避忌。

2、定亲:至解放前几年,农村一般财礼只需10—20石白米,外加2—6坛绍兴老酒,视男家的家业财力而定。财礼商定后,由女方择定定亲吉日,告知男方,男方即出“求贴”。定亲之期确定后,男方即送半数财礼至女方,女方要被筵席宴请族人及亲友,说是“送嫁饭”。定亲后,小官人作为“毛脚女婿”即可由媒人陪带到女家走动,以增进亲情。择日通报婚期,俗称“驼日脚”。吉日由男家择定,至少在6个月前,一般定在初一或月半驼日脚,男方用拜帖形式请媒人送达女家,同时另派人挑去一担高提环的锡壶(共两把),内盛甜酒或红糖水,女家收下后,即将此糖酒分赠邻里亲友,以报喜讯。此后,男家开始积极筹措结婚礼仪财物,准备按日期迎娶新娘。

3、结婚:通常前后要用3天时间。第一天,先设宴待媒,在定亲时未交足的米、酒等财礼请媒人全部送去。是日上午,男家还要人挑一担“开面盘”给女家,示意催女方开脸妆扮做新娘之意。次日,女家开始忙碌。男方是日开始接待亲友宾客,接受贺礼。男家于晚上发轿。花轿到女家,女方却故意在门前横一竹竿,以示阻挡,男方按例出红包才能放行。关于马桶、木桶用俗物,作陪嫁品也颇流行广宽。

娱乐

旧社会衙前逢年过节有看社戏的习俗,有固定的戏台,演出剧种为嵊剧和绍剧,大都为古装。请来的剧团艺术水平粗俗,民国初年以绍兴“滴笃班”、“鹦哥班”、“绍兴大班”为多,这种剧团道具服装简单,不过一二十人组成,演唱时,后台只用鼓板伴唱,故称“滴笃班”;又因演员每到唱词落句时,后台接其尾音拖长声而和之,故又称之为“鹦哥班”。在解放后绝迹。发动青年民兵组织秧歌队,并建“建华”、“凤凰”等业余剧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80年代初,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服饰

旧时(解放前)衙前村民衣着朴素,多为青蓝色土布制的中式短装,上衣多贴袋,男对襟,女斜襟,裤子宽大,无袋无口,穿上后将裤腰叠折围拢,用纱织裤带束之;男人多戴帽,年少的载小毡帽;老年男戏围裙,女戏布褴(围裙的一种,但长得拖地)。富户、士绅上衣改穿长衫、大袍,头戴宽礼帽(俗称铜盆帽),外出拜客时加罩黑色马褂,以示庄重;女子打扮更是艳丽,衣服用料一般是绸缎呢绒。解放后服饰大变,城乡一律盛行中山装、列宁装,戴毡帽和鸭舌布帽,除帽和发型外男女几乎无异。

色彩也见单调,青蓝外装,白色内衣,衣料为卡其、纱卡、斜纹、中平布等,很少变化。“文化大革命”期间,风行草绿色军装,有“全民皆兵”的口号。改革开放后,男女 服饰有别,四季不同,色彩缤纷。用料除传统的丝绸、棉织、毛料外,大量价廉质优的化学纤维物上市,使服装由历来的蔽体、御寒而偏重于装饰、时髦。服饰不仅选料日趋高档,色彩款式日益多样,制作工厂化,价廉物美,丰富多彩的服装不断应市。80年代后期,西装、茄克流行,农村中西装革履的男子,靓装斗艳的妇女已到处可见。

饮食

俗尚节俭,80年代前,衙前人民主食大米只以早稻米为主。农闲时一干二稀;农忙时二干一稀,或上下午增加点心,每煮成拦粥饭,力求节省粮食,故有农谚曰:“三年烂粥饭买条牛”。旧社会在十分节约的情况下,多数农民还是三餐难以保证,不得已常以花草籽、南瓜、番薯、芋艿等掺合着充饥。煮饭前提早淘米,并将预留的冷饭作“娘饭”,以增加大米涨力提高出饭率。每当新麦、新米登场,必将第一次饭食祀灶、祭祖,俗称“尝鲜”。农忙时的“点心”,不过是麦饼、冷饭或杂粮糕团等凑合。

过节待客的点心,才加讲究,主要有年糕、粽子、清明饺、冬至麻团、长寿面等等。至平时家常菜肴更见随便,圆蔬而外,肉蒸蛋、咸鲞蒸鱼已是上等美味,只有富家农户才享受多种煎炒佳肴。民性多嗜酒,喜绍兴黄酒或烧酒,过年时家酿糯米甜酒。久不能常有,平时到镇上进一次茶馆、酒家,必尽兴后才回家。90年代始,饮食结构改变,主食大米选用精白晚粳,很少食粥。鱼肉禽蛋市场供应丰富,过去早餐十分简单,现在讲究营养。孩子上学还给钱到餐店买食各式合口味的馒头、烧饼、油条等早点。

过去晚餐也极草草,现在农村男女大都进入企业,下班回家必操办丰盛的晚餐。饮酒要求酒精含量低度的酒类,啤酒已成为普通饮料,不饮酒的妇女儿童,也要喝点汽水或“可乐”助兴。逢年过节尤求丰盛,鳗鲡、河蟹、海鲜已进入普通民家。衙前少数办企业的富户自备汽车除夕夜则举家入城内大酒店,包厢团聚吃“年夜饭”。近年,更流传“穷人吃肉,富人吃素,老板吃草(野菜)”的俚语,说明饮食趋向清淡了。

住宅

衙前镇辖境有山、水、平原,旧时民宅均择依山、临水、向阳之地而建。一种为砖木结构,另一种为柴扉草屋,以二三间平房为常见,富户则建有台门、前厅、中楼、后园等,或三进、四进,后更宏广,间以回廊,天井、小院、花圃,粉墙黛瓦,“山头”参差。

因临近绍兴石矿,富户常运来石料作房基、山墙、铺天井、砌河埠,以求牢固坚实。一般民居朝南或偏东方向,傍山者择山之阳面,有山难畈、山南村等自然村落,大门、照墙常书“紫气东来”、“南极呈祥”及“福”字等吉语图案。而贫困者一般建“草舍”居住,有“稻桶舍”、“直头舍”、“横头舍”之分。

旧时,村民多聚族而居,巨姓大族,住房多见相联而建,出入共一台门,故有王家台门,周家台门等,田里胡村的周家台门,原有大小楼宇32间,台门内有前厅、中厅和后厅三进,厅间隔天井,两侧有对称侧楼。也有以科举或官衔明明的。如旗杆台门(新发王)、光禄第(沈定一之父曾授光禄大夫,在衙前建庞大私宅,称光禄第)等等。如今,因人口增长,土地有限,各村都统一规划,严格限制建房用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向高楼多层次发展。农村中三四层高楼已常见,且多用新材料、新工艺油漆装潢,选用中西新颖式样,饰以玻璃幕墙,琉璃盖顶。

民间建房,请风水先生择向奠基,选黄道吉日破土动工,竖柱上梁,抛上梁馒头,设宴招待亲友庆贺等遗风大多未变。农村中还有许多辟忌,如破土时妇女必须回避,忌门对门、门对弄建房,有人在对门大兴土木犯冲等等。如遇此情况,每书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红纸条贴于门旁墙角;也多见在门上方悬米 、镜子、尖刀、蓑衣或八卦图,也有在门前挂红旗等,谓作此可以劈邪。

与建房同时,对打灶事也十分重视。旧时,饮事所用燃料多为柴草,故灶台高大,往往占大半间厨房,大户砌三眼灶,中等以下人家二眼,间钎汤锅,用以利用炊事余势提取问水。一般外锅、中锅烹煮饭菜,里锅煮猪食,碗柜靠壁,大水缸置前,形成划一的割据。

农家节俭,平常饭菜一锅熟(淘米下锅加水,上放蒸架蒸菜,覆以木制高锅盖),待烧到一定时候,火熄气十足,开锅即食,虽是咸菜萝卜,寻常圆蔬,也是甘香开胃,每能拼粗饭三碗。不论何等人家,打灶台必择日定位,灶上必建灶君神龛,贴红纸对联,安灶神马,置香炉烛台,讲究的人家还加以彩绘,前端灶台壁,通常直书“米中用水“四字。四字中间直画相连到底,看似先民图腾的遗迹。90年代后,煤气供应量不断增加,现已进入寻常百姓民宅,故新房已不砌灶台,改用煤气灶具,并引自来水入厨房,撤去大水缸,用洁白瓷砖贴壁、砌水池,厨房设置简洁明快,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家庭

江南民风崇尚大家庭制,旧俗以数世同堂为荣。父母兄弟等几代人住在一起,同食共作,认为是和睦团结,人丁兴旺,光大门庭之气象。倘弟兄闹分家,则被斥为“不孝”;望族或书香门第,更不能容忍。封建官府赐以“五(四)世同堂”匾额褒扬,更助长了这种习尚。旧社会男子地位高于女子,女儿一般不载入家谱,不得继承家产,妇女不得参加祝福等祭祀典礼,日常不得上桌与男人同餐。长幼辈份序列森严,在大家庭中,年高长辈终是家长,掌握着家庭经济和家务的支配权。农村大姓多聚族而居,如南庄王村的王姓,同富村的彭家和凤凰村的曹姓等等,这些村里都建有宗祠,祭祀列祖宗与管教子孙。

族中推举辈份最长,年龄最高,声望教著者为族长,族长具有统领全族的权势,是“族规”的修订,解释、执行者,如族内子孙违规或忤逆,他有权开祠堂门邀族人训话议罚,轻则向祖宗焚香烛跪拜赎罪,重则受尊长鞭笞严惩。大族均有“宗谱”,每隔数十年续修一次,世代保存,其内容包括出处、世系、行传、族规、祭产及祖茔墓地等等,主要是维护封建族权,形成一种宗法体系。

民国年间,民主革命思潮涌动,家长地位动摇,大家庭逐渐解体,经济独立的小家庭增多,除兄弟分家外,也有父子分居的,家庭人口逐渐减少。据调查,民国21年(1932)衙前平均每户4.08人,1982年平均每户3.99人,至1922年降为3.13人,2000年为3.46人。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深入推行,家庭成员继续减少。20世纪末,教养孩子承认,婚配后即分家,已成定势。兄弟分家向由娘舅主持,并宴请族中长辈或亲友议立契约。父子分居则简单得多,一般自然分坎,各立门户,村干部见证。

解放初期,年老无子女者列为“五保户”,由集体负责供养,后转入敬老院,其财产归集体支配。解放后,家中只有女儿者,招女婿入赘为子(女),故已少见旧时饿“过继”(以兄弟姐妹之子,通称“承继”)现象,赘婿和养子(女)有权继承家产,也有赡养岳父母,养父母的责任。赘婿和养子(女)旧时受人歧视,族人排挤,现已为社会承认,受法律保护。

全镇实现工企业总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30.7 %,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工企业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8.2%。恒逸集团、东南网架集团、开氏集团、兴惠集团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荣获2007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领袖称号。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7.75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8只,其中列入市级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6只。特别是恒逸集团聚酯装置系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恒逸”牌涤纶长丝成功创建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东南网架集团参与资本市场,成为我镇第一家上市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衙前镇紧紧依靠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勇于争先,克难攻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全区第二。

(?——195),字公伟,东汉上虞人,衙前翔凤村朱氏世祖。幼年丧父,靠母贩丝为生。年少时轻财好义,解人急难,并以孝闻名。初为县书佐,后任会稽主簿。太守徐圭推荐为孝廉,升任兰陵县令。灵地光和元年(178)为交州刺吏,以平息叛乱有功,封为都厅侯,后又任谏议大夫。黄巾起义时,各公卿多推荐朱隽有才略,被任命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朗将皇甫蒿镇压颖州、汝南、陈国等地黄巾军,以功进封为西乡侯,升任为镇贼中郎将。后又围攻南阳、赵弘、韩忠、孙夏等黄巾军,任命为右军骑将军,封钱塘侯。时,其母病故,安葬于小山洛思峰南麓,黄巾起义后,朱隽又升任为城门校尉、河南尹。董卓专权时曾发兵讨董卓。后郭汜与李榷 互相攻杀,汉献帝派隽至郭营劝和,被留作人质。隽素刚烈,即日发病,死于郭营中,卜葬于洛思山。其子孙世守不去,自此翔凤村朱氏起家。

(1371——1433),是朱隽第50世孙,朱执信15世祖,祖籍衙前翔凤村。

朱仲安名磐,字仲安,性爱梅,故号梅轩。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仲安中了举人,时年20岁。后由河南巩县儒学训导,常州府武进县主簿,知县而到监察御史,湖广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他“居官廉重,临事必存大体”,因而受到当时皇上的器重。

朱仲安做了16年郡守,回来时,当时百姓多有馈赠,公(朱仲安)一无所受。但为了不辜负百姓美意,朱仲安只携石磨一、石砧一,压装以归。他对3个儿子——用常、用初、用泰说“吾惟留清白以遗子孙,二物所以志也” 。

(1852——1899),字跋惠,又字棣宅,东汉钱塘侯朱隽64世孙,朱执信之父,祖籍衙前翔凤村。年幼时适值太平天国起义,因战乱,由其父带至祖父在广东的任所,自此居家广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因家贫,自19岁起就读于汪谷庵的随山馆。汪谷庵即汪 ,原籍绍兴,是汪精卫的叔父,有名的“绍兴师爷”,曾为刘坤一、裕宽、曾国荃等人的幕僚。他对朱启连的为人、才学、文采非常赏识。当时汪家鼎盛,故招朱启连入门,将次女许配给他为妻。广总督张之洞幕僚。但人小气壮,不到一月因与主人一语不合,既拂袖而去。后专门研究古琴,绝意仕途。光绪二十五年(1899)粤中大疫,朱启连不幸感染病势,终年47岁。著有《棣宅集》四卷,《外集》三卷,《琴说》二卷,《琴谱》若干卷。

(1854——1922),萧山衙前西曹村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衙前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民国10年(1921)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时,先为农协委员,又被选为议事员。同年12月27日,军阀政府镇压农民运动时不幸被捕,次年1月24日,在萧山狱中牺牲。

李成虎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岁次甲寅肖虎,故取名成虎。时值太平天国战乱年代,父亲李发早逝,家境十分贫困,他和弟随母亲在讨饭中长大,后于衙前镇西之西曹村落脚,直至30多岁才娶妻成家,38岁生一女儿,以后又生一儿子和女儿。弟无子女,领养一子,兄弟便分家各立门户。家无寸土,长年累月靠租种地主田地、打短工,以及妻子纺土纱、织土布艰苦度强,爱打抱不平。但对乡邻却十分和善,乐于助人,故颇著威望,村里若有什么纠纷,总由他出场排解,群众尊称他为成虎公。

民国10年(1921)4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定一(号玄庐,排行第三,乡人称三先生,后沦为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回乡创办衙前农村小学,发动农民运动,支持农民与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他在乡里对广大农民进行多次演讲,以“一根麻杆易折断,一捆麻杆就折不断”作比喻,指出,农民要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处境,求得自己的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反抗地主豪绅的剥削和掠夺。李成虎在沈定一的教育鼓动下,以60多岁的高龄去串联农户,和农民兄弟促膝交谈,一起讨论:为什么地主不劳动,却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为什么农民做牛做马,却讨饭度日,借债活命?大家只有团结起来,进行减租,才是出路。李成虎在农户中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他们共商成立农民协会的大计。

12月18日,各村农民协会在衙前东岳庙召开联合会,驻绍兴的陆军旅部带兵一连,配合萧山县警察、警备队将东岳庙包围,搜去各村农民协会委员名册,追捕农民协会领导人,封闭农民协会。李成虎仍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了一、二千人参加的抗租抗捐示威。12月27日,萧山县知事庄伦仪,派出便衣密警到李成虎家,将李逮捕,钉镣收监,次年1月24日惨死狱中。李成虎被凌虐致死,终年69岁。

李成虎牺牲后,其弟带领成虎的子女驾船到萧山狱中运回遗体收殓。民国11年(1922)2月1日,李遗体安葬于凤凰山南的山坡上,墓制高大,周围植苍松翠柏,前立墓碑隶书大字“李成虎君墓”,左侧刻有“衙前农民协会委员之一,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害于萧山狱中,其子张保乞尸归葬,沈定一书石”字样。上海共商友谊会闻讯,特派代表童理璋前来祭奠,并在凤凰山立石碑一座,上书“精神不死”四个大字。
  此后,围绕李墓,修建了东、南、北3条墓道。南墓道隔河面对衙前汽车站,河上建一桥,命名为“成虎桥“,桥旁竖起石坊,上书”李墓南道“,两旁石柱上刻有楹联,一面是“吃苦在我,成功在人”;一面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农人这位要推第一个;四山乱葬堆里之坟墓此外更无第二支”。

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中,李墓被平毁,墓碑被移用建造畜牧场。

1983年,萧山县党政部门作出重建李成虎烈士墓的决定。次年10月24日新墓园建成,县领导各界代表到墓地隆重举行了李成虎烈士墓落成暨安葬仪式。

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萧山尚属首家。

(1878——1922),衙前项家村人,距衙前西约2公里。幼年的陈晋生,头脑灵活,曾入私塾读过几年书,识字,擅口才。他家原住在南面的草漾村,开着一家磨坊,为附近农民加工面粉为业。

民国10年(1921)9月27日,在东岳庙成立衙前农民协会的大会上,被推选为农协会6个委员之一。

农民协会成立后,提出“三折还租”,地主们恨之入骨。是年12月18日,衙前东岳庙召开各地农民协会联合会,绍兴军阀司令部派出载有60名军警的专轮,包围东岳庙,陈就和单夏兰等人一起被捆绑押往绍兴,投入监狱。

陈晋生被捕后,受劲严刑逼供,终不向敌人屈服。后被折磨成重病,官府才同意保释,回家时已是大年三十。此后,家里为筹钱给他治病,先后卖掉15岁的女儿荷姑和12岁的女儿藕姑。但医药无效,不到两月,终于含恨谢世。他的遗体葬于凤凰山北坡,并亲自为他设计一座上尖下方的墓碑,墓碑正面镌刻为“农民陈晋生墓”6个魏体大字;右侧文曰:“陈晋生为农民协会委员之一,民国十年在军警包围中演说被捕入绍兴狱,刑虐致病出狱寻殁。”左侧是:“为群众谋利益而牺牲者。”

(1885——192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理论家。原名大符,字执信,笔名蛰伸、县解、去非、前进等。祖籍衙前翔凤村。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生于广东番禺县。

他幼年在家私塾读书,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公费生出去日本留学,攻读政法系,三十一年七月加入中国同盟会,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三十二年一月,写成《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片段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是我国早期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先行者之一。是年回国后,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政法学堂及方言学堂等校任教,并秘密策划反清斗争。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到辛亥革命,他参加了广东的所有反清活动。宣统末年(1911)四月“黄花岗起义”,他是进攻清政府督署衙门的突击队成员,在激战中负伤,流亡香港。武昌起义后,他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光复广东。后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南北和议达成后,被委任为广(州)阳(江)督办和广东审计院院长。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离开广州到上海,后又赴日本,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民国3年,奉命返粤,策划反袁武装斗争。民国4——5年,为讨伐袁世凯,在广州及东菀、阳江、雷州等处,陆续策划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期间坚持理论宣传活动,揭露袁世凯祸国殃民罪行。在“护法运动”期间,他一直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民国6年7月,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及掌管机要文书的职务。民国7年5月,又随孙中山到上海,协助孙中山办理海外侨胞捐款事宜,并担任与福军及陈炯明军的联络。民国8年秋至民国9年间,多次到福建与驻扎该地的粤军进行策划,积极从事驱逐桂系军阀的军事活动。期间还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等著作,并奉命在上海创办《建设》等杂志。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爆发后,给朱执信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他撰文予以热情赞颂,并学习俄文,钻研苏俄的革命理论,逐渐认识到来自下层革命群众的力量,认为中国的革命离不开农工和学生,他热情赞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热情赞扬苏俄布尔什维克的刻苦牺牲精神。民国9年(1920)夏天,孙中山决心驱逐桂系军阀,“统一南方”,为此,朱执信于6月下旬奉命再次赴广东漳州,敦促驻扎在那里的粤军西进讨桂。稍后,他又不避艰险地赴广东,联络国民党旧部和民军响应讨伐桂系军事行动。在他的策动和民军纷起的压力下,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9月21日朱执信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的冲突时,不幸被桂系军阀杀害,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献出了生命。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衙前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政府机关

濮阳县城关镇红卫街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农运路与衙前路交叉路口往北约150米
营业时间:5月1日-9月30日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15-17:00 10月1日-4月30日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15-16:30
杭州市萧山区农运路与衙前路交叉路口往北约150米

周边农贸市场

衙前镇农贸市场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永乐路4号
杭州市萧山区永乐路4号

周边乡镇

衙前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周边村庄

衙前村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
杭州市萧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