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村

周处村 周处村人口和经济状况 周处村畲族迁徙 周处村经济发展 周处村文化教育 周处村社会事业


周处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部。是畲、汉两族人民杂居的山区村。东依云华乡华塘宝剑山;南连柳城畲族镇后塘畈村;西界桃溪镇宣新村,北与云华乡华塘村为邻。辖赵下、周处、麻铺弄、大坑、长蛇凹、坛头脚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周处。隶属柳城畲族镇。1992年有164户、499人。有耕地380亩,山林2360亩,粮食复种面积1018亩, 粮食总产448.9吨,亩产441公斤,农业总产值为58.60万元(含农、林、牧、副业),人均收入1174元,比 1980年人均收入153元,增加6.67倍。处村共有169户,486个人口,村里有4个 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359亩,其中旱地面积为25亩。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有 茶叶、板栗,桑园和宣莲。其中茶叶有448亩, 桑园有78亩, 板栗60亩, 宣莲70亩。 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为4500元据有关资料和畲族史歌《高皇...

详情

周处村地名网_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周处村资料简介
  周处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72310022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723。周处村与柳城、县前村、文盛村、县后村、白马下村、丰产村、全塘口村、金山尖村、后塘畈村、堰下村、大源畜牧场村、青坑村、黄家滩村、郑回村、车门村、下圩村、麻济村、上河村、梁家山村、乌溪源村、下湖源村、祝村、前湾村、弄畈村、江下村、橄榄源村、新荷村、冰坛村、屏山村、云溪村、白岩头村、荷丰村、金川村、清湖村、皮子源村、华塘村、新塘村、半塘村、乌坛村、上黄村、界村、竹客村、东西村、石牛山村、六葱湖村、西舒村、石门洲村、叶坑村、乌漱村、顶头村、丁鸟村、江坑村、长蛇头村、保丰畈村、荷花村、金湖源村相邻。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周处村介绍

周处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部。是畲、汉两族人民杂居的山区村。东依云华乡华塘宝剑山;南连柳城畲族镇后塘畈村;西界桃溪镇宣新村,北与云华乡华塘村为邻。辖赵下、周处、麻铺弄、大坑、长蛇凹、坛头脚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周处。隶属柳城畲族镇。

1992年有164户、499人。有耕地380亩,山林2360亩,粮食复种面积1018亩, 粮食总产448.9吨,亩产441公斤,农业总产值为58.60万元(含农、林、牧、副业),人均收入1174元,比 1980年人均收入153元,增加6.67倍。处村共有169户,486个人口,村里有4个 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359亩,其中旱地面积为25亩。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有 茶叶、板栗,桑园和宣莲。其中茶叶有448亩, 桑园有78亩, 板栗60亩, 宣莲70亩。 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为4500元

据有关资料和畲族史歌《高皇歌》记载:畲族的发祥地是广东,畲族人民均认定自己的祖源是广东潮州凤凰山。然后经福建、江西向东南地区迁徙。

迁入武义县南部山区( 1958年前为 宣平县)的 畲族有蓝、雷、钟三姓,迁来的时间有先有后,路径各有不同,他们大多由 景宁、 云和、 丽水、 平阳、 遂昌等县陆续迁入。

周处(庵前)畲民,是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蓝敬凤之子蓝子张由平阳迁丽水,尔后迁此,赵下的畲民是清朝顺治年间从福建省罗源县迁来的。大坑村蓝姓畲民是清康熙年间从景宁县迁入。另据《蓝氏宗谱》载:麻铺弄蓝姓畲民是清乾隆九年(1744)七月,蓝朝元从遂昌迁此,长蛇凹的蓝氏畲民是从丽水迁来的。此外,据民国《宣平县志》载:清朝初周处原是麻铺弄,约在270多年前麻铺弄一带畲民迁居到庵前,相继大坑村的一些畲民也迁到庵前,从此,庵前改为周处。1949年前畲民迁徙的特点是临时性、流动性较大,从这一地迁到另一地,时间短的仅10夜,长的18年,直到1949年后才安居乐业。

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在同汉族密切交往中,畲族同胞会讲普通话,也会讲当地的汉族方言。

畲族喜爱民歌,其民歌有奉茶歌、 敬酒歌、邀请歌、劳动歌、养牛歌、成双歌和 祭祖歌等。歌词以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常识等内容为题材。都能用叙事、咏物、抒情、讽刺等形式加以表达。

周处村的畲民有传统的好风格,畲、汉两族人民杂住在一起,都能互相尊重,亲如手足,从没有因民族关系发生纠葛。同时,互助精神可佳,一家畲民遭受天灾人祸或婚、丧喜事,都能主动出力、送钱、送物、无偿援助。

周处村有山林面积2360亩,除1950亩封山育林外,其余410亩都适宜于种植经济特产林。1967~1968年种茶叶129亩。1983年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动村民向荒山进军,是年种上柑桔175亩、板栗18亩、 杨梅25亩、其他 水果40亩,共发展经济特产258亩。由于承包到户的政策处理得好,责任制落实,加强精心培育管理,1991年产柑桔10吨、板栗1.5吨、茶叶15吨,收入18.50万元。除上交集体3.50万元外,人均收入达300多元。

为了使经济特产取得更好的效益,村民相信科学,依靠 科学,在发展 柑桔时,特地去黄岩桔乡请来老师傅传授种桔、种柑的技术与经验。并且组织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在种桔、柑的技术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不断更新品种,近几年来引进常山一批胡柚优良品种,使水果生产更上一层楼,1990年实现人均产水果500公斤。

此外,根据村民的技术特长,积极发展家庭养殖业和其他副业。1992年全村养牛40头,生猪年饲养量638头,家禽840只。还有木匠、泥水、理发、 裁缝、 油漆、养蜂等专业20多户,周处村人人都有用武之地,勤劳致富的空气十分浓厚。

周处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两个文明一起抓,教育先行,推动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教育为本。从 1985年开始,全村实行小学生免费入学,初、高中生有助学金,大、中专生录取后有奖学金的制度。具体办法:小学生代管费和学杂费全部由村集体支付。初中学生,每人每年发助学金40元。高中学生,每人每年发助学金50元。考取中专的学生,每人发100元;考取大专的学生,每人发150元,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开欢送会,并一次发给,以资鼓励。同时做到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全村教师除按规定享受工资待遇外,村里另发教师生活补助费:公办教师每人每年100元;民办教师因一般待遇较低,每人每年300元。对教学校舍,每年进行一次刷新。由于全村上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勤奋学习,教师努力施教,学习风气良好,17年来无流生出现。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有24人考取中专,10人考取大专;其中1人已成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村小学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周处村为国家输送了大中专生,又培养了大批具有初、高中文化知识的新一代村民,为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

来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条件下,村里投资6.51万元,投工8.02万个(人均投资135元,每个劳力投工278个)兴建两座电灌站、筑引水渠450米,建机耕路4公里和赵下大桥1座。同时架上高压线,建好自来水塔、水池,使全村户户点上电灯、用上自来水。此外,1985年村里还拨出现金1.43万元,补助每户村民200元购买电视机、电风扇、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对60岁以上的原党支部书记、村长等老年村干部,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10元。

老年实行养老金制度。 1985年开始,每年拨款17000多元,对全村男性6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季发给男12元,女9元,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五保户安度晚年。 1984年,村投资4万元,造起了三楼三底的 敬老院,使五保老人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村共有五保老人5名,年龄最大的已有73岁。每人每月供应大米30斤,食油、食糖、鸡蛋各1斤,每月发给零用钱35元。每年春节,每人发给新衣服1套,猪腿1只,鸡2只,草鱼2条,村领导上门拜年慰问,赠送礼品。每人发给电风扇1把,收音机1台,5位老人共用一台电视机。老人生病有人照顾服侍。

1985年中共武义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先进集体称号,1987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89年金华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被中共武义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村党支部自198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武义县先进党支部,1992年度又被中共武义县委授予奔小康标兵党支部称号。

周边村庄

周处村 地址:金华市武义县

周村 地址:金华市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