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琴村
洪琴村 洪琴村发展状况 洪琴村建制沿革
洪琴村隶属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位于黄山脚下,四周环山经典的山村造型。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洪琴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北 杭徽高速公路延村而行,村南S324省道而通。距 歙县县城仅15公里。交通极其方便。.洪琴全村古民居大部分保存相当完整,三雕精细,风格各异古特,艺术价值极高.此外还有洪琴村的石龙洞,萌坑革命老区,沿线有关村的农家乐都值得开发。与里河坑、七贤、白杨、鸿飞界邻。来龙山分脉于绩溪龙须山,雄峻绵亘,至村北已低矮平缓,山上草木稀疏,砂石裸露,偶见贝壳化石,称“剥皮来龙”。山坡上有两处石窝,相距十多米,一圆形,一条状,称“龙眼”。村南前山拦腰断开三十米豁口,为天然门户。前山有一岩洞,称石龙洞。伏源河自东北流来,折西南而去。先居洪姓,以村居为鲸鱼形,名曰洪鲸。元末汪氏迁入,后又有胡、凌等姓迁入。后汪氏成...
详情洪琴村隶属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位于黄山脚下,四周环山经典的山村造型。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洪琴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北 杭徽高速公路延村而行,村南S324省道而通。距 歙县县城仅15公里。交通极其方便。
.洪琴全村古民居大部分保存相当完整,三雕精细,风格各异古特,艺术价值极高.此外还有洪琴村的石龙洞,萌坑革命老区,沿线有关村的农家乐都值得开发。
与里河坑、七贤、白杨、鸿飞界邻。来龙山分脉于绩溪龙须山,雄峻绵亘,至村北已低矮平缓,山上草木稀疏,砂石裸露,偶见贝壳化石,称“剥皮来龙”。山坡上有两处石窝,相距十多米,一圆形,一条状,称“龙眼”。村南前山拦腰断开三十米豁口,为天然门户。前山有一岩洞,称石龙洞。伏源河自东北流来,折西南而去。先居洪姓,以村居为鲸鱼形,名曰洪鲸。元末汪氏迁入,后又有胡、凌等姓迁入。后汪氏成为村族主干,村居逐渐西扩,村落渐变成船形,故改名洪琴。
汪氏聚居的正街,用一色条砖斜铺街面,称“人字街”。唐至清属长乐乡,明清并属三十四都一、二、三、四图。民国24年(1935)属北岸区伏源乡,1246民国32年属德源乡。1949年5月属三阳区伏源乡,1950年7月属大阜区,时洪琴分设琴敏、琴明两个行政村(1961年后合为一个大队)。1952年6月属洪琴乡,1956年3月属霞坑乡,12月属鸿飞乡,1958年属霞坑人民公社,1959年属洪琴管理区,1961年属霞坑人民公社,1983年后公社改乡、镇皆隶。2005年辖洪琴、野鸡坞、金光眼、高坞山、郑坑店、塘坞6自然村8个村民组,624户2297人。
清代有仕清书院,民国23年(1934)创办私立启明学堂,民国30年过渡为保国民小学,解放后始设公立洪琴小学。2005年在校学生220人,教职工13人。
清有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汪元方,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汪士仁,任吉林奉天新民知府;汪如彪任千总。解放后输送大中专学生108人,其中教授1人,高级农艺师1人,留美博士4人。
村周有香油寺、香济寺,香油寺以寺中井水浮油而得名。村头水口有道观、关帝庙、忠烈庙(俗称汪荫庙)、社屋等庙宇。关帝庙供奉关羽、关平、周仓、东平王、华佗诸神像,华佗像前设签筒供病家求签,由道士对签簿给药方,皆野菊花、水菖蒲之类清热解毒药,小病多疗效,香火尤盛。前山西侧山腰峭壁建有亭,亭后壁有天然溶洞,洞内供上帝菩萨一尊,俗称圣僧洞。晚清建三孔石桥,桥头建小石庙,内供大圣菩萨,逢旱即抬出菩萨曝晒求雨,桥侧立有护桥禁碑,禁止在桥面上掷树劈柴、打豆槌栗、堆积猪牛粪,甚至禁过铁圈车轮和用铁头担柱之挑担者,违者罚钱。另有淇园、文昌阁、求书轩、顺德堂、是政堂等特色建筑数十处。
周边村庄
洪琴村
地址:黄山市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