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飞村
鸿飞村 鸿飞村历史渊源 鸿飞村文化遗憾 鸿飞村经济概况 鸿飞村风景名胜
鸿飞村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在徽杭高速公路旁边,山村坐北朝南,前有朝山做屏障,后有后山做衬托,伏源河由北向南环绕村子缓缓而行。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鸿飞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淡忘了的 徽州古村——鸿飞。鸿飞村地处古徽州 歙县的南部山区,从古城歙县驾车沿现在的徽杭高速公路约50里就可到达。如今的鸿飞村虽说也是 古徽州的一个村落,但本来应该拥有无比灿烂的古建筑,早已在文化大革命时代被破除四旧分子给拆除了。(被毁的古建筑有村中的太子庙、宗祠、山中的寺院、徽州建筑等),现在能保留下来的也无非就是昔日那些破碎的遗址而已。有关鸿飞村的历史,祖上并没有留下多少记载,所以,知道详情的人也并不是很多。据载,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冯繁(字子华),系鸿飞村冯氏始祖,冯氏支系发源之一,来自山东。所以,村中大部都是冯姓人。照此计算,鸿飞村...
详情鸿飞村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在徽杭高速公路旁边,山村坐北朝南,前有朝山做屏障,后有后山做衬托,伏源河由北向南环绕村子缓缓而行。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鸿飞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淡忘了的 徽州古村——鸿飞。鸿飞村地处古徽州 歙县的南部山区,从古城歙县驾车沿现在的徽杭高速公路约50里就可到达。如今的鸿飞村虽说也是 古徽州的一个村落,但本来应该拥有无比灿烂的古建筑,早已在文化大革命时代被破除四旧分子给拆除了。(被毁的古建筑有村中的太子庙、宗祠、山中的寺院、徽州建筑等),现在能保留下来的也无非就是昔日那些破碎的遗址而已。
有关鸿飞村的历史,祖上并没有留下多少记载,所以,知道详情的人也并不是很多。据载,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冯繁(字子华),系鸿飞村冯氏始祖,冯氏支系发源之一,来自山东。所以,村中大部都是冯姓人。照此计算,鸿飞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鸿飞村建村历史悠久,这里也是明清 徽商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明清两代,就有鸿飞人为谋求事业在外奔波,功成名就的就回到家乡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贡献着力量,所以到了后来,村中就遗留了多处古建筑。在 文化大革命以前,村中大部分仍然保留着明清古居,村东头的山上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青山寺。村中有规模较大的太子庙及冯家宗祠,村尾有水口古道,水口尽头有一古亭,古亭旁边矗立着一座古塔。村头有一座菩萨庙,里面供奉多尊菩萨。诸如此类古建筑在当时的村中有着很多,但不幸的是,文革动乱的十年,给这个曾有着上千年深厚文化的古村来了一场彻底的毁灭。据村中老一辈回忆,当时风行破四旧思想,所以,村中的多处寺庙惨遭拆除,连冯家的宗祠和村东的青山寺也未能幸免。
早些年,鸿飞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 养蚕、采茶来维持收入,这与自身的地理条件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在古代,江南是产丝的主要地区,明代的 松江府更是盛产蚕丝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江南织造局,专为皇宫中的皇帝、贵妃进贡最好的丝织品,同时也为丝绸的出口做着重大的贡献。而鸿飞村地处古徽州,紧邻浙江,所以早在明代前就有了养蚕的习惯,再加上 皖南地区山多,气候适中,这给了茶树生长的必要条件,这才有了养蚕和茶树的两大经济由来。近年来,鸿飞村已被歙县树为标准养蚕示范基地,村民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做起了除旧桑植新桑的新政策。
如今,村中埋头苦干的中年人、老年、村民还在继续干活,村里的人也是个个朴实善良,则而有一些的新一代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理想,再也不愿意沿着先辈着的老路走下去,有的则外出做起了生意,当起了商人,有的则是直接把学到手的手艺拿来当作外出打拼的资本。
虽然鸿飞村大多的明清古居早在文革时期惨遭破坏( 清朝时,也被 长毛焚毁不少),但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仍然有好几处,只可惜与被毁坏的相比要逊色的多。如今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历史也只有一百多年,不过从结构上来说,不失徽派的典型建筑。高高的马头墙,早已布满青苔的黑瓦让人觉得岁月沧桑,加重了几分回古的感觉。走进村子,你依然可能看到宽大的石板路,这些石板路从清代一直延续至今,除了冯家宗祠广场(现村委会)和村中其他几条路已经浇筑水泥路外,村头大路上的石板路仍然可见。
村中保留的几处徽派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村头的“荫德堂”。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荫德堂”以前的主人是村中的地主,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推翻了地主,把土地分给农民,“荫德堂”的主人也失去了他往日的富贵。古屋大门上方有石雕或砖雕,屋子没有阳台,连房间的窗户也开的很小。进入古屋后,是一个很大的厅堂。厅堂又分为上堂和下堂,上堂和下堂的中间上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口子,称之为天井,用来采光。厅堂四个角都有房间,但很小,只有容纳一张床,再加一个衣柜,马桶,桌子就放不下什么东西了。里面全是木质结构,大堂上方的横梁有用刀雕刻的木雕,活灵活现,价值极高。
周边村庄
鸿飞村
地址:黄山市歙县
洪坑村
地址:黄山市徽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