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井村

八井村 八井村发展 八井村福建省福州市 八井村湖南省永州市 八井村基础设施


八井村,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湾西岸,距罗源县城7公里,是个畲族村。八井原为盐碱地,缺少淡水,南宋时本邑官绅陈显伯,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首先在此打井,后人为纪念他,把村名叫陈拜井。随着人口增长,宋至清代共挖8口井,第八口井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打的,今尚存。20世纪50年代初,畲民把村名改为八井村,更有意义。八井村畲民居住条件大有改观。50~70年代,全村建四扇木屋7座,进入80~90年代,普遍大兴土木。现全村50座房屋,除4座木屋外,46座都是新建的,90%是石砖混结构,其中有双层砖混平顶结构楼房4座。全村有35户装有程控电话,78户有彩电,35户有 黑白电视,38户有电冰箱,电风扇已普及,家用液化气灶与老式灶台并用。进入90年代,八井村脱贫致富,并有长足发展。1992年,全村106户、504人,年人均纯收入869元,人均占有粮679公斤。2000年,全村1...

详情

八井村地名网_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资料简介
  八井村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1231012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123。八井村与松岐社区、五里社区、岐余社区、滨岐社区、鹤屿社区、北山村、巽屿村、外洋村、盛头村、大获村、上杭村、竹里村、小获村、泥田村、迹头村、白水村、上土港村、下土港村、前房村、乘风村、渡头村、岐后村、岐头村、树柄村、吕洞村、南岐村相邻。 还有9个地名与八井村同名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介绍

八井村,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湾西岸,距罗源县城7公里,是个畲族村。八井原为盐碱地,缺少淡水,南宋时本邑官绅陈显伯,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首先在此打井,后人为纪念他,把村名叫陈拜井。随着人口增长,宋至清代共挖8口井,第八口井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打的,今尚存。20世纪50年代初,畲民把村名改为八井村,更有意义。

八井村畲民居住条件大有改观。50~70年代,全村建四扇木屋7座,进入80~90年代,普遍大兴土木。现全村50座房屋,除4座木屋外,46座都是新建的,90%是石砖混结构,其中有双层砖混平顶结构楼房4座。全村有35户装有程控电话,78户有彩电,35户有 黑白电视,38户有电冰箱,电风扇已普及,家用液化气灶与老式灶台并用。进入90年代,八井村脱贫致富,并有长足发展。1992年,全村106户、504人,年人均纯收入869元,人均占有粮679公斤。2000年,全村109户、567人,人均年纯收入2882元,比90年代初提高三倍,人均占有粮食780公斤。

八井村由贫穷走向比较富裕,靠的是一批畲族基层干部的努力。第一代畲族乡干部雷志森已成为罗源县政协主席,雷志岳也是出色的乡党委书记。他们虽都已退休,对家乡事业仍时时关心、帮助。1989年,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副主任张竹深入八井村,挨家挨户访问时,表扬村干部是“好带头人”。

3月29日,松山镇八井村隆重举办“三月三”畲族歌会活动。原市人大张守祥副主任、县人大邱清崇副主任,县政协黄元祥副主席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以突出“弘扬畲族文化,展示畲民风采”为主题,吸引了县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记者、 摄影爱好者和远近1000多名畲汉群众前来观摩助兴。歌会上,来自我县起步镇水口洋村、庭洋坂村,西兰乡石别下村,白塔乡旺岩村、南洋村、梅洋村以及 松山镇八井、竹里、前房等村的畲家兄弟姐妹,身着畲族节日盛装,积极、踊跃地展现歌喉,以歌会友,以歌赞美新生活,展示了畲乡同胞自娱自乐的新时代精神风貌,为弘扬传承畲族传统文化,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2006年2月10日,罗源县首届畲家拳汇演在畲族名村--八井村隆重举行,包括东道主八井村在内的9个村代表队18名选手,表演了七步连星、十八贴、五虎庄、龙庄、棍术、对拳等多种套路的畲族传统拳术。参演选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3岁,并且有两名女选手参加,他们向观众展示了源远流长,保留古老风貌的罗源畲家拳。

省民宗厅社会事业处林金跃处长,市民宗局刘少华局长、李建国副局长,县委、县政府、县政协朱碧娟、李锋、钟声、周应忠、陈峰、陈孝金等领导,市委统战部与市民宗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县有关单位、乡镇负责人,全县34个民族村主干,以及邻近县区民宗局局长等近200人应邀出席观摩,通过本次汇演评出个人奖第一、二、三名和集体奖一、二、三等奖。

本次汇演在市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县民宗局联合松山镇党委、政府,县科技文体局共同举办,县文化馆、县体育管理中心协办,八井村具体承办。

罗源县是全省、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县份之一,畲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县境畲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畲家拳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屡获嘉奖。举办首届畲家拳汇演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县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并探索保护传统文化与推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开创全县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八井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民国23年(1934年)8月在中共连罗中心县委领导下,建立苏维埃乡政府,辖牛洋、横埭等自然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国民党政府在八井强化保甲制度,设竹里和横竹两个保:竹里、横埭为横竹保,八井、牛洋为竹里保,每10户编为1甲。保长由乡政府指派当地畲民富裕户担任,甲长由村民轮流担任。1949年3月重建中共连罗工委八井村支部,原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雷世珠担任支部书记。1952年8月,成立 罗源县八井畲族乡人民政府。第一任乡长雷世珠,财粮兼秘书雷志森,全乡管辖牛洋、横埭、竹里等畲族村,共192户、705人(男353人,女352人)。1953年9月雷世珠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抗美援朝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向广大畲族群众及罗源各界人士传达。

八井是拳术之乡。清末至1950年都举办武术馆,附近男女青年每年秋季都集中练武。“八井拳”和“跌打伤科”名闻市内各地畲村。拳师雷朝阳拳术精湛,1人能敌10余人。 民国时期,县警察局一个班警察持枪强买八井畲民挑进城的薪炭,畲民雷新泉1人抵住1个班,在罗源县城港尾下街头大显英雄本色,围观者称赞八井人“厉害”。从此,国民党官兵听到八井人声名,都敬而远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井拳作为民间体育锻炼项目,曾参加过全国第二、三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雷信叙、雷知土、雷叙桃(女)等都获得表演奖。

八井又是个有名的穷村。 1951年土地改革时。全村无地与少地的畲民占60%,男女劳力主要靠打杂工、讨小海、上山采薪出卖,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1975年,由于天灾人祸,八井、前房畲民发生“集体乞讨事件”。1986年,八井被列为全县19个畲族贫困村之一。政府通过发放扶贫资金、低息贷款,发展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同时扶持中长期生产项目,增强脱贫后劲。1992年,八井村从总体上摆脱贫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9元,人均粮食占有量679公斤。全村各户有电灯照明,各家各户用上清洁自来水,公路通车到村门口,建有三层砖混1000平方米小学,儿童入学、巩固、毕业、升学“四率”均达100%。设有医疗站、幼儿班、商店4家,畲民的生活基本舒适方便。

八井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因村内有八口水井,故取名八井。村委会驻上三组,辖石一、石二、上一、上二、上三、上四、下一、下二、下三、下四、塔子坪、邓家、上增、吕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67.26公顷,372户,1334人。

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截止2008年,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周边村民委员会

雅骖八井村委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

周边小学

罗源县八井畲族小学 地址:福州市罗源县八井村96号

周边村庄

八井村 地址:福州市罗源县

六模 地址:福州市罗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