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镇

太阳升镇 太阳升镇经济 太阳升镇科教文卫 太阳升镇村镇建设


太阳升镇是江西省 修水县的东大门,面积9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该镇原名为“三都”, 三都之名始于 唐德宗贞元16年(800年),其时建分宁县辖八乡,其中泰乡分十都,三都即为泰乡第三都。解放初名为黎明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太阳升人民公社,从此,三都这块古老的地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太阳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升人民公社是修水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社”,1984年改为太阳升乡,1992年设立太阳升镇,1995年由太阳升镇更名为三都镇。为更好地提高该镇的知名度、提升和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发展的热情,重塑修水“东大门”形象,2008年6月,三都镇通过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太阳升镇”。太阳升镇田沃物阜,自古因盛产粮食水产品和畜禽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农业已形成 蚕桑、 畜禽、粮食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蚕桑,现有桑园面积10...

详情

太阳升镇地名网_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太阳升镇资料简介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太阳升镇介绍

太阳升镇是江西省 修水县的东大门,面积9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该镇原名为“三都”, 三都之名始于 唐德宗贞元16年(800年),其时建分宁县辖八乡,其中泰乡分十都,三都即为泰乡第三都。解放初名为黎明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太阳升人民公社,从此,三都这块古老的地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太阳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升人民公社是修水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社”,1984年改为太阳升乡,1992年设立太阳升镇,1995年由太阳升镇更名为三都镇。为更好地提高该镇的知名度、提升和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发展的热情,重塑修水“东大门”形象,2008年6月,三都镇通过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太阳升镇”。

太阳升镇田沃物阜,自古因盛产粮食水产品和畜禽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农业已形成 蚕桑、 畜禽、粮食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蚕桑,现有桑园面积10017亩,蚕农4018户,年产茧2万多担,为民创收20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蚕桑第一镇”。目前全镇生猪饲养量达2.8万头,家禽饲养18万羽,山羊饲养1.5万头,全镇养殖大户110户,养殖业收入2380万元,人平均1080元,占总人平均收入40%。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有收割机31台,耕种机120台,手扶拖拉机70台,全镇机械化率达80%以上。现有工商企业达800余户,涉及建材、加工、陶瓷、运输、商贸等行业,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3580万元。其中昌盛耐热瓷制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东南亚。现已建有“杨梅山”和“太阳升”两个工业项目,2008年投资1.35亿元的外商独资电站三都水电站和投资3000万元的蚕茧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的三都水电站将为修水县年提供发电4967万千瓦,同时可解决太阳升镇2950余亩的农田水利灌溉。

全镇现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教育网点14个(其中完全小学7个),全镇幼儿园15所,入园儿童700余名,实现了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太阳升中心卫生院集内、外、妇、儿、骨伤、五官、中医及风湿等科室一体,手术室、产房、住院楼已全木实行三通,是一所设施先进的一级甲等医院。“以前看病要去县城,现在方便了,村里有标准的村级合作医疗室,小病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严重点的就来镇上的卫生院。据了解,该镇2003年投资150多万元,完成了有线电视改造和并网,大大提高了电视信号质量,扩大了覆盖率。目前,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及电脑网络已覆盖全镇各村。

近年来,随着三都大桥的建成,一河两岸发展框架已初具规模,街道两旁都是钢筋水泥结构的5、6层高的楼房,集镇面积扩展到3.8平方公里,政府机构、邮政、电信、广播电视、文化中心、宾馆、医院、中小学校、商场、自来水厂、银行等行政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因其有利的区位使其成为修水东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著名的边贸集镇。每年八月初一的传统赶集日,集中凸显太阳升的商贸繁华。

2007年该镇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其中王家山新村点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已完成的20个新村建设点中的650余户、3200余人实现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走平坦路、用洁净能目标。全镇形成了多个生态休闲村,像杨梅渡的天下第一古樟群,就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交通建设方面,省道武修线、柯龙线穿境而过,武吉高速傍镇而行,集镇上高速仅15分钟,到九江、南昌、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车辆日夜往返不息。太阳升镇到各村的水泥路已全面实现村村通,总里程达100多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

周边乡镇

太阳升镇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