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榆林村
中榆林村, 中榆林村地方历史, 中榆林村人物事件
中榆林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 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34公里、茶业口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处。村中现有耕地343亩,165户,434口人。据王氏墓碑记载,王姓由东昏峪(旧名)迁此。明万历年间,胡姓早居,现村中有黄、王、张、杨、郭、谷7姓。清《 莱芜县志》载:“石城堡·中榆林”。抗战初期中榆林隶属莱芜县雪野乡;1942年日军入侵茶业根据地纸轿漏达,该村又属抬头区(后改为 淄川县新六区);1946年隶属茶业区;1950年该村属榆林乡;1958年初隶属腰关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该村隶属腰关人民公社;1959年公社合并,中榆林隶属茶业公社;1980年茶业公社改称茶业管委会;1984年改称茶业办事处,该村隶属玉门乡;1985年,茶业办事处分腰关乡和茶业乡,该村隶属腰关乡;2001年茶业乡和腰关乡合并为 茶业口镇,该村隶属茶业口镇。中榆林村有许多人...
详情中榆林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 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34公里、茶业口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处。村中现有耕地343亩,165户,434口人。据王氏墓碑记载,王姓由东昏峪(旧名)迁此。明万历年间,胡姓早居,现村中有黄、王、张、杨、郭、谷7姓。
清《 莱芜县志》载:“石城堡·中榆林”。抗战初期中榆林隶属莱芜县雪野乡;1942年日军入侵茶业根据地纸轿漏达,该村又属抬头区(后改为 淄川县新六区);1946年隶属茶业区;1950年该村属榆林乡;1958年初隶属腰关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该村隶属腰关人民公社;1959年公社合并,中榆林隶属茶业公社;1980年茶业公社改称茶业管委会;1984年改称茶业办事处,该村隶属玉门乡;1985年,茶业办事处分腰关乡和茶业乡,该村隶属腰关乡;2001年茶业乡和腰关乡合并为 茶业口镇,该村隶属茶业口镇。
中榆林村有许多人以做“石匠、泥瓦匠”维持生活。远在清末村里的“石匠、泥瓦匠”的手艺就名传四方,现如今村中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已有近一半的劳力当了石匠、瓦匠,成了名副其实的“石匠、瓦匠村”。一到农闲,他们便组织起来,下博山,闯莱芜,挣钱不少,生活逐渐富足起来。
中榆林村人有悠久的革命传统。 民国时期,村民积极参加抗租、抗税的斗争,坚决抗击了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中榆林村地处莱北山区,抗战早期便成为党组织经常活动的场所。1939年村民郭克良在华山大舟院第一个入党,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北上参军。其后村民积极入党,一时党员队伍迅速壮大。1941年日军进攻茶业根据地,并在东榆林村设分据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但村民仍积极抗日。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卫队、青年团、老年队、农会等组织,配合我党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日军进行偷袭。因而1941年 农历7月28日,该村遭到 日本鬼子的扫荡,全村化为灰烬,黄兴吉、黄庆路之妻等人被日军刺死。同时该村有近一半劳力被抓,到辽宁抚顺服劳役。后来在抚顺开饭店的同乡黄庆林的资助下偷偷返回。
1944年日军退缩,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加入民兵连,踊跃参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事迹与革命战士。1947年,村中民兵在黄庆功的带领下配东榆林村民兵在老猫窝对1300多名国民党溃逃军进行了伏击。郭克良参军后,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时传为佳话。他还积极组织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骑着毛驴东下博山,摸岗楼、炸碉堡,作战非常勇敢。 济南战役中因战功显赫被任命济南市公安局局长,后又被提升为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杨永德历经三大战役,参加过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黄庆路开始负责本村工作,他组织村民于1953年开始加入初级合作社。到1955年,全村95%的加入初级合作社,同年本村有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杨永德。1956年加入高级合作社。1958年又进入人民公匙举龙社。
中榆林村地处山区,土贫地薄。历代村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生产,提高收入。
1966年,村民从吉山聘请老师种植花椒树,现种植已形成规模,年产量可达20吨,因此中榆林很早便成为这一带有名的“花椒村”。试想
1968年,村民在村北山后建成30亩苹果园,是当时附近村庄唯一的苹果园,后经个人承包改成桃园,因其独特的土质,桃个大味美,可与肥桃媲美。
除调整产业结构外,村民还广修水利。中榆林现有机井12眼,2000年又达笑立在村前建成小型拦水坝l座,又对旧有的水库和南北水渠进行乐漏茅键了修复、改造。1998年,村民还修建了两条生产路,北可直通山后桃园,南可到黑峪,总长15公里。
村中的经济发展了,村民的思想也更开放了。谷家亮第一个纹整腿到东北贩运木材,建成木器厂;张志业等人还成立了建筑队,下博山,闯莱芜。
因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直到1958年该村才在莱芜沼气办的扶持下,率先使用沼气发电,成为莱芜市企欢雄使用沼气发电最早的村庄。中榆林村人自古很重视教育,1928年曾与东榆林村合办私塾。1966年本村建起第一所全日制小学。1974年又与周围三村合办榆林联中,1990年合班并校时,榆林联中并入腰关中学。先后考取了20余名大中专学生。
时代的脚步,向前迈进,中榆林村人也在与时俱进。将来的中榆林村会更加美好。
中榆林村南邻东榆林村,西邻西榆林村,东邻暗摇头村。 传说当年唐王东征时,路经此地,突遇暴雨,淋了三天三夜,故把此地名为“雨淋”。后建村时,取其谐音,名为“榆林”。另据王氏墓碑记载,建村之始,因村旁榆树成林,故取名榆林村,后因与邻近村庄重名,且位于中间,便冠以“中”字,改称“中榆林村”。
中榆林村虽小,却有悠久的建村史。村西有一座小山,山前曾有两块状如卵的巨石。村中人传说是凤凰所下之蛋,便取名为凤凰山。唐朝曾因此山有仙鸟而修建寺庙一座,事后又经过多次扩建。清康熙年间,本村地主黄德荣捐献3亩良田,将其扩建成大殿。昔日大殿内钟罄长鸣,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1952年在此组建榆林完小,今为榆林联小。
村西头有一株无年可考的老槐树,村中人说那是唐王东征为纪念遭受雨淋而植。此树有“七沟八棱、五枝穿心”之称。树干高达十几米,粗可四围,树冠如伞如盖,当时过路人都要在此树下驻足观赏,因而闻名遐迩。建国初本村张姓村民随部队南下出夫,在河南省某地遇一曾到过中榆村的人。老人还问及这“七沟八棱”的老槐树。可惜此树历经自然与人为的破坏,1972年以后,就只剩主干了。1999年,村中筹集资金,建起石栏,立起石碑,对古树进行了保护。现在的古槐又逐渐恢复了生机,成了中榆林村的标志树。
老槐树下曾有一座古桥,名为太平桥,是当时中榆林村民为方便往来所建。乾隆三十年(1766),一场大风,刮断树枝,砸塌太平桥。于是同年十月十五日村中人募捐重修太平桥,并于桥头立碑,作为纪念。其碑正面为“重修太平桥记”,结束落款时间为“乾隆叁拾年拾月拾伍日”。碑的背面是咸丰五年岁次乙卯四月十八日刻的“义坡碑记”。是当时村民为纯化乡俗,教化村民而与邻近村庄商议共守义坡,看护庄稼、树木,以免盗伐而刻碑文警示村民,传留后世。
周边小学
莱芜区茶业口镇榆林小学
地址:区012县道西50米
周边村庄
东榆林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榆林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