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茶业村
下茶业村, 下茶业村历史, 下茶业村组成, 下茶业村地理位置
下茶业村隶属莱城区 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44.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南北两面临山,东南接茶业口村,西北接中茶业村。村南有一条小河,老“仲临路”依河南岸修建,交通十分便利。下茶业村现有182户,526口人,耕地353亩。据村碑记载,明永乐年间李姓迁此,宋姓早居,始建村无考。村旁有山名茶芽,曾名宋茶芽,后演化成宋茶业,建国后改称下茶业。盛产花椒。1939年前,下茶业隶属莱芜县凤山乡;1941年5月,莱芜县实行三县分治,下艰良耻茶业村隶属茶业区;1942年6月,抬头区、茶业区划归淄川县,同年末,两区合并,称茶业区;1946年2月,茶业区由淄川县回归莱芜县;1951年3月,茶糠夜讲业区改称莱芜县第十一区,下茶业村隶属十一区;1955年10月,十一区复称茶业区,下茶业村隶属茶...
详情下茶业村隶属莱城区 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44.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南北两面临山,东南接茶业口村,西北接中茶业村。
村南有一条小河,老“仲临路”依河南岸修建,交通十分便利。下茶业村现有182户,526口人,耕地353亩。
据村碑记载,明永乐年间李姓迁此,宋姓早居,始建村无考。村旁有山名茶芽,曾名宋茶芽,后演化成宋茶业,建国后改称下茶业。盛产花椒。
1939年前,下茶业隶属莱芜县凤山乡;
1941年5月,莱芜县实行三县分治,下艰良耻茶业村隶属茶业区;
1942年6月,抬头区、茶业区划归淄川县,同年末,两区合并,称茶业区;
1946年2月,茶业区由淄川县回归莱芜县;
1951年3月,茶糠夜讲业区改称莱芜县第十一区,下茶业村隶属十一区;
1955年10月,十一区复称茶业区,下茶业村隶属茶业区;
1958年3月,撤区划乡,原茶业区划为腰关乡,吉山乡,至10月分别称腰关、吉山人民公社,下茶业村隶属吉山人民公社;
1959年3月,腰关、吉山两个公社合并为茶业人民公社:
1984年3月,茶业公社改称茶业办事处,下茶业村隶属上茶业乡;
1985年11月,撤处划乡,茶业办事处分为腰关乡和茶业口乡,下茶业村隶属茶业口乡;
2001年,腰关乡、茶业口乡合并为茶业口镇,下茶业村隶属茶业口镇。
下茶业村有宋、尚、张、贾、李、秦、满、吴8姓。按居住位置,全村分大庄,家东和砂坡子三部分。
下茶业村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美好的传说,在 抗日战争时期也有过惊心动魄的斗争。在那时,村民张少增、尚汉三、尚聘三、张传同等积极投身革命,因环境恶劣,情况特殊,敌情复杂,各人都以秘密方式从事工作,估婆她踏即使家人也不知他们的工作地点和真实身份。私下里,村人只知张少增是张科长。其他村民也积极参加抗日组织,打击敌人,保家卫国。
1942年,驻章丘县三台庄据点的日伪军,在一个雾天突然包围民兵联防队防守的火龙台。村民李文福与刘白杨村的刘俊林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日本鬼子吸引到火龙台,与敌周旋,陷入重围,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砸毁枪支,先后跳下悬崖,刘俊林壮烈牺牲,李文福被探出悬崖的柏树挂住,跌进了悬崖的石缝中。待黄昏敌人走后,历尽艰辛爬上悬崖,幸免于难。
1942年4月,泰山军分区和淄川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刘俊林烈士,把火龙台改名为俊林山,并在悬崖上镌刻“刘俊林烈士殉国处”八个大字。
解放后,广大村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建设自己的家乡。1954年部分农户自发组织加入初级社;1955年全部农户都加入初级社,后进入了高级社阶段。
1958年,社员们“大炼钢铁”、吃食堂。尚梗贵为第一任社长。
1972年成立了村医务室,宋学玉作为第一个赤脚医生为村民防兵纸剃病治病。
1982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制,
1983年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按等级承包到各农户,农民多劳多得,打破了“吃大锅饭”的格局,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以前,下茶业村人均收入180元,口粮不足130公斤,山上、山下光秃秃,是有名的贫困村。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村委会一班人,大胆设想,经多方考察论证,制定出了“下茶业要想富,必须治水和栽树”的两年奋战规划。
决定利用沿河两岸的有利地势和便利的水源条件拳悼,把已分到各农户的30亩零散土地集夜糠殃套中起来,集体统管,分户承包,建成10亩山楂园和20亩鲜桃园、苹果园,使承包者获益匪浅,群众栽树植果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60多元。
在此基础上,村委会积极倡导全体村民,在南岭、东子峪、安子峪、南峪、南坡等地大量栽种山楂、苹果、花椒等经济树,全村基本实现了户均一个小果园。有些农户仅山楂一项收入就超过600元。
1988年以前,只有村东章莱公路上的一枣希危座桥,离村庄较远,村人出入劳作需跨河,河水淹过小桥时,不得不涉水而过,特别是夏季洪水泛滥时,村人出入更加不便,交通闭塞制约了经济的发展。1989年,宋平章带领村两委会成员下大气力,实地考察测绘,多方筹措资金,在村建筑队张兴玉、尚言福的带领下,村民出工出力,耗时一年多,到1990年,在村中央建起了一座跨度为14米,总长为30多米的大桥,并取名为“援鑫桥”,便利了村民的出入,村两委会又带领广大村民,利用废弃石灰窑的料石,拓宽了村庄道路,把原来只能过拖拉机的乡间小路改造成了现在卡车畅行无阻的宽畅公路。
下茶业村土地少,水浇地只占五分之一,为确保土地旱涝保收,村两委会于1986年在庙子岭建成40千瓦的大型扬水站一座,在东岭建成蓄水30立方的池一处,增加了灌溉面积120多亩。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1992年村委制定了优惠政策,本着谁整地谁受益的原则,在南河崖整地造田12亩。
下茶业村,民风质朴,对莱芜梆子情有独钟。剧团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戏剧艺术不断发展,已编写演唱了近100多个传统剧目。如《两狼山》、《白鼠洞》、《英石山》等。这个业余剧团经常利用农闲时节为群众义务演出,丰富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像宋学忠、宋学庆等人,对剧团有一种执着和敬业精神,对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50多岁的宋学玉,吹拉弹唱,文场武场样样精通。
1997年以前,整个砂坡子的村民吃水都要到大庄的泉子去挑,费时费力不方便。后经过村民自发组织,砂坡子东部村民把东子峪的水南水北调,西部的村民把安子峪的水北调,整个砂坡子的村民从此结束了一根扁担两只桶的挑水历史,一年四季泉水不断,便利了村民的生活。现在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村民也自找水源,几家联户吃上了自来水。
下茶业村
周边行政单位
茶业口镇下褓郫业村茶嫣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公司
和田上乐电气成套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南路莱芜机械工程中专学校西侧约250米
周边乡镇
茶业口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茶业口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中茶业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