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子社区
马鞍子社区 马鞍子社区简介 马鞍子社区历史沿革 马鞍子社区经济发展
马鞍子社区行正隶属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这里周边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涧水潺潺、空气清新、风光秀美。马鞍子社区行正隶属山东省青岛市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马鞍子社区有新村、旧村之分。马鞍子旧村在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10公里处、流清河村北,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海拔100多米,是一个盘踞山顶的小山村。这里周边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涧水潺潺、空气清新、风光秀美,因村后有一块巨石酷似披挂马鞍的战马,故名马鞍子村。现有村民56户,142人,均为王姓。马鞍子村有耕地70亩,山林700余亩。据说距今约一百五六十年前,马鞍子村山上的这片山林归小河东村一大户人家所有,为了不被盗伐,大户就雇佣了本村的王明卷等两人先后来到这片荒山野林开荒造田、盖屋看山。后来两人各自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至今已传到第七代。马鞍子村的山上有一块被雷电劈成两半的巨石,这两块石头被人...
详情马鞍子社区行正隶属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这里周边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涧水潺潺、空气清新、风光秀美。
马鞍子社区行正隶属山东省青岛市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马鞍子社区有新村、旧村之分。马鞍子旧村在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10公里处、流清河村北,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海拔100多米,是一个盘踞山顶的小山村。这里周边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涧水潺潺、空气清新、风光秀美,因村后有一块巨石酷似披挂马鞍的战马,故名马鞍子村。现有村民56户,142人,均为王姓。马鞍子村有耕地70亩,山林700余亩。
据说距今约一百五六十年前,马鞍子村山上的这片山林归小河东村一大户人家所有,为了不被盗伐,大户就雇佣了本村的王明卷等两人先后来到这片荒山野林开荒造田、盖屋看山。后来两人各自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至今已传到第七代。
马鞍子村的山上有一块被雷电劈成两半的巨石,这两块石头被人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前倾的一半石头压在前坡两块与其差不多大小的石头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石洞。相传在马鞍子村两位王氏先祖到来之前,曾有道士居住在此洞中,山洞的前后有道士用过的石臼、石碾等用具,石壁上有道士的石刻。
马鞍子村前有一深达百米的山涧,山泉长年流淌不断。1971年沙子口人民公社决定在此修建一座水库,公社所属38个生产大队上千名青壮年劳动力轮流涌向这里,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艰苦创业。经过10年的大干苦干,位于马鞍子村村下的这座水库终于落成。 “流清河水库”。水库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库容量270万立方米,大坝为石砌双曲拱式,坝高68米,长200米,有“崂山第一石坝”之称。
马鞍子村受大山所困,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制约的问题一直受到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该村的长远发展,从1994年春到1995年冬天,由沙子口镇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个人三方出资,在烟云涧村西0.5公里处建起了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的马鞍子新村住宅楼,居住在山上的50余户村民全部迁到了山下,结束了长达150多年的山民生活。
近些年,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矿产、水产等资源增加收入。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人均收入5674元。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30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流清河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周边居民委员会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风景名胜区流清游览区
周边生活服务
沙子口街道摊子巽马鞍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周边乡镇
沙子口街道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周边村庄
马鞍子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风景名胜区流清游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