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驿村
南驿村
南驿村位于县城东北28公里处,耕地面积1307亩。2005年人口1564人。南驿村为春秋时期鲁国才女鲁义姑故里,故取名“南义”。唐代在此设驿站,得名“南驿”。明清属东乡贤义社、南驿社。后为南驿公社、南驿区、南驿镇驻地。南驿古为交通要道。村内古道为西周时期周道,春秋时期称为鲁道。村北馆舍备有驿马、邮车。周道上,王师卫队的战车、贵族巡视的轺车、运送东方各国辎重的车辆往来于此。战国时,孟子往来于齐鲁之间,走的就是鲁道。秦汉时,鲁道为驰道,汉武帝9次封泰山,曾两次过南驿驰道。唐代为驿道,北接泰安,南接曲阜。驿站设有驿长、驿夫,备有驿马。明代在南驿驿站备马夫、司兵、白夫10余人。明清驿站主要传递官府奏折、公文、军政机要,兼传递民间信件,地方官员进京,京城官员下巡,皆在驿站休息。康熙、乾隆南巡,都曾在驿站休息,山后村落散步,故山后村改名为“歇息铺”(今南驿东北)。乾隆...
详情南驿村位于县城东北28公里处,耕地面积1307亩。2005年人口1564人。
南驿村为春秋时期鲁国才女鲁义姑故里,故取名“南义”。唐代在此设驿站,得名“南驿”。明清属东乡贤义社、南驿社。后为南驿公社、南驿区、南驿镇驻地。
南驿古为交通要道。村内古道为西周时期周道,春秋时期称为鲁道。村北馆舍备有驿马、邮车。周道上,王师卫队的战车、贵族巡视的轺车、运送东方各国辎重的车辆往来于此。战国时,孟子往来于齐鲁之间,走的就是鲁道。秦汉时,鲁道为驰道,汉武帝9次封泰山,曾两次过南驿驰道。唐代为驿道,北接泰安,南接曲阜。驿站设有驿长、驿夫,备有驿马。明代在南驿驿站备马夫、司兵、白夫10余人。明清驿站主要传递官府奏折、公文、军政机要,兼传递民间信件,地方官员进京,京城官员下巡,皆在驿站休息。康熙、乾隆南巡,都曾在驿站休息,山后村落散步,故山后村改名为“歇息铺”(今南驿东北)。乾隆两次从驿道通过,曾留下《渡汶河》《过汶河》诗。
南驿古为交通要道。村内古道为西周时期周道,春秋时期称为鲁道。村北馆舍备有驿马、邮车。周道上,王师卫队的战车、贵族巡视的轺车、运送东方各国辎重的车辆往来于此。战国时,孟子往来于齐鲁之间,走的就是鲁道。秦汉时,鲁道为驰道,汉武帝9次封泰山,曾两次过南驿驰道。唐代为驿道,北接泰安,南接曲阜。驿站设有驿长、驿夫,备有驿马。明代在南驿驿站备马夫、司兵、白夫10余人。明清驿站主要传递官府奏折、公文、军政机要,兼传递民间信件,地方官员进京,京城官员下巡,皆在驿站休息。康熙、乾隆南巡,都曾在驿站休息,山后村落散步,故山后村改名为“歇息铺”(今南驿东北)。乾隆两次从驿道通过,曾留下《渡汶河》《过汶河》诗。
境内有鲁姑山、鲁姑祠、鲁姑泉等鲁义姑遗迹。
清光绪《宁阳县志》载“义姑姊,鲁人,史佚其姓字。齐伐鲁,姑姊避兵,弃子抱侄,齐将高其义,为之退师。详刘向《列女传》见艺文。至今,犹称其故里曰南义村,立祠祀之”。村东有鲁姑山,是磁窑镇与华丰镇的界山,海拔237.6米,占地1平方公里。原名邢家山,一名三台山。鲁义姑姊弃子抱侄即此地,故又名鲁姑山。宋代于山的西南面建有鲁姑祠,后损毁。明清年间,曾两次在鲁姑山修复扩增鲁姑祠。
鲁姑泉位于县境西北部,即现北泉河,因鲁义姑姊而得名,在县西北15公里穗山东北涧中,流经鹤山、伏山,入于汶上。
周边邮局
南驿邮电局
地址:泰安市宁阳县S801与三二线交叉路口东侧
周边火车站
南驿站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南驿村
周边村庄
南驿村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
磁窑南村
地址:泰安市宁阳县
磁窑东村
地址:泰安市宁阳县
磁窑北村
地址:泰安市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