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庄村
吴小庄村
吴小庄村隶属 莱城区 牛泉镇。西邻 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泉坡村,东接牛泉镇双泉村,南与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鲁东冶东村、西村相接,北为牛泉镇王小庄村、大庄村。地处丘陵,总面积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6亩,656户,2196口人。据1989年8月所立村碑记载,吴小庄村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吴姓由中小庄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小庄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吴小庄村。据《莱芜市志》载,吴小庄村清末属莱芜县毛埠保。民国初年属第十区(鲁西区)。1939年至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和新甫三县,吴小庄属新甫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吴小庄村属莱芜县圣井区。1951年改为第五区。1955年复称圣井区。1958年圣井区分为牛泉、圣井两个乡,吴小庄村属牛泉乡。同年十月,乡改为人民公社,翌年圣井并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
详情吴小庄村隶属 莱城区 牛泉镇。西邻 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泉坡村,东接牛泉镇双泉村,南与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鲁东冶东村、西村相接,北为牛泉镇王小庄村、大庄村。地处丘陵,总面积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6亩,656户,2196口人。
据1989年8月所立村碑记载,吴小庄村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吴姓由中小庄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小庄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吴小庄村。
据《莱芜市志》载,吴小庄村清末属莱芜县毛埠保。民国初年属第十区(鲁西区)。1939年至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和新甫三县,吴小庄属新甫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吴小庄村属莱芜县圣井区。1951年改为第五区。1955年复称圣井区。1958年圣井区分为牛泉、圣井两个乡,吴小庄村属牛泉乡。同年十月,乡改为人民公社,翌年圣井并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牛泉镇,吴小庄属牛泉镇。
吴小庄村建村已有五百多年.建村之初只有吴姓,其间张、陈、任、毕、王五姓陆续迁聚,其中吴姓占97%族姓之间从不分众寡、贫富、强弱,都以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互助耕耘、帮教读书为乐,世代相传。
出东门步行两华里,一青石山名曰转山。这里是当年防抗匪患的重要地方。吴小庄村民具有勤劳、朴实、勇敢、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具有抗御匪患的能力和勇气。为防御匪兵的经常性劫掠,1826年春寨主吴兆风发动村民按地分摊修筑环村圩墙。民国初年,兵荒马乱,匪患四起。1919年春天,以寨主吴志昌为首,率领村民在村东转山开山凿石,半年之余在山顶筑起高1丈,宽2尺,长约三华里的三层围墙,遂保一方平安。
1942年村长吴钦祥、吴星台受亓象德指令按土地耕种面积向村民敛取钱粮,筑修五间三层大楼(当时可谓高级建筑)作为村公所,后来拆除上层改为村小学,直至解放后,从1950年至1985年仍为小学教室。1989年小学搬迁,大楼已成危房,又拆去二层作为村办公用房。
1995年新建村委大院后,此处改为卫生室。1947年农历5月2日驻扎在圣井王家楼村的国民党匪帮下山包围吴小庄村,强令男女老幼集合在村北的青沙河里,无辜枪杀平民吴新村,带走吴钦彬、吴钦朝、吴多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现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吴钦耀、张成木、吴钦刚等。在解放战争中,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不少,转业后在地方工作的吴修连、吴胜震,以及在部队服役多年仍在为党为民继续工作的吴清堂、吴玉海等,他们是吴小庄的荣耀,也是家庭的光荣,激励着后人披荆斩棘奋斗不息。
暑去寒来,星转斗移。吴小庄村历经沧桑,直至1948年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村民才安居乐业。1954年冬,14户村民自发组织农业合作社,名曰“连丰农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吴钦朝,社长吴元田,按“地四劳六”分配。1956年,全村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四个分社,社长吴乃喜,大队长吴长贵,党支部书记吴多春在村里实施“人七劳三,困难户加辅助”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吴多春、吴长贵立足本村资源、人力设备条件,办起了酒厂(时称酒店)、油坊、菜园等工副业项目,经济收入很是可观,在周围村庄首屈一指,村民开始丰衣足食。1972年吴小庄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改土造田,小地变大田,丘陵变梯田。1968年大旱,村民奋起抗旱,九个生产队打直径3米、深20米左右大口机井一眼,建小型提水站四座,基本上保证了大旱之年没减产,口粮达到自足。1977年冬,吴小庄村民抗严寒披雪霜在石庙岭建起大型扬水站一座,后在村西北又建二级扬水站。扩大水浇面积600亩。该年冬又修建马道大桥,高6米,宽5米,长10米,是通往莱城的交通要道。1979年,投资3万元在南王林钻深井一眼,修建水利灌溉渠道3华里,部分地瓜地变成了小麦地和大姜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搞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飞速提高,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继而历届村委多方筹资又在东南沟、东岭盖、圈子地、空坟沟陆续钻井5眼。至2002年春,全村机灌深井6眼,修建水利灌溉渠道逶迤8华里,80%的土地得到灌溉,一年一季的地瓜地变成了三辣园。1992年村里投资十多万元购置自来水设备,在牛泉镇率先喝上自来水,生产面貌、经济状况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大步迈进。
重视文化教育,以文育人,提高文化素质是吴小庄村的传统。至清末废科举止,吴小庄村获得功名者不下十余人,贡生、太学生数十人。20世纪初,老中医吴树堂(其父吴济蒲,老中医外科),先是教书育人,后因战乱弃教从医,是当地的书法名人,书写过不少碑文。1948年吴小庄就有村办小学和私塾,教书先生吴树榆、吴元修。1950年冬重新办起小学,吴元修、吴东方、吴焕亮任教,入学儿童一百余人。从此吴小庄文化教育步入新时代。20世纪60年代,吴俊勇考入青岛医学院,吴有兰考入山东工业大学。吴培年由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历任高庄、南冶党委宣传委员,莱芜市教委成教站站长。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吴小庄村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100人,吴小庄村一家有二至三名大学生者就有十来户,在四邻八乡有“秀才庄””之称。
吴小庄村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一条发源于转山脚下的青沙河弧围着半个村庄,夏日雨水大作时,河水湍流,奔腾滚滚,蜿蜒流入汶河。西行一条8米宽的沙子公路通往泰安崅峪与零九公路相连,村东设有停车点,柏油马路直通莱城,客车往来川流不息。
吴小庄村东至转山,西至青龙寺,南至观音堂,北到镇武庙,可谓名胜众多。村北是镇武庙旧址。据考察,镇武庙建于明朝正德八年(1514年),殿房三间,殿内置一横匾,题书“威镇北方”。庙门朝南,红色院墙,庙内有一泉水淌流不息。此庙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拆毁,尚有庙址痕迹,香火不绝。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中老年村妇前来烧纸叩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镇武庙以南300米为观音庙(村民称观音堂),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7年),分正殿和厢房,殿堂挂一横匾,题书“南海大士”,厢房有送子娘娘塑像,庙内立有石碑两座。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毁。据村民言传,农历3月3日是观音奶奶的生日,届时大多数中老年村妇前来烧纸举香予以纪念。
沿着通往泰安崅峪的公路,步行百余米就是远近闻名的青龙寺。青龙寺始建于明弘治十年十一月(1497年),1512年重修。寺内有罕见的石佛像一尊,佛像面南,用当地青石雕成,是莱芜境内最大的佛像,结跏趺坐于一椭圆形莲花盘上,左右各育两个浮雕罗汉。南9.6米处有石塔一座,原十三层,与寺院一起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佛像因炸药未响幸免于难。青龙寺西约30余米有一石桥,名曰“青龙桥”,与青龙寺同年建修,石砌桥墩,青石板铺设桥面,原宽2米,长3.50米。1995年续修,现桥宽4米,长5米,是通往泰安的交通要道。出南门百余米路东有一湾名曰“金鱼湾”。据村民言传,清朝初年一春天此湾干枯,一村民挖土垫栏,挖出一对金鱼放之,故名之,年积月累、水土淤积,现已毁湾种田。
演唱莱芜梆子是吴小庄村的艺术传统。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文艺爱好者逢年过节演唱历史戏,20世纪初期,以吴钦方为领导的剧团组织三十余人编排六十多个剧目,除在本村演出外并应邀去莱芜、泰安、新泰部分村庄演出,同时赴县城参加历届会演。1965年停演历史戏以后,村团支部组织男女青年文艺受好者50余人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聘请老艺人吴钦方传教莱芜梆子、打击乐和各派唱腔,经常在本村宣传演出,还被调遣去莱博公路、乔店水库、石湾大桥等工地慰问演出。1969年至1980年历届赴县城参加会演和调演,以主要演员吴承平、吴岱莲、吴俊英、吴胜庆等参演的《追车》、《散会之后》和自编节目《女铁匠》、《退货单》等荣获演出奖和优秀节目创作奖。为弘扬吴小庄莱芜梆子传统艺术,2000年9月在牛泉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的关心首视下,成立了以吴多元为团长的文艺宣传队,以本村人员为主,吸收了部分演出过传统戏的老艺术和部分喜爱文艺活动的中年妇女组成了30余人的吴小庄村业余剧团,以演出自编节目为主兼学传统戏剧。昊小庄村业余剧团在2001年参加“莱芜市城市信用社杯莱芜梆子会演”,演员吴承平、马士芬、昊胜庆参演的自编节目《特殊礼品》分获演出、创作一等奖,5月参加“莱城区计划生育调演”,演员马士芬、吴胜庆、张明英、任培增演出的自编节目《新风颂》荣获演出二等奖,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参加莱芜市“消夏文艺晚会”演出。
周边
先朱庄小漭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农林园艺
牛泉镇吕小庄村姬合桨香众果蔬专业种植合作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乡镇
牛泉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吴小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小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小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杨小庄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马小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师小庄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