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峪村
马家峪村
马家峪村隶属莱城区和庄镇,位于莱城东北31公里、乡政府驻地西北约4公里处。北靠小英章村,西与茶叶口镇姜家峪村毗邻,南与北麻峪为界。全村1083口人,土地1386亩,与黄湾为一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在马家峪村。马家峪村,明朝末年立村。据《杜氏谱》记载:明末杜姓迁此,马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故名。后有赵、李、沈、闫、崔、吕、郭、张姓迁来,村中现有九姓。其中崔、杜、闫三姓居多。各姓居民和睦共处,其乐融融。据《莱芜市和庄乡组织史料》载,马家峪村于1937年属博莱县石马区管辖;1945年属于莱芜县常庄区;1958年属于莱芜县和庄乡;1959年属于莱芜县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属于和庄乡管辖至今。村民向来勤劳淳朴,且有牺牲精神。1943年,日寇为消灭我八路军特务连,包围村庄,杀害村民两人,被抓者数人。敌人未获一丝消息。特...
详情马家峪村隶属莱城区和庄镇,位于莱城东北31公里、乡政府驻地西北约4公里处。北靠小英章村,西与茶叶口镇姜家峪村毗邻,南与北麻峪为界。全村1083口人,土地1386亩,与黄湾为一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在马家峪村。
马家峪村,明朝末年立村。据《杜氏谱》记载:明末杜姓迁此,马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故名。后有赵、李、沈、闫、崔、吕、郭、张姓迁来,村中现有九姓。其中崔、杜、闫三姓居多。各姓居民和睦共处,其乐融融。
据《莱芜市和庄乡组织史料》载,马家峪村于1937年属博莱县石马区管辖;1945年属于莱芜县常庄区;1958年属于莱芜县和庄乡;1959年属于莱芜县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属于和庄乡管辖至今。
村民向来勤劳淳朴,且有牺牲精神。1943年,日寇为消灭我八路军特务连,包围村庄,杀害村民两人,被抓者数人。敌人未获一丝消息。特务连安全转移。村民为保护子弟兵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些传统对后辈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走进村中大街,过一石拱桥,西行20余米,可见一古庙遗址,村民谓之“庙台子”。旧时香火旺盛。现仅存巨石底座与后人栽植国槐一棵。国槐西侧30米处有小碾一盘曰“杜家小碾”,它与庙台子一样为马家峪村历史发展的见证。
站在南山顶上眺望,全村容貌尽收眼底。山上树木葱茏,山下阡陌纵横。沿奇见岭东去即为“老泉”果园。昔日,这里是荒山秃岭。为改变这种状况,村两委率领村民学五莲、学房干。自1990年冬开始大干,一年治理一片山,栽植一片树。四年时间,新发展果园1000亩,全为新优品种。较早投入荒山开发的张日顺靠山首先致富,吸引带动了更多的户扎根荒山开发,使这里形成了以苹果为主的林果基地。“要想富,栽果树”已成为全村人的共识。林果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1989年马家峪村被市委市政府定为林果专业村。
马家峪村人杰地灵,抗日战争时期,闫有增、沈庆元、崔传浩即参加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闫有增任长清县榨油厂厂长,沈庆元任德州市水利局局长,崔传诰任上海市供电局分局局长。新时期又涌现出一位党的优秀干部——吕森之,任淄博市电业局调度室书记兼反贪组组长。
马家峪自建村以来即重视教育,崇尚文明。恢复高考以后,有26人考上大中专院校。其中李凤琴是研究生。为改善办学条件,1996年投资20余万元建成新校一处,被莱城区命名为校舍改造先进单位。
马家峪村重视改善生产条件。1968年、1969年先后建成水库两座。1975年建成水库1座。1969年于村东建成扬水站l座。1972年至1973年改造土地110亩。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3孔石拱桥。1978年至1980年建水池两座。80年代中期至90年初建水池4座,90年代初修成环山公路27华里,建成拦水坝10座,水漫桥1处。
周边政府机构
雪野街道马家峪村役汕弼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农家院
峪源山庄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马家峪村
周边村庄
马家峪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马家峪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马家峪村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
马家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