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

常路 常路简介 常路由来 常路历史遗址 常路堂阜遗迹夷吾亭 常路王莽峪 常路龙泉寺 常路名门 常路行政区划 常路知名小吃 常路词语解析


常路镇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西北部的咽喉重镇。东邻蒙阴镇、高都镇,西北部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因驻地村而得名。常路村于大明永乐年间建村,时因位于古泰安州达沂州的要道侧,得名常路。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5万人。常路镇常路镇清末属西二区高都乡,民国初为常路区,抗日战争期间分属高都、汶南两区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西北部的咽喉重镇。东邻蒙阴镇、高都镇,西北部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因驻地村而得名。常路村于大明永乐年间建村,时因位于古泰安州达沂州的要道侧,得名常路。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5万人。常路镇清末属西二区高都乡,民国初为常路区,抗日战争期间分属高都、汶南两区。1957年底撤区并乡后为常路乡,1958年成立常路公社,1962年8月与高都分开,成立常路区。1966年春改称常路公社,198...

详情

常路地名网_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常路资料简介
  常路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71328101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328。常路与西官庄社区村、东三庄村、富成庄村、蒋家坪村、上行庄村、麻峪村、房家庄村、台庄社区村、大张台村、小张台村、田家林村、茶沟村、白杨庄社区村、圣景社区村、杏泉村、山泉官庄村、龙泉村、堂阜社区村、金阳社区村、西高都社区村、石峰峪社区村、盛和社区村、西北楼社区村、常路村、新兴村相邻。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常路介绍

常路镇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西北部的咽喉重镇。东邻蒙阴镇、高都镇,西北部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因驻地村而得名。常路村于大明永乐年间建村,时因位于古泰安州达沂州的要道侧,得名常路。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5万人。

常路镇常路镇清末属西二区高都乡,民国初为常路区,抗日战争期间分属高都、汶南两区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西北部的咽喉重镇。东邻蒙阴镇、高都镇,西北部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因驻地村而得名。常路村于大明永乐年间建村,时因位于古泰安州达沂州的要道侧,得名常路。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5万人。

常路镇清末属西二区高都乡,民国初为常路区,抗日战争期间分属高都、汶南两区。1957年底撤区并乡后为常路乡,1958年成立常路公社,1962年8月与高都分开,成立常路区。1966年春改称常路公社,1985年改称常路镇。

常路镇历史悠久,人文灿烂。这里有春秋战国遗址堂阜旧址、夷吾亭、齐鲁分界墙等;两汉遗迹王莽点将台、藏兵洞、古汉墓群;元朝遗迹有蒙阴旧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龙泉寺和圣景寺旧址及赵元帅墓;明朝遗迹秦士文墓、秦士祯墓和陈谏墓等。

堂阜,邑名,春秋齐国重镇。著名掌故“管仲脱囚”就发生在这里。管仲,字夷吾,春秋初齐人,齐釐公庶子公子纠太傅。周庄王十二年(前682年),齐襄公(齐釐公嫡子)因施行暴政及淫乱被部下杀死。襄公庶弟公子纠及太傅管仲避难于鲁国,另一庶弟公子小白随太傅鲍叔牙避难于莒国。闻知齐国无君,兄弟俩争相向齐国进发,以图君位。公子纠恐小白先入,派管仲前去截杀小白。管仲赶至夷维(今即墨),发现回国的小白,一箭射去,见小白口吐鲜血倒于车中,便放心而回。公子纠料小白必死,于是缓缓进发。其实,小白是咬破舌尖诈死,骗过管仲,取近道回国即位,号齐桓公。公子纠半道得讯,即借鲁兵伐齐,鲍叔牙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乾时(今泰安一带),鲁军惨败,公子纠逃回鲁国。鲍叔牙以大军压境,迫鲁杀公子纠,囚管仲回。至堂阜,鲍叔牙释管仲,以礼待之,后人称为“堂阜脱囚”。时齐国无相,鲍叔牙深知管仲之贤,极力推荐。齐桓公不记前仇,任管仲为相,委以国政。管仲遇明君,负国政,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在今南北围子村中齐鲁界河,刻立齐鲁交界碑。并建“夷吾亭”以祀管仲,在今西下庄(即西堂阜)建堂阜庙以祀三贤(即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今庙、碑、亭已废,唯庙基尚存,世称“堂阜遗迹”。

堂阜北1公里处,有王莽峪村。据传王莽曾在此峪驻兵,故得名王莽峪;村南有多个人工开凿的洞穴,洞口隐蔽,能容百人,世称王莽藏兵洞;村西山梁有数亩巨型平台,曾出土汉铜斧铜剑等兵器,世称王莽点将台。村中有古黄连树1株,树围2.8米,树龄达1600多年,树阴下能容百余人聚会。

位于常路镇驻地西南5公里于洼村,为蒙阴县两大佛教寺院之一。庙内有一泉,水势甚旺,传说与东海相通,故名龙泉寺。该寺亦称龙泉院、玉泉寺、龙岗寺(因背倚龙岗而得名)。该寺与中山寺、南竺寺并称为蒙山北麓三大佛教胜地。据《蒙阴清志》载:该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元以前重修无考。最大规模重修为明嘉靖初年,嘉靖六年(1527年)竣工。重修后的龙泉寺,设山门、钟楼、佛祖殿、观音殿、伽兰殿,规模恢宏,金碧辉煌,雕饰精美,极为壮丽。有莱芜人制巨钟置于钟楼,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声传30余里。嘉靖皇帝敕命由新泰进士、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崔文奎撰文,记载了捐资人秦氏父子善举。雕成御碑,上有雕龙帽,下有巨龟驮负。龙泉寺佛教文化进入极盛时,僧众200余,僧房150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盛会,进香者日达万余人。龙泉寺著名景观为“龙泉漱玉”。因龙泉喷花,散落如碎玉而得名,为蒙阴旧八景之一。龙泉位于寺前河南沿,石灰岩地层,原喷水成柱一米余高,“文革”期间被砌成大口井,泉景消失,然泉水仍从大口井边常年涌出。当地老人回忆,泉边旧有古碑一通,碑文“路是皇大路,岭是龙岗岭,泉是喷花泉,亭是漱玉亭”。 因龙泉寺周边清流潺缓,龙岗秀拔,重山叠翠,文人墨客题咏甚多,其中不乏上乘之作。龙泉寺创修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大佛殿虽破败但原貌尚存,殿内壁画仍可辨认。为使古迹得到更好保护,常路镇实施了修复工程,现基本恢复明清原貌。

兵部尚书秦士文故里。 秦士文,字彬予,明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军事家,常路镇北楼村人,明隆庆三年(1569年)生于医学世家。父秦希夏,明隆庆末年太医院太医,敕封登仕郎。秦士文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历任宝坻、密云、长治县令。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升礼部主事,后升任陕西洮岷兵备,布政司参政,按察司佥事。天启六年(1625年),授以观察衔晋升佥都御史,怀来兵备。龙门一役大胜,使蒙古人避兵漠北,晋升兵部尚书,协理戎政,授阶资政大夫。天启七年(1626年)辞归,崇祯元年(1628年)病故。著有《抚宣奏议》9卷,诗、文各1卷。

秦氏家族,明中晚期医学世家,馆阁世家。三代官宦,除秦士文父子外,弟秦士祯,万历进士,历任信阳、高邮知州;四子秦珝,顺治年间授任太谷县令,后升应州知州。县城曾建有“兄弟进士坊”。秦氏祖林位于常路北楼村河东,自北至南依次为秦希夏、秦士祯、秦士文墓。明末进士赵玉成所撰秦士文墓志铭载《秦氏族谱》,今存墓志铭刻石。

常路镇:辖2个居委,28个村委,51个自然村。

居委:常路(常路、河东崖、东山、小常路、西三庄)、新兴(南松林、西官庄、鲁家沟)。

村 委:麻峪(东麻峪、西麻峪、石门)、上行庄、石峰峪(石峰峪、巨连山前)、五沟峪(上五沟峪、下五沟峪)、王莽峪(王莽峪、黑马石沟)、蒋家坪(蒋家坪、白杨沟)、榆树山(榆树山、榆树山前)、圣景(上怪峪、下怪峪)、北围子、(西高都)、南围子(西高都)、房家庄、三星(白杨庄、北松林、朱家沟)、富成 庄、东下庄、杏泉(杏山庄、大路北、许家庄)、西下庄、东三庄、田家岭、五里桥、西北楼、田家林(大田家林、小田家林)、岭南头、茶沟、龙泉(龙冈埠、于洼)、小张台、大张台、台庄、山泉官庄(南泉、薛家官庄、山里)。

常路丸子汤,陈老大猪头肉,常路肉火烧,常路煎饼,常路锅饼。

cháng lù ㄔㄤˊ ㄌㄨˋ

词语解释

普通的途径。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

周边中学

蒙阴县常路中学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财源路33号
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财源路33号

周边政府机关

蒙阴县常路镇人民政府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常兴路59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7:00
临沂市蒙阴县常兴路59号

周边门

蒙阴县常路镇人民政府-南门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常兴路59号

周边乡镇

常路镇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周边村庄

小常路村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桃常线

上行庄村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