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凹村
姚凹村 姚凹村概况 姚凹村经济产业 姚凹村人民生活 姚凹村基层组织 姚凹村人物
姚凹村隶属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位于常袋西4公里处,临小浪底专用公路线,东接酒流凹村,西邻横水镇的红光村,南界马岭村,北与小浪底镇的南达宿村和横水镇的铁楼村为邻。所辖董菊园自然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217户,911口人。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域北高南低,等高差60米左右,交通便利,现有柏油路1.5公里,土壤为中性,白红土类,适耕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养殖业以猪、牛、鸡、羊等,主要林木:桐树、杨树、槐树等。据村中年长者讲该村是从 朝阳镇的姚凹村迁居而来,当时因战乱,三兄弟到此逃难,时间长久,人口增长,就起名叫姚凹村。全村共有4个姓氏,其中姚姓186户,741人,占总人口的95%,其次王姓5户21人,董姓23户138户,刘姓2户4口人,乔姓1户7口人,董姓属后迁来,王、乔、刘属解放前,投亲靠友、逃荒...
详情姚凹村隶属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位于常袋西4公里处,临小浪底专用公路线,东接酒流凹村,西邻横水镇的红光村,南界马岭村,北与小浪底镇的南达宿村和横水镇的铁楼村为邻。
所辖董菊园自然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217户,911口人。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域北高南低,等高差60米左右,交通便利,现有柏油路1.5公里,土壤为中性,白红土类,适耕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养殖业以猪、牛、鸡、羊等,主要林木:桐树、杨树、槐树等。据村中年长者讲该村是从 朝阳镇的姚凹村迁居而来,当时因战乱,三兄弟到此逃难,时间长久,人口增长,就起名叫姚凹村。
全村共有4个姓氏,其中姚姓186户,741人,占总人口的95%,其次王姓5户21人,董姓23户138户,刘姓2户4口人,乔姓1户7口人,董姓属后迁来,王、乔、刘属解放前,投亲靠友、逃荒、租地落户。
姚凹村历来就非常注重教育事业,姚凹小学始建于民国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姚凹村 中后期,当时村里有一名在外人员,名姚肖青,又名姚北辰,1938年他已具有极高的名望,时任国民党第十五军副军长,此人受保长及相关人士大力支持,办起了姚凹小学,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该校兴旺时期是在1971~1983年,年级数达到12级,为初中、高中,在校教师54人,学生达550人之多。1983年底不知何因初中搬到马岭村,高中也停办了,仅有小学,在2004年上级要求合点并校,由于姚凹村全体村民的呼吁和村两委的努力,保住了姚凹小学,并且恢复了姚凹初中,在2004年以前该村几乎没有高中和大学生,2004年至今,每年就有7~10名考上 孟津一高、二高、三高学生,大学生人数是逐年增多,有3名新大学生人校。
解放前后,村民以土窑为主,只有个别户盖起土坯泥墙的瓦房,总房数500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有了外出挣钱的门路,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纷纷从土窑中走出来,大部分家庭盖起了瓦房、平房,有一些建起了楼房,迄今为止,总房数可达1100多间。解放前,家用电器为零。1967年村通电之前,只有几部收音机。1971年有10%的户通电灯,1972年50%的户通上了有线广播,80年代后黑白电视机进入农家,90年代村民购买彩电,2000年后,影碟机、洗衣机、电冰箱、电暖气、电风扇普及。解放前无电话,1996年程控电话开通,安装上了第一部电话,1989年安装10部,以后年年增长,至今已有130余部。70年代全村仅有几辆自行车,大部分外出为步行,80年代逐步增加,交通条件有所改变,90年代摩托车进入农家,至今已有近100辆,农用拖拉机,有190台之多,农田耕作都有自家的车辆,走亲访友,外出购物都可代步。
解放前保甲制,1951年成立姚凹乡,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姚凹连,1961年成立大队,1969年称革命委员会,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现任支部书记姚建营,委员姚西刚、姚元红,村委会主任姚西刚,委员姚寿松、陈菊红。
姚北辰:曾任国民党第15军副军长,姚凹学校创始人。
姚西渠:曾任国民党第15军军需处主任。
姚小乱:曾任解放军某部司令员。
姚文卓:曾任解放军某部师政委。
姚迎春: 浙江省驻京办主任。
姚万一:河南省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姚占芳: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姚志刚:曾任解放军某部政治部主任。
姚孝范:195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被 毛泽东、 周恩来、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
周边中学
姚凹中学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姚凹中学(白横线东120米)
周边村庄
姚凹村
地址:洛阳市孟津区隆华大道
姚凹
地址:洛阳市孟津区
常袋村
地址:洛阳市孟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