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湾村

武家湾村 武家湾村概况 武家湾村经济产业 武家湾村社会事业 武家湾村人民生活 武家湾村基层组织 武家湾村人物


武家湾村隶属于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县常袋镇,位于常袋村南1公里处,村民居住 小浪底专用线两侧,南与 小崔沟、董村接壤,东面隔沟与 赵凹村相望;西面与 半坡村相邻,地势平坦,属 丘陵地区,走山不见山,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武家湾村该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200亩,村庄占地560亩,耕地面积1750亩,全村分6个村民小组,360户,1580口人。该村原名就叫武家湾村,简称武湾,传说因该村武姓人多,且又居此最早,过去人民生活困苦,只能沿沟崖挖土窑而居,地形又不规则,弯弯曲曲形成村庄,所以沿用俗成武家湾村,姓氏以武姓最多,占二、三、四、五几个生产组,一生产组为刘姓,六生产组为张姓,王姓在二生产组有几户。该村人均耕地0.8亩,过去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豆类等,建国初期粮食...

详情

武家湾村地名网_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武家湾村资料简介
  武家湾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3221092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322。武家湾村与常代社区、东小梵村、潘庄村、西小梵村、酒流凹村、姚凹村、马岭村、石碑凹村、赵沟村、英古村、拐枣坪村、西杨沟村、土门沟村、半坡村、小崔沟村、赵洼村、东地村、常平村相邻。 还有9个地名与武家湾村同名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武家湾村介绍

武家湾村隶属于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县常袋镇,位于常袋村南1公里处,村民居住 小浪底专用线两侧,南与 小崔沟、董村接壤,东面隔沟与 赵凹村相望;西面与 半坡村相邻,地势平坦,属 丘陵地区,走山不见山,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武家湾村

该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200亩,村庄占地560亩,耕地面积1750亩,全村分6个村民小组,360户,1580口人。

该村原名就叫武家湾村,简称武湾,传说因该村武姓人多,且又居此最早,过去人民生活困苦,只能沿沟崖挖土窑而居,地形又不规则,弯弯曲曲形成村庄,所以沿用俗成武家湾村,姓氏以武姓最多,占二、三、四、五几个生产组,一生产组为刘姓,六生产组为张姓,王姓在二生产组有几户。

该村人均耕地0.8亩,过去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豆类等,建国初期粮食单产仅50公斤左右。60至70年代搞大寨田及农田基本建设,加上化肥的使用,水利设施的修建,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到100多公斤,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集资打深井5眼,兴修水利,国家给买了水管搞节水灌溉,科学种田,发展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小麦亩产达300~500公斤,玉米亩产也高达500公斤左右。特别是近几年,党的支农政策也进一步贯彻落实,又免去农业税,还进行种粮补贴,农民心里象吃了定心丸,脸上笑开了花,高兴地说:“党的政策暖人间,免去公粮干劲添,种田科学不靠天,小康生活乐无边”。

近几年来有些村民就自筹资金,大力发展养猪等养殖业,该村具有相当规模的养猪户就有8户,以自繁自养为主,每年出栏约1000头以上,给国家做出了贡献,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武家湾村无矿产资源。由于受社会小农经济的影响,以农养副的工匠较多,一、二、五组以木匠为多,6组以铁匠为主,尤其武家湾的铡刀,二里八村,很有名气,所以在50至60年代,大队组织了副业社,以生产铡刀、螺丝为主要产品,为该村打了第一眼深机井,还是驻洛军队首长赵玉轩调来的打井队。

全村境内有小商店6个,大都是沿公路而建,又有磨房1家,较大型的面粉加工厂1家。

该村在经济产业方面,1958年前是一无所有,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才逐渐有所发展,各村民组都有苹果园,发展较好的二、五、六生产组效益较好,种植户有较好的每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苹果色鲜味美。

清朝后期,村里几家富户。从今 朝阳镇魏坡村请来一魏先生教过 私塾,几年过去,能上起学的人,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教学内容仍是《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之类,后到了民国初期,又在武氏祠堂兴办洋学,教师是常袋村的刘景辰,就是当地的保长,筹钱兴学,直到1948年解放,反匪反霸,1949年建国,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了该村解放后的第一所小学,校长董超英,校董事武林有,校址还在武氏祠堂,三间窑厦,俗称礼堂。由于学生少,是复制班,1~4年级都在一个教室,为了解放妇女,还办过一段妇女班,一直到70年代,大队党支部书记武羊等一班人,才筹款划地,建起了解放后的第一所小学,二层教学楼,又有教师的办公室、会议室,同时,村委会也迁到学校办公,从此结束了清末的私塾。民国的武氏祠堂的教学场所,由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人学率达100%,历年来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人才。

该村过去就有一个民间医生刘子久,他是一个中西医都懂点的农村医生,后由他组织过大队的卫生室,由于村里较穷,也没添置什么医疗设备,只能治些头痛脑热的小病,现在村只有一个卫校毕业的青年医生,防疫治点小病还可以,现在的农村医保,在村里还派不上大用场,才刚开始,也可能做到小病不出村。1970年以来,村支部、村委、筹集资金先后打机井5眼,修水利设施,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并发展水浇地800亩,2002-2005年,又欣起了修公路热潮,硬化村路与公路相通达90%。同时还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保障了农村用电的安全。该村过去属于贫困地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一天天富余起来,打深机井5眼,人畜吃水有一部分饮用深井的自来水,另一部分自家打井用水泵抽水自用。总之,解决人畜用水,村庄道路已通4个生产组,路面硬化成水泥路。电力方面,已经过电网改造,自筹资金建小学一所,村民自办有卫生室。

建国前,国家是“一穷二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国初期,人民生活非常贫穷,农村文盲率达40%,一个高小学生,就是“宝贝蛋”,到了70年代,人民生活虽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还是因穷民不富,经济比较落后,当时物资紧缺,各种物资凭票供应,“三转一响’’是人民生活的最高标准。80年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深人人心,农村实行承包制,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除搞好责任田外,外出打工、承包工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户户有电视机.60%以上农户有各种机动车代步,私人轿车也开进农家小院,大约有15~20辆,现在固定电话不多,大都用上了手机,大约有800多部,手扶拖拉机、农用三轮车200多台。1958年前村民居住条件很差,95%以上都住的是 窑洞,天井窑院,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居住的是上房三间平房的独家小院,50%的居户还盖起了2~3层的楼房,搬到城镇居住的达80户之多,家家有电视。有一部分居民还装上了电话,现在又拥有手机通讯,交通工具,老人休闲车,青年人摩托车、电动车,都已司空见惯,家用电器方面,生活上用电磁炉也较多。

解放初建立农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至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领导阶层不断更换,比较复杂,有的已无据可查。党支部成立于1950年初,3人支部,现在发展为5人支部。现在武家湾村共有党员30人,刘明亚任支部书记,武雪明、刘宝通、武金旺、周代见任支部委员。武家湾村委会村长刘明亚,村委委员武银保、周代见、武范、张之照5人。

武德纯:化名吴其中在抗大任教,解放后在 江西省公安厅任厅长。

武维:武德纯之侄,随叔在江西工作,军区印刷厂书记。

刘耀先:历任洛阳市(县)公安局科长,公安局长。

刘九娃: 洛阳市公安局任科长。

武业隆:是该村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特级教师,已退休。

张保树:曾任 天水市军工厂供销科长,已退休。

张元丁:任 瀍河区地税局局长。

周边

孟津区常袋镇武家湾村槠退暹役皋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森兰路

周边村庄

武家湾村 地址:洛阳市孟津区

武家湾 地址:洛阳市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