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寨村

杨家寨村 杨家寨村村名来由 杨家寨村地理环境 杨家寨村发展变化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岗镇杨家寨村杨家寨(寨杨) 关于杨家寨村名的来由,有的说是因为村北的围山顶上有石寨而得名。我们认为《中州今古》1984年第5期中王兴亚写的《明初山西向河南迁民始未》第四个问题中有如下一段话更能说明问题,即:“顺治《林县志》第一载:该县村落以“屯”、“寨”命名的有十七个”,并说“凡以屯寨者皆明初迁民”。杨家寨是林县东岗乡东南的一个村庄,地处林县境内的东北角。在群山环绕中,有一个南北不足二华里,东西约有十华里多,南北高,中间低的小川,杨家寨在这个小川的最北边。村北紧靠着围山。村中有一条旱河(雨季时有山水),是南来的管家河流经村中形成了一个“S”形。人们称:河水入村向西的一段为“南河沟”,向北、向南流的一段为“河沟”,河水出村向西流的一段为“后河沟”。古时房屋多在沿河两岸上。从河沟向西到“上街”,街道虽不宽,但比较直,房屋整齐。再向西到了西...

详情

杨家寨村地名网_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岗镇杨家寨村资料简介
  杨家寨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581112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581。杨家寨村与东岗村、教场村、南木井村、东冶村、武家水村、下砚科村、上砚科村、西卢寨村、中卢寨村、东卢寨村、后郊村、砚花水村、南丁冶村、南坡村、北丁冶村、八角村、大河村、罗匡村、大井村、岩峪村、西岗村、上寨村、下寨村、北木井村相邻。 还有32个地名与杨家寨村同名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岗镇杨家寨村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岗镇杨家寨村

杨家寨(寨杨) 关于杨家寨村名的来由,有的说是因为村北的围山顶上有石寨而得名。我们认为《中州今古》1984年第5期中王兴亚写的《明初山西向河南迁民始未》第四个问题中有如下一段话更能说明问题,即:“顺治《林县志》第一载:该县村落以“屯”、“寨”命名的有十七个”,并说“凡以屯寨者皆明初迁民”。

杨家寨是林县东岗乡东南的一个村庄,地处林县境内的东北角。在群山环绕中,有一个南北不足二华里,东西约有十华里多,南北高,中间低的小川,杨家寨在这个小川的最北边。村北紧靠着围山。村中有一条旱河(雨季时有山水),是南来的管家河流经村中形成了一个“S”形。人们称:河水入村向西的一段为“南河沟”,向北、向南流的一段为“河沟”,河水出村向西流的一段为“后河沟”。古时房屋多在沿河两岸上。从河沟向西到“上街”,街道虽不宽,但比较直,房屋整齐。再向西到了西坡跟,向南为“小南街”,迎坡而上到了“西脑尖”。古时叫“福脑尖”,是村的最西头。回过头来,再从河沟向南上是“南坡”,向东南上是“东坡”和“东岸上”。后河沟原来房舍不多。

杨家祠堂在河沟西段南岸上,因不祭祖时间很久了,再加年久失修,现已破旧不堪了。村西头有一座“佛堂庙”。南坡顶端有一座“大庙”,此庙坐北朝南,有内殿和外堂,大殿前有一戏台,我们小时村上每年要在这里唱四台戏。庙院内还有一排东厢房,古时学校就设在大殿外堂和东厢房。

出大庙门向东南而上,数十步就是“苍龙庙”,此庙和村西头的“佛堂庙”正好东西相对,高低相等,是古时村中的最高点。这三座庙,原来都有不少石碑,现在庙宇残破,碑也失落了许多。此外,围山顶上有“山神庙”、 村南有“关帝庙”、在村北后河沟北岸上由上而下有:“奶奶庙”、“土地庙”、“老爷庙”、“河神庙”等。从村中流出河水到村西北,和由西来的旱河汇合处名日“三叉河”,顺河向北约一华里处有“响石板”,(在河槽西侧有一个大石板,用石击打,发出异样声音)。再往北到河向东转弯处,在河的北崖上有一个石洞名日“二龙洞”,河南岸上有座“二龙庙”。村西南有个“山神庙”,再往西约二华里处有“黑龙庙”。村东在十字路口有一个碑楼。现在这些庙宇大部分已经绝迹。

古时村中有三棵树,一是,在河沟西头南岸上杨家祠堂门外,那里原来有一棵数围粗的古槐树,此树是杨氏先祖们为纪念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移之事而栽种的,现已绝迹,那里现在只剩下古时留下的一个石敦臼了。二是,河沟东头南岸上有一棵两围粗的老椿树,老树已经不在了,现有的这棵,已是老椿树的第二代了。三是,西坡根有一棵老槐树,高有数丈,粗有数围,上边有围粗的枯枝,1941年日本鬼子扫荡时进入村中,老槐树上的枯枝由于年久腐朽,自动断落,将正在追赶我村民的日本鬼子砸死、砸伤各一人,为此,一时传为神话,后来人们还在老槐树下盖了小庙,烧香敬神,现在这棵老槐树也绝迹了。

古时村中有三个蓄水池。一个是“南大池”,是旱河,由南入村之处,河水流经一个约两丈高的石崖,雨季河水大时形成一个美丽的瀑布,由于瀑布的冲击,崖下形成一个水池。第二个是“丈八沧” 是旱河流到村西北,古时人们根据有利地形筑起一道约两丈高的堤坝拦水成池,现在已经淤平了。第三个是村西的“好心沟”,在西坡中间南墙的石臂上有刻石记载“杨大军为社首时,杨大贵施地四亩挖修而成的”,所以名日“好心沟”。古时村民们用水主要靠这几个蓄水池。

村西有一条由西而东的旱河沟,人称“十里河沟”,是通向“大井”和“教场”村的人行大路,现在由于公路开通,此路就很少有人走了。据传说,此河是隋朝大业(即隋炀帝)年间,刘武周占据“大井村”时的运粮河。该河沟有许多自然风景。由东而西有:三里“索头弯”(指河的弯曲形状);四里“黄金崖”(在河的北岸上有显露出的黄色石面);五里“推倒山”(在河的南崖上倒了一个豁子,很像是被推倒的样子);六里“六石板”(有六块大石板将那段河槽全部铺满);七里“卧龙弯”(在河槽中间有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一道异色纹路,尤如两条蛇缠绕在一起的样子);八里“搬倒井”(在河身南侧有一眼不深的活水井);九里“黄龙洞”(在河的南山半腰间有一个洞,在河的北崖上有一座黄龙庙);十里“三江口”(在教场村东边有个三叉河滩)。除此外还有“人心石”,在四里处的河槽南侧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上边有些异样石质,好像一付人的心肝。“杀人锅”在五里处河的东崖根有个石洞,远看好像一付炉灶。“黑墨点”在六里处河的南崖上,有两块尖石突出崖外,好象两杆毛笔放在笔架上,在其下边竖立者一块巨石,中间有一条石缝将巨石分成东西两半,人们说这是两定石墨,在河的北崖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就象一方砚台摆在那里。“钓鱼台”,在七里处河的北崖上有一条石伸出,很象钓鱼台。“金蛤蟆”,在七里处河的南坡上,有上下相对的两块石头,远看好象两只蛤蟆在相对而唱。“七郎射箭,六郎刺枪”,在七里处河槽东崖的石壁上,有许多小石眼和小石缝,尤如枪、箭的创伤。还有什么“子孙窑”、“石钟崖”、“王帽山”等等。总之十里河沟的自然风景很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描绘得有声有色、活龙活现。现在这些自然风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在不断起着变化。村东北约四华里处有一个山沟,名日:“寺沟”。古时这里有一个寺院,传说寺里的和尚作恶多端,人们将他们直立埋在地里,用耙将他们的头耙碎,于是那块地就叫“耙和尚地”。寺沟南崖上有一个石洞,人称“蟒洞”,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假日本飞机坠落在这里,为此一时被传为迷信神话:“皇家娘娘住寺沟,飞机过来用手扭”。

杨家寨周围有六座较高山:村北是“围山”,活象一具雄狮,头西尾东,保卫着村的北面。西北约有五华里处时“招军脑”,此山北坡山有个“雪花洞”,相传隋朝时秦琼和什么人在此招军,有一天秦琼下山,遇到了蔚迟敬德,二人比武,秦琼用的两锏,每锏重九十斤,敬德用一鞭重六十斤,敬德打了秦琼三鞭,秦琼没有什么感觉,秦琼将两锏和在一起打敬德,打得敬德吐了血,故后人传说:“打三鞭,还两锏”。“招军脑”的东南边有个“韩信坡”(无考)。“招军脑”的西南紧靠着“八角山”。南边约十华里处有“东、西马鞍山”。东南约四华里处是“清凉山”,此山位于林县和安阳的交界处,山顶有清凉禅寺,建于唐代,后历代都有修补,山高为海拔609.6米,此山有不少奇景异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过去山上有定期的香火庙会,清凉山挺拔峭立,苍翠秀丽地貌独特,周围有九岭九沟,故称“九龙抬圣山”,气候湿润凉爽,所以千古称“清凉”,山上是一路典故一路景,处处引人入胜,诱人向往。山巅有一古代群体建筑,日:“清凉禅寺”,原有四进院落,十几座殿宇,峰顶有“如来拂塔”一座,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建筑精巧,玲珑秀雅,现在殿基尚存,碑刻从立,共有二十七块,记述着寺院的沿革。山顶有一“金牛池”泉水涌流,长年用之不枯。还有“回音壁”,三块石头同在一壁上,然音韵差异很大,一日“鸡鸣石”,二日“狗吠石”,三日“蛙叫石”,敲击其石,必似其声。

杨家寨,北邻“东水村”约十华里,西北“教场”和“大井”村约十华里。南邻“黄家坡”一华里、“北围底”三华里、“南围底”五华里、东邻“西旁佐”约五华里、西邻“八角”三华里,加上“杨家寨”俗称“东五庄”。

以上就是杨家寨解放前的村貌及周围环境的大概情况,因为时过竟迁,有的已经变化和失传,今仅将现在的见闻记述下来,以传后世。

杨家寨随着时间的发展,早已是一个多姓的村庄了,现有杨、黄、韩、冯、刘、燕、郭、原、高、吴、宋、赵等十二姓了,以杨氏为最多。解放前全村不足三百户,约一千人,现在已是近七百户,两千三百多人的村庄了。杨家寨和旧社会相比,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水的问题

在旧社会杨家寨是十年九旱,别说用水浇地,就连日常吃水都很困难,遇到干旱之年,就得到几里以外甚至十几里的地方去担水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林县的人民群众于1958年至1970年修建了红旗渠。同时杨家寨的人们为了引水,经过反复实践在村西的河沟修建了一个约五十公尺长的翻水洞,从八角山上将红旗渠引到村西,又在村的东南修建了一个数丈高、五百公尺长的土坝渡槽-----“团结渡槽”,将渠水从村西引到了村东。红旗渠的修建,不仅解决了人民吃水问题,而且大部分土地都能得到浇灌,这对发展生产,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过去所谓的“好年景”,每亩地也只能收一百多斤粮食,山坡地就收的更少了。现在由于修建了红旗渠,一亩地能收小麦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了。在旧社会,人们大都是常年吃糠咽菜而不得温饱,现在全村人基本上都是以米面细粮为主食了。村上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的问题,又在村东修了一个“东大池”,另外还有机井,以便将村上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搞得更好。

道路交通问题

古时杨家寨村内外的道路甚是狭窄不平,只能行人,不能通车,那时无论是在生产中的耕种收获,还是生活上的买煤卖粮等,全靠人挑、驴驮。现在村内外多数地方基本上可以通手推车和小型机动车。198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村西北的“三叉河”到“二龙洞”之间,修建了一座大桥,这样向外的公路西可通至东岗(乡政府所在地)、任村、姚村直至山西,南可通河顺,直达林州市区,东可直通水冶、安阳等地,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

周边政府机关

林州市东岗镇罗匡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

周边乡镇

东岗镇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周边村庄

杨家寨村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
安阳市林州市

东岗村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

西岗村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

罗匡村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